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儿童心理我来说#孩子无生物学原因频繁眨眼耸肩等是不是抽动症?怎么办?

在澳大利亚幼儿产妇





1.        抽动症与抽动秽语症。

知道“抽动症”这个名词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孩子经常眨眼或无缘无故耸肩,不少家长都会怀疑孩子是否得了抽动症并开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果没有具体的原因,例如:眼睛没有炎症却不断挤眼睛,不需要举胳膊却时常抬举胳膊,肯定是异常的,但是否到了“症”的地步,却不是轻易由非医疗人员就能下结论的。如果家长真的担心,直接去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要比自己在网上搜资料,查信息靠谱得多。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除了癫痫或脑功能障碍造成的抽动外,几乎所有的抽动行为和抽动症都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诱因,主要类别有:

A. 模仿别人的行为。当某人的行为引起孩子害怕、好奇或羡慕时,孩子容易有意识甚至无意识地去模仿。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班里有个男生,每次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都要先迅速眨几下眼再使劲挤一下,引起大家的哄笑。很快,这个男生故意这样做逗引大家笑,后来想改都改不掉了,班上也有四五个孩子跟着学。有两个孩子很快就不再学了,另外两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才改掉。还有一个5岁的孩子,有一次妈妈要出门,他非要跟着,妈妈不让,他就拽着妈妈闹,不小心妈妈的头撞到了柜子,妈妈就顺势说自己死了。孩子很着急,过来扒她的眼皮,扒开了她又闭上。孩子用手使劲撑着她的眼皮她就翻着白眼一动不动。后来孩子真的害怕了,也不跟她出门了。从那以后,孩子就经常没事的时候翻白眼。

B. 有一定的生理原因,例如看手机或ipad时间长了,眼睛干涩,或乳牙活动了,总是去舔。

C. 缓解无聊或紧张。有的孩子由于外部环境或养育方式的原因,常常感到紧张。例如,父母经常吵架,家长经常责问等,有的孩子则会无聊,如被忽略而又环境单调的孩子,不知道该干什么。这些时候,孩子容易无意识地重复一些动作来缓解不舒服感。
有一个10岁的女孩儿,父亲工作繁忙,经常不回家。女孩儿的姐姐在4年前因车祸去世后,孩子的妈妈就一直不太正常。她不敢跟孩子玩闹,不靠近孩子,同时又特别担心孩子,怕冷怕热怕渴怕饿,物质关怀无微不至。不让孩子下楼玩儿,不让孩子去别人家玩,也不让别的孩子来她家,孩子有一点问题如感冒、磕破点皮等,妈妈一方面如临大敌,上医院各种治,另一方面又会不断埋怨孩子不小心,不听话。这个孩子只要无事可做时,就会感到心慌,并四肢抽动。

D. 刺激过强。有个三岁的男孩,长得比较瘦小,妈妈决定给他注射生长素,要往肚脐旁边打一针。每次打针前孩子都用各种办法拒绝,有时藏起来,有时满屋跑,有时哀求,有时哭闹… …最长的一次劝了近两个小时才打上针。孩子经常玩着玩着,无缘无故地就抽两下肚子。另一个也是近三岁的男孩,修牙的时候没有打麻药,怕麻醉后影响不好,爸爸妈妈按着他的头和胳膊把牙修完,之后孩子就经常无缘无故地摇头晃肩。

E. 被压抑的愿望。前面举的两个例子中,本身就有对孩子不打针、不看牙的愿望的压抑。有一个10岁的男孩,天生智力上对数学就不敏感,智商总分只有75,但家长不知道,就恶补奥数,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在数学上。这个孩子后来有明显的抽动,一方面是紧张的时间安排和家长的督促令孩子不安,另一方面孩子真心不愿做题。还有一个6岁的女孩,小时曾经大便干燥,两三天不解大便。妈妈上网查到的信息是,孩子饭后2—3小时就产生大便了,于是,每天晚上8盯着孩子大便。无论孩子当时在干什么,必须去马桶上坐着。几个月的训练后,孩子真的能做到每晚8点大便了,但却发展出挤眉弄眼摇头的重复行为。

F. 适应新环境时缓解紧张、焦虑或困惑。外界环境有大的变化时,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需要更警觉,不放松。一个五岁的女孩,在3岁到5岁的两年间,因父母工作变动,她换了三个城市,4个幼儿园。在新幼儿园两个月,有抽鼻子撇嘴的习惯性动作。另一个8岁的女孩,从一岁起就陪她的驻家保姆因老家有突发事件,没跟孩子道别就走了,而且几年内应该回不来了。保姆走后一个月左右,孩子出现经常挤眼的行为。

上面列举的这些诱因,有的是单一原因,有的只是导火索事件,孩子的环境和养育方式还有更多、更深层的、不易被察觉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孩子的年龄、性别和先天的气质,体质不同,有的孩子不用干预或家人稍作努力就好了,有的却发展成神经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症。

儿童青少年时期,大脑神经系统等都在成长发育中。长期的紧张造成抽动,抽动造成更多的紧张或紧张持续累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很多孩子就不仅需要心理行为上的矫治和治疗,还需要服药等生物性治疗。一般说来,如果抽动行为重复三个月,且不论场合都发生,孩子自己想停止却无法控制,家长必须要引起重视了。

  抽动症除了常见的面部、四肢的抖动外,还有的有喉部发声的症状,象打嗝或者象尖叫,也有的连续“啊啊啊”的发声或咳嗽一样的发声。有些十岁以上的孩子,还会伴发不自觉的脏话,或“操操操”一连串地发音,或者“性交性交性交”一连串地说。孩子都是无意地、无法控制地说出这些话的。这类症状被定义为抽动秽语症。

得抽动症的孩子和家庭,都有如下一条或几条共同的特点:
1、        孩子先天属于敏感、谨慎型气质、体质较弱、有的孩子是早产或三岁前经常生病;
2、        孩子比较聪明,对外界的观察和感知较强。有一个孩子一岁半就对地板上的花纹感到害怕。另一个孩子两岁多的时候能根据咳嗽声判断出家里的成员。
3、        父母至少一方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会担心孩子生病,采取很多预防措施,孩子一旦生病,会非常焦虑,寻医问药,每天念叨很多遍。
4、        父母不和,经常吵架争吵或冷战,争执的原因中很多是关于孩子,当着孩子面提过离婚,或孩子说过担心父母离婚的话;
5、        父母中一方工作忙,经常不在家或早出晚归见不到孩子,家里的气氛冷清、单调;
6、        家中保姆、家教、司机较多,和或老一辈人同住吗,造成家里表面上人很多,大家都喜欢孩子,但实际上孩子不能与其中某人建立稳固的,深刻的关系,尤其是不能与母亲形成亲密的、信任的、依恋的关系;
7、        秽语症和喉部出声的孩子常常是积累了很多愤怒的孩子。形成语言、说话是大脑左侧新皮层中的布洛卡区为主、辅以右脑几个负责想象理解意义的几个区的功能。而说脏话,骂人时,却不是这几个脑区活跃,是边缘系统(情绪产生和记忆的部分)更活跃,是愤怒情绪的表达。愤怒常常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一种是受挫,达不到目的;另一种是被攻击,被挑战的时候。举两个例子,一个秽语症的13岁孩子,一直不满意父母更爱老二,一直认为父母偏心而且弟弟总是做错事,欺负他。父母认为是他太不懂事,对弟弟不友好,一般他告状总是以批评教育他为终。这个孩子进了诊室的门往那里一站,就看出他的眼神里嘴角边都是气哼哼的样子。另一个喉头发声的6岁孩子,平时主要由保姆带,他对保姆态度不好,但父母认为保姆还不错,有文化,干活麻利,常常教训他不许对保姆不礼貌。而据我观察,一方面保姆尽量顺着他,不让他哭闹,另一方面,保姆对这个任性的被惯坏的孩子真心喜欢不起来,常常暗暗让他吃些苦头。例如,故作听不见他叫阿姨,他要吃的菜以他父母不让吃的名义就不给他做等等。这个孩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焦躁,不能顺畅地与别人交流;
8、        如果深入地考察的话,我们会发现,的抽动症的孩子常常处于非常矛盾的处境中:a.关注VS忽略。父母好像很关心我,尤其是我的身体,都到了恐惧,焦虑的地步,但是却忽略孩子作为一个弱小的,正在成长的生命的基本需要。忽略了孩子的自主性,依恋关系和对指导与支持的需要;b.依赖VS惧怕。幼小的孩子仰仗的只有父母、保姆、姥姥、奶奶就算对孩子再好,也替代不了父亲、母亲,可是在很多家庭里,孩子对父母是畏惧的。在孩子困惑或困难时,父母不能及时给予解释,指导或力量,反而在琐事上喋喋不休。虽然简单粗暴的父母越来越少了,但是过于放手的父母,用大道理套孩子却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的父母,以及用罚站、反省等冷暴力方式处置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多。基本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压制;c.任性妄为VS惶惑无主。不少孩子的外在表现是特别执拗,不听话。必须要父母顺从他,而实际上孩子的内心是很茫然的,每一个孩子都期望并愿意相信自己的父母是又强大又智慧的人,可惜,父母由于时间、精力更多地分配给了工作,或者太疼爱孩子自我矮化到孩子的仆从地位,或者读了很多亲子育儿的书,了解一般孩子的状况却不了解自家孩子实时的状况,不能给予孩子令其信服的指导或支持,久而久之,孩子不再相信父母,再加上宠惯或忽视等,最终父母想管以及来不及了。有时孩子的任性恰恰是其内心惶恐的表现,只有达到他的目的他才感到满足、安全;d.想法很多VS不能不可以。很多孩子是想象力丰富的,他们的不少想法当然会天真、不切实际甚至错误。父母有时不能帮助孩子去修正、落实或享受他们的想象,常常简单地批评或制止,父母失去了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机会。孩子失去了发挥想象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亲子关系还被破坏了。孩子感受到的挫败和被抑制,而且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让自己的想法更切合实际,更考虑周到。

综上所述,后天的环境和养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异常状态,时间久了,再加上先天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小小的习惯性动作会发展成神经症。

那么家长如何及早干预,及早调整以及配合治疗呢?
1、        常常有人分享经验,说我家孩子也有一阵子挤眉弄眼的,我们不理他,不管他,过一阵子就好了。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有些孩子是因模仿他人或外界较轻的刺激引起的,那么家长不去理他,不去强化这个行为,孩子逐渐觉得没意思或又有新的替代,逐渐适应了环境等等,确实可以“自己就好了”。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不理会不管只会让情况恶化。当孩子刚开始表现重复的行为时,父母确实不要大惊小怪,表面上不理不管,暗地里却要去查找原因。前面列出的原因已经很详细了。家长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主动调整,注意观察效果。如果重复行为持续一个多月没有变化,最好及时去医院咨询;
2、        不要“非黑即白”式的调整。很多家长听说是养育方式的原因,表示“知道了,回去改”。而他们改的方式是原来管的现在不管了,不说了;原来纵容的或者忽略的,现在抓起来。且不说能不能做到位,一个人几十年形成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以及情绪的诱因和表达方式,都不是说改就能改好的。家长最多在行为上改,对孩子的看法、教养理念和态度,家长自己的情绪和言行模式等,不是一下子改得了的。然后,家长就会说,你看,我已经改了,可是没有用。算了,这孩子没救了。
3、        很多人真的不会当家长。从理智层面来看,我们对孩子的认知和了解不够,对作为父母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应该做些什么和不要做些什么,并不清楚。就算有的家长看了所有亲子育儿的书籍,看了发展心理学,考了心理咨询师,但是,对自己孩子的即时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更不要提与孩子互动和教养孩子的方法了。从情感层面来看,父母亲对待孩子的那种博大、包容、慈爱、深切的情感,很少有家长能做到,很多家长自己还没有成熟到能拥有和给予孩子这种情感。对孩子有要求、有期待但也能在一定时间内接纳孩子的现状,称之为耐心。很对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焦虑地期待立竿见影的结果,或者虽然忍耐了,但并不是情感上的接纳的耐心,这两者是不同的。现在的时代特点、家庭结构、居住环境、消费观念、邻里亲友的关系与往来,生活内容等全部发生了巨变,很多家长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把握生活的本质,不能将自己的世界建设成平衡的、宁静祥和的世界,在家长的世界中栖身和成长的孩子又怎会不被扰乱?说到底,家长自身的提升、扩容、补课,是解决一切孩子问题的根本。
4、        必须对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并常常辅以家庭治疗。严重到孩子得抽动症的地步,家长的养育方式以及家长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状态常常是需要调整的。而如前所述,一个人不容易自觉地发现自己的盲点和潜意识的种种模式,否则就不叫盲点和潜意识了。很多家长对心理咨询持怀疑或抵触态度,还有的家长是防御性的态度,认为我辛苦养育孩子怎么会出错呢。如果是前者,可以参考我前面的文章,怎样选择心理咨询师。如果是后者,家长本身的问题就更严重了。

曲韵老师介绍:
Also known as Melody Qu, Australia registered Counsellor, MACA Level 4
德国认证积极心理治疗师,十余年家庭治疗经验
澳大利亚注册四级(最高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曾任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咨询专家
第五届世界积极心理治疗大会创新奖获得者
独创的“家长角色”模型获得广泛认可
著作书籍:
《父母这样做,就是在毁掉孩子》
《父母这样做,就能够成就孩子》
《积极心理疗法简明手册》


评论
家长对孩子情感上的无条件接纳之心,是一种无功利性质的爱,同时也是孩子最看重和认可的。做到这点,才可以不被焦虑情绪左右背道而驰。

评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新西兰总理:出世在新西兰的新纳粹Thomas Sewell是“挺蹩脚的人”,但那是澳洲的问题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称新纳粹Thomas Sewell是坏人,但是没对要求把他从澳大利亚遣返到诞生国去的呼吁置评。
撞穿学校栅栏害死十一岁男孩的司机不必坐牢
一位女司机撞穿学校栅栏、害死了11岁男孩,被罚2000元罚金、撤消驾照,不必坐牢。Jack Davey 的父母去了

幼儿产妇

幼儿产妇

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小朋友家长感兴趣?

澳大利亚有时候觉得小朋友吃饭没胃口、容易积食、体质弱、总喊肚子胀? 其实,这可能跟「脾胃虚弱」有关。 我会中医小儿推拿,调理儿童脾胃的小方法, 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家长感兴趣? 不 ...

幼儿产妇

自闭症儿童用品?

澳大利亚国内亲戚家的孩子1岁3个月,男孩,还不会爬,不会说话,只会笑。最近去医院确诊自闭症。亲戚只好辞职,天天带孩子去医院复健。 我们也很疑惑,才1岁就确诊自闭症?自闭症不是和 ...

幼儿产妇

纠结要不要大的连锁CC换小CC

澳大利亚女宝现在两岁半,1岁半去的现在这家连锁大CC. 新建的,像个kids cafe,开车10分钟左右,就是人比较多,一个班20多个孩子。评分satisfactory, 一天190多。 家里旁边这个小CC终于排到了位置, ...

幼儿产妇

不知道还去不去这个playgroup

澳大利亚这个playgroup 去了好几次了,最近这两次去2岁大的儿子走的时候老想带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书本,第一次我坚决say no的放下那玩具就算他哭了也把拽走,第二次他又想带走一本书,任凭我 ...

幼儿产妇

墨尔本东区幼儿篮球启蒙以及体适能小班

澳大利亚位于墨尔本东区的室内篮球馆JA Elite 将在6月份推出新的课程, #清晨的青少年体适能训练⛹????‍♂️ #上午的成人运动表现力????️ #下午的幼儿篮球启蒙???? 小班课程名额有限,试课半价 ...

幼儿产妇

姑娘们跟幼儿园的饭……

澳大利亚选的幼儿园包午餐,但是第一天看到,真的是不好吃啊。两个姑娘一共吃了半份 幼教很坦然地说小孩子在幼儿园第一顿饭都拒绝。可是,那饭真的非常一般 孩子还小不会自己要求其他 ...

幼儿产妇

Chloe和Amelia 哪个名字好?

澳大利亚刚出生的女娃,想给取个英文名字。 目前两个喜欢的名字之间犹豫不决:Chloe 和 Amelia。 Chloe 给人感觉简短、甜美、现代感十足——这是我比较偏爱的名字,但缺点是没有什么好听的小 ...

幼儿产妇

孩子投诉餐桌太高

澳大利亚4岁宝宝,已经不坐high chair了。 可以坐普通的椅子又和我说餐桌太高。 请问在high chair和普通餐椅中间的高度,有什么好物推荐吗? 有没有能调节高度的椅子? 或者成人椅子上垫的东西 ...

幼儿产妇

灵异事件

澳大利亚做IVF剩了三个胚胎,捐了,然后后面这三年几乎把他们忘记了。这天晚上忽然做了个梦,梦见孩子被人拐去了,就找啊,找,找了一晚上找到个小孩,也是个小女孩,看起来和我的女儿 ...

幼儿产妇

求内西比较适合小朋友bike/scooter的公园

澳大利亚Ashfield, burwood附近有没有4,5岁小孩可以骑自行车或者scooter的公园啊?平坦一点,和主要交通道分开就行。 如果有独立的给小孩的bike/scooter path那更好了(比如strathfield park)。 谢谢推荐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