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钱荒下的中国——2013年宏观经济综述(转自6park的

在澳大利亚证券外汇




钱荒下的中国——2013年宏观经济综述

  序章 我的政治观

  一直以来,我极少讨论政治。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弄不好,就要到大西北去挖煤,然后在两三年后,当朋友们惊讶的问起这两年你去了哪里的时候,幽幽的回答:“你不知道刑诉法73条吗?”当然,我这个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要能在煤矿里活个两三年;第二层,就是只需要熬个两三年。这两层意思,就包含了我现在要说的全部观点。

  中国的经济正在快速下滑,从15%以上的年度增速,剧烈的下降到不足10%,下降幅度超过50%,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中国政府自己,现在也已经公开承认这一点。经济学博士做了总理,看着不堪入目的货运数据、发电量数据,狠狠心,终于给全体国人上了一堂经济学公开课,告知了国人一些宏观经济方面的真相。譬如经济增长乏力,只能依靠印钱投资之类。这部分的内容,我会在此后的部分,以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我现在只想谈一谈,这个国家,它在政治上还有没有希望,它号召大家一起做的中国梦,到底还能不能做下去。

  2013年,中国在政治上最大的事件,就是新一届班子的上台。这届班子原本被公共知识分子阶层寄予厚望,即便我这样的怀疑派,都曾经对这批人有着很强的期待。然而,现实狠狠的扇了公知们一个耳光。要理解现实,首先要从历史说起。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高层政治体制,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它其实是一个民主体制。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朋党势力,控制住了这个国家的核心权力。邓小平自称是第二代领导核心,其实他只有一点执行权,当时的体制是所谓八老治国,这个“八”是一个虚数,事实上拥有话语权的根本不止八位,要认真的梳理的话,当时能对国策制定投票的人,能数出13位之多。在所有人都不掌控核心权力的情况下,多方博弈的结果,一定是对任何事都持放任不管的态度。这也就是邓小平猫论的核心:白猫黑猫,不管不问,让市场自己去试。正是在这种高层多人相互制衡的基础之上,中国民营经济焕发出惊人的活力。傻子瓜子和国营副食品公开竞争,冲击当时的计划经济秩序,搞出渲染大波,要查办的力量和要扶持的政治力量相互制衡,闹了一通,最后不了了之,也没把人家怎么样。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层政治的本质特征:多方制衡之下的民主投票决策体制。没有一方拥有压倒性的力量,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无从谈起,但放开管制,却非常容易,只要在常委级的圆桌会议上摔杯子就行了。壮大国企强化计划经济的决策无从做出,那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老百姓八仙过海了。在这一点上,邓小平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智慧,计划经济的坚定捍卫者陈云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然而人类社会有一个历史规律,那就是“治乱循环”。这大致是说,在一个朝代的初期,由于各派势力相互制衡,缺乏为恶的能力,因此老百姓们会获得很大的生存空间,因此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大治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权贵们不停的掠夺资源强化势力,最终他们获得了为恶能力,轻易就能让老百姓生不如死。这个时候,社会就会倒退,流民就会四起,朝代就会覆亡。中国乃至世界的整部古代史,都是在讲述这个“治乱循环”的规律。西方人最终发明了民主制度,将权贵们关进了笼子,目前运作了300来年,期间经历了很多问题,打了好多次仗,世界大战都打了两次,总算是在近60年来找到了方向。权力制衡规则、决策机制、财税机制、货币发行机制,都是在近60年内才得以最终完善。目前看来,民主制度即便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效率实在是低下,在应对危机时基本上只能束手无策,但至少天下大乱尸横遍野朝代覆亡的风险,那绝对是没有了。

  而中国呢?我们在这个政权建立后的前30年,纯属瞎鸡巴搞,那30年的事不能多谈,总之就是把人不当人,当畜生。死多少畜生,那都不是事。30年后,八位元老以政变方式上位,就相当于重建了一个朝代,重新开启了“治乱循环”之路。在这个新朝建立之初,元老们相互之间不能肉体消灭对方,此前批倒批臭再踏上一万只脚的玩法不能用了,那就只能制衡。当时的两大巨头邓小平和陈云于是达成了默契:邓管政治决策,陈管经济执行。这俩合作期间,有很多大小摩擦,闹出很多风波,有些甚至震惊世界。一开始搞开放搞活的时候,这俩都没啥经验,所有的资源都被小权贵们抢走了,也就是所谓的价格双轨制和官倒,小权贵们的掠夺几乎是赤裸裸的,非常的不要脸。这种低劣的掠夺激起了滔天的怒火,并在80年代末期搞出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动乱,留下的伤口一直到今天都在流血。此后中国在变革问题上几经反复,邓小平被逼到没法子,连续两次南巡,靠发动群众争取舆论的方式,最终抑制住了保守派势力。整个过程实在是惊心动魄,绝不是各位所以为的太平盛世,但最终这俩总算是平安的把中国带到了90年代中期,并且确立了中国高层政治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潜规则:书记管政治决策,总理管经济执行,两者相互制衡。道理很简单:一旦相互制衡的局面被打破,某一方势力开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拥有对资源的绝对调配能力,那他一定会选择为恶,选择鱼肉百姓。我们绝对无法指望这些资源的绝对控制者们能够善心大发,从牙缝里抠出肉丝喂给人民,自己只吃青菜。

  第三届班子,也就是江朱组合,这俩完美的继承了邓陈的意志。江核心几乎不对经济执行层面的问题发表意见,很专心的搞他三个代表。而朱总理则大刀阔斧的在财税体制和国企体制上动刀子。现在回头看起来,这期间固然埋下了相当多的祸根,但这期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黄金的十年。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不再谈阶级斗争,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私营企业主,也能入党,也能成为国家的领导力量。即便在今天来看,这也是石破天惊的政治观点了。而朱总理则竭尽全力要从当时那一场动乱的惊天恶果中走出来。在当时中国面临国际制裁,被全面封锁,对外贸易几乎断绝,中央政府穷得揭不开锅的情况下,朱总理建立了分税制,国税与地税自此分离,70%的税收要上缴中央,将有限的资源严格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同时严控信贷,并将大量的国企卖掉,斩断小权贵们依靠信贷资源和国企地位的获利之手。这样子搞下来,中国就骄傲的宣布,自己实现了经济软着陆,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跨入21世纪了。

  第四届班子,胡温组合,虽然水平极差,仍然表现出了鲜明的权力制衡的特征。胡搞的是八荣八耻和先进性教育,这是政治层面的事,虽然档次很低,不知所云,与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没法比,但至少他不瞎搀和经济层面的事,也没把中国往重回文革时代的错路上带。而办公室主任出身的温,则完全无法应对复杂的经济局面。他的前任朱总理的经济措施,是危机之下的临时举措,根本不能长期沿用。即便是要沿用,也要有配套措施出来。譬如“分税制”,现在被骂得狗血淋头。为什么?因为中央政府拿走70%的钱,在当时确实很穷,没法子,临时这么拿一下可以,但是如果你要长期拿,那请你把地方的教育和医疗的职能,这两块最花钱的职能,也一并拿走。财权与事权要配套。你不能要求地方政府身无分文还办教育搞医保。温总理当时面临的局面,就是必须要给那些临时举措一个说法。他要么就废止它,要么就完善它。而温却做了一个令我至今百思不解的选择,他选择什么都不做。于是,规律开始发生作用,“治乱循环”的按钮,被再次按下。

  在邓陈时代,形成的是高层长老相互制衡机制,捣乱分子是部门和地方上的小权贵们。江朱时代,集中力量清理这些个小权贵们就行了,老百姓自然就能得到发展空间,民营经济自然就能焕发惊人的活力,从而挽救危局。而到了胡温时代,“集中力量”这个临时举措,就开始起反作用。当所有资源集中到高层后,就必然会引发高层对资源的争夺。可以想象一下:当年小权贵们与老百姓争夺资源,十年后引发的是80年代末期的惊世动乱。这一次,当高层权贵也来与老百姓争夺资源,十年之后将会引发的,又将是什么?这种局面,与中国古代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末期,有什么区别?

  整个胡温时代,就是高层权贵进行资源分配的时代。在那十年里,利益版图基本划定,中国几乎所有产业类别,都已经划分给某个说得出名字的高层权贵。或许只要简单的数一下现在的高层势力派别就行了:电力系、石油系、沪浙系、民盟系、统战系、团派、京帮、山西派、川派、潮汕帮、客家帮、五大军系,等等等等,利益纠纷错综复杂,每一派势力,都能在常委级寻找到政治同盟,以便于更好的争夺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局面完全失控了。从08年开始,也就是胡温的第二任任期开始,权贵资本的力量就开始突飞猛进,而民企的活力就开始逐渐消失,这个国家,也开始走向了悬崖。

  2013年,新一届班子正式上位。公知届对他们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所有人都知道,改革势在必行了,不改革不行了。然而,要改的到底是什么啊?这个国家的痼疾,到底在哪里啊?这个国家的国民,基本上都茫然无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每个人都在召唤改革,然而改革到底要怎么改啊?

  邓陈的改革,是放开管制。在邓小平高超的政治智慧之下,并在当时高层长老们的相互制衡之下,这不难做到。江朱的改革,是压制当时的中小权贵,给民资以生存空间,他们算是做到了,但同时资源过度集中到高层,给了高层权贵资本的发育空间,这算是埋下了祸根。胡温毫无作为。而这一届班子,要做的改革,只能有一样,就是对高层动手!从高层权贵嘴里,夺下骨头,还给老百姓。这种改革,有可能成功吗?在中国历史上,可以找到的类似的例子,那就是王莽改制。王莽试图从西汉贵族手中夺回田地,还给农民,然而王莽遭遇到了空前惨烈的失败,其本人被污名化,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笑柄。动高层权贵的奶酪,在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成功的先例。这一届的班子,他们有可能成功吗?或者这个问题可以这么问:他们真的试图改革吗?

  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意图,不能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这一届班子,在整个2013年,做了些什么呢?毫无疑问,财税系统加强了,各种增税的官方言论层出不穷。这依然是在强化国家资本的套路。与此同时,国家对舆论的控制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大V竟然成了反政府的代名词,一时间人人自危。这更是强化集权的套路了。然而最危险的表现,是中央层面建了两个新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书记兼任这两机构的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举措。这意味着邓陈以绝大的政治智慧建立的高层制衡机制,在一夜之间被摧毁。书记管政治决策,总理管经济执行的制衡机制,就此荡然无存。所有的权力,都将被集中到书记一人手中。总理将被架空,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

  现在的政治局面是:一方面,资源在加速向高层权贵手中击中,民资苦不堪言;另一方面,高层权贵们抛弃了原本相互制衡的游戏规则,开始了赤裸裸的争权。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1980年代,中小权贵们抢夺资源,高层却遵守着游戏的规则底线,因此最终无非是激起了一些年轻人的热血,虽然震惊了世界,却最终度过了危局。而这一次,确是高层权贵们亲手掠夺资源,并抛弃了任何规则底线。这一次,会发生什么呢?

  2013年,高层的权斗之激烈,远远超越此前的30多年。西南系被连根拔起,石油系荡然无存,前军机大臣下落不明,甚至有谣言说前中堂大人试图潜逃。公知们在文字狱的威胁下噤若寒蝉,而高层们也未必能睡得好觉,谁都不知道对方会干什么。在这种局面之下,唯一可以打的牌,就是挑起国际矛盾,转移国民的注意力,于是整个东南沿海,到处都是领海纠纷,闹得天翻地覆。一帮只读过初中历史课本的中国年轻人,把中国的邻国们骂了一个遍,今天要血洗越南,明天要炸平菲律宾,后天要东京大屠杀,好像现在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可以王霸天下四夷来朝了一般。

  在这种谁都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的情况下,由于权贵们对资源的过度掠夺,脆弱不堪的实体经济终于撑不住了,于是,中国这个全球货币发行量最大的国家,居然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整个市场上都找不到钱了,钱荒了。权贵们夺来的资源,除了瓜分,无非是投入到过剩产能和地方债之上,这些领域只能沉淀资金,无法创造利润。就好像一个土匪把所有的收入都买了钻石,明晃晃的很好看,但是他没法把钻石出手,因为其它老百姓的钱都被他抢光了,买不起。所以他最终只能守着钻石饿死,他拿不出一毛钱去买食物了。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钱荒的本质。而他要继续活下去的法子只有一个,就是继续去抢钱,对应到这个国家就是继续印钱。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个国家的钱掌柜,也就是那位面临架空危机的总理大人,公开拒绝继续印钱。权斗到了这种程度,你死我活,根本不在乎国家是否能撑下去了。

  这就是我的政治观。我第一次在宏观角度上阐述这个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个国家原本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高层权力制衡机制,已经被这一届班子彻底破坏。它破坏了游戏规则,它就要承担恶果。而这个恶果,绝不会来得很迟,无非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我唯有希望天佑中华,在这样的危机面前,那些愚昧的国民,那些根本不知道今夕何夕今时何时的国民,能寻获一丝生机。虽然,这份希望,根本渺茫到连我自己都不相信。


评论
第二章 债市雪崩

  中国经济正在国进民退的不归路上奋勇前行,出问题是必然的,不出问题才是见了鬼。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包括谢国忠牛刀这帮二吊子水货,都坚持认为先出问题的领域,一定是房地产。但是,房地产偏偏就是不肯出问题。到了今年,先爆发出问题来的,却是债市,并连累股市重归熊途,让无数经济学家跌了眼镜,投资界哀鸿遍野。(老粉丝们都知道,老蛮我从2013年5月份就公开宣称做空中国,并且是同时开辟股市和债市两个战场,咳咳,最后一章本人将用一定的篇幅介绍这次做空战役,并讲讲它到底有什么作用,以给追随至今的战友们一个交代。)要说明白债市,就要理解,到底什么是债。按惯例,我们得学习一下债的历史。在这里我必须说一句题外话:唯有了解历史,才能预测未来。国内金融界的所谓分析师们,连最基本的经济史修养都没有,各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都不知道,又如何能判断未来的市场走向?

  债券,和股票,其实本质上是相同的东西。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两者谈不上什么区别,是完全一致的东西。荷兰是当今世界债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起源地。大约在400年前,勇敢的荷兰人开始纵横四海,打得过的就抢,打不过的就买,到处流窜,挣了很多钱。然而这种海上讨生活的生意,起始成本很高,光是造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海上风险还挺大,一不小心就船毁人亡。在当时,天才的荷兰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船长们借钱造船,然后靠出海挣回的钱还债。有钱人为了预防风险,就每个船长都借一点,把手里的钱分散投给十个船长。但是,等着船长们挣钱回来,时间太长了,有钱人拿着一堆借条,明知道自己以后会挣大钱,但是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刻,一点办法都没有,等于是拿着金饭碗讨饭。于是天才的荷兰人再次发明了借条交易场所,可以公开交易借款凭证。就这样,债券交易市场就诞生了。再后来,借钱人不满意了,我投资建的船,我竟然只是个债主?不行,我得成为那艘船的船主。于是现代公司制度诞生了。债主摇身一变成为了股东,而船长就变成了职业经理人,而当初的借条交易场所,就变成了股票交易所。然而,债券和股票的本质仍然是一致的:它就是一种资金募集手段。它本身是不是值钱,是不是能在交易市场上卖掉,要看募集起来的资金,所投向的那艘船,是不是会遭遇大风大浪,以致船毁人亡,还是满载而归,一船的金银珠宝。

  在这个角度上,我们就能更加准确的理解一句话:证券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作为一个资金募集的市场,当大家都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不会遭遇风浪,它的未来将航行在一条风平浪静的安全航道上时,它的股市和债市当然能持续上涨,每个人都会相信船长带回来的,将是满船的金银财宝。而当大家认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将充斥着狂风暴雨,航道两侧挤满了抢劫犯,船长这次出航基本上死定了,那它的证券市场一定是跌得惨不忍睹。

  我国现在的债券交易市场,主要有三类产品,由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分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国债规模9万亿,地方政府债规模1万亿,现在的整体规模大致是10万亿。注意这里的地方债概念仅指公开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地方债不是一个概念。),由银行发行的金融债(总额大致也是10万亿),以及由企业发行的企业债(总额大致是2.5万亿),此外还有一些个票据类产品,大概也能理解为企业债的一个形式,总额大概有5万亿。(钢企曾经是银行票据最大的用户,各种本票汇票开得不亦乐乎,在今年的债市危机中,钢企死得最快,目前整个钢铁行业都在死亡线上挣扎。)这样算起来,现在中国债券交易市场的产品总规模,达到28万亿左右。请注意,这些债券的发行人,基本上都是国家资本,也就是权贵资本。几乎没有民资可以分享这28万亿的蛋糕。即便是企业债,其发行主体也主要是央企。民企要发债,其难度大致等同于上市,基本上不在民营企业家们的考虑之列。

  2013年的上半年,国内经济一片唱好之声。股市从1900点上升到了2400点,涨幅超过25%,投资界一片欢声笑语,高兴得不得了。老蛮我当时写了一篇上半年经济坠崖的文章,在天涯上连载的时候,被五毛们破口大骂。很多人完全没意识到,经济已经到了临界点。国家资本对资源的过分掠夺,已经到了令宏观经济无法承受的地步了。与大家所想象的不同,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整体上仍然掌控在国家手中。按照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库给出的数据,2011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净资产为28.2万亿,其中国企净资产为11万亿,而民企净资产仅5.7万亿,大致上相当于国企的一半。矿产开采和冶炼、重型化工、水电气、重型装备制造这些个领域,基本上都没民企什么事。然而,我还要给出另外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同样是2011年,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总利润,只有1.6万亿,而私企创造的利润,高达1.8万亿。这意味着,私企就算是无路可走,就算是被阻挡在各种玻璃门和弹簧门之外,就算再怎么受歧视受打压没地位,其仍然表现出惊人的效率和生命力,以仅仅只占国企一半的净资产,创造出显著超过国企的总利润。到2013年的8月份,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净资产上升到了12.8万亿,创造的利润总额为1.24万亿;而民企净资产为7.1万亿,创造的利润总额为1.09万亿。看出问题来了吗?民企的利润总额开始显著低于国企了!想象一下,当民企丧失了效率和活力,整个国家经济由那帮人浮于事不思进取产能过剩的国企主导,会是怎样一幅惨烈的画面?这就是我们在2013年面对的局面:民企不再是这个国家的主导,而国企开始装模作样的摆出一副领头羊的模样,得意洋洋的把这个国家往死路上带。

  债券,包括股票,都是一种融资手段。它们的本质就是聚集人们手中的闲散资金,用于投资某个大项目。等这个大项目挣到了钱,就可以还给老百姓。在它还没能还钱的过程中,大家懒得等,就在债券或者股票市场,交易这些个证券。2008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可资公开交易的各种产品总规模为15万亿,到2013年年底上升到28万亿。在这5年间,中国债券市场发生了相当多的变化,游戏规则越来越向股市靠近。债券的交易方式大致与股票差不多,买进卖出,基本面技术面,融资融债,做多做空机制,杠杆机制,一样都不少。只不过是交易对象只允许是机构,目前还不能让小散户直接参与。

  债市与股市最大的不同在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股东,他们要从公司未来的经营中获益,而这笔获益可能会很大,因此股票持有人的获益在理论上没有上限,所以股票可以炒到天价,只要它所对应的项目确实有一个很不错的故事,船长确实有机会发现新大陆。而债券则会规定一个借款利率,这个利率就是债券持有人的获益上限。无论债券怎么炒,理论上都不能超出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总和。所以债券价格有上限。债市和股市的相同之处在于:这两者理论上的下限都是零。一旦船毁人亡,那就意味着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股票或者债券,立刻就变成垃圾,其价值直接归零。

  2013年6月份,金融市场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国进民退总有个极限,到了极限,整个经济就要开始崩盘了。当时虽然事发突然,但是现在回头来看,整个演变的逻辑其实非常清晰:太多的资金沉淀在国债、地方债和国企债这些根本不能产生什么收益的项目上了,只算债券公开交易市场的规模,就已经达到28万亿了,对比我国100万亿出头的货币总量,这相当于有30%的资金根本没法动了,变成了死钱。流动性就这么紧张了,很多机构手上一分钱闲钱都没了,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那立刻就是现金流断裂而死。有机构就在交易场上问:“你们谁要买我手上的债券不?我急着用钱呢。”别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它,“靠,就你急着用钱啊,我TM比你急得多。我手上这些债券你要不?打折卖给你。”就这样,大家开始了一轮债券竞相降价抛售的过程,最后折扣打到了七折,票面价值100块钱的债券,70块钱卖,竟然都卖不出去。整个金融市场一下子就疯了。所有机构都发了疯似的找钱,市场传闻好多家银行都成了老赖,还不起钱了。当然了,这些传闻先是被当事机构否认,然后再被证实。最有趣的的是光大银行,因为在香港上了一把市,被迫公告承认自己当时就有拆借上违约行为。当时的两天时间内,中国股市暴跌了几乎10%,一直跌到1800点,搞得央行紧急开闸印钱。按照央行的公开数据,印了4000多亿救市,此后又连续印了万把亿,在股市搞出一个V型反转。这就是钱荒第一次发作。

到2013年底,按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国债和地方债(统计局口径,不再是前面的债券市场口径)总额约28万亿,其中国债总额10万亿,地方债18万亿。同时,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年收入大致14万亿,中央和地方各7万亿。中央的那10万亿国债问题不大,好歹一年有7万亿的收入撑着,中央其实没啥必须要花钱的地方,三公经费紧一紧,公务员工资降降,福利削削,军费里抠抠,大项目砍一砍,少搞点面子工程,哪里都能抠出几千万把亿,十年八年艰苦一点,这个债也就还上了。关键是,地方的收入水平和中央持平,都是7万亿(这还加上了3万多亿的卖地收入!),但它的18万亿的债务负担水平,比中央高得多。地方政府和无所事事的中央政府不一样,地方政府是要实际承担民生责任的,教育医疗污染治理,那都是铁板钉钉要花钱的。地方财政根本拿不出闲钱来还。国家统计局公开承认,至少20%的到期地方债在年底前已经没法还了,要靠借新还旧,这以后要想还钱,还只能指望卖地收入。现在麻烦来了,你要借新还旧,市场得有这个资金供你借啊。我机构的资金本来就沉淀在你丫的手上了,现在你丫还想继续找我借钱?然后还给我自己?你做中国梦呢你。实在要借也行,提高利率!原来7%的利率,现在不行了,提高到了11%到13%。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一下子就提高了50%,并且持续居高不下。到了12月份的时候,资金成本继续飙升,机构们再次悲哀的发现,自己手上持有的那些个债券,竟然又卖不出去了。于是又打折,这一次比6月份的情况稍好,打到了85折。股市跟风来了个12连跌,08年之后中国股民就没看到过这一幕,吓到吐黄胆水的都有。此前信誓旦旦不再印钱的央行,到这一刻又实在顶不住了,于是又印了3000多亿,好歹算是稳定住了债市,但是股市实在是没法再救了。于是中国股市就在2100点附近晃晃悠悠的过了一个元旦。

  现在这个局面,所有人基本上都束手无策。钱荒确实是钱荒,但办法一点都没有。唯一的可能途径,就是国企突然变得非常非常的有效率,能挣钱,从一艘眼看就要在狂风暴雨中沉没的破船,变成纵横四海的泰坦尼克号。这样,以债券或者股票形式沉淀在其上的死钱,就能变活。大家都会愿意购买和持有这些证券产品。然而,这可能吗?我把这段话打出来,我自己都觉得可笑。我相信你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在破口大骂深井冰了。

  还有一个饮鸩止渴的方法,那就是继续印钱。关于印钱的事,我只简单的说一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说了太多。中国政府的印钱机制,直接等于抢劫,中国人民基本上都知道。央行开了个微博,没事就禁止评论,因为通篇累牍的,全是在骂它印钱。食品价格和房租已经连涨了两年。房价涨涨,只不过是刚毕业的小年轻没法结婚,于是破口大骂。而食品价格和房租上涨,是会激起流民的。而流民则是中国所有朝代覆亡的主因。经济学博士出身的中堂大人也知道这一点,从他上任之初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印钞机来看,此人对印钞是有根本的反感的。12月份,资金紧张成那样,也就印了3千来亿,据说事后还秘密的回收了一部分,总算是把物价水平保持得还算基本稳定。如果真要印出18万亿来帮地方政府还债,那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所以,按照目前的这个玩法,以后会怎么样,那就要看中国人民的运气。基本上现在就是一个死局。政府其实也就是一个企业,都要讲现金流。就目前来说,它的现金流基本上已经是断了。它确实拿着一堆借债堆出来的资产,有些资产也还不错,但这些资产统统没法变现,钱荒之下,市场根本找不到资金来接手。要是理论推演的话,要真是要推演出一场血流成河的动乱,才能罢休了。不过,我暂且将这部分关于未来预测的内容打住,到第三章,我再来详细的说吧。

评论
第三章 楼市挽歌

  任何资产,都有其价格。股价是上市企业资产价格,水价是水资源的资产价格,油价是能源资产的价格,肉价是食品或美女资源的资产价格,咳咳咳。房地产也就是一种资产。房价,只不过众多资产价格之一而已。但房地产实在是过于吸引国人的眼球,每年500万到600万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一门心思要买房结婚,个个都是网上的房价狂热关注者,十年八年的积累下来,这个领域不成为焦点领域才怪了。在谈论这个话题之前,必须要说明:宏观上的资产价格评估是一门大学问,要衡量任何一种资产的价格是否合理,譬如人类目前的石油价格生成机制是否合理,作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石油储量仅仅只剩50来年的情况下,石油价格是否应该飙升到令大众无法随意开车的地步?决定石油价格的本质性因素到底是什么?这是市场经济从来没能真正回答出来的问题,学界至今未能给出一个通俗易懂的答案。确实有很多人靠资产价格评估方面的研究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们给出的那些个动辄上万变量的数据模型实在是令人望而生畏。我承认,基本上我看都看不懂。不过令我比较欣慰的是,经济学界能看懂也没几个。大家都在不懂装懂,一看到大师在黑板上画公式就拼命鼓掌,然后茫然的问身边那位鼓掌更大声的哥们:“鼓到啥时候停啊?”那哥们一定会很冷酷的斜他一眼回答:“到黑板写不下的时候。”并且,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定理必定简洁。就如同质能公式一样: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简洁质朴,充满美感。需要无数变量充数的所谓数学模型,一定是未能发掘出真正的规律,于是找一些个不知所云的变量系数来修正离题万里的结果。经济学长期不被社会科学界当成是一门靠谱的学科,甚至连社会学和管理学这种新兴的学科都要和它划清界限,就是因为它的所谓量化分析的模型,基本上都是瞎扯淡。所有试图通过建立某个数学模型以准确预测任何一样资产价格走势(包括股价和房价)的经济学家都会遭遇可耻的失败,无例外。

  因此,在对资产价格问题的讨论中,我一定会抛弃现在任何流行的数据模型理论。我一定会从最简单、最原始、最质朴的经济学原理入手。在市场上,决定资产价格的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啊?供需关系啊。除了这个,再没有其他了。过去十年,北京上海的房价为啥高啊?买的人多啊。政府用行政手段能把这两城市的房价打下去吗?不能啊,架不住实在是涌进北京上海的人太多了啊。那这两城市的房价要涨到啥时候啊?没人买了,或者没钱买了,需求没了,自然就不涨了。道理就是如此。那么,我们现在剩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和钱的问题。购房群体还在吗?购房资金还够吗?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回归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基础研判。以我国目前这种国进民退之下迅速放缓的经济走势,还能培育出新的购房群体,并令他们积累出足以支付高房价的个人财富吗?

  2002年中国政府财政总收入为1.9万亿,GDP为10.2万亿,占比为18.6%,到2008年,中国政府税收总收入是6.1万亿,GDP为30万亿,占比提高到20%。到2012年,财政收入11.7万亿,GDP为52万亿,占比继续提升至22.5%。我们知道GDP就是一块蛋糕,全社会都要从中分成。政府拿走的越多,留给老百姓的就越少。10年时间,政府分到的蛋糕,硬生生就是多了4个百分点,这一点根本无从抵赖。无论这种统计局的数据经过了多少修饰,国进民退的趋势,它根本无从掩饰。作为印证的国民收入数据方面,同样表现出相同的特征。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2元,城镇总人口为5亿,这样算下来,城镇居民总可支配收入为3.85万亿,占当年GDP比值为38%。到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城镇总人口7.1亿,总收入数据为17.4万亿,占GDP比值下降到33%,大致是下降了5个百分点,与政府收入数据的增长幅度大致吻合。这意味着,从2002年至今的这10来年里,国进民退的基本国策,已经拿走了我们5%的收入。老百姓的财力,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有数值上的增长,但其实放到全社会的大背景下一看,是在缩水的。而政府的财力,倒是实实在在的增长了。GDP是什么?是全社会新增加的财富,是一个增加值概念。大家都要用收入来购买这些财富。从2002年到现在,老百姓可以购买的东西,降了5个百分点,而政府可以购买的东西,多了5个百分点。在这十年里,老百姓但凡有什么大宗消费,那都是消耗的多年来辛辛苦苦的积累的那点子存款。在新的财富分配体系里面,老百姓是存不了几个钱的。要说接下来,老百姓手里还能积累起足够的购买力,以支撑现在的楼市,无论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个人是不信的。

  然而,从08年到2013年,中国楼市确实没降过。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走势与宏观经济呈现的是逆相关关系。宏观经济在国进民退中那是越来越惨,今年以来更是惨不忍睹。中堂大人最喜欢看的发电量数据,2010年为4.2万亿度,相对于09年的3.7万亿度,增长率为13.5%;2011年为4.7万亿度,增长率为11.9%。这两年的增长率看起来还不错是吧?2012年为4.9万亿度,增长率只有4.2%。看到没,这就是一个坠崖式下跌。2013年的1-11月,发电量为4.7万亿度,乐观预计全年也就是个5.1万亿度,对比2012年,增长率仅约4%。宏观经济的惨相根本就不用再渲染。我这一年来为了基金的事情,做了很多场路演,见了好多实业界的朋友,说起他们自己行业的惨况,那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如果厂房是买下来的,那情况还稍好。租厂房的那些统统生不如死。但是在2010年之前,根本都不是现在这么回事,那时候这些个企业家们一个个都是满怀憧憬,满肚子的宏图大计,计划扩大再生产的。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消沉成现在这副模样。

  为啥房地产走势与宏观经济逆相关?因为,这些个在实业领域败下阵来的企业家们,无路可走,只能将多年积累的资金,投入楼市。国进民退越是厉害,权贵资本对资源的蚕食越是狠辣,宏观经济越是惨烈,民间资本涌入楼市的冲动,就越强烈。中国的商品房市场,事实上是发育得最好的市场,基本上没有垄断地位的国企。万科算是半个国企,这位领头羊今年以1700亿的销售额笑傲江湖,将绝大多数其它地产商遥遥抛在脑后,但相对于7万亿的市场总销售量来说,占比才2.4%。要说它有什么优势市场地位,可以操控市场拉抬房价,那真是鬼才信。事实上,就今天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基本实现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信息完全公开,交易程序科学合理,并受到严格的市场监管。你要查全国稍微有点知名度的城市的任何一个楼盘的实时交易信息,那都能在网上轻易实现。相对来说,其它可以避难的市场,还有吗?对这么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民资们要找藏身之处的时候,不找它,还能找谁?股市的交易规则基本上是扯淡的。光大证券花了区区70个亿,在三分钟内就把股市打得鸡飞狗跳,最后证监会认定这是乌龙指事件,却又重罚了它5个亿,实在让人看得目瞪口呆,都不知道光大证券那70多亿的资金,是从何而来。市场都被操控成这样了,再把钱砸进去,那随时都是血本无归。债券市场本来就不让人随便进,即便能进,这玩意的玩法太复杂,起的名词神乎其神,什么买断式回购质押式回购,门槛太高,民资们看都看不懂,兴趣也不大。买基金吧,不是投资股市的就是投资债券的,别的类型的基金要么就不成气候,要么就收益率太低。买黄金白银的那更是神经病。所谓黄金天生就是货币,那都是中国的中学政治课本的瞎扯淡。当今世界,货币就是国家信用,依靠政府的信用发行纸币并维持其购买力。黄金白银迟早就要等同废铜烂铁。这么说起来,只有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最保险,所以这些年来移民之风大盛,稍微有点身份的,都在考虑移民,至于官员,那更是早就把全家都送到欧美去受苦,留下自己在国内为人民服务。但是央行早就看到了这一招。你人民币想兑换美元?难度大得很。正规渠道走不了,就只能走地下,所以深圳罗湖一带,地下钱庄生意火爆得要命,都到了公开挂牌,打开店面做生意的地步了。然而能这么走出去的,始终都是少部分。更多的民资,仍然只能可怜巴巴的留在国内,涌入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作为资产的一种,其原本应该与宏观经济走势保持一致。这是理所当然的。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房价再怎么涨,那基本上都无可厚非。谢国忠和牛刀这类空军领袖,在2011年之前所做的任何房价下跌的预言,基本上那都是瞎扯淡。因为在那之前,中国经济好得很,能提供足够的购买力,保证足够多的需求。到了2012年,国进民退之下,经济增速开始剧烈下滑,但房价仍然保持平稳,一二线城市还能继续上涨。这就是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走投无路的民资开始狂烈的涌入楼市,并支撑起这个原本理应下跌的市场,实现了整个市场的繁荣。2013年,宏观经济继续呈现坠崖之势,民资们也继续涌入楼市。然而在这一年,民资的血也快被抽干了,因此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城市级别的分化。京沪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房价那是突飞猛进。这是由于它们所具有的吸血性最强。北京能向全国吸血,上海能向长三角吸血,广州能向广府文化区吸血,而深圳能向中原及客家文化区吸血。其它一些个二线省会城市,依靠向全省吸血,房地产市场也还维持得不错。但那些吸不到血的城市,市场就开始走向萎缩甚至崩塌。崩塌的城市有三类,第一类是资源型城市,譬如鄂尔多斯这种。第二类是民间金融早熟的地区,譬如整个浙江省。关于这两类市场开始崩塌的城市,需要重点说一下。而其它二三线城市,市场则开始出现显著萎缩,即便房价还能维持稳定,年成交面积也在持续减少,官方数据是普遍减少了5-10%。

  鄂尔多斯这类资源型城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极为紧密,对抗风险的能力很小。经济一旦开始走下坡路,对资源的需求减弱,资金和人口就会迅速撤离这类城市,令其变为一座空城。2013年以来,煤炭价格下跌超过20%,销售量零增长。对于这座煤上之城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冲击。因此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市场在一夜之间,完全崩塌。其销售均价从顶峰时期2011年的8000—13000元/平米,下降到了现在的4000元/平米;年销售面积则从此前的600万平米,下降到现在的300万平米,这完全是腰斩有余。也不知道当时那些抱着投资念头的炒楼团,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死的心态。至于其它那些个钢铁之城、木材之城,在宏观经济持续疲软之下,也都会陆续陷入这样的惨境,不会有什么例外。可能唯有石油型城市,因为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特殊性,国内用不完,也能很轻易的拿到国外卖掉,还能继续维持几年稳定。而浙江楼市的崩塌,则是因为地产金融化的玩法。借钱炒房,炒高了卖掉,将杠杆用到了极致。现在钱荒一发作,各大机构逼着还钱,那就必须赶紧卖楼还债。这世界上的人都不傻,你越是急着卖,就越没人买。买涨不买跌,那是经济学上的普遍真理。以温州为代表,均价从4万降到了2万,降到什么时候为止,那根本就别去做这个预测,总之它会一路下跌就对了。一直跌的当地的老百姓重新找到钱出来买,那才能止跌。但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哪里能找到这笔钱,这就只有问天了。

  国进民退之下,老百姓手里的钱被国家抢走了,再也积累不起新的财富了。从2012年开始,在经济坠崖之际,他们又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一点原有的财富,投进房地产市场了,将整个房地产市场撑了整整两年。2012年是鸡犬升天的涨,2013年则开始出现明显的城市级市场分化。要说这帮苦逼的民资还能继续撑下去,那就真是逆天了。检查一下宏观房地产数据,2002年中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2亿平米,均价2100元/平米。此后销售面积规模迅速放大,一直快速增长到2011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2011年,销售面积9.7亿平米,均价5000元/平米。这种市场扩张速度,其实大致与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速度相匹配。所以任志强可以很有底气的和任何人,包括政府对赌房价,并且逢赌必胜。在这个阶段,任何试图调控房价的行为都是与市场作对,与经济规律作对,即便是自以为无所不能的中国政府,对经济规律其实也无能为力。2012年,住宅销售面积不再增长,维持为9.8亿平米,均价为5400元/平米。2013年的销售面积仍然维持在10亿平米出头,销售均价在几个一线城市的拉升作用下,达到5900元/平米。我认为这种不再放大的市场规模,意味着整个市场到了极限。市场的天花板到了。就像那帮股评家们常说的话:想要继续涨下去,除非有新的资金入场了。然而我们国进民退的政策,那真是根深蒂固的基本国策,无数高层权贵的利益纠结其间,想让这个政府改变这种政策,那直接就是与虎谋皮。所以,也别指望了。比较符合逻辑的情况是:一线城市及若干省会城市的地产市场在强大的吸血效应之下维持稳定,而二三线则继续萎缩。

  然而,不要忘记,本文的标题是什么?钱荒下的中国啊。钱荒是什么啊?至少30万亿的资金沉淀在毫无效益的地方债和国企债里,变成死钱了啊。整个金融系统的现金流都断了,银行随时都能破产。银行为了避免破产,它的唯一办法是什么呢?卖资产!那30万亿的债,基本上都有资产抵押担保,包括上市公司股票、某些行业的收益权如高速公路的收费权,然而最多的,还是房地产:土地或房产。还不起债,那最合理的逻辑,就是拿这些抵押资产来卖嘛。现在恶性循环就出现了。如果整个资产市场是处于上升期,那你这些抵押资产轻易就出手了,能很容易的就卖个好价钱。但是我们前面就知道了,买涨不买跌,那是人类经济行为学上颠扑不破的公理。没人会在下跌时买进资产,即便有钱也不买,何况现在都钱荒了,大家都没钱。因此只要你卖,那就只能贱卖,贱到什么程度,那就天知道了。所以,现在这30万亿的债,那就是定时炸弹,什么时候银行的现金流干涸到必须卖资产,什么时候这个炸弹就会引爆,然后全中国的资产价格,包括房价,都会暴跌,暴跌到什么程度,那根本都没法预测。

  不要急,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博弈论现在要发生作用了。我上面说的卖资产的后果,你们看帖的各位朋友或许是第一次看到,觉得很新奇,金融机构们心里清楚得要命。它们现在就处于这一场博弈当中。最早开始卖资产的,就最有机会卖出一个好价钱,抢在市场崩塌之前逃命。那么,谁来做这个第一名呢?是违约过的光大银行?同业之王兴业银行?还是自私自利的四大行呢?这就是一场恶性博弈,比的是谁最不要脸,谁最想坑死同行。最坏的那一个,活下去的几率越大。或许这场危局还有其它的解决方式,但是坑死同行引爆炸弹,让自己独活,却是最有效率的解决之道。那么,这场博弈的结果,会是什么呢?各位,对中国金融机构的良心,有信心吗?

  这一场对中国金融机构良心的拷问,就决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


评论
第四章 前路漫漫

  自从人类在260年前进入工业时代,这个世界就开始发生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就是交易。普遍的、平等的、自由的交易。我的产品生产出来,就必须要卖掉。谁敢拦着我,禁止我卖产品,让我满仓库的东西都发霉烂掉,那直接就能和谁拼命。对于企业家来说,能随时随地的卖产品,那是对这个社会的最大需求,没有之一。

  普遍、平等、自由的买卖,就是工业时代区别于此前的农业时代的最显著的特征。任何国家层面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必须服务于这一点。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欧美国家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建立起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至今没有发现哪一种专制政体,可以与工业文明相配套。再不济的,也得是新加坡那种怪胎式的威权民主体制。除非你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回归到小农经济时代,当然也还真有人这么干,比如现在的北朝鲜,还包括当年老毛搞的各种政治运动,都是要和工业文明对抗。当然,工业文明自己也走过弯路,德国的法西斯政体和日本的军国政体,给全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好在工业文明本身极有效率,疗伤的能力很强,迅速就修复了原本不完善的体系。所以直到今时今日,都是工业文明的天下,农业文明现在基本上就是个贬义词,谁要是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把农业文明的那些个私货倒腾出来,立刻就能被人骂死。

  农业文明最大的缺陷是抗风险能力太弱,效率低,国家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极差。明朝亡于西部饥荒流民四起,但其时东南沿海五谷丰登,生活安逸得很。但明朝政府就是没法子调配东部的资源,去支援西部。不是明朝政府不想这么做,技术上你就实施不了。从中国的东部运一斤粮到西部,靠人力手推车,得带上5斤粮,让人在路上吃掉。这还只能走一个单程。如果再算上各种贪腐和损耗,15斤粮有1斤能运到灾区,那皇帝都能在梦中笑醒。这么一算,江南的存粮往西部运,折腾光了家底也根本就救不了几条命,索性就让西部的老百姓饿死算了。所以大明朝守着整个江南富庶之地,硬是因为西部饥荒亡了国。但是工业文明就不一样了。机械的力量远远超越了人力。要是明代有火车,一个昼夜就能把江南的存粮运到陕西,李自成也只能乖乖到城墙角落里排队等着领粥吃,根本就没法啸聚流民,还当什么闯王。

  工业文明的典型特征就是效率高。机械多强大啊,又不知道累,哼哧哼哧的干活,比人力强大太多了。但是,工业文明的问题,也在于它效率高。流水线上哧溜一下,仓库就堆满了产品。这些东西都得卖出去。农业文明时代,手工生产,根本没有什么销售压力这个说法,几个挑担的卖货郎走村串户,那么一点子销售量,甚至都不用仓库。但是工业时代,资本家必须不停的开拓市场,通过火车汽车轮船,把它满仓的商品,卖往世界各地。这是没法子的事。任何试图封闭市场阻挡商品进入的行为,都会遭遇资本家们下意识的全力反击。中国满清政府活在八旗骑兵耀武扬威的旧时代,死活就是要封闭中国市场,结果人家英国几艘炮舰过来,就打得满清政府找不着北。战争期间最丢人的记录就是:一支5000人的清兵,从湖南往广东调,步行走到半路,英军打福建去了,再往福建赶,走着走着,英军又打到南京去了,于是又往南京赶,走着走着,仗打完了。由始自终,都在路上紧赶慢赶。工业文明国家和农业文明国家打仗,那基本上是对农业文明国家的羞辱。拥有机动能力的军队,能轻易创造出对步兵的相对兵力优势。所以清朝政府号称有80万兵,对着两万在整个东南沿海来去自如的英国舰队,束手无策。

  在这之后,满清朝廷也打算进入工业时代,那个意愿是相当真诚的。被人家都揍成那样了,说不反省的,那都是扯淡。洋务运动搞得如火如荼,清朝皇室都投资了好几家厂,后来还和红朝政府闹过法律纠纷的,咳咳。说满清朝廷因循守旧抗拒新科技,那基本上都是被中学历史课本毒害太深。可惜工业文明所需要的平等、自由的市场体制,清政府固然是给不出来,但是中国人自己也不想要,根本闹不明白工业这个东西,有啥用处。小农经济挺好的,自给自足,三餐饱一个倒,还有皇帝可以拜。所以我们的工业经济,一直就没怎么发展起来。除了几个重点城市之外,其它没见识过敌军炮舰的地区,那就真不愿意放弃小农经济。于是就这么一直落后。一直到被日本人蹂躏了一把,说是八年抗战,两年时间就打下了半个中国,然后在两湖地区拉锯战,打了六年。把全中国都打成了废墟。这一下中国人都见识到了,机械化的日本军队对着徒步的中国军队,伤亡比例是1比7,1个日本兵能干倒7个中国兵,这还没算不可计数的中国鱼腩部队的伤亡,仅仅只算了有编制的正规军伤亡。一个小小的岛国,仅仅因为工业化程度高,就把一个农业大国蹂躏到了亡国边缘,这一下可把国人刺激狠了。抗战结束之后,工业化才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发展目标。算到现在,也就是60来年的事,比西方国家足足晚了200年。

  再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现代工业文明与腐朽的农业文明之间的激烈交锋。这个政权的前30年,农业文明自以为胜利了。它建了几个兵工厂以装备军队,搞出了几种破坏力极大的武器,比如原子弹,就以为可以不发展工业文明了,就能和西方工业国家对抗了。它限制人口流动,取缔自由市场,甚至不承认私有财产。前30年的最后10年,甚至发展到不承认个人的生命权的地步。工业文明基本上在中国算是销声匿迹。中国人确实当了上千年奴才,但是也想找个爱惜奴才的好主子,现在这个主子实在是不像话,所以中国人借着人民的好总理去世的机会,狠狠的游行了几把,闹出了几次小风波,并且开始酝酿大风波。到这个时刻,有一批眼光敏锐的长老,就趁机搞了一次政变,兵不血刃的,就夺了权,开始尝试做一个好主子了。

  于是,1980年以后的这30年,工业文明开始真正的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先是广东沿海出现中国第一批打工族,然后从打工族中诞生了第一批土老板;接下来上海的国企中涌现出中国第一批企业家。再之后,就百花齐放,中国各地都涌现出一批真正的工业企业,并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平的市场机制。这个机制一开始并不畅顺,首先是价格双轨制的阻挡,然后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所谓投机倒把罪,将这里的便宜货运到那里高价出售,这种工业文明最典型的生意模式,因为地方保护的原因,曾经竟然白纸黑字的写在中国的刑法里。但到今时今日,这些曾经的阻碍,基本上都被扫了个干净。工业文明一旦诞生,它本身就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任何试图阻挡其发展的势力,都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这就是我国从近代至今的发展史。这个政权曾经花了30年的时间试图阻止工业文明进入中国,但是它遭遇了可耻的失败。于是它被迫放开了管制,不情不愿的让工业文明在中国扎下了根。工业文明有它自己的逻辑。它对平等、开放、自由市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无可阻挡。在今天,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今天,那些试图在中国建立起扭曲的、专制的、封闭的社会制度的尝试,都将被中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击溃。最典型的例子,期间,试图以户籍限购形式建立封闭市场,他立刻就失败了。突破限购的方式,数不胜数,根本没人把这种东西当回事。所有人都理直气壮:“我就是突破你户籍管制了,你又想怎么样?”在这次博弈中,突破市场管制的一方,拥有道义上的正义性。而实施管制的一方,却羞愧的不敢抬头。至今为止,我们也找不到几宗因为突破管制而受罚的案例。管理部门甚至不敢去做这个方面的专项调查,因为一旦它成为封闭市场的维护者,它就站到了整个工业文明的对立面,它就成为全社会的敌人,势必死无葬身之地,就如同站在英军炮舰对面的满清士兵一样。另外一个例子,是教育。几个官方专家发表言论,试图强化让教育成为本地人的特权享受,摈弃外地人的受教育资格。他们立刻遭遇了铺天盖地的舆论围攻。封闭、特权,是工业文明最反感的词汇,你今天可以在学校外面竖起铁丝网,明天就能关停贸易市场。因此这些官方专家所遭遇到的抨击,几乎到了危及人身安全的地步。教育管理部门看着势头不好,立刻宣布他们绝对会保证每个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但这事已经惹起了轩然大波,看情形根本不是这么几句简单的答复可以平息得了的了。

然而中国工业文明的时间还太短,农业文明的残余力量总是试图要翻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国进民退这件事,就算是农业文明力量的反扑。由少数几个人控制资源,以户籍制度将老百姓死死的困住,严禁资金的自由流动,凡此种种,都是农业文明的余毒啊。这些个统治手法,有什么新奇的,中国的帝王们都用了两千多年了。我就这么冷眼一看,都感到羞愧,太不思进取了,太不与时俱进了。不就是管仲提出来,并由汉武帝发扬光大的盐铁专卖吗?盐业和矿业由朝廷专营,和今天中国发生的将民资驱赶出战略领域的现实,有什么区别?这不是一回事吗?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换了国进民退这个名词,你以为我就不认识你那张农业文明的老脸了?真是岂有此理!


  在这种高层政治全面往农业文明时代倒退的背景下,你要说中国经济在这几年内还能腾飞,那就只能在新闻联播里才能实现。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工业文明已经成长起来了,遍地都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杀了二三十年的好汉。现在这个铁了心要集权坐龙椅的朝廷,就能对抗大势吗?

  这就是我对中国未来走势的一个方向性判断。农业文明时代,朝代的终结表现为血腥的流民起义,但是工业文明时代,朝代更替很可能就是一晚上的事。工业文明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企业家们不需要政府的指令,自己就能安排生产经营,台上面有没有政府,那根本都不算什么大事。没了这个政府每年煞有介事的召开一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真的就不懂得运转了?这不是扯淡吗?为什么大家要盯着各种会议看,无非是看你们又打算粗暴干涉什么了。偶尔如果能看到打算放开某些管制,那就是重大利好。这个逻辑都这样了,政府还得意洋洋的整天要加强对这个的管理,强化对那个的调控,让人不禁对政府的智商,感到非常的着急。只要高层权贵还坚持要站在工业文明的对立面,死活都要推行国进民退那一套,玩什么权贵政治,强化什么专制政体,那它被整个工业产业抛弃掉,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根本都不用起什么波澜。

  整个2013年,中国在金融领域所遭遇的风波,或许远远超出各位的想象。做空中国,已经成了国际金融界的普遍共识。印钱无止境的人民币对内贬值已经是定数。然而在钱荒发作的时刻,如果放任人民币对外同样贬值的话,只会令热钱外流,让钱荒雪上加霜。年中的时候美元流出了几千亿,把中国政府吓得不轻,于是中国政府强行对外升值。行,没问题,你钱荒嘛,银行间拆借利率没事都能到15%了,平时都不低于6%,欧美只有1-3%,这中间利润差距太大了。于是在进出口领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套利贸易现象,热钱狂烈的涌入中国。要是今年有啥国际性的金融机构没从中挣挣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利息钱,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现在各大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也就是8%,和它要支付出去的资金成本相差无几。基本上国内的银行都在雷锋,白白的把辛辛苦苦挣回来的贷款利息,都转手送给了外国人。如果要算上各大银行高昂的管理成本,那银行业都能亏死。债券市场上,做空资金以几何级数在飙升。以前债券买断式回购这种做空业务几乎没啥人参与,现在都能做到四五千亿的规模,看起来还会毫无疑义的继续放大。股指期货上,则是长年累月的净空单,每天都有一万手左右的净空单过夜。现在的情况,是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同时遭遇到国内外做空势力的坚定狙击。每个人都你未来的预期都不乐观,每个人都不相信你有个什么美好的未来,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这就是灭顶之灾,根本没什么东西可以撑得住信心破灭的后果。

  更麻烦的是,金融市场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中国政府确实有很强大的资源,这个没错,丫随时都能把中石油工行暴力拉升到接近涨停。但这是黔驴技穷之技,每个人都看得明明白白,所以每个人都会趁机逃走,而不会雪中送炭,帮着中国政府对抗做空中国的各路势力。这种逃走行为,其实就是站队,他们选择了站在中国政府的对立面。所以,整个2013年,中国政府事实上是在孤军奋战。资金市场利率高企,债市一塌糊涂,股市更加惨不忍睹。原本可以帮帮它的散户们,就在趁火打劫,一有机会就往外跑。谁再提做多中国这种话,谁就会被骂成深井冰。搞得到了年底的时候,官方甚至出了一纸公告,不许再唱空金融市场渲染钱荒。金融市场谁理它啊,各种资金紧张的消息照登不误。这种金融市场的做空行为,事实上正在加速这个国家的流血。拆借市场上挣利息的事就不说了,单单股票和债券价格的下跌,意味着整个中国的资产价格都在下跌。要知道谁是这些股票和债券的最终持有人啊?银行啊。上市公司借钱,大股东手里的股票,那都是要连带质押掉的。这么一个劲的跌,眼看又要跌穿2000点,银行会疯的。到时候质押的股票市值比债务还低,怎么办?补充抵押物?开玩笑,哪来的抵押物补充给你。提前还钱?这不是说笑话吗?指望政府救市吧,就暴力哥孤军奋战,个个都把它当成冤大头。不救吧,眼看着债务炸弹就要爆。所以民生银行的大股东史玉柱破口大骂,要求取消股指期货,限制做空。关键是,越是这样骂,市场就越恐慌。市场的自我实现能力就是:只要大家形成了一致的预期,那它就一定会实现。现在这个一致预期已经形成了,接下来的事情,都不是这个政府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了。

  所以,回归到我在序章里说的话,按现在这形势,就算挖煤,也就只要挖两三年。金融市场会放大这个国家面临的困境,令这个国家根本没法拖延问题。工业时代讲究的就是效率。你不解决问题,那就用金融的手段,强迫你解决。你以为自己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然而工业文明的特点,就是绝不拖泥带水。一旦你权贵站在了整个文明的对立面,那么所有的资金都会成为你坚定的对手。农业时代的中国人,可以容忍权贵们30年的蹂躏。但现在身处工业时代的中国人,已经今非昔比了。有些被洗脑洗成脑残的国人,那是习惯跪拜,没法子,上千年的传统,但前提是你丫能让我发财。拜官和拜佛的目的,那都是绝对一致的,都是求财。但是要指望这帮脑残和权贵同坚共苦共度难关,那就是痴人说梦。但凡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这帮货跑得比谁都快,第一个从股市中逃跑的就是这帮子投机货。因此,未来的中国,要决出一个结果,那真不用等很久。

  这一场漫长的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对决,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吧。
  (全文完)


评论


评论
庆丰元年

评论
这份希望,根本渺茫到连我自己都不相信。
=您这是杞人忧天!fandiandizhi

评论
进来学习~

评论
mark

评论
虽然希望我大天朝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但是貌似问题确实不少。。。希望专业人士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来实事求是的回复一下而不是随便喷一口走人。。

评论
是啊,如果回复的人水平高,可以摆事实讲道理,指出LZ所论述的哪些地方有问题,而不是这样随口喷人,连最起码对人的尊重都没

评论
这个帖子最大的问题是:为了唱衰而唱衰,完全站在与中国现政权对立的立场。希望看到中国灭亡。

我也揭露问题、对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表示担忧,但是我相信习李体制有能力克服这重重困难,最终引领十三亿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评论
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那就是经济是有周期性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中国不会崩溃,但是未来几年恐怕不乐观

评论

有你有我有中国人中国就不会灭亡。元朝没亡,清朝没亡,八国联军中国也没亡,民国军阀混战更没亡。除非杀光中国人才叫中国亡了,中华文化不容小觑。要分清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区别。苏共的解体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经济问题的表现。咱祖国最终以何种方式解决危机只能等拭目以待了。最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伤害更小。文章作者也说在工业文明中出现流血改革的几率已经很低了。国家发展需要不同声音。这篇文章虽然说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但是从政治到经济逻辑清晰,态度还是比较中立的。我认为作者说的国进民退会打击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并且扼杀民营资本的生存空间还是比较靠谱的,进而破坏整个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和活力。我从来不相信别人引出来的数据除非自己亲自验证过,但就逻辑和因果现状来看文章分析的个人感觉还不错。可能是自己水平就有限。

评论

你原来的帖子我几乎都看了,写的很不错,挺佩服你的!希望以后看到更多你的好贴。

评论
分析得挺好,感觉作者还是了解很多信息的

评论
希望中国政权在现在合适的时机推进政治改革

总是避开政治谈经济,这本来就行不通。人类历史上哪里有极权政体和活跃市场的结合呢?

评论
   1.作者很明显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大的不满,但无法否定改革开放这35年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你可以批判共产党有很多方面做得不足,但瑕不掩瑜,近35年的执政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繁荣盛世。中国的国际地位,国民生活水平,军事科技等各方面实力又一次回到了世界的巅峰。这些都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2.在作者的文章中多次说道中国已经是危在旦夕,什么“农业时代的中国人,可以容忍权贵们30年的蹂躏。但现在身处工业时代的中国人,已经今非昔比了。”之类话,无非就是鼓动人民推翻现有政权,殊不知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还真是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没错,政权的更替是历史的车轮,但没有一个政权是在盛世下灭亡的,推翻现在的共产党,让作者这类人执政,中国就一定会更好吗?作者夺权后就能做到民主公平吗?
   
    3.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我认为中共的底线是维持一党专政,这是基本,其他无论你怎么改,这点不能改。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就是不合时宜,在中国高速发展期把中国形容的比一些非洲国家都不如,为了唱空中国而不择手段,抓住一些小的方面不放但没有看整个中国的大趋势是在前进发展中,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是不客观的。目前来说,肯定中共近30年的执政,对未来的执政提出意见,而不是去推翻目前的政权,是真正爱国爱人民应该去做的,这个政权远没烂到煽动人民造反的地步。

评论
mark

评论
印18万亿去还债这种话你也说得出来,世界上再白吃的央行都干不出这种事,你觉得我们的央行老板们就傻到这个地步?
不管是哪个政府,哪个机构,都要保持一定的负债率,绝对值高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美国政府还有总负债有十几万亿美元呢,按你的办法也得印个十几万亿去还债,要不然就没法活下去了吗?



评论


文中提到的农业30年是前三十年(1949-1979)
作者非但没有否定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还高度赞扬了邓小平陈云时代,和江泽民朱镕基时代

要喷的话也希望先看懂文章

评论

我觉得文章是否客观要看论点论据吧,不知道文章中哪条政治和经济现象是虚构的,麻烦请指出,如果说不出来的话您有什么理由指责它不客观呢?我读了几遍感觉至少是贴近国情吧。

1. 您说社会巨大进步,这个文章也说了原来的高层智慧建立了制衡机制,人民得到解放,民营企业空前繁荣,不知道您是否是选择性的读文章?只看不好的?况且就算进步巨大,要看基础是什么,究竟这种进步是不是可持续的?究竟是共同富裕还是贫富分化?中国农民现在什么生活?房价物价和收入比什么情况?如果您只说好的那您说是谁不客观呢?

2. 鼓动人民的话都是您自己读出来的吧?我相信大家首先关注的是文章说的经济形势,文章的意思是工业文明自由市场和国进民退的根本矛盾。对于这个矛盾来说中国人民已经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已经今非昔比了,国家政权的控制已经和市场经济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了,要想继续控制经济和洗劫国民的话只能自食恶果。您可好,不说矛盾点,直接上来就是挑出来说鼓动人民推翻政权。这叫不叫断章取义呢?再说你以为现在是文革还是89?中国人现在早就今非昔比了,还不明真相的跟着吓起哄?现在政权很稳固谁不知道?不过真正生活好的就是8亿城市人中的一部分,农民还是赤贫,每年不到5000人民币的收入。为了保持稳定,人为的压低粮食收购价,吸农民的血,不让农民富裕。问题太多不说了。省得您会说我反党叛国了。至于您说的政权更替和推翻政权,所有人都不可能推翻我党的英明领导的,大家都能认识到。文章里也提到了,最大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从内部向外的更替。苏共就是榜样。

3. 上一条说到了政权更替,您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国有制和官本位就决定了现在和将来祖国的路。噢,对了,还有您提醒我的坚持一党专政。明白人都不相信政治体制改革,因为大家都知道不可能触动当权者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为什么你我他会在澳洲美国加拿大重逢。中国大码们也想尽办法转移资产。官员们把家人送到国外,自己在国内继续为人民服务。

不知道文章哪里提到非洲了,您非说现在的中国还不如非洲,请您介绍一下非洲现在的情况,咱们还真不知道那边啥情况。发表评论脱离文章说话这叫什么啊?自我娱乐?唱空中国也不是喊出来的,如果没有经济数据的支持,比如钱荒的客观存在,还有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凋零。谁敢去做空中国啊?您当索罗斯,罗杰斯等等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随意跟您赌一把大小的?至于您提到的爱国人民该做的,就是回国去当生化战士,尝遍元素周期表,住高价房,加高价油,买高价车,继续歌颂我党的英明领导。对于给未来执政提意见啊,先混个人大代表再说,否则小心变成你嘴里说的图谋推翻我党英明统治。

评论

“如果真要印出18万亿来帮地方政府还债,那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文章原话,他是调侃讽刺加惊讶,不知道是您理解不了还是我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喷这句话呢?

评论
很好的文章,mark下。


评论

     请引用文章高度赞扬的话我看看???

评论


章家敦或章家敦第二!!!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证券外汇

证券外汇

说说澳币汇率

澳大利亚澳洲是所有资源型国家中,政治体制最好的。 也是最好体制国家中,总体和人均资源最丰富的。 并且澳洲孤悬各大洲,安全性最高。 所以澳币在4.3-4.6之间可以随时把人民币换成澳币。 ...

证券外汇

澳大利亚“即将到来的”无现金社会

澳大利亚O.P.这篇文章经过编辑 许多新闻来源都出现了各种情况,Westpac 表示澳大利亚将在 2022 年成为一个完全无现金的社会,而其他金融专家预测该事件将比上述日期早几年发生。 然而,我发现 ...

证券外汇

更新租约和更换雇主

澳大利亚O.P. 您好, 我对任何在更换雇主和将您的新租赁包装安排转移给新雇主方面有经验的人感兴趣。 具体来说,如果您的新雇主没有与您的租赁提供商达成协议。您的新雇主是否愿意加入租 ...

证券外汇

汇款到巴厘岛

澳大利亚O.P. 大家好 我想将大约 3,000 美元汇入我住在巴厘岛的侄女的印度尼西亚银行账户。人们会推荐什么作为这样做的最佳方式(不管需要多长时间,首选能为她带来最多收益的选项)。 评论 ...

证券外汇

有 AFCA 调解程序的经验吗?

澳大利亚O.P. 您好, 我是一个复杂的 sim 交换骗局的受害者,该骗局导致我在一家澳大利亚银行的全部资金损失殆尽。我已与银行就欺诈交易提出异议,银行以他们没有造成损失为由拒绝赔偿。银 ...

证券外汇

更新的租赁计算

澳大利亚O.P. Novated Lease 公司如何计算租赁金额? 我收到了 Allianceleasing 的几份报价,我对他们的计算很困惑。我试过他们基于网络的租赁计算器,金额相差很大。他们从哪里获得车辆价格? 非常 ...

证券外汇

结束定期存款和利息

澳大利亚O.P. 一年前,我在一家银行开始了为期 5 年的定期存款,每季度支付 4.05%,最近注意到他们现在为相同的投资金额和付款期限提供 4.60% 的利率。我打电话给银行,询问他们是否会将我的 ...

证券外汇

固定期限结束后再融资

澳大利亚O.P. 如果使用政府计划以 5% 的定金购买房产,并且利率固定 3 年。一旦你脱离这个利率,我听说如果你的资产少于 20%,就不可能再融资。我的问题是,这是否仍然适用于以 5% 的存款而不 ...

证券外汇

税收减免和发票日期

澳大利亚O.P. 我的 IP 完成了维护工作,我今天(6 月 15 日)收到了发票。我是否可以在 7 月 1 日结清账单但仍然在 2022-2023 年申请税收减免,或者是否有必要在申请的财政年度(即 6 月 30 日之前 ...

证券外汇

没有存款要求的联合储蓄账户

澳大利亚O.P. 我正试图为我和我的妻子找到一个在线储蓄账户,以便为几个目标存钱。我找不到符合我们要求的: - 联名和访问 - 体面的利率(例如 4.5%) - 没有要求每个月存入金额(除非它只是 ...

证券外汇

结转优惠捐款和配偶

澳大利亚O.P. 妻子结转了优惠捐款。她可以把85%结转优惠供款的配偶供款给我吗? 评论 不能。 它们只适用于只有当你工作并赚取 ~50,000 美元或更多(粗略地说)时才真正有益。 评论 她不能让你 ...

证券外汇

ING vs Ubank vs UpBank

澳大利亚O.P. 大家好, 我目前在 ING 处理我的日常账户和储蓄账户。他们即将更改海外 ATM 回扣。虽然自从 covid 以来我没有出国旅行,但我打算重新开始。 对于这 3 家银行中哪一家最适合日常和 ...

证券外汇

AMP 银行现在连接到 NPP

澳大利亚O.P. 我今天登录时收到一条消息,好像他们现在已经启用了入站和出站 NPP 支付。 https://www.amp.com.au/banki ng/ways -to-bank/new-payments-platform AMP 银行已连接到新支付平台 (NPP),使我们的客户能够 ...

证券外汇

Xero 转 MYOB

澳大利亚O.P. 我们是一家小型企业,目前使用 Xero with Payroll 并且已经使用了很多很多年。今天我收到一封来自 Xero 的电子邮件,说价格又上涨了大约。 6 美元一个月。 Xero 好像只涨了一个月的价 ...

证券外汇

做空一家美国公司

澳大利亚O.P. 请原谅我对这件事的绝对无知 (可能术语有误等) 我知道可以押注/投资一只股票? 如果股票下跌,你就会受益(不知何故——我不明白其中的机制) 我的问题是 - 在澳大利亚有没 ...

证券外汇

已婚夫妇的资产混合

澳大利亚O.P. 嗨, 我已经结婚 20 年了。我的问题涉及 3 项资产,我想知道它们是否完全属于我。 a) 在我们结婚之前,我买了一个单位,并在 10 年前用租金收入还清了它。房子只以我的名字命名 ...

证券外汇

大额无抵押贷款

澳大利亚O.P. 嗨,金融大师, 需要您的建议。 我从四大银行中的一家获得了几笔房屋贷款。根据这种结构,我有几个股权经理账户。 大约 2 年前,我将所有贷款再融资给另一家贷方。 p> 旧贷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