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新西兰“野韭菜”季来了!是否能吃?如何辨别?


在新西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开始萌发着新的生机。 新西兰的多种野菜也露出新芽~ 不少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纽村打野”的经历, 其中不少人讨论到了“野韭菜”!图源:weedbusters     这种野菜能不能吃? 政府部门又是如何看待它的?导购妹子为你答疑解惑!  野韭菜”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们认识下“野韭菜”的真正芳名。在新西兰大家聊到的“野韭菜”,学名叫做Allium triquetrum。它是一种地中海植物,后来漂洋过海来到新西兰,因为没有很多天敌,它迅速蔓延,成了这里的“有害杂草”。因为茎部呈三角状,又有着强烈的蒜味儿,所以又被称为Three-cornered garlic(三角蒜)。它是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大家常见的葱、蒜、黄花菜等蔬菜也是百合科,玉簪花、郁金香、吊兰等也与它来自同一科。如果不靠近看,身着百花的它像极了铃兰,铃兰之前被化作百合科,不过现在它属于天门冬科,与“野韭菜”算是已经分家的老亲戚。        新西兰官方认定的“杂草”,  可以薅!    在新西兰,它常被叫做Onion weed(洋葱杂草),既然叫杂草了,那就意味着官方并不喜欢它,大家在野外打野的时候,其实是在“为民除害”。 在weedbusters.org.nz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它的介绍,这种植物被清楚地列在杂草名列中。最近有华人朋友在挖这种野菜的过程中被人“批评”,下次大家再被说,就可以拿着这份文件“反击”了。      图源:weedbusters     味道奇特,可能有助于消化   可以吃!  全世界有不少国家的人会食用“野韭菜”。例如在英国,它的爱好者们分为两个阵营,一部人认为它的味道像是大蒜,而另一部分人则坚定认为它的味道更像韭菜 。华人朋友们多把它叫做“野韭菜”,在食用时也常会采用韭菜的常用做法,例如与鸡蛋同炒。华人饮食文化里讲求食补,那么“野韭菜”有没有药用价值呢?虽然没有文章具体提到这一物种的药用价值,但这一属的成员通常是饮食中非常健康的补充。它们含有硫化合物(这使它们具有洋葱味),当定期添加到饮食中时,将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作为消化系统的滋补品,它还能帮助我们改善循环系统。     食用时候要多加小心   清洗要到位  虽然关于食用“野韭菜”中毒的案例很少见,但是大家还是要多加小心,在野外采摘时注意清洗干净,避免寄生虫等存在。澳洲一名女子曾在自家附近的湖边采集并烹饪一种名为袋鼠苋(Warrigal greens)的本地野菜,以后感染了感染寄生虫,我们也要引以为戒。在城市绿化处采摘时注意农药残余。百合科的食物容易引起狗狗过敏中毒,家有汪星人的朋友,要多加小心。 除了“野韭菜”之外,  新西兰还有其他华人喜欢的“春日野味”大家不要错过哦!    新西兰香椿  Toon tree     当地人称之为:Flamingo的粉色香椿,是春天的一道美味。    对香椿情有独钟的朋友,可以在这个春天享受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啦!        Puha   (Sonchus Kirkii)   Puha看起来像是蒲公英,很受毛利族裔的喜爱,它叶子和根部都可以食用,维生素C含量超高,喜欢蔬菜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第一次吃的话尽量选择购买,或者在有经验的朋友陪伴下采摘,以免误食。     春笋    鲜味十足的春笋,也深得华人喜爱。竹的气节让人敬佩,笋子的味道也让人迷恋。新西兰的山野公园中,也可以见到春笋的身影,大家可以多多留意。        野菜味美,  但是食用不慎也会引发中毒等情况,  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     食用野菜指南:   清洗干净,万分谨慎    ● 进食前先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再进行清洗,可以去除空气浮尘、泥土杂物,以及水溶性的有机污染物等;    ● 一些野菜因含单宁、草酸、生物碱等物质,需要在沸水中焯一下,从而降低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质含量,并可改善口感;    ● 大多数野菜性寒,胃肠道功能虚弱人群、孕妇、老年人群应谨慎食用;    ● 不要吃不熟悉、来源不明和受到污染的野菜。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来自网络,不构成对读者的饮食推荐,读者在食用野菜时要注意判别,因食用野菜造成的后果与本文无关。      你还知道哪些新西兰野菜呢?   和大家分享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