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写好自己的教育故事,就是教师最好的科研!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生活在校园里的中小学教师,应该都有科研是教育教学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也明白读书与写作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双翼,只有双翼强,并通过科研这个引擎的力量,才能坚实地走在教育之路上。可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既丰富多彩又单调重复的教育教学生活,很多教师显得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去记录这饱含酸甜苦辣的职业生涯,去研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工作,因而常常生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教师要进行的科研涵盖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的教师想写点教育教学论文,可苦于找不到新颖的观点,也不想人云亦云照搬他人成果;有的教师想提一些教学主张,却感觉自己水平不够,说不出个究竟,自己难圆其说;有的教师想参与一些宏大的课题研究,毕竟时间、精力和能力都不够,有时候自己还没弄清这些课题研究的价值。如此这般种种困惑时时纠缠着我们很多教师。

其实,中小学教师最好的科研是写好自己的教育故事。因为,教师们的科研不同于大学教授或专业科研人员那种“高、精、尖”的科研,教师的科研基本上是“行动研究”,即在教育教学实践层面做一些经验总结性的探索与研究。这样的科研一定是基于问题,它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又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品位服务。我们若能坚持将自己的这些教育故事写出来,对身边的教育现象作深刻而切实的剖析,这样的科研一定是真实而鲜活的,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怎样用科研方式写好自己的教育故事呢?

留心观察,勤于思考。

教师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摸清学情、检视教情。即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怎样、知识积累与对学习的态度如何、脾气性格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因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里会透露出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会呈现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发教师去思考,去查找这些问题背后的问题,即把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作为一个点(一个个小课题)来研究。

比如,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文化课学习没有兴趣,就不能只把原因指向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心中没有远大理想。应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分析:教这方面,学生不想学、不会学,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是否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而不得要领呢?是否忽略了激发兴趣、交给方法和养成习惯呢?学的方面,在教师心中是否有“以学定教”、学为主体的意识?是否采取了点对点观察、家访了解、面对面交流等方法?教师把学生对文化学习没有兴趣的内、外在原因查找到位,然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

如果教师把如何培养学生文化课学习兴趣的过程写出来,把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记述清楚,这就是用科研的方法在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对其他教师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遵循规律,善用情智。

写好自己的教育故事,必须了解教育的本质与目标,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在实施过程中显示教师的教育机制和能力水平。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唤醒,是点燃,是示范。面对身体正在发育,知识正在累积,性格正在形成,精神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是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还是按照教育的本质规律去行事呢?

按说,学校和教室是允许学生犯错也会经常犯错的地方,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用怎样的方法去引导的呢?教师自己犯错了,又是用怎样的机智逃脱局促与尴尬的呢?这些都可以用故事的形式真切、生动地表现出来。

非常喜欢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于老师的女儿于然整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里,于老师回忆起从教几十年里与学生过往的点点滴滴。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还原了作为一个人师的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其中有一篇题为《规矩》的文章给人印象特别深刻,该文详细地叙述了于老师与学生的一次正面冲突,从“不打不相识”到几经周折成为知心朋友,再现了当时的情境,有很强的现场感,突出了于老师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教育教学智慧,这样的教育故事,没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对学生的真情呵护是写不出来的。

及时整理,认真总结。

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活是有感觉的,与学生朝夕相处有不少故事,心里也不时涌起要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的冲动,可这些故事出现在脑海时,又被其他的事情冲淡了、冲走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过后已茫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感觉难以复原了,这是十分可惜的事。因此,自己从教育教学现场获得了好的故事,要及时记录好,认真总结好,要在这件事上少留遗憾。

笔者曾与一位教师作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这位教师三十多岁就成为特级教师。我询问他何以能做到,他平静地说,每次和学生交流后,感觉有启发,总会把当时的场景及时做好记录;每次上完课后,回到办公桌前,总会静下心来回顾一下刚刚上课时的情景,想想这节课的得失所在,然后记下来。这样坚持做下去,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越走越宽。认真阅读他送给我的书,里面都是他的鲜活的教育故事和匠心独运的教学案例,这些,对他本人来说均是弥足珍贵的资料,对其他教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中小学教师不是不可以去尝试写作论文、提出教学主张和进行课题研究等科研形式,笔者只是觉得这些对教师成长是有限的,因为各方原因会难以持续。而教师的周围每天都有鲜活而精彩的教育故事发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长期坚持写作教育故事可以不断厚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能力,丰盈自己的职业生命。动手写作教育故事时,要重视一事一得、夹叙夹议和注重细节等表现手法。另外还想特别提醒:教育故事不是文学创作,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无中生有去杜撰、编造;教育故事不是通讯报道,不要等同于叙说自己的各种“先进事迹”;教育故事也不是“事例加理论”,不能成为“两张皮”,应当将理论蕴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间。写作教育故事贵于及时,勤于查阅,善于叙事,勇于反思,功于坚持。做到了这些,教师也就走上了幸福的教研之路,在这条路上能够经常向世界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 END —

来源 | 布衣村言

作者 | 陈文

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教育家》发起的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活动分为三部曲:

1.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2.出版《大国良师的样子》丛书

3.推选“大国良师”

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推选出10位“2022大国良师”,授予“大国良师”称号,每位“大国良师”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税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开展“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撰文,体裁为叙事散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实感人。文章择优刊发《教育家》杂志、《教育家》杂志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

参与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寻找大国良师”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申报表及“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需同步提交)。如仅参与“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不参与“寻找大国良师”活动),将文章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文章中注明学校、姓名、联系方式。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