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国建国初期的工资收入与消费
在澳大利亚 电子版的就是放在smartphone里面,可以随时随地拿voucher出来,可是还能换voucher吗? 如果是需要登入用户名密码再redeem什么的,就不能拿来交换了吧? 有人知道吗? 评论 同问,我发了两 关注。 评论 超过1千必须要有地址的,没有地址是不给退的。 评论 地址在发票上吗? 评论 明白了,下次直接写上。多谢! 评论 Apple store 的 tax invoice 上只有名字和email 地址,超过$10
中国建国初期的工资支出与消费
建国初期,从民国手里接纳了一个百业凋谢的烂摊子,百姓生活非常贫穷,家常便饭,营养缺少,食不果腹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食粮充足。地方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全国实行食粮方案供应” 命令,采取凭证定量售粮方法,粮票显现了。同时食油、禽、蛋、肉、豆制品也实行限量供应。居民饮食以青菜、罗卜、豆腐等素食为主,只需逢年过节才华吃上一些荤菜。穿着方面极为朴素。多为中山装、列宁装、先生装、青年装、“布拉吉”(连衣裙),绿军装也随处可见。所用布料大多是机器织的“咔叽布”。有的乡村居民还是用自家织的粗棉布做衣服。蓝色是事前的盛行色。布料需求布票购置,价钱较贵,一件衣服要穿上八九年,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的绫罗绸缎,毛呢服装被视为只需“有钱人”才买得起的高级品。在上海淮海路低级服装店,一件藏青麦尔登呢的中山装售价40元,比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寓居方面,房屋充足,寓居拥堵,质量良好。城市多为“干打垒”、“筒子房”,没有洗手间,厨房,厕所公用。乡村更差。几近清一色的土坯房,四面透风,小雨小漏,大雨大漏。建国初期,交通原始,落后,出行方便。极少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大连等有电车。老式汽车为重要交通工具,黄包车,三轮车、自行车是越发遍及的代步工具。在普通的中小城镇有少许的自行车和人力车。在乡村里,北方有马车、牛车、人力板车,北方有航船、牛车、马车,步行是最遍及的出行方式。
生活贫穷,衣食住行质量良好,支出微薄是主因。解放初期,供应制与工资制并存。党政群机关和军队中的义务人员实行供应制,国度发给伙食、服装及少许补助(洗理费等)。对多数旧政府留用人员,实行工资制。为保证他们的实践工资支出不因物价下跌而降落,按照国度规则,以粮、棉、布、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为计算工资的根底,推行实物工资。
1956年,全国实行工资革新,取消工资分制度和物价补助制,对国度机关、事业单位义务人员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采取“一职数级,上下穿插”的情势必定工资规范。分类制定行政、教育、文明、技术等不同系列的工资规范。斟酌到全国各地域生活和消费程度的差异,全国又分为11类地域,详见附录5。1类地域工资最低,2级、3级、4级.....越往上工资越高。例如浙江为2类地域,安徽为3类地域,辽宁、江苏、湖北为4类地域,成都、太原为5类地域,北京为6类地域,上海为8类地域,广州为10类地域,青海为11类地域。从1类地域末尾, 地域每高一类,工资增3%,11类地域工资规范最高。但是由于事前主流观念关于物资报答持否认态度,尔后的工资操持并没有完全按照上述《决议》进行。
行政人员包罗行政、事业、部队的干部、办事员等。这类人员的工资规范详见附录1,共分24级。 1级最高,工资每月为594元;24级最低,工资每月为45元,与1级相差549元,相对差异13.2 倍。
高教、医卫、文艺种别工资规范详见附录2。1至3级为教授、研讨员, 4至6级为副教授、副研讨员,7至9级为讲师、助理研讨员,10至13级为助教、实习研讨员。技术级工资1至3级为总工、研讨员、主任医师,4至6级为上述技术副职,7至9级为工程师;10至13级为技术员;14至15级助理技术员;16至18级为实习生。 1级月薪345元(6类地域),13级月薪56 元(6类地域),与1级相差289元,相对差异6.16倍。实践上,据我理解,13级并非最低级别。 但校务操持人员如大学正副校长、学院正副院长等,工资按行政人员规范实行。通常是行政6级(355元)—10 级(217元),相当于省部级到司厅地级。
建国以来我一位长者的工资支出的变化就是一个缩影,基本反响了我国科技人员的支出状况。 我的长者1956年大学本科毕业,每月工资实习期工资为高教13级52.5元,半年后转正为高教12级59.4元,1963年为高教11级65.5元,文革时期工资不涨,稿费停发,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才升为高教10级74元,1982年为高教9级86元,1985年工改成高教7级171元,1990年为技术6级184元,1991年为技术5级490元,1993年工改成教低级1124元,1995年工改成教低级1383元, 1995年11月退休金为教低级 1434.元,1997年退休金为教低级 1609.3,1999年退休金为教低级1799.3元,2001年退休金为教低级2448.1元,2003年退休金为教低级2773.1元, 2006年退休金为教低级3478.1元,2009年退休金为教低级4598.1元,2010年工改退休金为教低级6562.1元,2013年工改退休金为教低级9015.69元,2019年为每月1万元。几十年来工资构造(即工资组成)几经变化,1990年之前工资中包罗职务工资、工龄工资等。2011年8月我工资单上的工资组成为: 日期 姓名 固定工资 活开工资 剩余补助 伙食补助 岗位补助 生活补助 工改保管 住房补助 医药费, 应发数算计。 2015年8月我工资单上的工资组成为:日期 姓名 基本退休费 工改剩余津补助 工改保管奖金 政府特殊补助 局级干部住宅电话补助 住房补助 物业操持补助 局级干部交通费 医疗补助 武汉市月生活补助 其他补助 应发数算计。我所在的城市上世纪50 年代工改时定为4类地域,革新开放后经济展开大大落后于北上广及江浙地域,同工种同职务工资大致要比这些地域低25-30% 。
建国初期(1949-1959),物价很低。1950年我一个长者为抗美援朝无偿献血300cc,发给我的营养费为30斤猪肉的现金9.6元,以此计算,每斤猪肉3毛2分。1952年的大米售价8分一斤, 面粉1毛2分一斤,高粱米4分一斤,玉米每3分一斤,花生油0.7元/斤,食盐0.2元/斤,小黄鱼2分一斤,鸡蛋2分一个,羊肉1毛5分一斤, 青菜1分八九斤, 大白菜1分10斤, 土豆1毛5斤, 苹果5分一斤, 红薯3分1斤, 花生米一毛二分1斤,二锅头白酒每瓶1.0元,茅台酒每瓶3.5元,牙膏0.25元, 单位浴室洗澡1次5分,理发0.15元,看电影每场5分-1角。上世纪50年代初,大学每月伙食费6元,常常性的主食为高粱米饭、玉米粥、窝窝头、参有少许面粉的高粱面发糕等杂粮,别的,每周吃一次大米饭,吃一次白面馒头,吃3-4次大米与小米参半的二米饭;常常性的菜肴为烧茄子、烧豆腐、炒豆角、醋溜白菜、炒土豆丝、 炒黄芽菜、红烧小黄鱼、冬瓜汤,土豆汤,酸菜汤等,别的,每周吃一两次红烧肉、烧大黄鱼、猪肉炖粉条等。东北地域的食粮价钱,比我国北方地域要高,例如江西省大米售价要低一些(详见附录6),江西在建国初期(1949-1959年)大米售价为5.23-9.48分/斤,1960-1964年10 年中大米售价为6.39-9.54分/斤,1965-1984年大米售价为8.20-13.80分/斤,其中的标二米才超越1角/斤。
1958年火车站卖的烧鸡1只0.8 元,红烧猪头肉一大脸盆0.4元,红烧肉1盘0.3元,清蒸鲥鱼1盘0.6元,烧三鲜1盘0.3元,大排面1碗0.1元,热干面1碗0.08元, 吃顿包罗面包、咖啡、烧牛扒、酸黄瓜、蕃茄奶油汤在内的中餐才两三块钱。
建国初期(1949-1959)事前也有很贵的东西,例如1952 年上海的力士牌球鞋(相当于如今的劣质旅游鞋)1双8元,金星钢笔1只15元,不同尺寸的上海华生电扇35-55元,1980年一台江苏省昊县制造的18吋骆驼牌电扇80元,。1953年进口自行车价钱为200-500元,其中英国兰铃的价钱通常为500元摆布。1957年瑞士英纳格手表1块150元,而1949年英纳格手表才51元。1958年7月上海牌手表初次上市试销,每只售价60元。建国初期直到革新开放的1979年,自行车、缝纫机、电话、照相机、沙发、五斗柜、大衣柜等均为高级用品,常人家买不起。
那时分一集团每月拿30多元的工资,就能够养家生活,过着质量不高的温饱生活,只能马马虎虎的填饱肚子。
支出和消费自然构成了一对生活共同体,彼此依托,水涨船高。回首以往,人们巴望的“四大件”也在与时俱进,有所变化。上世纪50-60 年代的“四大件”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被称为“三转一响”;70年代革新开放后的“四大件”为电视、冰箱、洗衣机、收录机,被称为“四大家电”;如今的“四大件”变得越发多样化。对低级白领而言,为住宅、轿车、游艇、飞机,称为“四大高端物品”。对普通居民而言,必选项为为住宅和轿车,自选项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中的两项。例如“住房、汽车、电脑、手机”;“住房、汽车、电脑,数码相机”;“住房、汽车、电脑、手机”;“住房、汽车、手机、数码相机”等,称为珍贵物品。
时期车轮飞转,生活质量节节拔高。每月工资从几十元升到今天的几千元,衣食住行从贫穷、温饱向小康过渡。永世怀念飞逝的过去,也在迎接更残暴美妙的今天!
附录1: 1956行政级别工资规范
行政级 行政职务 月工资 军队职务 军衔 月工资 备注
1 国度主席 594 军委主席 大元帅 594
2 国度副主席/总理/ 536 军委常委
委员长/政协主席 军委总部首长 元帅 536
3 资深政治局委员 478 军委常委
军委总部首长 元帅 478
4 副总理
大行政区正职 425 大军区级 大将 425
5 大行政区副职 382 副大军区级 上将 382
6 省部级 355 兵团级 中将 355
7 副省部级 310 副兵团级 中将 310
8 司厅地级 277 正军级 少将 277
9 司厅地级 252 副军级 少将 252
10 司厅地级 217 正师级 少将 217
11 副司厅地级 200 正师级 大校 200
12 副司厅地级 177 副师级 大校 177
13 正县处级 159 正团级 上校 159
14 正县处级 141 正团级 中校 141
15 副县处级 127 副团级 少校 127
16 副县处级 113 正营级 少校 113
17 正科级 101 正营级 大尉 101
18 正科级 89 副营级 大尉 89
19 副科级 80 正连级 上尉 80
20 副科级 72 副连级 上尉 72
21 科员 63 正排级 中尉 63
22 科员 57 正排级 中尉 57
23 办事员 50 副排级 少尉 50
24 办事员 45 副排级 准尉 45
附录2: 50年代高教、医卫、文艺级别工资规范
5类地域 6类地域 8类地域 10类地域
(太原市等) (北京市等) (上海市等) (广州市等)
1级 336 345 363 381
2级 280 287.5 302.5 317.5
3级 235 241.5 254 266.5
4级 201.5 207 218 228.5
5级 172.5 177 186.5 195.5
6级 145.5 149.5 157.5 165
7级 123 126.5 133 139.5
8级 103 106 111.5 117
9级 87.5 89.5 94.5 99
10级 76 78 82 86.5
11级 67 69 72.5 76
12级 60.5 62 65.5 68.5
13级 54.5 56 58.5 61.5
附录3: 技术系列工资规范(6类地域)
1级(院士、总工、教授、研讨员等) 322元(与行政7级相反)
2级(上述副职称) 278.5元
3级 (同上) 240.5元
4级 207元
5级 178元
6级 154元
7级 133.5元
8级 115元
9级 102元(以上为工程师级)
10级 86.5元(以下为技术员级)
11级 73.5元
12级 62元
13级 55元(大先生转正)
14级 48.5元(大先生实习;)
15级 42.5元(中专生转正)
16级 37元(中专生实习
17级 31元
18级 27.5元
评论
手里有了权利,工资就不这么权衡了
达四周四级,基本可以到达:
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没必要了
评论
主席是 500多块钱一个月。
农民一年后结账,有多是欠了协作社很多钱。 或者一年能挣几毛钱,多的几块钱……
他们说,他们打天下是为了穷人……
评论
1959年到1961年算不算建国初期?还是属于建国中期?
评论
你是一手知识,还是二手的,还是拍脑瓜想的?
评论
老家乡村的,从我爷爷的父亲那一代末尾就是农民。我父亲是当年村里的会计。亲身阅历了全部从建国后到如今的乡村展开。之前的事情,大多是从我父亲和尊长那里得来的。
评论
我到如今记得,我小时分问父亲,你是村里会计,那时分,村里有多少钱?你掌握着钱,你不会偷偷拿钱跑了吧。
父亲说,村里一切的钱年底结账的时分加起来不到400块钱(我们村有三百多人),我要是拿钱跑,往哪里跑,四周四要引见信,哪都跑不去。
评论
这样的话,就不要在外面搅和了。老毛确切把世界翻了一个过。之前对农民比手划脚的给打翻在地。又重新培育了一批。让他们斗去吧!
真实的农民,解放前是底层,解放后是底层。如今你约请独轮运帝国主义中随意一个去把中国再反过去,这些人还在底层!
评论
可否说一下,家在那里,你们村该当是一个比拟穷的地方。不外那里都有穷村和富村。除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评论
那倒不必然,就比如我,如今在我们村就不是底层了,但我是经过读书考大学出来的,假如没有邓小平当年的放开高考,我是没有机遇的。
别的,你看偷渡到澳洲的福建农民,哪一个活得是底层?靠辛劳休息,努力义务,都活得不错。 之前老毛时期,农民想翻身的能够性几近没有,乡村最标致的姑娘嫁个一个县城里的二流子都是荣幸的事。 不是甚么底层不底层,是全部乡村都不可。
评论
我们老家该当算是还可以的地方了,虽然不是北方,但也不是西部,在中国来说,经济属于排名前面的。我们村是个小村,但是周围村大家都差不多。不属于拿着穷山恶水的地方。
评论
我们村的人,除了60年那几年外,从未出去要饭过,经济尚可,有其他省份的倒是去过我们那里讨饭,经济还算是不错的地方,最少是中等以上。
评论
是这么说的。
评论
楼主怎样了?
评论
那时农民占90%吧
到了2021年了,农民还没工资呢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