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亲爱的孩子,你的人生不该只有学业和玩耍...


在新西兰


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Apple妈咪

01

今儿一大早,我兴匆匆叫醒了孩子们,让他们整理好书包、检查好自己的午餐水壶,自个儿倒了牛奶吃完早点。尽管距离学校打铃还有一小时,我跟老公说:“赶紧的,快快送走,开学第一天嘛,赶早总没错的。”

然后,我望着空荡荡的、安安静静的屋子,悄悄地、开心地、不由自主地蹦了起来:“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

终于,学生假期结束了,朋友圈里满屏都是欢呼的麻麻们。尽管新西兰的秋假只有短短两周,已经把爹妈们都折磨到心力交瘁、精疲力竭。

有个刚过来大半年的朋友跟我说,在海外带娃一点不比国内轻松,因为最大的挑战其实来源于——如何对敌孩子的无聊。这对家长来说,简直就是全天候、无间歇、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轰炸。

朋友说,在国内的时候,孩子的时间基本被作业和课外班填满,难得的空余看会儿电视、外出吃个饭放松下,也就过去了。可到了这里,他才发现面对孩子空荡荡的、无止境的空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

学校平时就没多少作业,假期就更不用说了,课外班和假期班也没啥非上不可的,全凭喜好。

孩子一无聊,家长就抓狂。

他会分分秒喊:“妈妈、妈妈、妈妈……”一天一百零一遍。

他会拖油瓶上身,让我们手机电脑看不了、看个书分分秒被打断、哪哪去不了、干啥啥不定心……

他会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让我们只能干一件事儿——围着他转:妈妈,我们今天去哪玩?妈妈,你陪我玩游戏嘛!妈妈,我能吃冰淇淋么?妈妈,抱抱!妈妈,陪我上厕所……OMG

这种时候,朋友会真心怀念,能用作业和课外班把孩子填满的往日美好和清静。


02

在阿宝很小的时候,我给念过一本英文故事书,叫做《Five Little Monkeys with Nothing to do(五只小猴子无事可干)》。

故事讲的是,五只小猴子放暑假了,缠着猴子妈:“我们太无聊了,没事儿可干!”

猴子妈说:“过会奶奶要来了,她喜欢屋子里干干净净的。你们去整理下屋子吧!”于是,小猴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塞到了柜子里,继续喊无聊。

“你们去把厕所抹一抹吧!”于是,小猴们抹呀擦呀疯呀把洗手间擦亮堂了,继续喊无聊。

“你们去把地毯抖一抖吧!”于是,小猴们把地毯拖出去又拍又打搞清爽了,继续喊无聊。

“你们去采些蓝莓吧,奶奶最喜欢吃了。”于是,小猴们满身的烂泥满脸的蓝莓汁终于摘回来了。

“你们把蓝莓放到厨房、洗洗脸换件衣服吧!”于是,小猴们进屋扫荡之处,地毯滚了泥、洗手间污水遍地、衣柜一片狼藉……

奶奶进来一看傻眼了:“恐怕有人还有好多事儿得干呀。”

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想必小猴儿们后面要重新收拾这个烂摊子,绝不会无聊了。

多年前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不解,既然孩子们是越帮越忙,为何要白费功夫呢?直到我读到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的一句话:

“幸福即贡献感。”

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进一步解读:“共同体感觉,是人类幸福感最重要的指标。”

什么是共同体感觉?简单来说,就是在社群中,通过自己的贡献,感觉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

为孩子付出,成就你做母亲的角色和归属感;

为丈夫付出,成就你做妻子的角色和归属感;

为朋友付出,成就你同伴的角色和归属感;

为工作付出,成就你共事的角色和归属感;

为你所在的社会付出,成就你社会成员的角色和归属感。

孩子虽然年幼,但他同样需要“贡献”这个过程,才能习得幸福的能力。而家庭是他最安全、最放松的“付出”练习场。只有在此获得了自信,他才有可能在更大的辐射范围——比如学校里、甚至社会上,来学会如何获得自己的角色感,或者说位置。

换句话说,我们让孩子做家务,既不是为了做出多少成效、也不是为了提升孩子能力、责任心那些功利后果(虽然这些常常随之而来)、更不是仅仅为了打发孩子的时间。

孩子需要做家务,核心目的只有一个——他需要在家庭这个练习场里,体验什么才是真实的幸福感。

事实上,来新西兰之后,发现本地的孩子们空余时间给家里干活,基本就是常态。放假的时候开车经过社区,常能看见大一些的孩子在院子门口修树枝、推剪草机。而且这也并不是洋人的专利,一个住在农场的老移民华人爸爸朋友,在假期里就带着两个儿子,把几家邻居公用的车道两边,一路给种下了树苗。

获得了“工作”,孩子的假期应该也不太容易无聊了。


03

近几年的新闻里,青少年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听到最夸张的一起是,

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其时,他的父母正特意从家里赶往学校,准备在附近租房子陪读一段时间。

他的一名同学回忆说,跳楼前他曾经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适应这种生活”。

出事当天,他母亲看中学校附近的一套房子,但月租金太贵就没租。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时,她告诉儿子,自己不在附近租房子了,但会每天从家里做好饭菜送过来。当时儿子十分失望,吃完饭后,儿子说要回宿舍一会。到了晚上7点多钟,就出事了。

新闻跟踪里面只说到,孩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被父母过度溺爱,造成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所以一到社会上就无法适应。

可是,往更深层次里想,是不是这个孩子从小长到18岁,每天除了学习、就是无所事事地玩游戏、被伺候,压根都没有体验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感,没有过自己有能力为他人付出、为他人做出贡献、给他人带来快乐的经验,因此也没有一丁点儿在新环境下找到自己位置的能力。这些让他深度抑郁,难以自拔,痛苦到想一死了之。

他原可拥有的付出的能力,也就是获得幸福的能力,是不是被那每天围着儿子转、整日自以为超有贡献感的母亲抢走了呢?

当孩子的人生,被我们抽提成了“学业”加“玩耍",是不是也被我们无情地抽走了他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感?


04

出国这些年,对孩子们的教育重心,我自己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的迁移:

1 刚开始,是学习第一。那时刚出国,孩子们的英文还不过关,所以一心只想着怎么能让他们,迅速提升语言、在学习上跟上节拍。

2 后来,是兴趣第一。语言过关后,新西兰的学业压力并不重,所以注意力自然就挪到了发展孩子们的兴趣上。所以,曾有一段时间,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充斥了各类兴趣班。当时我想,如果孩子们自发地想要上课,哪个都不想舍弃,这个阶段就算成功了,我也不求他们学出多少成就,能自发坚持就好。

3 这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说来打脸,我正在试图说服孩子们减少他们的课外班。因为课外班若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他们就很难有空余来参与家务活动。

而家务活动,或者说,在家庭中自己有能力有所贡献的感觉,是孩子整体幸福感、甚至是良好心态的重要源泉。

或者说,还远不止是幸福感。

从前,我早晨手忙脚乱给妹妹穿戴好出来,常常看到阿宝翘着二郎腿坐在餐桌前、摆弄着玩具、双目无神地发呆等早饭。相比今儿早上我一下楼他就问:“妈妈,妹妹今天可以喝冷牛奶么?”这窝心的感觉美翻了。

我说,不行,妹妹咳嗽刚好,还是喝热的。转而看他神采飞扬地把妹妹的牛奶放进了微波炉,在那小心翼翼、不让牛奶打翻的动作里,我看到了只有通过做事和贡献才能斩获的自信心。

这绝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当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他的思维正在从“我需要什么”,转变为“他需要什么”。更进一步,他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他人真正需要的,我又能为此做些什么。而这个内容,是任何所谓的“兴趣班”都不可能学到的。

年初的时候,阿宝参加了他们学校的班长竞选,在宣言里,他的开场白是 I'll do my best to serve all of you(我将尽我所能,服务你们每个人)。之后有次回家,他喜滋滋地跟我说:“妈妈,告诉你,今天我做了一件班长该做的事儿。”

原来,在午休时间,他把自己的遮阳帽借给了忘带的同学,结果大半小时的午休都只能自己独自呆教室里,没法出去玩。新西兰因为夏季紫外线厉害,学校规定No hat no play(不带帽子就不能去操场上),所以当他看到班上的同学因为没带帽子只能独自留教室里时,他自告奋勇做了雷锋,把帽子让了出去,自己做代罪羔羊。

我问:“那你不能出去玩,难受么?”阿宝回答,中午在教室里安静看看书也挺好的,而且看到朋友能出去玩了,觉得很开心。

所以我想,这份觉得自己有能力、觉得自己在帮忙、觉得自己是个好伙伴的感觉,绝不仅仅体现在家务活中。我能看到的,可能是做功课不拖沓了、不那么爱跟为娘我作对了、连弟弟写作业也开始帮忙督导了……而我看不见的,是他在更大的社会环境里,正在变成一个有担当的人。

说到底,当孩子从心底觉得自己有角色、有贡献的时候,当他能体会到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时候,好的行为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罢了。

图为8岁的阿宝和6岁的贝贝

阅读更多TA的文章,请走【天维伙伴】传送门:

点击







评论
                                                                  

评论
幸福少年!

新西兰子女教育

学习钢琴的家长

新西兰请问大家一个问题, 我家小孩和钢琴老师学琴学了5 年了, 每个星期一节课, 价格也不便宜。上个星期和小孩聊天, 无意间小孩说老师上课经常刷手机, 请问你们家的钢琴老师也有一 ...

新西兰子女教育

闺蜜刚生娃,送点啥好呢?

新西兰闺蜜头胎。不知道送个啥礼物合适,想请各位妈妈们给个建议。 想过送红包怕太俗气,送金也买不到24k的,想问问有什么比较实用及对妈妈有帮助的。多谢,多谢啦! 评论 送避孕套吧 ...

新西兰子女教育

这样喜欢卷,怎么不回国卷?

新西兰一谈回国,就卷不动了? 评论 我其实挺想让孩子回国卷,不光是为了卷学习,我其实对学习要求也不高,主是为了那种不放弃肯钻研坚强心智的精神 在这边孩子心智太fragile了,不怪自 ...

新西兰子女教育

2025入學註冊困難重重

新西兰沒有想過小孩子讀書在紐西蘭註冊是多麼的困難,Flat Bush、 人口不斷增長、房屋不斷增長、學校根本沒有增加,一些沒有學區的地方,要是申請學區都已經直接拒絕,沒有學區住的人, ...

新西兰子女教育

year 4 and year 0 学习英文

新西兰大家好,我们是新移民来的,家里的yr4和yr0 英语目前跟不上,有没有什么可以推荐去online,或者去现场学习或者家教推荐一下的啊?孩子们说想要会中文的教,一上来就全套英文的,估 ...

新西兰子女教育

求入西区家长群

新西兰住西区 想多认识些附近的家长 有类似的群求加入 评论 同求同求同求 评论 要不搂住建一个吧 求拉 评论 同求同求 评论 留下微信号吧 评论 留下微信号吧 评论 leo232659 微信 评论 wangyux ...

新西兰子女教育

中国妈妈产后身体活动调查

新西兰您好!您是产后两年或两年内的中国妈妈吗? 如果是,那么我们非常想听听您的体育锻炼经验(如果您没有体育锻炼经验,也可以参与我们的调查)。我们是 VUW 的研究人员,正在调查 ...

新西兰子女教育

东区靠近botany town center 需要家教

新西兰东区靠近botany town center 需要家教,八岁男孩,现在上5年级, 需要一位家教,最好是就读大学生,计算机编程专业,需要辅导小孩编程基础,需要英文教学 每周可以保证足够时长,时薪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孩子成长的太快了!

新西兰女儿准备去上武术课,临走前先在家练练,她爸陪练,看她打的还挺有那个架势和气势。一招一式,都能听到起势唰唰的响。 练完一套,她爸说,‘跟你妈也比划比划’。 然后她朝我迈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去哪里上学?

新西兰下半年想带小孩来上学(上一年级),第一年还是想在奥克兰,学校该怎么选啊?看大家挺鄙视私立的,私立贵吗? 我们只是来促进本地消费的,不和大家竞争,大家手下留情啊 评论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孩子的早恋

新西兰初中一开始孩子就说学校里已经成了好几对,也有几个男生喜欢她。 不想打击她对她太严格,就说提醒她现在在太小(刚12岁)不要交男朋友。 今天孩子的好朋友在家发了很大一顿脾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