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澳洲卫生系统不堪重负,急诊等待床位长达数日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澳洲人面临着从24小时到数天的入院等待,因为卫生工作者短缺、COVID和流感病例激增以及大流行造成积压,意味着许多医院已经没有床位来接收新病人。

“病床堵塞”——当医院的床位已满,没有床位接收新的病人,因此急诊科变得拥挤——已被几个州的卫生工作者广泛报告,医疗行业的消息来源告诉《澳洲卫报》,预计在未来几个月等待时间将保持高位。

上周,当各州宣布免费流感疫苗计划,以尝试减轻卫生系统的压力时,新州卫生厅秘书Susan Pearce敦促任何需要医疗护理的人首先依靠全科医生和健康指导服务。

她警告说,对紧急服务的需求激增,如果那些非紧急问题的人继续呼叫救护车并到急诊科就诊,那么那些需要急救的人可能就无法得到治疗。

《澳洲卫报》了解到悉尼圣文森特医院的一个例子,一位患有痴呆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老人于周六到急诊科就诊,他患有尿路感染并且神志不清,虽然得到了彻底的治疗,但72小时后才被送进病房的床位。

这位老人的儿子说,虽然急诊科的床位已经满了,但最终还是运行良好,病人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然而,他说更多行动不便和更年轻的病人被安排在急诊科走廊的床上。

儿子说:“我看到的其他每张床上都有一个非常、非常老的人。”

同时,《卫报》联系到一名昆州女性,她声称她83岁的母亲在深夜因胸部感染被当地医院拒之门外,因为没有床位而死亡。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性说:“不是Covid,但她非常不舒服……她的邻居在第二天早上发现她独自死去。”

“我妈妈本来可以被救活的——还有多少像她一样的人?需要有多少像我们经历过这种情况的人来讲故事,才能印证医务人员关于病床危机的说法?"

据报道,在维州,救护车在墨尔本急诊室外排队,等待区的病人需要静脉滴注,但没有空间接纳。

《卫报》此前曾报道,在悉尼,一名疑似心脏病发作的患者同时患有COVID,000接线员告诉他叫一辆Uber去医院,但当患者到达时,医院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要在外面冒雨等待床位。

护士和助产士协会新州分会的代理助理秘书长Michael Whaites说,“成员们告诉我们,相比三次COVID高峰期,这也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次。”

Whaites说,医院服务需求激增的背后有许多因素,包括持续的COVID传播。

他说:“我们仍然看到每天有超过一千人因COVID而被送入医院,而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已经将这个数字正常化,并期望我们现有的医院和人员配置能够应对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一切。有一种假设,我们每天可以有更多的病人住院,系统自会应付。”

Whaites说,虽然重症监护室没有像COVID高峰期那样繁忙,但医院的压力点现在是在普通病房和急诊部门。

“除此之外,我们还试图赶上在COVID期间积压的所有择期手术,再加上全州每天有大约2000名员工因病休假。”

“我们还看到很多患有慢性病的人,他们因为害怕在高峰期感染Covid而推迟了治疗。”

Whaites说,悉尼的一些医院“真的没有床位,也没有空间来增加床位”,在其他小医院,虽然可能有多余的床位,但人员短缺意味着病人无法入院,因为没有人照顾他们。

“在COVID之前,床位堵塞就是一个问题,但现在问题加剧了。我们在COVID之前的公共卫生系统裂痕已经发展成为巨大的洞。"

他说,最近几个月,许多卫生工作人员离开了这个行业,因为工作条件差,工资在大流行期间变得难以忍受,并批评州政府在整个部门的资源和资金分配。

他说:“政府对劳动力的投资不足。”



http://www.theguardian.com/aust ... -system-overwhelmed

评论
呵呵 狠狠打脸那些鼓吹澳洲彻底躺平做的好,还吹澳洲covid政策真棒棒的人

评论
没什么好抱怨的
澳洲是长寿国,又逢持续几年的新冠,再逢流感

评论


公立医疗系统在疫情之前就捉襟见肘了,现在已经是东拼西凑在死扛了

现在最好别生大病.....





评论
这时候这类新闻会很多,希望新政府多拨款医疗系统。。。


评论
哎,那些成天说国内严格封锁,导致次生灾害的,可以休矣。
每个国家医疗系统,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去不断的改进自身,只有这样你才能提高啊。成天眼睛盯着别人,对别人说三道四纯属浪费时间精力,实在看不出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评论


某网友之前给我的回复
“全世界都在普及疫苗以后放开了,感染数字根本没意义,因为不论感染了几百万,医疗系统根本没碰上什么压力,这就证明重症率比感冒还低。

澳洲不像国内,会把病人仍在医院外面,感染了就等死,感染几百万医疗系统也没崩溃,本身就说明这个和感冒没什么本质差别了。

全世界除了中国,针对这个病的依据就是医疗系统能够承受压力,病毒危害性完全可控,就开始放开了,因为封闭对经济和人道的风险远远超过放开。你看中国就知道了。”


呵呵 不知道这个帖子新闻所说的,会不会啪啪打他/她脸

评论
及时行乐,愚蠢的人类要完蛋了

评论




我觉得瓶颈还是出在医院这个环节上,医院的人手不够,住院的病人太多,急诊分出的病人进不了住院部,所以急诊拥堵

急诊拥堵,救护车就不能把病人移交,然后救护车在医院门口排长队等,

大量救护车在医院等,所以病人打000叫不来救护车,急症耽误成重症,还有人等到死。


你的意见呢?



评论

是的,躺平不是问题。是医疗系统需要扩容,给医护提高待遇。人手和病床够了,看病就不难了。

评论

急诊和病房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后者,一长串病和药,总体人口高寿,健康维护成本(虽然个人不出,有medicare)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大。一旦收入院,吃喝拉撒洗刷刷,全部都得照应到;加上治疗和药物和allied health。病房人满,急诊就转不进去。
Morbid 肥胖,也是一大负担。

医疗卫生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永远不会有尽头,首先人命无价。


评论


说这种话的,应该是最近一年没去过医院急诊室的




评论

不不不 论坛上很多ID 根本不觉得澳洲医疗系统有问题,他们觉得澳洲医疗系统好着呢,完美着呢。。。盯着国内那几例因为疫情耽误治疗的事件呢。觉得澳洲躺平躺的爽歪歪了,可自由了。

评论

仔细看文章内容,其实是在赞澳洲医院:重压之下即使找不到病床,也在急诊室成功治疗了泌尿道感染的老人,等到有床位了才入院。。。这谁能比?


评论

我可不敢回复那些人,不然一个个嚷嚷要你gun回国的哦~哈哈哈哈

评论



最近各州光等救护车等死的就有好几个新闻了

维州的救护车系统报code brown和code red都快不是新闻了





评论

钱花在买潜艇和坦克了啊。。。

评论


评论
政府应该对公共医疗加大投入

评论

我家亲戚,三月确诊癌症,悉尼公立医院排队化疗,到四月底都没排到,因为疫情公立医院护士严重不足。转去私立医院作化疗,做了几次医生说不用做了,反应强烈副作用严重但对癌症四期效果不明显,让回家准备后事了。

过来的病友推荐两条路,澳洲没办法治疗,其它国家还有希望。要么去美国看梅奥Mayo,大约一次20万澳元,有类似情况病友去看过三次梅奥,还活着,反馈是不值得,治不好但每次治疗后都还留点希望让下次再去;要么回中国看,也有澳洲治不了回中国治效果不错的。

评论

我家亲戚被教授级别的私人医生建议临终关怀住一住,住私立的待遇好,吗啡随便用,用完就找他再开去买。

你都活了一年半了,已经够本了。医生原话。

评论



拿这个回复,应该够看了


[WA] 西澳将派高级卫生官员和警察到圣约翰救护车服务

[QLD] 昆州Townsville 女性等救护车时死去,遗体放在阳光下好几个小时

[VIC] 急诊室内:重压之下的维州医院

[澳洲资讯] 新州救护车服务两周内四次达到危机水平

[SA] 周一阿德莱德两名患者在等候救护车期间死亡,其中一人20多岁

[VIC] 为何维州医院发布“棕色警报”?这对卫生系统意味什么?






评论
问题到处都是 路在何方才是重要的

评论

这么回复你的人只能说是无知加愚蠢

评论
哎,把买潜艇的上千亿给医院吧,潜艇找日本要他们的二手货就行了,澳洲陆军一直是买美国的二手坦克翻新一下。

评论

他自己又没进医院,当然是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呀

评论

code black 之后是啥颜色呢 ???

评论

医院的code black是peronsal threat, 暴力的病人或是家属

评论

请问一下澳洲的医疗系统本身的重大问题到底是什么呀?
就是说和Covid流行期间无关的。
毕竟在大流行病期间,国家的医疗系统承受压力是和各行各业都正在面临的问题一样的。
但是人命关天,当然要受到最先重视。
应该没有了,因为发code的人也挂了

评论

不不不哦 人家下面加分可多了!
我可不止被一个人喷哦,他们可都说爱死澳洲了,澳洲可好了,我批评一句疫情问题,就让我赶紧回国。

评论

不只是公立。我最近看病手术去私立了很多次,我感觉现在私立也紧张。私立不是床位的问题,而是人手不足,护士的数量比较少,不过当班GP和specialist倒是都在。

几个月前还去了一次私立的急诊,进门直接有床位,就是尼玛护士不够多。

太多人在离开这个行业。祈祷最近不要生病吧。

评论
莫佩安三条扑街害死澳洲。

评论

澳洲的医疗问题,其实只有真正感受过的人,才最有发言权,我等就不多说了。
我其实就是吐槽一下澳洲的彻底躺平政策,然后就被xxx一堆人喷我了。。。我哪招架的住

评论


真爱澳洲才会重视澳洲日常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无视问题就是纵容问题





评论

我才不怕这些人。

莫佩安三条扑街不狠狠地骂真不解恨,要一直骂下去,版主叫我不讲粗口也要讲。

评论
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没有买私保的应该买起来。
原本有买的,不能就是那种定期换眼镜洗牙什么的了,要保住院的。
原本买了住院的,还可以进一步升级。
这样,如果自己的身体万一遭遇状况,可以得到相对及时的救助。
把保险买好买齐,
这样批评别人的时候可以更大声一点。


评论



不如锻炼身体,饮食健康,少生病,尽量避免去医院



评论

我陪护过中期癌症患者。
陪同经历过全程的化疗。
陪长者进急诊十多次,
直接叫救护车也有4、5次。
陪护住院治疗差不多10次吧。
在我有限的陪护经历中,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或许有需要更完善的地方,谁不想更好地被照料呢是不是,但已经足够好了。
至少我的这些经历告诉我,等我年迈体衰病入膏肓的时候,我对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比较放心的,再加上私保,差不多了。


评论


不是做的好 而是权衡利弊做出的最好选择
当初认为疫苗可以解决一切 对疫苗的保护期/作用也过分乐观
我记得很清楚最开始加强针是只建议有免疫缺陷的人打 后来变成建议所有人打 再后来变成变相强制所有人打
加强针的间隔从6个月降到4个月降到现在3个月
我在VIC 陆陆续续封了快2年 对经济打击很大 可能确实少死了点人 但一直封着各行业没收入活不下去 政府发钱赤字都什么样了 人们的不满情绪一天比一天严重 看看这次选举结果就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除了共存还有别的选择吗 再说了这里已经几乎是全世界最后放弃的发达国家了

骂中国强硬封锁不是骂的措施 而是时间
2年前这么搞大家都会说好 1年前这么搞也没什么问题 可现在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放弃了 总不能说所有发达国家都是错的吧


评论

你老实说,是不是胖头鱼回你的:)

评论




你看到的都是住进医院的病人,能住进去的都还好。

现在最惨的是000打不通,救护车叫不来,叫来救护车送去医院然后在担架上等死的急症病人

救护车没有私立的,叫不来救护车,或者等不来救护车,进不了急诊室,什么保险都没用。




评论

好像“超级地瓜”是不是总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是给人感觉比较冰冷的。

评论

哈哈,这肯定是必要的。


评论

叫我呀

评论

这些都是政府应该担负的责任。
在大流行病期间,没有竭尽全力地支援我们的医疗系统。


评论

一直都是连锁反应,病房总是瓶颈
如果政府愿意听听业内人士建议,就可能事半功倍地解决一些问题

公立医院有不少死角,譬如决定病人出院这一环节常常不顺,造成一定的床位浪费
护士长常常在权限内故意留下那些本来病情稳定可以出院回家的病人,目的是占领床位减少新入院,减少因办理入院和出院手续以及清理消毒病床所需的工作量。护士长还常常偏好那些规矩听话,不怎么按铃的病人,让他们久留,而让那些麻烦多的尽早出院
这种事还常常发生在周五,使得周末因为非医院的医疗机构居多关门而医院拥挤的矛盾更加突出

但这也怪不了护士长们:多年来的连续折腾把护士配员压得很低,很多新手,出入院手续的简化也有待改善,护士长也缺乏改善这个问题的刺激
医生教授们都知道这些事,但对辛劳的护士长大家都是睁一眼闭一眼。。。

评论
学习学习

评论
天亮了 才发现这么多光屁股的

评论

。。。叫你来跟我一起抗喷?哈哈哈

评论

。。。也许是给你表演“舌战群儒”

评论
有哪个国家的医疗堪重负的?

评论


评论


谢谢解释

我还好奇一件事情,是不是一般只有早上/下午医生查房以后才会discharge一批病人?



评论

闻所未闻。
从来都不压着病人,护士长的重要职责就是周转床位。整天催着医生让病人出院。能今天出院绝不拖到明天。能上午出院绝不拖到下午。很多医院现设置discharge lounge room,就是把那些够出院条件,但因为交通问题、家里没人pick up,统统放到discharge lounge room.你说的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

评论

不一定必须等到查房后。比如第一天查房,定个计划,比如症状好转,化验结果好转,就可出院。

评论

别的科室不熟悉,但是急诊室肯定是你说的这种情况。

能不收的就不收,能赶回家的都赶紧赶回家,需要治疗的再转送住院部。



评论

聪明的猫咪 喵喵喵!
我猜你是白衣天使妙手回春的医生吧。
说起医务,条条是道的。
我依稀记得你之前时常在我的贴子里只重复叫我的ID而绝不多说一个字呢哪怕。
原来是偏爱新闻版。什么时候医疗才能恢复往日正常的“应付不来”,而不是这种白热化的应付不来?一波一波的,还有盼头吗?

评论

可能现在不同了,有了刺激措施
你是在维州还是西澳?

评论


我在维州。
你说的这种现象,从来不存在。bed coordinator不是吃素的,每三个小时医院全部病房转一遍和ANUM核对哪个病人该出院,诊疗计划是什么。
我相信在西澳也是一样。medicare出钱,谁想将病人无意义地羁押在病房。
另外,medicare对每一种疾病的拨款、住院天数是有规定的。比如顺产最多在医院two nights,剖腹产最多3 nights。

评论
论坛里有不少医务工作者,非常辛苦地在照顾病人;

论坛里也有一些无法及时看上急症的同学在埋怨


为什么各发来的信息会不对称,大家想过没有?


评论

哦,时代不同了,我说的是太久以前的事了

评论

靠谱的不多

评论

没这种情况吧。

之前朋友做阑尾炎手术,观察一晚上一切正常之后, 第二天就直接出院了。
而且是一大早就催着办手续…..出院了就去餐馆吃饭,当天就说可以洗澡。

还有生孩子,一般也就在医院住两天。周转非常快呀。

我在疫情期间,去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因为公立医院接待新冠病人,所以所有检查都被转去私立医院免费做。做检查的换台率也非常的高,感觉医院的周转率已经是最高效率了。

评论

去过几次急诊,没有这种感觉,反而对急诊的医生和护士印象都非常好。

两次送朋友阑尾炎去医院急诊,都是10分钟之内就被收治了。

我自己因为打耳洞,耳洞发炎,晚上跑过急诊,等了四个小时,但是没有什么怨言,觉得像阑尾炎这一类的急腹症和心血管类的先看是应该的。我们没有太紧急的,可以排在后面。


评论

用朋友或自己的经历来说明问题?

评论

官方数据也有啊。

卫生部门的网站上不是有疾病分类在急诊室规定时间内接诊的完成率么

记得看过优先级别高的急腹症,还有心脏类的,10分钟之内获得收治的百分比是98%以上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