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我的育儿散记

在澳大利亚幼儿产妇




家有小儿,两岁7个月,去年来到澳洲,至今半年之久。来到这边后,跟这边大部分的妈妈一样,开始在没有老人帮忙的情况下,独自照顾孩子。其中的酸甜苦辣,颇有感触,因此,偶然记下几笔,跟各位爸爸妈妈们分享,交流。

评论
大手牵小手
昨天到Baby Health Centre给孩子做体检,体验了一次“精致”的医疗服务。也许真得益于人口的稀少,我们享受了足足一个半小时的服务,且是免费的。

体检的内容跟国内有些不同,着重点不一样。一套一套的测试做下来,身体发育、身体能力、视力、活动能力、感知能力、智力、情商、社交能力、接受能力……孩 子在一大堆玩具的诱惑下,一一完成了大人做好的略显tricky的测试。小安在比较好的分数范围内,而且在身体能力和感知接受方面获得了最高分。

同时,对我也做了一大套测试,一开始并不明白为什么,还以为我理解错了那一堆英文问卷,以为那也是给孩子的。交流后才知,他们也顺便给妈妈们、准妈妈们做医疗服务。最有印象的是一套精神调查卷,大意是来到新环境的适应情况。

小安在外面的表现跟家里略微不同,显得内敛很多,至少不大喊大叫或亢奋的做什么动作。所以将近两个小时的对孩子来说很boring的测试,他还让我省心很 多。临走时,小安不自觉表现了一把,把满地的玩具一一捡回到箱子里,跟每天在家里临睡前一样。在家里,我必须要“严肃”的跟他要求,他就会按要求把全部玩 具捡到一个箱子里,再推到指定的位置,我发现,他已经把一些“命令”吸收消化,转化成自觉的行为了。最后,小安还从地毯上捡起一根头发,用浙江方言跟我说 “大便”(孩子把所有的垃圾都叫做“大便”)。在奶奶和妈妈两个爱干净的人的养育下,小安对洁净的要求自然很高,手上沾了一点饭粒都要先擦干净再继续。在 家里,也经常捡地上的小颗粒的脏东西给我。每次,我叫他放进垃圾箱里,他立马做了。

临告别的这些行为把office lady高兴得一个劲的说fantastic,开玩笑说要给他的档案里加分。

每天,跟孩子相处,除了身体的劳累坏,心情的纠结也是一个难免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如何给他最好的教育,细致到每一句话,可能都要“三思而后行”。也许是看 多了育儿书,跟各类父母也交流很多,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哪怕是一个表情。但事实中,最后付诸实践的,还是出自自己综合了自身素质、自身经历、自身所学、 自身直觉的一类言行。每当孩子在身边沉沉睡去,我便不自觉的会回想一天的经历,今天给他吃了什么,教了什么,批评了他什么,哪些过重,哪些纵容,哪些需要 改进……想着想着,自己却容易坠入糊涂,因为到最终,并没有说服自己的所谓的“标准”。

对于两岁的孩子而言,小安一天中很少撒娇,很少被抱,睡觉不粘着妈妈,喜欢一个人独立自由的睡,这是我对他所谓“独立性”的训练,让他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偶然间,天快亮时,他会粘过来,肉肉的身体粘着自己,很舒服,让我有一种母性的喜悦。但孩子就是如此,我一旦纵容他撒娇撒个不停,他就会放肆而很难节制。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必须忍住跟他亲热的冲动,而保持略微严肃的表情和说话的口气。这样的结果是,现在,妈妈对小安的教育基本奏效,而且不用太强硬他便能 做好。

孩子的是非观和基本的人生观、做人的态度、行为准则,是我这一年的努力目标。孩子,无论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做什么职业,富贵贫穷,首先有一个基本 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行为认识,这才是我认为最基础的东西。所以,爸爸偶然会说我对他要求太高了,殊不知,小安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一天天积累而成的。对 付这么个小家伙,我每天对他说话都几乎要说得喉咙痛。因为小家伙很皮,有时要大声喊才有用,喊完后加上一大通道理的陈述。

小安是男孩子,对他,除了他显露着两岁孩子的特点时,如怕黑,怕一个人等,我会去柔声安慰他,此外,很少用“……好不好?”这样娇声的问句跟他说话。孩子 最初的对错观,大部分是大人灌输的,直到他有了一定的智商和情商之后,他就能自己判断是非曲直了。现在,只要让孩子按照对的方向去做,很多行为,就此可以 在某一程度定性。所以,有些事情,跟孩子商量大可不必,但可以引导和说服。

以前听说,这边是孩子的天堂,因为对孩子的要求和压力很小,所以这边的孩子个性发展非常自由。偶然误解了一点点,以为这边的孩子一定是放任的。亲自感受过后才发现,真的是个误解。

居住的区域,至少混居着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的人,在孩子聚集的地方,很少看见有孩子做一些相对不合适或者不礼貌甚至挑衅的行为,多知道一些基本原则,如玩 东西要分享,玩公共玩具设施要排队,大孩子不欺负小孩子等。仔细观察,均是孩子的父母在管束着。每当孩子有些行为不妥,自家家长多是第一个过去制止。

一次一个比小安还小的小姑娘,把地上的木屑往小安身上抛,她的妈妈,一个包着头巾的中东国籍妇女,马上走上来,叽叽咕咕说了一通自己国家的语言,听上去知 道是在叫她不要这么做。小姑娘只有一岁多,当然没法停止,再次抛,她的妈妈这次是不轻的拍打了她的小手,并把小姑娘带开,同时对我说sorry。

掌握严和慈的尺度,也许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把孩子带到人间,就该让他好好的去享受整个人生历程。如今,小安尚且还跟妈妈睡一张床,还跟妈妈手牵手,还会 在看不到妈妈的时候嚷嚷叫“妈妈”,他一天天长大,也在一天天松开妈妈的手,一天天建立他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他是个独立而成熟的男人,妈妈不是唯一, 甚至到最后是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对于妈妈而言,孩子却是很大的一部分,甚至是最大的一部分。

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好好的享受那份大手牵小手的温暖和亲密吧,因为,它不会维持太久。

评论
楼主写得很好,小安一定会喜欢在这里的生活的,这里确实是小孩子的成长乐园

评论
是的,孩子适应得很快,我想,很多移民辛苦过来的原因,孩子是主要的一个

评论
孩子每天从公园回来,在进门之前,我们都仔细的把他的鞋子、裤子脱下,细细的把里面的泥巴磕出来,然后才进房门。第一件事就是把孩子的手脚和脸都洗干净,换上干净的衣服和鞋子。

有一天,不仅想起,如此这般的累赘程序,是体现了现代的文明体征,还是失去了一些纯真?

泥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可以说是上天给人类的生存之本。而现代城市的生活,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很远的离开了泥土本身,虽然我们依然靠它生长出来的食物为生。

农民对泥土,应该有更深的依恋情结,那些世代农作的人们,对泥土,都有一种精神崇拜的意味。想起艾青那句著名的诗句“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歌中的土地被解读成祖国、母亲,泥土的形象,母亲,代表一种养育之恩,祖国,化身为一种精神归宿。

我是玩过泥巴的那一代,小时候,玩泥巴、玩沙子,是最让人乐此不疲的节目。跟一堆伙伴堆沙堡、过家家,长大一点,自己种点小花、小树,浇水、播种,所有跟泥土打交道的游戏,都让人乐不思蜀。

其实,谁也无法计算,现代的孩子玩得那些玩具,被冠名为“益智”“知识”“训练”等等功能的玩具,跟我们这个年代玩的那些朴素的玩具,像橡皮筋、香烟盒、沙包、泥土等,到底优越多少,是否一定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答案真的难说,以我的想法,未必。

玩具固然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是,对玩具的定义。那些被定义为玩具在商场出售的,是玩具的一种。而广袤的大自然里,一切都是玩具。如果要我选择,能让孩子在蓝天碧海、田野山丘中尽情奔跑徜徉,我宁愿选择后者。

经常陪着孩子玩各种玩具,puzzle、blocks、 各种车等等,感觉说来,确实能体现它们的设计者的初衷,给孩子这个那个的启蒙和快乐。而当我陪着孩子在公园一起拔草,挖泥巴,玩水的时候,孩子也得到了知 识,只要你从旁解释给他听,同时,孩子还格外的开心。当他玩成一个小泥猴的模样时,我是最开心的时候。他的奔跑,他的放肆,他的与自然界最亲密的触摸,让 孩子释放了一些,也许可以被称之为人的本性的东西。

我愿意给孩子玩泥巴,宁愿给他不厌其烦的换衣服、洗衣服,只要他,开心就好。

城市若钢铁打造的森林。无数人,还有无数生物,借此避风取暖,为博一生。无数高傲生命隐藏其内,为自己对“生”的期许和外界抗争。高耸入云的幢幢高楼,把天空分割成一片一片,把家定义成一个一个小小的方格,把工作的地方划分成一个个小巢。每天,出行在各种轨道上,交通工具里,忙忙碌碌的来回,完成人的社会性和秩序性。

这样一个个庞大的容器里,收容了多少追逐梦想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坚硬的外壳里,隐藏着多少嬉笑怒骂的脸孔和悲喜忧惧的心情!

当城市人在做着乡村梦的时候,却未必真有长居到乡村的决心和勇气,因为,城市的生活方式,已经是一种依赖,依赖各种电器,依赖各种交通工具,依赖各种服务。这本身不是一种过错,是一种现实,社会发展至今自然形成的事实。

所以,当孩子还有玩泥巴的条件和机会时,我就会让他尽情的玩。谁知他的将来,是否会跟泥土,有很远的距离呢?现在,就给他一个有泥巴玩的童年吧。
你的生命自出现,便是选择。你的选择自实现,便是生命。

评论



LZ写的很好,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是个的耐心,细心和爱心的好妈妈。请问Baby Health Centre给多大以上的孩子做体检?是不是有点像那种IQ测试?是需要GPreferral吗?

评论
一般持有pr了,就近找相应的health center,登记一下,一般一年会给你提供一次全面体检。全是指项目有一些,但不同医院那种,比医院的简单些,但很多关于如心理测试、情绪测试等,还有妈妈自己也给测测,然后给你立个档案,你搬家了可以转移到新的health centre去,他们还提供诸如医院、抚养、孕产等资讯方面的服务。

评论

感谢楼主mm分享
我们从来没有做过baby health centre的体检,没听gp提起过,纳闷。。。

评论
health center是指early childhood centre吗?像心理测试、情绪测试要等宝宝大些才行吧?我家宝宝才6个月,听起来做这些测试有些早。

评论
LZ说的baby health center是不是就是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enter啊?因为既然提到给妈妈也做测试,估计就是MCH了吧?刚出生的时候每个月去一次,然后两个月去一次,然后半年去一次那种?

评论
说实话,他们的名称就叫做Children Health Centre,没有maternity,所以我也不确定是否你说的这种。不过我知道,小小孩是半年去一次,我孩子两岁多了,就是一年去一次

评论
我也是听朋友说起的,他们来了好几年,知道这些,也做过,所以就去了。

评论
他们针对不同年龄的宝宝就做不同种类的测试,没有什么一定的规定。我宝宝就是如,让他跑,跳,堆积木,颜色和形状,然后就是身体方面的基本测试。没有特别的复杂

评论
悉尼的early childhood centre 不做此类测试。

Children Health Centre,是不是不是NSW的?

评论
我们就在bankstown,每个suburb应该都有。

[ 本帖最后由 future_gwen 于 2011-4-27 17:00 编辑 ]

评论
这段时间,是小安爱上动画的高峰期。两岁之前,他基 本不看任何的视频,无论是电视还是碟片,爷爷奶奶也没有特意给他这方面的注意。当时,周围已经有些同事朋友在讨论,说他们的孩子在几个月就开始看什么什么 启蒙之类的动画片或者故事了。不否认动画片对孩子的重要性,只不过,相对而言,我还是更看重他的眼睛的保护,还有,动画片的利弊,始终是个争议的话题。于 我,宁愿他开始得晚一些,到那时,可以教他如何学习,如何控制看与不看,如何选择等等。

庆幸也就在此,小安对动画片没有那么热衷。直到他来到这里,两岁三个月了,该看看了。朋友中有个孩子,比小安大半岁,已经看过好几个系列的动画片了,他的语言能力相对发展比较快。

挑选过后,还是从最说教的《巧虎》系列开始。这是一 套集娱乐、歌舞、教育、知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本,有动画,也有真人表演。它的巧妙在于,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输入不同难度的内容,比较生动和省力。小安 很喜欢看巧虎,一口气把几年的版本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至今还是他的最爱。

后来,陆续给他看《天线宝宝》、《Thomas & Friends》、《Bob The Builder》、《米奇妙妙屋》、《喜羊 羊》等,小安表现出了对每一个新动画的兴趣,但很快也反应出他真实的偏好。感觉确实如此,情节性太强的对他而言,还是太早了些,他只对明显的事物呈现、画 面转换和声音动感的东西表现出强烈持久的兴趣,因此,他还在《巧虎》宝宝版和幼幼版久久徘徊。对于以启发性和知识性的其他几个动画系列,他只能看上一集, 就会失去兴趣。我也并不勉强,大致按照他的喜好给他播放。

比较放心的是,孩子在看满一定时间,妈妈关掉电脑 后,他好像并不会太吵闹,这样,就放心了。动画片或者任何工业时代的媒介产品,始终带有文明时代的某些劣根性,它们把孩子的教育定型化,复制化,过多的受 到这些事物的灌输,是件很伤害创造力的事情。所以,每天只给小安断续看上最多三个小时。尽管小安看动画片时,妈妈确实得到了自由和舒适,但是,这不能成为 逃避责任的避风港。把孩子完全交给电视,太冒险了。

所谓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与小安同龄的孩子,有的已经能接受、或者叫做被动接受一些超过年龄阶段的动画片,小安现在的选择,恰恰就是符合2岁半孩子特点的那一类。在此,又有些固执的认为,在教孩子知识的方面,就宁愿把孩子看小一岁,不要让2岁的孩子做3岁孩子的事情,不要让幼儿做学龄儿童的事情,所谓,不要“催熟”孩子,如天底下所有自然生物一般,最按照季节成长的生物,是最健康的。生物如此,何况人乎?

当有些家长骄傲的声称,他们几岁几岁的孩子已经认识 多少个字,已经会数到多少数字,已经会多少方程式计算等等之时,我时而羡慕,时而受教,时而抵触,时而迷惑,最终,还是坚持己见,抵制诱惑,让孩子就是孩 子,让学生就是学生,让童年就是童年,让他按自然轮回安康快乐的成长。

成年之后,回首过往,一个个特征明显的人生阶段如愿印证了它们的本质,那么,他会更加像是一个大地之子,真实,自然。

评论
图书馆的story time每周四举行,下了多次决心后,终于打算带着小安前往。据说这个活动还比较的popular,于是早早起床给他预订了位置,赶着做完中餐后就出发了。

小安显然是个外向和活泼的孩子,一直担心他对这种安静活动的兴趣,但,凡事都有第一次,总要尝试。

拿好票之后,陆续来了不少孩子,大部分在三四岁以上,女孩居多。还有些是拖着弟妹一起来,小babies竟然也不吵闹,让我吃惊不少,还有几个月含着牙胶的孩子,他们的大哥哥坐在地上听讲,他们自己还躺在婴儿车上。大部分父母们显然是常客,坐在椅子上安心等着故事的开始。

小安果然不太有兴趣,看着那个房间就不开心进去,老吵着上二楼的图书角去看书,那是他熟悉的地界,最近常去看书。我无法知道孩子是不适应,还是什么因素,小安也还没法表达他的心情,只是用坚决的离开来表示他的不配合。

Story time开始了,首先是老师口述故事,虽然水平一般,但也足够吸引孩子。 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听着,小安听了几分钟就不耐烦了,一来他还没开始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二来,这种不太动的活动,他好像真的不感冒。为了不吵到别人,我只 好把他带到屋外,等他安静一会了,再次进入,就这样反复多次,终于在放映视频后,小安开始投入的看了一会,类似于在家看动画的感觉。最后是做手工,因为要 用剪刀,就没让他动手,在旁边观摩了一会。第一次的story time就这样折腾着结束。

小安的表现好像也在预料中,虽然是跌跌撞撞完成了活动,但总体说来是不太成功的。 看着很多小外国孩子,已经很能参与,心里着实羡慕。目前感觉,老外教育孩子是有些招数的,他们貌似很开放,但却能做到严格,貌似不压抑孩子的个性,但却能 让他们比较纪律。其中妙处,还需细细琢磨。

虽然有些失落的回家了,但还是决心下次再去,直到感觉孩子彻底不喜欢为止。要说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凡事也不必勉强,何况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凡事都最好能去亲自尝试,只有实践才能体现原理。小安的将来,何止只有这么一次story time之类的活动,还有第一次入托、入学、独自外出、独立生活……
回到家好好的给小安讲了一通故事,以前多少有些完成任务,不是太投入。现在,把以前幼师的基本功拿出来,讲得声情并茂,狐狸就是狐狸,老虎就像老虎,小安很是买账,笑得咯咯咯咯的,虽然我嗓子都痛了,但觉得颇有满足感。养育孩子,真的需要身心的真正投入才是上策。

评论
最初并没有想好,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看书。我是个信 奉“自然主义”的妈妈,很喜欢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成长历程,然后再来反思怎样教育孩子。四岁前我并没有接触过书,任何的书,到了五岁,妈妈随手把她的教材课 本带回家,放在家里,我都忘记了是怎么开始看的,只记得上学前就把书背了个滚瓜烂熟。小学阶段,妈妈一点没有管过我,让我玩了个痛快的童年。长大后她一直 跟我说,当然有点马后炮,说读书是一种天生的资本,会读的不用太强迫他都会读,不会读的你压着他也读不好。她一直很得意,说给我们兄妹没有压力,让我们自 然的成长,又最终让我们靠读书走出去。

现在,我也多少受了妈妈的影响了,同时,又在更多的教育读本和现实榜样中吸收经验。最终,还是中庸了,既要相信天分,也要给予人为的努力。要知道,妈妈带大我的年代,父母都忙于生计,哪能有今天这样,把孩子的一切放在第一位考虑呢。

我相信,真的没有谁是天生会看书的,后来我去仔细询 问过妈妈,其实,跟书的缘分早就在我两三岁就开始了。那时爸爸妈妈都要上班,爷爷奶奶早已去世,而我也因为认人了,不愿意去妈妈请的一个保姆奶奶家。于 是,妈妈百般无奈的把两岁多的我放在讲台上坐着,一边教课,顺便看着我。妈妈是教语文的,也许,正是这样,那些文字和句子就自然而然进驻到我脑子里,积攒 着,时机成熟了就自然跑了出来。

想到这些,就想到,给小安看书了,或者叫做,培养习惯,创造氛围。

其实,没仔细想过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如何如何的人, 但是,对书的情感,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心理。爸爸妈妈是读书人,哥哥嫂嫂是读书人,先生自己也是读书人,说来并没有什么太值得骄傲的感觉,只是想到,我们已 经走在一条靠“读书”谋生的道路上,除了努力读书,家人没有给过我们其他的谋生手段似的,试想,如果我们都没能考上大学,早早的上街摆地摊,是否人生要重 写,是否一定比现在过得差,谁知道答案呢?所以,会读书究竟是一种优势,还是一种限制,我一直没有理清。或者,它们跟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两面性。上帝总是 公平的,他给你了某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其他方面的特长。上帝估计也信奉中庸之道,维持了人类的和谐,当然,他不会忽略在每个时代都创造几个伟人和奇 人。
      
无论如何,书本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精神精华的集合,无论走怎样的人生道路,看书,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道。

小安该正儿八经看点书了,我想,于是,给他列出了不少诸如“多少岁必看之书”之类的书单,能否真正实践,还要靠大人的努力和坚持。

以前是随意的给他买些图片、卡片等,严格说来不太像 书。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故事、识字、识图等等。澳洲产的书做得还是很不错,开始时朋友送了好些书,小安的兴趣是自发的,妈妈的意图也是不勉强,只是营 造读书的氛围。小安会有一时没一时的去翻,虽然连正反都不清楚,然后乐得笑,或者点着一个什么东西让妈妈念。最初,他并没有特别的反应,不太愿意跟读,偶 然还沮丧了一会。几天后,他忽然一个个全读出来了,而且连一些偏僻的动物名称都记住,什么考拉、鹈鹕、火烈鸟、海雀……这些动物估计不到动物园,一辈子都 见不到。看来我不够耐心,或者无意识的赋予他太高的期望。有一点是确认的,应该给他最准确的信息,如不能把一些自己都不太确认的动物,简单化作鸭子或是狗 熊,有些东西不能去糊弄孩子的,特别在他学语言的初期,因为,他会把一切当真。

妈妈把书放在沙发上,床上,桌子上,任何一个孩子能 接触的地方,小安是看一会,有时几分钟,有时十分钟,然后玩玩别的,一会又回来看一会。这样算下来,一天好像也有一个小时花在书上了。果不其然,一个月 后,小安把四本书的内容都熟悉了,孩子也减少了对它们的兴趣,观察之下,原来他想要新的知识了。

于是,去图书馆借来一堆的书。图书馆是政府公立设施之一,每个suburb都有几个,以提供方便的书报借阅和信息服务,免费给居民办卡,一切免费,无论是借书、看书、或者上网。每个图书馆都有专门给孩子设置的读书角,每天都有一些孩子来这里读书,每周还有一些story time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小安来到这里,就把它当做amusement park一样,总是跑来跑去,有时还大叫,每次都不能玩太久,因为怕吵到了他人。不过无妨,不定时的带他来到书的世界,本身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这边的书都很贵,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都是正版书,一本儿童读物最少都卖三四dollar, 薄薄的几页就完事,当然,质量上乘,这边严重打击盗版。于是,借书是这边很多人的选择,图书馆应有尽有的书,只要你保护好,就可以无限制的利用这些资源。 给小安看图书馆借来的书,就只能陪着他看了,一来是教点东西,二来注意不要让他撕坏了书。这个年龄的孩子,把撕纸当成乐趣。

当然,读书的目的性还是不能太功利,读书只是吸收知识和享受精神文化的一个途径,如果以读书作为某种“飞黄腾达”的手段,那就流入那种最没有乐趣的境地了。于我,更愿意孩子把书看做他的玩具之一,乐趣第一,永远第一。

评论
LZ写的很好,赞一个!

评论
真是个细心得妈妈~~

评论
写得真好,楼主请继续!

评论
好像4岁一后就没有这类体检了
是不是?

评论
感谢分享。楼主是个很有心的妈妈。

评论
还是有的,只不过是更久一次,如一年半或更久。

评论
陪着孩子一起看《巧虎》,发现,作为成年人,听着里面那些对白的故作童真,很觉得“故事”意味多了些。想起当年自己在幼师学习时,也是那番拿腔拿调的,好像这就是真正的孩子的声音。记得有篇文章曾经提及,要让男性进入幼教事业,因为男孩子已经被娘子军的教育部队教得有些“娘娘腔”了。

想象中觉得,对于女儿而言,应该而且尽可以如此的跟她对话,因为女孩贵在精致,性格中多有柔和纤细的因子。反之,之于男孩,倒觉得应该增加刚硬的成分,当然,刚硬的程度至少是在让他还能觉出你对他的爱。

在小安身上,我一直在尝试这种刚柔相济的方式。从日常对话中,就去除了很多的嗲的成分,并在不同时候用不同的说话艺术。如在对他做出要求时,多用一种平和 的祈使句,而且尽量装作随意,让话语内容显得“理所应当”,而不是给了孩子什么命令、或者恩惠,而是这件事情就是他要做的。每天,妈妈边打扫厨房,就对止 境说:“妈妈在洗碗,你把玩具收起来,收好后妈妈要扫地了。”“把绿色的凳子搬过来。”“把毛巾拿过来。”“把碗筷收起来。”……小安基本都能按要求做 到,没有拒绝,没有撒娇,没有耍赖。孩子既能参与劳动,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能慢慢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辛苦。能理解劳动甘苦的孩子,将来也更能懂得珍惜 和尊重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孩子犯错时,多用严肃和语重心长的句调,绝不嬉皮笑脸,或者觉得“那只是孩子”就轻易放弃教育孩子的机会。孩子并没有犯错的优先权和豁免权,他之所以犯 错,只不过因为他的智商和情商处在孩子的阶段,但一旦你给了他正确的引导,哪怕他不懂,但他能照着做,一次接一次的实践,他就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步伐 了。当然,惩罚还是要因人而异。小安目前看上去是个小“乐天派”,每次犯了错误,妈妈批评完之后,一般会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在一分钟内能马上恢复到快乐 的模样,就证明教训的尺度合适,如果觉得太重了,就及时安抚,在下一次减轻分量,如果镇不住,就加大分量。正如“对症下药”一般,下多少分量要看他什么 “症状”,还有看孩子是个什么个性。

当跟孩子玩耍时,用戏剧化的语言,夸张、做作一些;表扬时,热烈一些,真诚一些;交流时,清楚一些,条理一些;想教东西时,描述性和表达性强一些。放松时,装作忽视一些,随意一些。当大人自己犯了错,让孩子受了委屈时,也要正儿八经的道歉。

最好的效果就是,观察入微,见好就收。

千万别小看了孩子。早先看过很多育儿书,里面说到什么年龄的孩子应该会做些什么什么。其实,完全可以尝试把孩子的年龄看大一岁,他完全能做出很多让大人吃 惊的行为。当孩子的言行超出你的预期时,那证明他可以接受更多更高的生活要求,他会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快乐能力。一些好的习惯,会慢慢积累,成为他一身都 不会抛弃的财富。

当然,就如孩子可能会遗传到父母不可避免的优缺点一般,人无法完美,但可以尽力。还如父母本身无法完美一般,我们给孩子的爱和教育,本身也是含着缺陷的。但那又何妨,那正是人的生命活力和向上力所在。

评论
孩子的成长很迅速,每天可能都有新的表现。这些表现,自然包括着好的和欠佳的两种。这段时间,身为父母,心情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起伏;当他进步时,欣慰;当他有些弱点呈现时,忧心。继而,就进入了一轮问题的思考:对孩子的一切,感性和理性的程度如何控制?对于孩子的期望和孩子本身的命运走向是否完全一致?孩子是努力塑造还是顺气自然或者两者平衡?



每当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父母中产生讨论,影响到日常心情,都多少证明孩子的成长引起了某些思考,遇到了问题。而会有这样的思考,证明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至少是往好的那个方向走的。虽然也有的父母会有一些诸如“顺其自然”“只要平安健康就好”“不指望成为天才”等等的所谓中庸观念,但至少,每个父母都愿意一试,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



记得从小,父母喜欢让我好好学习,或者干脆好好玩,因此极力反对我做家务;而事实上,我非常喜欢做家务,特别是做饭做菜洗衣服,犹如过家家一般快乐;因为父母的一厢情愿,从小在家的我,感觉有些压抑,反而是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由支配自己了,跟几个好同事一起,痛痛快快的做那些早已想做的事情,讽刺的还是,正是诸如做饭、买菜这些在别家看来也许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的一类事情。而正是从那时开始,我的独立生活能力一直走上坡路。同时,也有些感觉到了父母的某些做法之不合适。父母还是如年轻时一般的一厢情愿,在有次他们在亲友面前谈起,说正是因为他们让我从不染指家务,才让我有时间学习而最终能考入大学等等之时,我没能忍住心中的不满,把那些压抑之说一吐为快,父母很委屈,认为孩子不理解他们那种辛苦自己、成就孩子的奉献。我则陷入更加的茫然,为父母那种固执己见的时代观。父母之于孩子,谁说长辈一定就是对的。父母也是凡人而已!



这多少有些代沟的原因,有些甚至无法完全沟通。回想自己的成长道路,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在大千世界形色不一的育儿观中,择取最适合自己、孩子外加社会、时代等外围影响的那些,当然,还包括自己的某些创造性的想法。



孩子的成长,多少都烙上了父母的性格印记,在孩子还是一个幼小的个体,没有成人之前,或者没有能力独立思考复杂问题之前,孩子都是凭着本能在跟父母的权威或迎合,或反抗,而这一切的基础,也许就是那种称之为“个性”和“本能”的东西。因此,每当父母在认为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这种教育就真正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而只是父母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事实上就是,很多时候,父母认为是对孩子好,但孩子看来不是好,而是一些可以称之其他的东西,譬如“代劳”“专制”“替换”“想当然”等。



为人父母之艰难和所需水准,由此可见一斑。



成年以后,很不经意间就会回想自己和父母、家庭、性格成长、人格命运等等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如此费劲的生活,全因为成年后的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等方面,都能清楚感觉到自己的能与不能、优秀和劣势以及产生这些性格的深层的原因,试图寻找改善的方法,特别是当一些无法根改的弱势一直仍旧在影响现实命运之时,唯有独自品尝那份无奈和最后努力悦纳自己的某种程度上的解脱。



性格决定命运,是绝对的经典。



一个独自的个体,原本就如此复杂,就算无数个心理学家、病理学家、社会学家来研究,也只能梳理出它们产生的原因和适当改善的方式,却没有什么能如工业化一般完全根改一个人的全部,缔造一个设计出来的个体。人自身的成长,也可看做一部和自己作战的历史。当科学无法解决之时,凡事都落入了哲学的领域。凡人轻易不触碰哲学,但它往往属于那些迷茫中急需拨云见日的迷途者。



从消极面看,孩子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甚至极力反抗做什么,除却父母不遗余力的教育之外,剩下的多少有点运气的成分。就如有的孩子喜欢洗澡洗头,有的则怕水;有的喜欢理发,有的则大哭大闹如同受刑;有的孩子吃饭好,有的则成为父母最大的烦恼;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好静……这些种种不同,无论优劣,其实也是孩子的天性之一。



事实上,宿命之说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虽然不是消极,但承认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态度。有的弱点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善的,但有的也许就很难,只能尽力控制和引导,尽管如此,还是会有难以克服的弱点呈现,这本身就是生命的特点之一。这就是那句“人无完人”之说的由来。只不过,每位父母都会有些这样的幻想:只要努力,孩子是可以培养的。他们就如一张白纸,还是可以由父母的努力,让其呈现美丽的图画。



其实,如果能站在消极中采取积极的态度,于积极之时保留一点消极,于我看来,会更从容一些。因为,多数父母都会有些功利心理,希望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的优秀,因此,会对孩子使出浑身解数。



当孩子出现一些弱点之时,坦然接受后再努力改善是最好的态度,往往父母多会夸大孩子的优点,很少有父母会多提起孩子的缺点,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然而心理之外,父母自己的世界里,正视孩子的缺点是一件需要自己重视的事情,往往这比面对孩子的优点那种快乐和欣慰而言,要艰难很多。有很多父母也因为急于让孩子走上所谓的“正途”,而着急使用各种方法,目的是让孩子尽快克服某种缺点,往往会让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无论怎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助于达到目的,方式尽可以不同。重要的是,父母要读懂孩子所思所想,顺应其性格而采用对应的方法,是效果最明显的。



这其中,宽容孩子的弱点和无限制的帮助他,是重要的,也是父母最难做好的。面对孩子的缺点时,父母多少会沮丧和无奈,有时会无计可施,最后用“顺其自然”来打发。



最喜欢《阿甘正传》里那句经典台词: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就如阿甘这般,从一个木讷的孩到成就自己,没有母亲那般的信任和鼓励,估计也只能算作奇迹。

It's my time. It's just my time. Oh, now, don't you be afraid sweetheart.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 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 I did the best I could. (母亲:别害怕,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并且我尽我的全力去做好 )



因此,我更加钦佩这样的一个母亲,一个有着宽大胸怀和强大的心脏的高水准的母亲。



无论聪明还是迟钝、活泼还是沉默、内向还是外向、胆小还是勇敢、凡人还是人才……他是孩子,就是生命赐予你的礼物;他是你的孩子,就坚定的牵着他的手,让他温暖、快乐、健康、平安,即使他永远无法达到你心中的那个高度,也要永远保持尝试和努力的姿态。其实,他是否能达到你的理想,这其实并不重要,就让他成为他自己,让他去触碰那个他力所能及能达到的高度,完成那个完美和残缺共存的独特的个体。

评论
两岁三个月,小安开始正式学习刷牙。孩子爸爸一直很重视孩子的牙齿,而小安最近才把乳牙将近出齐,自然就想到该给孩子刷牙了。

首先给孩子预热了几天,给他讲刷牙的好处。接着开始漱口的训练,一开始半口水总要 吞下去,几天过后就可以掌握了。然后给他学用牙刷,学习刷牙的动作。事实上,他自己还不能真正刷干净,只是让他体验,真正还是由妈妈代劳,刷牙齿的里面部 分,他可以刷一点点外面部分。孩子毕竟做不到这么细小的动作,据专家称,刷牙动作没有做好,反而会因为动作的不正确而伤到牙齿。

小安仿佛是喜欢刷牙的,吃东西之前,他总会提起,呆会要去刷牙了。每 天早饭后和晚上喝完最后一遍牛奶,刷牙就成了孩子的期待项目,每次,他都迫不及待的冲进卫生间,搬好小板凳,拿好杯子,接水,拿好牙刷,高高兴兴的完成这 么几个动作,口中念念有词,那是妈妈训练他时的口令,“含着水”“吐掉”“刷”……几分钟,他很享受。最重要的是,一个月来,他已经习惯成自然,只要习惯养成,一切就变得很轻松。在孩子的世界里,只要你不故意让他淡忘,有些事情,他是可以一直保持的。

其实,孩子喜欢什么,多少还是跟性格有关。小安喜欢动,玩具偏爱动手性强的玩具, 具有操作性、创造性和变通性的活动,而且,最后还要有成就感的结果,刷牙于他而言,更像一种活动,让他觉得有趣,因此从一开始到养成习惯,他都兴致盎然。 而大人那通大道理,他可能多少是一知半解。孩子的第一次往往很重要,当他一旦喜欢,剩下的都是水到渠成的。当“水”没到之时,也没必要急着去挖那个渠, 即,当孩子真的觉得不开心时,不急着强迫他去做。无论小如牙齿,还是大如其他任何一件事。

评论
楼主写的真好,为人父母真是不容易啊

评论
谢谢分享

评论
这么好的帖子怎么沉了呢?楼主不写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幼儿产妇

幼儿产妇

WFH能带一个一岁的小孩吗?

澳大利亚cc暂时找不到5天的,我能WFH加上带一个一岁的宝宝吗?不知道现不现实。 评论 只要baby不是所有时间都需要你陪伴就可以,吃饱了睡觉啥的,觉得问题不大,不过baby要是闹起来,做好随 ...

幼儿产妇

还是关于小蛋蛋的问题

澳大利亚之前发过帖子 大概一年前 说小蛋蛋还没掉下来; 看了儿科手术医生,跟我说没关系的 这个年纪 Up and down 很正常;约了一年后复查. 医生原话说 这一年你们就当没有这件事 这眼看要到 ...

幼儿产妇

5岁男孩总是半夜醒来哭喊乱跳怎么办?

澳大利亚我儿子今年5岁,已经上prep,平时白天都很开心 但今年早几个月开始经常半夜醒来高喊no, no, no一边大哭 经常还会满床满地乱跳,大人安抚也要半小时左右才能安静下来 我们会尽量抱他 ...

幼儿产妇

澳洲国籍小孩回国签证应该办哪个

澳大利亚请问澳洲国籍小孩回国签证应该办哪个?Q1还是Q2? 领事馆网站上好像只有直接到领事馆递交申请的选项?不能网上办吗? 可以给小孩申请中国绿卡吗?该怎么申请? 评论 借楼问一下, ...

幼儿产妇

kindergarten 可以推迟吗?

澳大利亚坐标悉尼 因为疫情的关系 孩子快4岁了才送的幼儿园 导致她现在语言,社交和自理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 看过paediatrician, 诊断为global development delay, 也申请到了NDIS funding, 现在每周 ...

幼儿产妇

一岁2个月宝宝担忧

澳大利亚整整14个月了, 从不指物, 不会拜拜, 从不模仿说话, 不会说有意义的词语, 只会 babble, 听不懂我叫他名字(听力没问题, 哪里有声音就去看哪里), 90%的情况下听不懂任何指令, 就自己玩自己的 ...

幼儿产妇

半岁宝宝回国

澳大利亚快5年没回国了,年底想带半岁宝宝回去,担心宝宝太小期间会染病,犹豫中。 评论 我佩服你的勇气,半岁我带出去一小时都感觉在survival mode,坐飞机能把我累死闹死烦死焦虑死。。。 ...

幼儿产妇

2 岁宝宝不去幼儿园总是哭 怎么回事

澳大利亚一周送5天,每天早晨送进去都是哭的很厉害,偶尔还会有干呕的现象,幼儿园一看孩子呕就让带回家。一回家就玩的高高兴兴,什么事都没有。送幼儿园就是早晨哭的厉害,不愿意进去 ...

幼儿产妇

有人给孩子打过抑制针吗?

澳大利亚女孩,八岁多点,身高比较高143cm,身高从小起一直都很高,没有突然长高。目前去儿童医院测了骨龄偏大3岁,有11岁了,去年七月份才偏大1.7岁、一年不到居然偏大了3岁,刚做了性激 ...

幼儿产妇

4岁半女娃蛀牙要补 全麻费用?

澳大利亚孩子4岁半 照了x光发现一颗蛀牙 还挺深 好在还没触及到神经 是从两颗牙的缝隙开始蛀的 隐藏得很好 平时肉眼根本看不到 才拖到了今天 得尽快行动了 孩子对牙医很抵触 要打麻药针或 ...

幼儿产妇

孩子不会英文 被排斥

澳大利亚五岁半前在中国呆了两年,插班进prep不会英文, 语言学校也要等很久,就先入学了。华人区的学校,华人小孩很多本以为会好点。但几周后观察孩子情绪不好,同桌的也不愿意和她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