在投资界,我们常常听到两句名言:
- 散户不应进行择时交易。
- 99%的基金经理的表现都不如大盘指数。
这两条原则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是无比正确的真理,但讽刺的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如果假设1成立,即散户进行择时交易必然亏损,那么可以推导出机构在择时交易中必然盈利。因为在零和博弈中,若散户亏损,机构就必然获利。如果机构能够高抛低吸获利,那么他们的表现就必然会超越大盘指数(例如,假设某只股票今天下跌10%,明天上涨10%),在这种情况下,散户亏损、机构盈利,而大盘则保持不变(实际上是小幅亏损)。
如果假设2成立,即机构的表现确实不如大盘,那么这意味着机构在择时交易中也只能做到低抛高吸。在这种情况下,钱不会凭空消失,因此必然会有散户能够“割机构的韭菜”——即从机构那里获利。这样的推理表明,散户并非不能进行择时交易。
可笑的是,这两条相互矛盾的说法竟然被价值投资者视为真理。
评论
股市绝对不是零和游戏
评论
长线不是,短线的话应该是
评论
都不是。而且也不存在散户和机构双方对战。机构有很多,都是各自为战的。散户就更多了。
评论
99%不如大盘?那不至于吧
评论
“散户不应进行择时交易”不等于”散户进行择时交易必然亏损”。
评论
之前有个巴菲特的挑战,完了以后,价值投资者就开始宣传大部分机构都打不败大盘。
评论
如果散户技术好,择时交易能赚更多,那么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呢?
评论
散户技术好? It can be interpreted in different ways.
评论
2007年,「股神」巴菲特以100萬美元當賭注,挑戰華爾街菁英。他聲稱10年內,標普500指數基金能擊敗對沖基金,這場豪賭不僅震驚了金融界,也徹底改變普通投資者的理財方式。Podcast節目《不管啦!給我錢》在最新一期節目中,帶大家再次回顧這起大型賭局。
豪賭緣起
巴菲特在2007年向對沖基金下戰帖,打賭標普500指數基金10年內必定跑贏對沖基金,並指出願意與任何人對賭,賭注為100萬美元,捐贈給贏家所指定的慈善機構,這個挑戰很快就被Protege Partners的經理塞德斯(Ted Seides)接下,並精挑細選了5支頂級對沖基金準備一較高下。
十年較量
賭局從2008年1月1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017年12月31日。這期間,金融市場經歷了驚濤駭浪,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到之後各種地緣政治衝突帶來的市場波動,比賽初期,對沖基金似乎佔據上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標普500指數暴跌37%,而對沖基金組合的跌幅則控制在23.9%左右。然而,隨著股市開始反彈,局勢很快發生逆轉。
雙方投資標的對比
1. 巴菲特陣營:標普500指數基金
‧被動型投資
‧追蹤美股市值最大的500間企業
‧涵蓋美國市場約80%的市值
2. 對手陣營:五檔對沖基金組合
‧主動型投資
‧策略多元,包括槓桿、賣空、衍生性商品等
‧目標是在各種市況下獲利
‧費用較高,通常採「2~20」模式 (2%管理費+20%績效費)
這是被動型和主動型投資的正面對決。有趣的是,身為主動投資高手的巴菲特,這次卻站在了被動派一邊。賽前,許多人認為這是場「不公平的比賽」,因為對沖基金可靈活調整策略,而被動投資只能跟隨大盤起伏。
最終結果
10年後,結果令華爾街震驚。巴菲特選擇的標普500指數基金總回報率達到125.8%;相比之下,五支對沖基金的表現分別為21.7%、42.3%、87.7%、2.8%和27.0%,平均報酬率遠遠落後。
评论
感谢分享,级别不够加不了分。
我承认大部分表现可能真的不如大盘指数,但要说99%真的过了,可以看看这个榜单
对了,排名第三是国人管理的基金
评论
大哥 至少要看五到十年的才有参考价值啊
评论
三年的数据几乎没有参考意义,至少要经过2008gfc考验的才有对比的意义
评论
不炒股 就能跑赢70%股民~
评论
我意思是,不存在散户和机构都无法打败大盘,因为钱不会凭空消失,如果有散户或机构跑不赢大盘,那么也能推导出必然有散户或机构打败大盘,既然这样,只要技术足够 (大概率自己能打败别人)的情况下,就应该进行择时交易。而不应该盲目相信大盘。
评论
有一天股市下跌了10%,做多的机构和散户都亏了10%。
只有做亏的机构赚了。
所以你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一天,做亏的机构,赚到了所有做多机构和所有散户亏的钱。
评论
随便搜搜就有很多报道啊,99%很明显危言耸听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新西兰总理:出世在新西兰的新纳粹Thomas Sewell是“挺蹩脚的人”,但那是澳洲的问题
-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称新纳粹Thomas Sewell是坏人,但是没对要求把他从澳大利亚遣返到诞生国去的呼吁置评。
- 撞穿学校栅栏害死十一岁男孩的司机不必坐牢
- 一位女司机撞穿学校栅栏、害死了11岁男孩,被罚2000元罚金、撤消驾照,不必坐牢。Jack Davey 的父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