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通奸除罪”的积极意义:在「性解放」中追求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5月29日,大法官释宪会议宣告《刑法》239条违宪,其所规定的通奸罪违背了宪法所保障人民之性自主权,即日起失效。在此之前,台湾是全球少数仍保有通奸罪的国家,如今的违宪宣告,更是民间团体与部分法界人士倡议长达20年后才获得的成果。

对于支持者来说,通奸罪早已不合时宜,且无法达到其所宣称保障婚姻的效果,更因为传统性别规范,使得女性较常受到处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性别不平等,如今违宪并即日失效的宣告令人欣慰。

然而,台湾通奸除罪的过程之所以如此漫长,「社会大众观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历年来民调皆显示,台湾民众并不支持通奸除罪化,这次释宪结果宣布后,也自然引发许多反弹。

某些民众不清楚刑事处罚和民事责任之间的差别,因而误以为刑事通奸除罪后,会造成未来有伴侣者与他人通奸完全不必承担任何后果。除此之外,许多人担心一旦通奸除罪,婚姻制度将难以为继,最终崩解;另一方面,保守人士认为这是「性解放」的开端,人们的性道德将就此腐坏。

必须受规范的「性」

说到底,反对者的担忧大约可以归纳成对「不受规范的性」的担忧与排斥。

如同保守人士也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不论是同婚还是通奸除罪,代表的都是某些过往被视为根本、用来规范人们亲密关系,以及性之「正当性」的规则受到了挑战,甚至被推翻。但这些性别与性的规则所规范的,不只是人们在卧房裡的行为,它们其实有著更「远大」的功能——根据这些规则将人们组成个别单位(尤以生育、继承为目的的一对一异性恋小家庭),进而协助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

問題] 陽明山公路婚紗地點詢問- Mo PTT 鄉公所

因此当这些性别规则不复存在,仰赖这些规则组成治理单位,进而建立管制合理性和权力阶序的体制自然受到波及。对那些在过往的社会秩序裡占有支配地位,从中享有特权、权力与话语权的人们来说,自然是不乐见的。白话地说,当婚姻体制松动、规则减少,过去在婚姻裡享有既得利益的人便有可能失去这些好处,故这些人往往也是最致力于以「传统」和「善良风俗」为名义,倡导维持「体制」与「秩序」之人。

无独有偶地,通奸罪被宣告违宪不到一周,某媒体周刊以大量篇幅报导了某位网红透过同志交友软体约砲的新闻,内容包括交友软体中的私人对话截图。报导刊出后,网红选择透过影片向家人与粉丝出柜,批评者则抨击周刊侵害隐私、强迫同志「出柜」,也有少数评论认为周刊报导刻意以猎奇方式污名约砲行为。

性的规范由谁制订?为谁服务?

如其他评论者所说,我们常见媒体以猎奇耸动的方式报导与性相关的新闻,而这背后的支持逻辑,乃是社会习惯将性区分好坏,被归类成「坏的性」就往往会遭到议论、污名甚至惩罚。换言之,周刊依据这套逻辑将「同志约砲」认定为「坏的性」,因此赋予了自己「揭露」和「公审」的正当性。

对这类揭露与公审的热衷和对通奸罪的拥戴,背后其实共享著同样的思维——对性的规范。为了符合主流父权社会的利益并维持既定的权力结构,「性」只能以特定的方式出现,各种可能挑战、背叛与危害现况的性实践,都会遭到排挤。

白话来说,像约砲这样发生在婚姻之外、不以进入一对一婚姻关系和生育为目的,并不符合父权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当这样的性是发生在同性之间时更是如此,因为它们无法促成一个又一个稳定、互相照护与管制,并且累积财富的(异性恋)小家庭,甚至有可能鼓励个人摆脱传统的性别角色,例如促使女性不再觉得进入婚姻、成为母亲是吸引人的选项。

因此,在为被报导的网红打抱不平时,我们的论点不应该只停留在当事人单身、双方乃合意等「现实」上。尽管这些论点都没有错,也符合真实,但它们的目的仍旧是辩护特定行为「符合规则」,却未能进一步挑战更核心的问题:为什麽有这些规则?它们合理吗?这些规则又是为谁服务?

TOMMY XING Los Angeles Wedding Photographer 美国洛杉矶婚礼婚纱摄影师

通奸除罪的积极意义

正如同当我们讨论通奸除罪时,焦点经常被放在通奸罪的「无用」及可能造成的问题上,包括指出通奸罪对于维系婚姻关系和谐并没有帮助,而且通奸罪会对男女造成不平等的效应。

但通奸除罪还有著更积极与正面的意义,也就是帮助我们重新想像亲密关系。例如我们也应该质问,维系婚姻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为何?如果人与人的关系本就充满摩擦起伏,且可能因为时间、个人经历和成长、外在环境等原因而变动,难道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破裂与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吗?与其执著于某种不变的和谐,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并探索其中的弹性,进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剧本。

又例如,女性之所以较容易受到通奸罪惩罚,一方面是因为男性比较倾向以提告方式来「惩罚」不忠的女性伴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女性在发现男性伴侣出轨后,可能会因家庭、经济和社会压力而必须睁一隻眼、闭一隻眼,或是只选择向小三提告。通奸罪不复存在后,即使女性不会再受到不平等的法律待遇,但这却没有改变一开始置女性于此弱势地位的性别规范与角色。

为什麽不忠的女性比男性受到更多谴责?除了伤心以外,遭到伴侣背叛的男性是否更常产生被羞辱、能力被否定,甚至怀疑自己「不像男人」的感受?为什麽当婚姻触礁时,女性还是会因为经济等现实考量,而选择留在关系裡?不结婚或是中年离婚的女性,在社会上面临哪些评价与遭遇?这些遭遇是否阻碍了女性离开婚姻、探索其它可能性的机会?

这些问题涉及的是,为了维持体制的稳定和利益,一直以来异性恋被赋予一套标准的文本,指导我们扮演特定的性别角色,并根据这些角色规范,建立特定的关系、执行特定的任务:发展一对一异性恋亲密关系、进入婚姻、生育子女、男主外女主内等等。

婚姻制度规范了伴侣间性的独佔性,再透过对血缘的认可确保财产的独佔,与此相对的,则是「自己的家人自己顾」的照护责任。于是,有婚有家之人有获得性、照护与财产分配的「权利」,也必须付出与此相应之「义务」。而主流社会更透过制度的设计、对这些行为的讚扬与崇拜,以及对「叛逃者」的贬抑(如「单身鲁蛇」)来强化这套文本的吸引力。

性解放关乎自由与平等

因此,通奸除罪所提醒我们的,不只是婚姻关系难以用刑法维持与规范,而是我们能否藉由改变对婚姻的传统认知,去想像一个不用「一对一婚姻」定义个人情感关系、家庭和社会组成的可能性,并且不再企图用婚姻关系打包处理一个人的各种不同需求?

也许某两人仍希望缔结长久的照护关系,彼此之间却不需要有性的交换,而性也可以单纯承担著「製造愉悦」的功能,不一定要和生育有关;也许个人理应随著人生阶段变动,而对亲密关系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多段的婚姻关系才是最适当合理的选择;又也许某些人更渴望从多人的、社群式的支持关系裡获得亲密与安全感。

这些想像可能造成某些人的恐慌,担忧社会国家会因此崩解。事实上,会因此「崩解」的,只是现存的权力阶序,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特权的人。对于剩馀的、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样的崩解带来的并非伤害,而是重新想像的自由。

通姦除罪所提醒的,是我們能否去想像一個不用「一對一婚姻」定義個人情感關係、家庭和社會組成的可能性。 圖/路透社

由此延伸,在讨论通奸罪或为其他不被主流社会接纳的性实践辩护时,我们的焦点也不应该只留在「别人XX、干你屁事」等保护个人隐私的层面。个人隐私与自由当然不容侵犯,但这些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性与亲密关系从来都不只是自己的事,反而深受社会制度、国家政策和法律所影响与规范。因此,我们也必须以一个更「公共」的视角来讨论这些性道德议题,理解到性规范经常是权力与压迫的具体展现。而最根本的反抗方式,就是积极地去挑战各种与性相关的规则。

这也是所谓「性解放」的意义。近年来因为保守反同团体的错误渲染,许多人闻「性解放」色变,然而性解放的终极目标是自由与平等,是藉由反省、挑战并松动现存的性别权力和性规范,为性别和性上不同的表现和偏好争取实践的自由,也给予不同的实践选择平等的机会与对待。

性解放并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一个让权力回归个人的过程,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得以重新探索、定义与决定,自己的性别与性应该有怎样的样貌。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