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美贫富分化真相:都该怪焦大不爱林妹妹


在新西兰



美贫富分化真相:都该怪焦大不爱林妹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新世纪的美国,最主要的社会趋势和危机,是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增大,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无论民主党自由派还是共和党保守派,都拿这个作为政治议题,而开出各自的药方。然而近二三十年来,不管历届政府使出各种解数,这一社会分化问题有增无减,促使美国朝野各派不断争辩这个问题的根源。
   
    最新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却为美国的两极分化找到一个颇为出人意料的原因:都该怪罪焦大不爱林妹妹!这当然是我的山寨版演绎。严格的学术名词,是选择性婚配(assortative mating)。再通俗一点的说法,是因为“鱼找鱼,虾找虾,乌龟王八结亲家”。
   
    从最有权势的美国人说起吧。当今白宫主人奥巴马夫妇,双双是双料常春藤产品—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本科,再加哈佛法学院博士。前总统克林顿夫妇,两人是耶鲁大学法学院同窗,两人唯一的掌上明珠切尔西,招的夫婿是自己的斯坦福大学同窗。前些年因《虎妈战歌》一书出名的华裔女强人蔡美儿,嫁的是犹太夫婿,夫妻两人都是哈佛本科毕业,目前同在耶鲁法学院任教。
   
    这些例子,反映的便是社会学上的“选择性婚配”。当然这决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门当户对”是四海皆有的婚配原则,为古今中外很多社会文化所遵循,尤其是社会上层,欧美更不例外。苦等了大半辈子王位的英国王储查尔斯一娶再娶,都是贵族大家闺秀。其长子威廉王子两年前“下娶”虽有百万英镑家产但是没有贵族头衔的平民小姐,算是英国王族史上的首次例外。
   
    选择性婚配与“阶级世袭”
   
    但美国的选择性婚配现象,并非旧欧洲的贵族平民鸿沟,而是男女结合对象日益来自相同的社会经济阶层,尤其是“同等学历”。几年前,布鲁金斯研究院和《经济学家》周刊都曾经专门研究和介绍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女彼此娶嫁的上升趋势”,而大学毕业生尤其名牌大学毕业生与低教育配偶结为连理的情况日益稀少。一个通俗的例子,是几十年前美国医生娶护士相当普遍,而今天更常见的是同时挂牌的医生夫妇。
   
    一年前的春天,美国精英媒体一个极为热门的话题,便是普林斯顿大学当年最早招收的女生校友苏珊·帕顿(Susan Patton),在母校校报刊登来信,劝告普林斯顿大学的女生们,趁着在校期间,像重视学习一样寻找如意郎君。因为她们一旦进入社会之后,再找到同样智力文化水平的配偶的机会会大大减少。
   
    一石激起千层浪,帕顿大妈的忠告,引起广泛回响,刊登原信的普林斯顿校报网居然因此瘫痪多日。从 CBS、NBC等全国电视网到《华尔街日报》纷纷予以评论报道,并且波及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主要传媒。帕顿大妈也一下子成为英语世界名人,甚至被名为新 “虎妈”(普林斯顿大学的吉祥物是老虎)。
   
    帕顿大妈的信件,可以说在“政治上极不正确”,所以遭到女权主义者和反精英主义者的同声讨伐。但正如《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指出,她的意见反映了美国精英阶层和社会结构的许多现实,再是“政治不正确”的批判也无法掩盖。
   
    帕顿大妈事件反映的社会现实,首先是“鱼找鱼,虾找虾”的选择性婚配,日渐成为美国“阶级世袭”现象的动因。这里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美国经济结构的知识化,教育水平与经济地位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经济收入又日益关系到婚姻成功和家庭稳定。于是在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结婚率下降和离婚率上升的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婚姻比率和家庭结构却仍然保持稳定。一个主流社会至今不愿面对的生物学后果,是帕顿大妈信中提到的配偶智力水平。长此以往,美国人口会出现代代相传的 “智商异化”。此处暂时不论。
   
    其次是在上述趋势中,常春藤校友彼此通婚的社会风气,推动和加剧了美国的“精英世袭”现象。这是因为同样的经济结构变化,使得精英教育与社会机会以及高收入水平原本的密切关系更加显著(常春藤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平均收入超过排名50之后大学40%以上),常春藤校友组成的家庭,因此不仅在文化上更是在收入水平上保持和强化下一代的教育竞争优势,精英教育产品得以世代主导美国的“上流社会”。
   
    另外,帕顿大妈信函只是针对女生,被许多人批评为回到妇女解放运动之前的性别歧视,却反映了美国教育界日益严重的阴盛阳衰大势,以及因之产生的精英“剩女”难以“下嫁”的现象(前国务卿赖斯女士是典型)。帕顿大妈现身说法,告诫常春藤校园里的林妹妹才女们:如果在大学期间错过贾宝玉,毕业之后面对的择偶对象,将大多是才智和文化不及自己的薛蟠、贾琏之流,不是托付非人,便是小姑难嫁。
   
    顺便提一下,帕顿大妈是犹太人,是个“犹太妈妈管得宽”的典型。这除了反映犹太人通过常春藤精英教育成为强势族群的发迹道路,也显示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某种类同。
   
    不妨再提到2006 年在洛杉矶成立的“常春藤扩大联合会Ivy Plus Society”,如今扩展到全美各大城市,其主要功能便是为年轻单身的常春藤各校校友提供“鱼找鱼,虾找虾”的交友约会平台,是选择性婚配的最好例证。
   
    为什么说选择性婚配是美国贫富差距加大的罪魁呢?这是因为选择性婚配越来越基于教育程度,而教育程度正是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的主要动因—高教育阶层与低教育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增大。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混杂其中:美国的离婚率和非婚子女不断增加,在30岁以下的母亲中,非婚生子女已经超过半数。大量社会调查表明,婚姻破裂和单亲家庭是美国人陷于贫穷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大势中,又只有大学毕业生是例外,维持了高结婚率和低离婚率,而被看成是拯救美国婚姻制度的最后堡垒。图二和图三清楚说明这一情况。
   
    另外,社会调查表明高教育妇女的就业率最高,精英教育产品更是如此,所以大学毕业生结婚组成的双职工家庭收入远超低教育家庭,无论后者是双职工还是单亲。哪怕不计高智力的遗传,高收入加上高文化也足以产生很大的子女教育优势,加剧了美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

  精英教育与“贵族世家”
   
    附带说一下美国精英教育的世袭现象。这向来是美国政治权贵世家的主要特征。美国历史上枝叶最茂盛的“贵族世家” 罗斯福家族便与哈佛大学结下不解之缘,两个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去了哈佛。西奥多·罗斯福一房更不简单,不仅维持了至少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传统,而且代有奇人。曾任驻英大使的老肯尼迪,四个儿子都追随其父上了哈佛大学,除了长子二战中在欧洲阵亡,其他三人都成为政界权贵。肯尼迪总统的女儿和外孙女继续上哈佛,成为至少四代的哈佛世家,外孙则去了耶鲁大学。
   
    这一传统至今不衰。例如布什家族是四代耶鲁校友。2004年与小布什竞选总统的克里,也是至少三代的“耶鲁世家”。再如哈佛校友、前副总统戈尔,四个子女便全部被哈佛录取。其他的例子有克林顿总统的独女进入斯坦福、参议院前共和党领袖弗里斯特的大公子哈里森进了普林斯顿、前纽约市长兼9·11英雄朱利安尼的千金上了哈佛、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爱德华兹的女儿普林斯顿本科毕业后进入哈佛法学院、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女儿上的是哥伦比亚大学,不胜枚举。
   
    这一世袭传统后面,是常春藤照顾校友子弟(legacy)的入学优势,并不限于权贵。例子有哈佛大学毕业的虎妈夫妻,其长女也已经顺利进入哈佛。前述帕顿大妈的两个儿子也都进了普林斯顿。校友之间联姻的选择性婚配,只会强化这一世袭现象。
   
    回到贫富两极分化的主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今年年初发布一篇研究论文(编号19829),相当令人信服地展示了美国选择性婚配与图一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的互动关系。
   
    论文作者首先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历史数据,显示按照教育程度的选择性婚配的历史增长。1960年,美国大学毕业男生中只有25%娶了大学毕业的太太;到了2005年,这一比例翻了一番(47%)。论文根据历史调查数据,作出选择性婚配的一个回归模型,其中有一个丈夫教育程度对妻子教育程度的影响增长系数t。如果选择性婚配程度不变,那么t应该等于0。而实际婚姻数据给出的t估计值如图四所示,显示1970年代后期开始,选择性婚配出现明确无误的高度增长。
   
    更有趣的是,论文作者然后假设有完全随机的婚配模型,也即夫妻两人的教育程度匹配完全出于偶然,一字不识的焦大也可以娶到满腹诗书的林妹妹,以此重算美国的基尼系数,得出了以下结果(作者所用的2005年基尼系数与图一的数据略有不同)。
   
    按照这一图表,从1960年到2005,如果美国社会的夫妻婚配完全随机,而与教育程度无关,那么基尼系数将会几乎毫无增长(从0.33变到0.34)。换言之,这期间美国贫富差距的显著增长,差不多完全可以归罪于选择性婚配!
   
    不少左翼自由派论客提出异议,认为美国两极分化主要在于顶尖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巨富阶层,而与99%大众关系不大。可是上述论文的历史数据和模型相当扎实,难以挑刺。另外美国最突出的选择性婚配,正是集中在高教育高收入的精英阶层。我们至多只能批评这一最新研究揭示的,只是选择性婚配与贫富两极分化之间难分难解的强烈互动。至于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因果关系,有待更深刻的调查研究。 _(网文转载)


评论
注释:

焦大,《红楼梦》人物。宁国府的老奴。从小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国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因为深恶宁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曾在喝醉酒后敢厉声大骂他们(第七回)。

评论
好长
慢慢看

评论
一句话总结,门当户对!

评论

应该是特指智商方面的门当户对

评论

应该是同等相当水平的教育程度。很多受过好教育的人不是普通家庭能做到的,父母亲也要求有相应素质和眼光。

评论
门当户对很重要啊

评论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智商水平而不是教育程度,对女孩而言本科学历足以,再高的教育程度于事无补。男的就算是博士后,也喜欢本科小师妹。

看智商的关键是看高考成绩,学历高低没用,硕士只能说明比本科多读了几年而已,很多女孩读研是找不到工作才去读的。。当然不能说绝对,也有例外。

人的智商是遗传决定的,和学多少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我说智商高很重要,是因为智商高的人通常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更强,他们能了解自身的不足,理解他人的想法,并且更愿意去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这些课外知识不是学校里能学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过高的学历没有用)

当然智商程度不是越高越好,夫妻俩的智商在一个水平上最好。否则智商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会不一致,这样会导致无法沟通交流。

评论

但两人之间Chemical 的东西很难定论,据说和腋下分泌有关

评论

               

评论

看出我智商高吧

评论

前男友是个浙大博士,交往5年后还是忍不住分手了,后来找了个奥大本科生,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另外,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焦大和林妹妹扯在一起。他们明明就不配,为啥说要“怪”他们呢?

评论

应该倒过来,都该怪林妹妹不爱焦大

评论

我是不明白为啥要怪啦。如果他们在一起是合适的,却没在一起,说“怪”的话才说的通啊。

评论

我语文不好,你说的我糊涂了

评论

我也糊涂了,坐等明白人来解释

评论

大致看了一下,核心应该是说要阶级对等, 泛泛来说就是中国人说的门当户对啦。
在婚姻中重要的是要有类似的价值观,道德情操。 智商的重要性可以留给蓝颜知己红颜知己。 夫妻间的良好沟通部分来自于智商,大部分来自于心。 有一颗关爱的心远远比高智商来的重要。所以找伴侣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去寻找一颗温暖的心灵,当然有高智商高学历就更好了。
其实高智商这个词未必就是褒义。高智商没情商比较悲剧。 婚姻这个东西,可能跟情商的关系更密切。

评论

我说的笼统了一点,应该把智商和情商综合考虑。我只是觉得不应该讲中国人传统的门当户对,中国人传统的门当户对,看中的是钱和权势,我觉得这个是不重要的。

评论

我觉得传统的门当户对把钱和权势考虑进去是对的
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
而暴发户的博士 和 富三代的博士从看问题 到思想 到生活细节上是不一样的

评论

我觉得这是过去的传统思维,在过去有钱有权人和普通人的差距非常大,现在民主制度下,有权人和普通人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而有钱人和普通人的差距也在变小。过去有钱就可以买权,现在法制国家,这点很难做到了。

比如说教育方面的差距,过去绝大多数人的学历普遍很低的情况下,只有权势家庭才能接受教育,所以权势家庭出身的小孩肯定和穷人家的小孩在教育上不对等。而现在教育大众化,如果智力没有问题,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读大学。

还有信息获取方面的差距,几百年前没有报社,信息获取完全依靠人对人的交流,这样权贵阶级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人,但是现在互联网普及,信息获取非常容易,当然亿万富翁能获取的小道消息仍然比普通人多,但是这些小道消息和整个大众能获取的信息量相比微不足道。而且这种小道消息或许对做生意有用,对婚姻无任何作用。

还有在硬件条件方面,过去有钱人家里有电话,普通人没有,现在的区别是有钱人用最新的智能手机,普通人用便宜的智能手机,但是在一个手机上能使用的程序,在另外一个手机上也能用。说的通俗一点穷人有穷人的活法,而且活得不会比富人差。

高科技的发展拉近了普通人和贵族之间的距离,但是智力上的差距是改变不了的,比如不管教育怎么普及,黑人的智商永远比不上白人和黄种人,而且就算是在白人和黄种人内,人和人之间的智力差距也是很大的。

如果都是理科或者工科,暴发户的博士 和 富三代的博士他们之间应该没有太多智力上的差距,只能说暴发户博士的祖辈运气不好。我不是否认他们看问题 到思想 到生活细节上是不一样的,而是认为这种差距很小。

如果是不同专业那就更不好比了,比如文科很好的人,300年前可以当大官,100年前可以当报社社长,现在能在网站混个小编就不错了。而这种贵族,到了现在只能称为没落贵族。反过来,理科好的,300年前只能记账,100年前能当个老师,现在是科学家或者是企业家。

新西兰子女教育

求北岸可以out zone申请的学校

新西兰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学区房在oteha valley school.想了解北岸有哪些学校可以out zone申请 评论 建議LZ直接上學校關方網站找比較快,資料也正確 评论 现在生源都在减少,小学基本都开放 ...

新西兰子女教育

求宝妈推荐个教动漫的美术老师

新西兰我孩子12岁,非常喜欢画动漫,一直苦于找不到不错的动漫美术老师,有谁认识这方面的老师可以推荐个吗?不胜感激。 或者帮忙推荐一名名校美术老师也可以,不专门教动漫也可以。 ...

新西兰子女教育

Rangitoto college的华人家长群

新西兰孩子马上要在这里上学,想多了解一些信息,请问有在群里的小伙伴吗?求拉 评论 也拉兄弟我一把 评论 我也想了解让孩子转去,请加我微信NZ0225801100 评论 我孩子明年去,请加我微信 ...

新西兰子女教育

Vivian Duan 助产师

新西兰请问妈妈们,有没有和助产师 Vivian Duan 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她ok吗?谢谢! 评论 很好很有经验,也是老牌助产士,人也很nice,可以电话聊一下,互相了解一下 评论 好的!听了至少放 ...

新西兰子女教育

请问一下year0和year1的区别

新西兰请问一下各位year0和year1的区别,我的孩子生日是2月份需要上year0还是year1啊谢谢 评论 二月份的生日可以直接上year1比较好。 year0就是幼儿园大班。 话说这种问题为啥还得分个妈妈们还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学校咨询

新西兰请问有了解东区Sancta Maria college 学校的吗?或者有在那里上学的宝妈能咨询一下吗?谢谢 评论 這是一所天主教學校學生幾乎就是都是教徒。課程安排上也有 Religious Education (RE)。若樓主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双校网排名越来越后 怎么回事啊

新西兰最近双校网的教学质量是不是在走下坡路啊怎么排名比如其它学校了。还是crimson 乱排的? 评论 还好吧,名校长盛不衰一靠学风,二靠师资,最关键还是靠生源质量。mt roskill grammar十几 ...

新西兰子女教育

St Cuth, Dio, and ACG

新西兰St Cuth, Dio, and ACG 这三个学校各有各的好,但又没有特别好.有没有家长来分享一下. 评论 你选择新西兰,就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与教育环境的吗? 那你来错地方了…… 评论 有啥好问 ...

新西兰子女教育

生日场地

新西兰请问大家奥克兰有没有适合给孩子过生日的地方,想要那种有的玩,还有地方吃东西切蛋糕的地方,谢谢 评论 几乎所有小孩玩的地方都有,看你住哪个区,比如indoor游乐场,动物园,蝴 ...

新西兰子女教育

diocesan vs St Kentigern

新西兰各位父母,我女儿同时收到了dio和st kent两家的offer,不知道选哪家好。能有做过研究的讲一讲吗?感谢 评论 各位父母,我女儿同时收到了dio和st kent两家的offer,不知道选哪家好。能有做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关于孩子衣服

新西兰想请问一下,家里孩子不穿的衣服妈妈们都是怎么处理的? 评论 品相不错的收好 再下一个崽 评论 舍不得扔的如果能送给认识的人最好,污渍洗不出来的我是当抹布擦擦厨房厕所什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