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忽上忽下的风格大家都是看在眼里,论坛里很多讨论澳币汇率,讨论澳元购买力的帖子。网上也有很多诸如麦当劳汉堡购买力的文章,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开篇重新考量这个问题呢?原因如下
(1) 澳币波动大,实际价值值得讨论。
(2) 论坛里流行的说法是购买力1:3,甚至有的说1:2,思前想后联系实际情况,发现似乎很值得商榷。
(3) 麦当劳汉堡购买力说,实在是简单粗暴,无法说明生活各个方面的成本问题,参考意义十分有限。
(4) 工作板里经常有讨论到底要不要回国,在哪里生活成本高的问题
(5) 虽然汇率价格不反应真实货币价值,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是常态,弄清价值有助于分析价格走势。
(6) 注意,这里并不是为了说汇率应该是多少,因为那是华尔街决定的。这里只是为了验证澳元对人民币的购买力,对于一个在澳洲生活的普通人,到底是多少。
那么这篇分析要从哪里入手?要解决以上6个问题,便只有从细处入手,从真实入手,从日常生活的生活成本统计入手,通过数据,来看看,在保持生活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在澳洲和在中国,各要付出多少。这里要提出一个我个人的概念:澳元相对个人汇率。 意思是相对于你的生活来说,澳元汇率到底是多少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每个家庭的开支比例状况也不同,这会较大程度上影响最后的结果,但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澳洲贫富差距小,各个社区家庭生活开销有一定的共性) 总而言之,只有针对于自己生活情况的汇率,才是最有意义的。
本篇的数据基本基于我个人的情况,一个普通典型的5口之家:夫妻+1岁半的孩子+2个老人,双职,自住房。人员构成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数据分成衣食住行4个部分,基本上就是2014年的我们家开销状况,会有少量遗漏,却也无伤大雅。文中的中国国内城市是长三角省会城市,非北上广,文中的澳洲城市也非悉尼这样房价高企的特例,所以还是具有可比性的。文中的澳洲物价大家肯定是知道的了,中国物价部分是很真实的数据,今年回家2玩了个月,其他没做别的,特意留心考察,为确保真实性,确保物价updated,也同时参考了网络上的物价情况。
注意:这里的比较有一个基点,前提是:保证相同的生活品质,所以文中尽可能选择相同的品牌相同的产品做对比。不要说可以用什么什么替代,想同档次水平替代可以,不同档次水平替代就是变相改变生活品质。比如你说可以淘宝啊,真假不说了,我也可以ebay,aliexpress没什么意思这么讨论下去没什么意思。
好,废话不说了,开始正题。
评论
民以食为天。先从吃饭说起。
吃饭这一项的开销对比状况,有几个值得注意的有意思的地方:
(1) 中国的蔬菜很便宜,猪肉鸡肉很便宜,但牛肉羊肉三文鱼之类的几乎和澳洲差不多价格
(2) 婴儿奶粉价格由于海外进口价格翻倍,婴儿消耗品价格基本相同
(3) 在吃这一项上面,占家庭开销比例,澳洲明显高于中国
最后显示,相同的饮食水平下,澳元:人民币购买力为1:3 左右,符合论坛很多人的观点。但,这只是吃,还没完。
PS,生姜那一项没有单位,指的是每周需要的量。
评论
吃饱了还要穿衣服吧,来看看衣服鞋子包包的情况。我们属于一般情况的,够穿就行也不会买很多有,老婆也不是爱血拼的人。
以前只听朋友抱怨说国内衣服贵都不敢去商场了,没眼见。时隔4年回国,才领略了一把。这都是专柜,国庆价格。在这一项上,可以用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一双city nine west的高跟鞋,中国专柜价格是澳洲价格的2倍。 这个情况几乎扩展到了任何稍微带点牌子的衣物上,无论是贵一点christian louboutin,还是工薪的levis,ninewest
结果显示,在“衣”这一项上,购买力是1:7,符合比国外都贵的说法,也有大量代购做佐证:代购赚到了还比国内便宜。
有意思的是,在家庭开销比例上,澳洲的穿衣开销远远小于吃饭,而在中国两者似乎差的不多。
评论
住。
好了,终于到了一个最不好比的环节。澳洲地广人稀,中国寸土寸金,主流民居特点也不同。 那么对于澳洲的house,究竟拿什么来对比,拿什么来满足“不降低生活质量品质”的要求呢? 拿国内的独栋别墅显然不合适,价格差距太大权重太重会让整个比较失去意义,并且房屋建筑特点也不同;拿普通商品房吧,空间差的也太多。直到回国的时候陪姐姐看了套面积不小的跃层,我觉得这个挺不错的,可以拿来比较。原因是
(1) 面积和房间数量都足够让人5个人住的舒服
(2) 价格差距不太大。2万1的平米单价在这个东部省会是很正常的。(有人提到国内木结构的双拼联排,但双拼的联排的价格要明显高于跃层,算是给中国生活成本上放点水吧)
虽然跃层的品质是无法赶不上house的,无论是面积上还是缺少前后院独立车库还是,但看在价格的份儿上,凑合着可以用。
这里要注明一下,100刀一天的阿姨是中国人,cash工。 之所以国内要每周找人来一次,是因为灰实在太大,一周不清洁就一层厚厚的。澳洲两周一次就好了。
最后的结果显示1:6.4, 住房所占支出比例,澳洲和中国都十分相似。
评论
最后到“出行”上,无非是买车,养车和公交
这里的国内价格都是在汽车之家论坛上,本地近期的真实提车上路价格。裸车价外,国内的购置税是一个大头。
注意,我家的这两辆车恰巧是国内外价格差距很小的车型,配置较国内的还要稍高一些。某些差距巨大的车型比如大切诺基,X5,ML,途锐这些,路虎发现,比国内便宜30-40万左右都是有的,会对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可以看到,车价方面似乎是差不多,但是国内的全险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澳洲,虽然保养和rego方面澳洲要高于国内。
结果显示1:5.2, 占消费比例基本相同。 但请注意我上面提到的,这个数据是基于那些差价不大的车型。
总结,好了,到这里我码数据已经完成了。计算一下每周总开销然后下结论 —— 1749.87 :9559.16 ,相同品质生活下,最后的相对个人购买力, AUD:RMB,结果是1比5.46, 及其接近澳元上下左右摆动所围绕的中轴线,对人民币5.5
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没有感情因素。
1:5.5这个购买力,比1:3,1:2更有说服力。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是1:3这个购买力,因为在吃这一项上就是1:3左右,天天接触的柴米油盐青菜萝卜,可能更容易在更多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是由于其所占的较小比重,会在资产购置,大件购置上瞬间被offset。 澳洲物价也有个特点,100刀以下的比国内贵,200-500刀的和国内差不多,超过500刀的东西,比国内便宜事大几率的事情。
何况在这个数据的背后还要注意到,在房价,车价上,是已经给予了中国生活成本以让步的。
spreedsheet文件我也传上来了,大家没事也可以自己算算哈。难免遗漏,欢迎指正补充,我相信不会相差的太多,会在1:5到1:6之间浮动。
皮埃斯:感谢大家捧场和砸场,提供各种意见和数据。 通过看这些回复我有两点补充:
:关于验证这个统计模型的靠谱程度:
(1) 其实这本身就是我生活开销的listing,是一个事实上的例子,我相信我的情况对双职工家庭也具有一定代表性。这个模型不引经据典,以事实为据。事实是验证理论的最好的手段。
(2) 楼中有位朋友谈到租房,谈到了在广州租房的生活开销,并给出了专业咨询机构给他出示的购买力比较,是1:3.5. 我为了验证我这个统计比较模型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把他的数据代入,并讲澳洲改为租房数据,结果显示结果为1:3.65! 十分接近专业机构的数据,这也侧面验证了这个模型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评论
??????????????????
评论
用数据说话,赞。
评论
用数据说话,赞。
评论
楼主好细心。辛苦码数据。不过有时汇率和生活开支关系不大,否则美元对澳币就不是现在的样子。美国人民的生活开销比澳村要低的哦
评论
楼主辛苦了,看的出是个认真的有心人。
但个人觉得这么分析是毫无意义的。
中国和澳洲,很多因素的不同会影响到生活成本, 比如:
经济结构(工农商制造业服务业比重)不同, 税收不同,进出口关税不同,企业负担不同,消费者购买力不同,贫富差距程度不同, 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营销费用不同,人工原材料不同, 等等, 可以罗列很多。
两国之间的汇率又受很多不同因素影响, 比如:
GDP, 贸易顺差逆差,国家货币储备,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状况,国家赤字程度,国家信贷增长总额等等。
其实你这样的比较,基于的假设就是, 以上所有因素都可以被你的 模型 price in,
但这个假设根本就是错的,
因为你是在用 微观经济 来解释 宏观经济,
看似沾边,但其实完全是两个平面。
评论
你说的对我这是微观分析。但我上面开篇说了,我根本不是在探讨澳币应该是多少这个问题。。只是关心澳币的真实购买力,相对于人民币到底是多少。我觉得这才是对daily life真实有意义的东西。
换个角度看,无论宏观经济结构模型怎样,具体到每个个人,成本就是花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劳动。这里面,钱,容易量化比较。
所以放在外汇版可能不大合适,要是有生活版就更合适了。
评论
叹服
评论
评论
好东西 楼主辛苦了
评论
评论
厉害!
给lz补充下
实际GDP里面消费占30%,剩下关心汇率的进出口,投资等可能不是很好比较,不过很切实!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神贴留名,建议楼主可以再参考一下涉及人力服务方面的开销,这也是衡量生活品质的一个标准,澳洲的花费要比中国高多了
评论
应该比较单个商品得价格,而不是整个消费支出。
评论
好文章
评论
好帖,不过这个贴该移到生活版。
评论
经济学我看也是一种伪科学。
评论
LZ辛苦了,其实这种对微观和日常生活开支的分析更有说服力,一般老百姓就是看的这些东西,至于宏观经济和大的横向分析的数据,说句实话,全是扯淡,没有实际意义。
评论
LZ, 你确定这里的 528i 对应的是国内华晨宝马 528Li 吗?
评论
评论
楼主服务类比如公共交通不是这么计算的,澳洲的公共交通频率和可靠性都很低,在计算时要使用单位距离/时间=速度作为交通价格的对比基数。比如15澳元只能让你3小时跨越30公里的距离,包括1小时等待时间,而5元人民币可以让你3小时跨越60公里,包括15分钟等待时间,那对应的等值是15澳元=2.5人民币。各项服务类都要引入系数修正。
评论
对,时间就是金钱。
比如,坐飞机的时候来个空中管制,在飞机上干等3-4个小时,但这怎么量化呢?
评论
楼主辛苦,个人觉得,物价什么的,还是澳洲便宜一些,中国的两极分化太厉害了问个问题,纯理论的
LZ的计算开销都是建立在澳币现在的购买力上的,其中有很大的部分澳洲是进口(涉及到汇率), 最后推算出一个购买力出来, 基本等于汇率, 这个不是问题么?
A的推算一定程度依靠A, 最后发现A基本是一直的。
最合理的解释是,澳洲严重依靠进口过日子.........FYI
评论
赞一个。有心人。 数据也基本靠谱。
评论
好帖
评论
你说的是有道理的,我想过这样细致的比较衡量,但发现非常难以量化比较,大家住的远近不同,公司远近不同,大路小路不同,堵车和不堵车也不同。 我索性不如直接以每天公交的票价来衡量。国内地铁,公交都是2元, 回头看了下,正好这两个地方的数据都是大约30+分钟的路程,还是满有可比性。 之所以说这个是”相对个人汇率“,也是因为跟个人消费结构和实际情况息息相关。 但总体来说公交支出是很小的一部分,对最后结果影响很小。
评论
没有吧,他是独立比较了两边的支出状况,也不是单一的物价比,像water rate council rate这种特色也有。澳币这几年涨涨跌跌,这些东西好像一直都是这样的价格波动也不大,我觉得还蛮靠谱。很多东西是国际商品,难以避免的。我想楼主这个对比,着重在解释澳币的购买力是不是像很多人说得那样是1:3甚至更低。这么看就很有意义了。
评论
不是这样算的,应该按照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综合来算吧。澳的商品种类怕是连中国百分之一都达不到吧。
评论
浮动空间太大
评论
没错,法国经济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就指出计算货币的购买力必须要引入购买总类系数。满清中期的200两白银在中国只能买到大量的粮食布匹等有限类的中世纪商品,但绝买不到欧洲当时风行的蒸汽设备,所以其实际购买力远低于在欧洲的200两白银。
买不到的商品种类,必须使用网购价格加运输成本加以计入。
评论
国内没有528iMpack但是有528i xdrive 但是价格很高,我觉得拿528li更公平点,其实就是模拟万一真回家了买什么车,我想大多数人还是老老实实买华晨宝马LI
评论
是不是应该加权计算啊?
评论
好吧 …… 我只能说这俩车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换个别的大宗商品做例子吧,车的特例太多。
评论
可能很多同学还没看明白我这篇的目的是什么。
我不是在分析经济学,不是分析澳币的合理估值,不是在分析澳币宏观上的绝对购买力。 我开片就提出一个概念了:。比如对我来说,不管商品总量,不管澳洲什么经济结构,不管和中国顺差逆差,我只知道,对我来说澳币就是5.46的水平,因为想过一样的生活差不多的生活品质,我在澳洲花1块钱,我回国就得花5块4毛6。。。。
你说的那个模型是对的,但是它对个人实际生活没有多少意义。澳洲商品种类再少,也不至于影响每天的生活,真有什么本土买不到的你可以ebay。。。对吧。这种开支的比例,我也有,但和全年花销相比那是很小一部分,小到不足以左右结果。
评论
有实际意义!
评论
求教为什么会完全不同?我回去坐过朋友的525li,还不错,就是比例失调了点。我是尽量拿同价位的作比较的, 否则中国这一项上吃亏太多了特别是SUV,澳洲普通车车价在汇率5-5.5的时候整体和国内整体差不多的。 要是真这么计较的话,房子那一项更没法比了。180平怎么比300平。对吧。
车在哪儿都得买,而且相对普通老百姓,应该算第二大开销了吧,并且对于普通老百姓都是不可忽视的大开销。没办法忽视的呀。
评论
一个是德国产,一个是中国产。 其他国家 5 系是没有 Li 的,L 代表加长轴距,所以这两辆车从产地,规格,都完全不同。如果想接近的话,只能是拿国内的进口 528i 做比较。
评论
迄今见过的最全面的消费开支对比,顶楼主
评论
佩服LZ的耐心,有些人就是看不出这片贴子的主要目的,大谈特谈经济理论上的东西,简直是浪费时间,劝LZ不用一一答复了
评论
看了lz的数据,感觉越是消费高大上的, 澳洲越是便宜。
另外, 你的饮食习惯还是中式的, 所以造成了费用显得比较高, 如果真的是当地人的话, 多以牛羊肉,西式蔬菜的话, 价格还可以下来。
评论
评论
顶楼主,客观公正,数据仔细,干货V5.
我们太需要这种认真精神了。
评论
强帖留名!
评论
在中國城市生活,私家車不是必需品。
评论
象水费,其实水的质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比较进口的水,那价格就更不一样了。
房屋面积,这里很容易有300-4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加上院子更是600-800平方米。如果只比较面积,数据也全不一样的。
宝马对宝马,3系对3系,5系对5系。我支持楼主的这种比法。
就象,这里房子对国内公寓,内环中位价对这里类似内环(象一区)中位价。
如果这里房子对国内别墅,数据也会不一样的。
评论
一线或二线的,如果没私家车,年轻人很难找到好的老婆的。
评论
也是。現在年代不同了。我在國內的時候,私家車還沒有現在那麼普遍。
评论
牛
评论
楼主写的很不错
有的人说这些没意义,我的理解是意义在于两地真实生活成本对比
如果今天退休,有500万rmb资产,仅仅因为财务原因犹豫选择中国还是澳洲
那么汇率低于楼主的结论就应该选澳洲,高于的话就应该选中国
评论
评论
我书读的少, 但是加法中间是可以抽取公约数的.
所有的账单(water rate council rate)本质上是需要实物量化的-即消费.
P.S 经济学首先是社会学, 题外话.
P.S.S 我说话是完全没有带立场的, 1:3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评论
评论
其实你只要仔细回忆下两年前,澳币7的时候,和澳币5的现在,你的生活成本有没有变化,楼主列出来的这些东西价格有无相应波动就行了,就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的经验是并没有,价格似乎一直就这样,也就是说,在澳币7的时候按楼主这么算,算出来的汇率依然是5.5左右。 结果就是澳币高估了,从微观层面来反射出了宏观事实,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一叶知秋?这个另辟蹊径,还是满有意义的。
评论
这样吧, 哪个有闲,有经验的人算算美国,日本以及新西兰.按照这个,看看是不是和A一致?
可能国家之间不一样.我没说我对哈.
评论
LZ:数据就是强, 尽管不完善.
评论
你这个想法特别好:)
评论
按楼主的算法,我觉得结论是对普通人,中国居不易,跟澳洲比。因为澳洲月收入比如4000,需要对应假设汇率5,人民币是2万。显然澳洲月收入4000比人民币2万更容易赚到,而且中等收入的人群更多。
评论
在“行”的这块,我觉得国内很少需要两辆车的,在不牺牲生活品质的前提下。
澳洲家庭需要两辆车那是没有办法。
计算中国家庭有两辆车的话,无意中拔高了中国家庭的开支。实际的购买力汇率应该比5.46再低些,比如5.2.
评论
脑子灵光
评论
房子那里误差比较大,总价380,,300万是贷不到的,首套都要3成以上,首套就买4房的很少,二套和首套房贷还是差不少的;180复式4房房源比较少,一般都是顶楼,而且近些年流行大平层,不具有代表性
评论
感谢分享
评论
评论
私家车几乎普及了,普及到了车在路上开不起来,已经失去了拥有私家车的优越性。
评论
有很多其他品牌或者车型可以比较,两个国家是一样的车。 宝马的这两款是不一样的,没什么可比性。
评论
对,房子是最难比较的一块。贷款少首付就要多。
我基本就是很想让两边房价和房屋大小尽量接近。如果硬按澳洲标准来选房,那差价会很大(预测最后数据会在6附近)。
其实我全部的思路就是:假设我马上要回国了,在不明显降低居住质量的情况下,会选什么房子,能负担到什么房子。
看来看去,类型最符合最接近的就是主梁是木结构的双拼别墅。300平左右的不太偏远的,价格基本500万朝上。
评论
评论
LZ 真是有心人
评论
agree
评论
用一个麦当劳来概括是简单粗暴,用楼主自己的衣食住行来归纳其实一样简单粗暴。
评论
楼主用心了
评论
感谢分享
评论
来澳洲主要追求精神享受,弄个小院子住,优哉游哉,天朝物价低,但是人太多,吸霾!
评论
LZ非常细致,赞一个!
不过,比较出了购买力不同,有什么用吗? 喜欢这儿的还是留下来,不喜欢的还是会回去,,,
评论
感谢楼主分享,开篇就申明是基于楼主自身的情况,而且楼主的情况也很有代表性,逻辑很清楚,写实不易,整理成篇更费心。
评论
建议加一条,对才华一般的平凡人来说,澳洲来钱容易多了,国内青菜再便宜,如果只能天天吃青菜,挤地铁,住鸽子笼,月光,挤医院,用山寨机,唯一娱乐是上网,周末去公园看人玩,那还是澳洲自在啊,钱花不完,住大房子,开好车,玩在画里,不看任何人脸色
评论
LZ的分析其实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的,其实很有理论依据的,也接地气。 至于1:5.5的估值我基本同意。
我还能补充的一点就是,缺少了国内的人情往来的开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免不了的找人办事,请客送礼吃饭。 算下来不少。
评论
澳洲适合国内没有钱和特有钱的, 没有钱的去工地混,一两年后也能拿个6-7w, 到后面能混到工头,还能抽小弟的头,一年十几万妥妥的。 特有钱的来搞个身份,投资些资产,分担下国内的风险。国内中产阶级就不用来了,失落感最大。
评论
评论
It也是啊
评论
一年8万澳币和一年44万rmb,你选哪个?反正我肯定选rmb,呵呵
评论
44w人币是梦大多数人,8w刀,呵呵很好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人人都有不同的消费结构,所以每个人面对的都是不同的购买力比例。楼上评价可不可比也是每个人的取舍偏好。所有人的消费总起来平均就成了宏观经济了。
评论
出租车才是必须品, 不过lz的数据里没有比较出租车
评论
悉尼好是无数喷子偶像,号称25W刀,他能拿到150w零头在静安?你说他不是中产他就怒了
评论
评论
住的方面,没有考虑租房。
评论
住的方面,楼主所说的300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室三厅两卫的双层HOUSE,72万的话,在澳洲应该在穆斯林区或30公里远郊外,居住品质和中国城区的复式不能同日而语的。
评论
澳洲也有请客吃饭,ENTERTAINMENT的费用是中国的5.5倍都不止,BILL SHORTEN50万年薪都抱怨不够这方面的开销。
评论
这个不对。说了不是悉尼的房价,真要用悉尼房价,那得对比北京上海房价,还是一样的。,城区的复式也是想多了,不然不会那么便宜的,城区也很少有这种盘。2万的房价已经比较偏了。两边都是上下班30分钟到市区的地方。多少公里还真没量过。房屋大小上和舒适程度其实是没得比,只能将就在这比一下,算是退而求其次。
评论
很好的一个比较,吹毛求疵的人,有本事上个更全面的
评论
澳币要不就7,要不就4,这样我就不炒股票了。
评论
楼主的分析是非常认真的,但1:5.5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对哪个阶层的人都是如此,因为他排除了日用商品和比如理发水电气宽带等等这样的不可缺少和可以选择的服务。
有咨询公司每年做的中澳3500种日用商品和服务的全面比较,2013年是1:3.3,2014年大约是1:3.5。
评论
我从去年澳洲搬到国内。
You would need around 13,537.63¥ (2,674.27A$) in Guangzhou to maintain the same standard of life that you can have with 6,100.00A$ in Melbourne (assuming you rent in both cities). This calculation uses our Consumer Prices Including Rent Index.
评论
Restaurants
Melbourne Guangzhou Difference
Meal, Inexpensive Restaurant 15.00 A$ 2.47 A$ -83.54 %
Meal for 2, Mid-range Restaurant, Three-course 80.00 A$ 15.80 A$ -80.25 %
McMeal at McDonalds (or Equivalent Combo Meal) 8.60 A$ 5.93 A$ -31.09 %
Domestic Beer (0.5 liter draught) 7.00 A$ 0.89 A$ -87.30 %
Imported Beer (0.33 liter bottle) 7.50 A$ 2.96 A$ -60.49 %
Cappuccino (regular) 3.76 A$ 5.15 A$ +36.93 %
Coke/Pepsi (0.33 liter bottle) 3.02 A$ 0.59 A$ -80.47 %
Water (0.33 liter bottle) 2.55 A$ 0.43 A$ -83.23 %
评论
Markets
Melbourne Guangzhou Difference
Milk (regular), (1 liter) 1.33 A$ 2.40 A$ +80.19 %
Loaf of Fresh White Bread (500g) 2.94 A$ 1.71 A$ -41.71 %
Rice (white), (1kg) 2.25 A$ 1.16 A$ -48.50 %
Eggs (12) 4.18 A$ 2.29 A$ -45.20 %
Local Cheese (1kg) 10.63 A$ 18.77 A$ +76.48 %
Chicken Breasts (Boneless, Skinless), (1kg) 11.71 A$ 4.79 A$ -59.11 %
Apples (1kg) 3.92 A$ 2.86 A$ -27.01 %
Oranges (1kg) 3.53 A$ 2.44 A$ -30.87 %
Tomato (1kg) 4.54 A$ 1.55 A$ -65.80 %
Potato (1kg) 2.91 A$ 1.16 A$ -60.18 %
Lettuce (1 head) 2.26 A$ 0.73 A$ -67.73 %
Water (1.5 liter bottle) 2.27 A$ 0.73 A$ -67.87 %
Bottle of Wine (Mid-Range) 15.00 A$ 14.82 A$ -1.23 %
Domestic Beer (0.5 liter bottle) 4.21 A$ 0.89 A$ -78.88 %
Imported Beer (0.33 liter bottle) 4.70 A$ 2.62 A$ -44.16 %
Pack of Cigarettes (Marlboro) 20.00 A$ 3.36 A$ -83.21 %
评论
Transportation
Melbourne Guangzhou Difference
One-way Ticket (Local Transport) 3.70 A$ 0.59 A$ -83.98 %
Monthly Pass (Regular Price) 130.00 A$ 19.75 A$ -84.80 %
Taxi Start (Normal Tariff) 3.75 A$ 1.98 A$ -47.32 %
Taxi 1km (Normal Tariff) 2.00 A$ 0.51 A$ -74.32 %
Taxi 1hour Waiting (Normal Tariff) 50.00 A$ 6.16 A$ -87.67 %
Gasoline (1 liter) 1.51 A$ 1.60 A$ +5.95 %
Volkswagen Golf 1.4 90 KW Trendline 26,500.00 A$ 29,631.45 A$ +11.82 %
评论
Utilities (monthly)
Melbourne Guangzhou Difference
Basic (Electricity, Heating, Water, Garbage) 202.27 A$ 46.89 A$ -76.82 %
1 min. of Prepaid Mobile Tariff Local (No Discounts or Plans) 0.91 A$ 0.04 A$ -95.37 %
Internet (6 Mbps, Unlimited Data, Cable/ADSL) 65.64 A$ 20.08 A$ -69.41 %
评论
Clothing and shoes
Melbourne Guangzhou Difference
1 Pair of Jeans (Levis 501 Or Similar) 105.46 A$ 81.84 A$ -22.40 %
1 Summer Dress in a Chain Store (Zara, H&M, ...) 76.57 A$ 43.46 A$ -43.24 %
1 Pair of Nike Shoes 148.31 A$ 113.59 A$ -23.41 %
1 Pair of Men Leather Shoes 147.95 A$ 77.78 A$ -47.43 %
评论
Rent per month
Melbourne Guangzhou Difference
Apartment (1 bedroom) in City Centre 1,645.89 A$ 636.53 A$ -61.33 %
Apartment (1 bedroom) Outside of Centre 1,211.98 A$ 320.02 A$ -73.60 %
Apartment (3 bedrooms) in City Centre 3,066.90 A$ 1,295.00 A$ -57.77 %
Apartment (3 bedrooms) Outside of Centre 1,942.56 A$ 587.69 A$ -69.75 %
评论
我已经加了全面的比较。
评论
技术贴,要顶
评论
还有服务没比,比如房子日常维修。
水管工,电工,除草,装修。。。。。
评论
神帖留名 谢谢lz贡献
请问卫生阿姨哪里找?
评论
我不这么认为。有一点规律可以看到,最后结果是由权重大的那一部分决定的。
而且你没仔细看项目,宽带水电煤气楼主已经包含了在住这一项里,洗发水理发日用品这种杂项能花几个钱?我算你15000人民币撑死到月球了吧?楼主家妹子一年一双红底鞋,一个爱马仕包就干掉27000人民币了啊。这部分的比例超过7:1,你比例上连这部分都offset不掉,更不要说去offset房子了。 自己下下来把这些加上去算下就知道了,无伤大雅。
楼主已经明确给出算法了。请你也具体给出某专业机构的算法出处。
评论
我觉得lz分析的很好 非常接地气
作为普通人 分析那么多宏观经济做什么
更要紧的 还是过好自己的生活
评论
看到鸡蛋一公斤8澳币中国8人民币我就不看下去了, 这个数据还接地气? 而且小城市便宜的时房价,其他费用不一定便宜,因为竞争小范儿可能更贵。 国内的杭州,人口也过千万。 澳洲的第6大城市newcastle 就只有几十万了。 没有什么比较性。要比拿北上广和悉尼,墨尔本比。
评论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18个free range min 900g鸡蛋就是卖8刀的。 国内鸡蛋是4.5一斤,900g 确实是8人民币。 另外这绝不是非主流城市起码也是墨尔本布里斯班。墨尔本布里斯班,比杭州南京,有很大问题么?
评论
你说的这些大部分我是有计算的。
评论
租房确实会不同,澳洲租房成本是很高的。国内的房租相对房价是很便宜的。 我也说了这是个人情况,每人都不同,我的理念是购买力绝不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固定的值,完全看你的生活构成。
评论
lz开这2台车住着5房双层house,这样的人群在南京杭州啥的应该只有过得更好吧?
选择退休居住地,除了货币购买力对比,还有无形资产和社会关系网等一些不可避免的考虑。
评论
华人报纸上找的,呵呵东北阿姨,挺好的。
国内草鸡蛋就5元一斤?http://item.jd.com/1057838917.html 自己看吧,就算都是草鸡蛋,也不能拿好的草鸡蛋和差得草鸡蛋比 http://search.jd.com/Search?keyword=草鸡蛋&enc=utf-8
评论
这个不错,不过请注明出处
评论
国内的草鸡蛋那是农村散收得当然贵啊。这里的free range 根本不是国内的草鸡蛋,这里的free range chicken也不是国内的草鸡。味道颜色差多了。 这里8刀18个的也不是什么好货一般般的
评论
有实际的对比意义。好
评论
咨询机构给的,综合考虑物价指数和租房指数
评论
rent 差距也好大阿。。
评论
我在广州老城区租的4室复式楼。
月租6200.
阿姨每周打扫一次,每次三小时,月结按380给的
评论
房租绝对是国内便宜过澳洲太多。
评论
非也,
levis 5系列的裤子 国内的标价比澳洲低,至少是在广州
其次,广深的人基本买名牌都去香港的outlet, 我的可以负责任的说,香港的outlet比澳洲DFO便宜不少。
再次,一般的工薪,基本都网购了,网购比定价便宜一半是起步,商场的专柜价格是个土豪买的。
现在国内连吃的都团购,虽然我们公司提供免费的午餐,但是我们有时候也叫外卖,用美团外卖,淘点点,买45减20,不是促销是常态。经常是3个外卖加起来不到30。
评论
打车和公交,国内无敌。
评论
澳洲99刀两条正品501的价格我在国内是从没有见过的。100刀一件的boss衬衣我也是没有见到过的。淘宝的正品不便宜,便宜不正品
说实话我觉得挺折腾的,吃个饭还要团,买个东西要跑香港,心累,似乎不是同质比较,也仅仅局限于广深。网购的因素我考虑进去了,在乱淘那一栏,但是你淘宝我ebay,就算是淘宝转运集运,运费也就两百人民币吧,之间差距没有大到可以改变最后的大结果。何况衣物只占开支的10%,权重很有限。
降低生活成本有很多方式,在哪里都可以,要是每天去market,aldi买菜,只去DFO扫打折,能省一笔,我仅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是不会这么过日子的,所以这个5.5是对我个人而言的汇率。
评论
租房国内是很便宜的,但是能一辈子不买么?最后还是要买的吧,至少我没有这个勇气不买。。。不买我老婆也不答应啊。 所以说还是一个个人生活方式的问题,购买力只是相对个人的,不是普世绝对的。
评论
接地气要看怎么接地气,接了哪里的地气。
你拿墨尔本的 物价,接国内的 5线小县城物价由此来判断 货币购买力?
还是 拿北京的 物价 来 接 澳洲 一个 北领地 荒凉小镇的 物价?
我的 point 就是 这么直接的算, 是 胡乱比较, 罗列数据也是 白分析。 因为根本不是这么比的。
我没有要吵架的意思 如果有冒犯你先原谅。
你要是想看实际购买力, 那就 直接看 汇率。
汇率就是为了代表真实价值和实际购买力。
按照楼主的模型,我根据不同地区的 价格和生活水平,
可以算出来 澳币:人民币 1:10, 1:1, 1:0.5, 1:100
接地气么?
评论
不要吵架啊,本来就是探讨。好吧我说明了,这是墨尔本比杭州。也可以推广至布里斯班比南京。相同档次的城市之家比较, 绝不是极端比较。
评论
知道么,你给了我很大启发。谢谢你的数据。
我把你的这些数据代入我的excel表格, 来看看租房情况是怎样的,结果是澳洲房租开销还是2400附近,550一周的4房house很平常。然后中国的是6200一个月。 清洁既然每周一次3小时,那么我对应澳洲的也改成每2周一次,每次4小时。 把国内部分名牌价格稍微降低考虑你说的香港淘货的情况,最后,显示结果是,相对个人购买力比是1:3.6 !! 十分接近你的咨询机构给你的数据。 这也一定程度佐证了我建立的这个统计模型是靠谱的有说服力的。
也说明了如果是选择一直租房的生活方式,中国更划算。
评论
厉害,很贴近生活
评论
墨尔本72万的五居室的两层HOUSE,区位和层次是对不上杭州南京市区380万的顶楼跃层或平层的,不过房子的确很难比较,中国建筑材料和结构标准高,但容积率差,澳洲房子地大,但房子本身老破或新简,居民人种素质方差很大,双方比较接近的是TOWNHOUSE的层次。
评论
不明觉厉
评论
我这几年的经验是每年用在水管工电工除草上面的钱真的很有限,平均400刀一年有没有都是个问题。好几年没见电工了。
既然你谈到装修这个事情上我要提一下,很多人觉得澳洲人工贵装修比国内贵多了,表面看是对的,但这个想法有待商榷,澳洲房子都是装修好的,二手房大多数也不需要你从0做起,买了house 5万6万装修下就差不多了。 国内的房子就按我例子里面说的,180平买来是毛坯,普通像样点装装35万能不能拿下来都要打个问号。 具体到个人澳洲我买房装修,清洁换地板刷墙贴墙纸换马桶装灯油烟机煤气灶等等之类的,前前后后也只花了4万不到,我觉得就挺好的了。
评论
380万跃层不是在市区的,开车30+分钟才能到CBD。 南京,杭州市区跃层2万一平方那是捡到大漏了。 Townhouse我曾想过,但对应国内木结构联排别墅么?那可是55万 VS 400万了。。。更伤感情。
评论
呵呵,其实我前面说了,你的这种统计个人家庭的方式底下是有微观经济学理论依据的。 只不过你没意识到罢了,这个模建的简单但是效果很不错,贴近生活,有通用性,也能一定程度反射出宏观层面的汇率状况。 租房和买房的情况都可以代入比较,也可以推广至比较同一国家不同城市之间的生活质量。
评论
澳洲车便宜,但公交很贵而且很差,国内车贵,但可以不买车 公交,的士都便宜
评论
楼主你是牛逼的,1比5吧,我觉得差不多。
评论
其实楼主应该把家庭收入也做一个比较,同样的生活标准,在家庭收入比较的大前提下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楼主的论证确实是无关澳币汇率,宏观经济或者微观经济,讨论的购买力在往前推一步就是告诉我哪些东西更划算
或者最直接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深入研究下哪些东西中国卖更划算,下次回国回来行李箱就能满载而归了,哈哈
评论
空气,食物水好啊。
没污染才能活久点工作久点,多缴税多卖力,在澳洲120岁再退休不是梦啊
评论
觉得物价还算合理啊 说了不是北上广嘛 我是浙江的 看着觉得算靠谱呢
评论
比较靠谱
评论
Hi LS, how do you access this website in Guangzhou? http: www..com.au.
thanks.
评论
楼主人才,这么多统计,请问是怎么做到两边记录的?
评论
老婆是会计,从小爱记账……年终还要给我来个小分析小报表。
今年回国玩了一个半月,平时逛街买菜,有意的去比较找这些东西的价格的。
澳洲的房子是装修好的,但只能说是简装,中国的毛柸35万豪装后的品质,放在澳洲10万澳元也打不住的。装修后的家具大件等都是1:3左右的。各项服务费用比如家电维修,中国150元中秋节搞定的,澳洲要3个工作日之后300澳元。孩子的各项学习班费用都是1:2-1:3左右。基础书籍等也是如此。
评论
www..co
评论
环境好,食品安全固然重要,可是心情舒畅也很重要 很多人来了以后 很寂寞 很低落的
评论
35万豪华装修180平,这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不知道你有在国内没有自己装修过,不知道东西多贵。拿个墙纸举例,无纺布,国内300一卷的算不错的,一打开全都是味道。这边master里面卖的40刀一卷的算便宜的,但真的一点味道都没有。
我自己国内的家,商品房110平方,装修花了30万,这还是2010年上一次回家的行情,五金都不敢用好的,都跑去苏州拖,材料也就一般般。 装修也是普通的装修,屁的豪华。 180平方的房子,35万我是都不敢想的,姑且就这么写下来的,更不可能是什么豪华装修。 我这边家里4万多装出来的效果我个人觉得,和我自己国内的家是一个档次水平的。
家具完全就看你买什么档次的,国内普通的家具也就是AMART harvey norman水平的,价钱大约是1:2. 好点的家具城里面的基本等于这里domayne Nick Scalli的,价格差的并不多。特别是在全真皮沙发这一项上,价格是基本相同的。 家电价格像电视,音响,冰箱等大电器就更是相同了,澳洲电视还稍微便宜点。
我的观点是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小的东西上面,容易干扰视线。决定性的东西永远是权重比大的消费。书籍再贵,维修再贵,都不是消费大头。 房,车,这些大件才是。 一年就算买1000刀的书,花1000刀维修,就算书价和维修价是中国价格的1000倍,又能如何呢。他的权重只占了全年9万刀消费的2%而已。
评论
我是说的标价,在都不打折的情况下。因为我专卖501。标价国内更便宜,至少是广州的商场和墨尔本myer比。国内商场清货的时候打折也很疯狂。
网购不限于淘宝,有好多品牌通过官网直销,比如coach,我最近就买了70%off 的产品。
国内只卖正品也有几家网站。
还有亚马逊美国直邮啊。
评论
评论
我不用买房了,何况价格虚高。
还有一种情况,你不了解。小产权房,价格是市场价的25%左右,而且盖得也有模有样,小区还有规模的。那里租金也是市场价格的一半左右,品质并不低。买小产权房有风险,租的话就不用管这么多了。我现在的房子租约到期后,会考虑租4000左右的小产权复式房。
评论
谢谢。
其实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看看对我而言汇率是多少。并没想代表谁……但好像上面几个朋友都误解了…我并没有说这是任何商品,任何服务的比例,这只是一个我的家庭总开销的比例。在我看来研究个体商品价格,不联系实际生活开销的分析对个人而言没有意义。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盯着汇率比去买东西,消费永远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的。
我强调了多次,这是对我而言的,是相对我个人消费结构的购买力,也欢迎大家自己下载下去把自己的情况套入计算自己的结果。 但同时是我还是认为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吃,买房,买车这三项的比例,不会差的很多,而这三项占了极大的权重比(80%+),会主宰最后的结果,这也是我为什么敢推测最后大家的结果差距不会很大,应该在5-6之间的原因。
评论
其实没有可比性,因为两国生活方式不同的。
广州你没有车能活得很好,因为公交系统发达,出租车可负担。
澳洲没车基本哪儿都去不了。
再说房和车。
房子,楼主不知道国内行情,小产权房,军产房等在国内大行其道。价格是市价的1/4。你网上搜一下就知道广深有多少这种房子。据说在广深的比率超过三成。而且深圳出台文件,试点小产权房转正,但是响应的人不多,因为都怕以后交房产税。而且这些房子放开买,不限购。同时,这些房租金是市场的一半甚至更低。
车,国内现在有定制化租车,比如一周管你上下班(单程15公里内)。带司机,油,保险你都不要管,只要付过路费。堵车也不加钱。这种待遇在澳洲估计要CEO的级别才能享受。在广州,一般的车3999/月。当然如果你要宝马,价格高很多。如果上下班都在非高峰,还打折。
评论
你这情况算是特例了,国内我同学,认识的朋友里面好像还没有谁结婚了以后不买房,不买车的,或者专买小产权的,大家都不敢。现在谁家还没个车?你可以平时不用骑电动车,但不能没有车,都爱个亲自郊外游,朋友一起自驾游的。攀比风较重,不仅要买车,还得买好车,不然妹子泡不到,社交没面子了。10万年薪就敢买20万的车,20万年薪就敢买30,40万的车。这就是现状。
评论
大头其实不在这些日用消费上面,而在教育医疗养老这些需要大量人工服务的方面。
评论
是的,收入应该考量,这样可以帮助解决类似的比如: ”国内有50万的offer回不回去这样的问题“,或者”多少钱才relocate“
我这个计算其实还是建立在假设收入相同的情况下的。上面有人说的挺好的,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城市间的生活成本。比如同一个年薪,是去墨尔本呢还是在布里斯班呢还是去悉尼呢。
说到这插个题外话,xmas去Goldcoast老婆的朋友那儿玩,他们65万买的房子,2 storey 6房间 600平的河边位置还带个pool,04年的房子。往那2楼阳台上一站,河风一吹真心舒服,他们老人天天就在家门口钓好多鱼好多螃蟹。咱收入一样的,他还贷比我少,房子和居住环境还比我的好,明显这就是房价带来的差距了。以后养老去昆州,哈哈。
评论
评论
你这个说法有数据支持么?我认为消费大头还是在房子上面,和易消耗类大件购买比如车上,医疗在澳洲不过就是个private cover而已吧,全家一年2000多。 中国大家有五险一金,报销70%是平常的。教育都是义务教育。不明白养老为什么要人工服务。。。?自己不照顾老人送养老院?
举个生小孩的例子不知道合不合适,老婆生小孩的时候是在私立医院剖腹产的,花费大概out of porket 3000多澳元,多加500刀升级到豪华病房住了5天半,独立病房,环境非常好酒店式装修,精装卫浴,两面大玻璃窗墙,还有view,凌晨喂完小孩直接看海上日出。护士照料的很细心负责,白天协助我老婆下床活动恢复帮助洗澡,晚上帮我们哄小孩,喂奶换尿布,催奶医师整晚整晚的花时间指导。我妈来了都感叹值,原话是没看过这么好的产妇病房,换国内也不只这个价。
评论
好文章
评论
按国内平均工资前段日子看新闻,国内平均工资大概在5W RMB一年左右 (平均一个月4166 RMB,或189 RMB一天 (一个月工作22天算))
澳洲平均工资(不算平均工资)也是5W左右。平均一个月4166澳币或者189 澳币一天)我们考虑一下1年的工资在国内和澳洲分别能买什么?
5W RMB也许只能买一辆QQ,在澳洲5W澳币能买一辆SUBARU深林人。国内油价按今天的算大概为6.85RMB一升(90号油)加满一缸油按45升算是308.25. 折合在中国工作得1.63天才能赚够一箱汽油。
在澳洲今日油价大概为1.10左右,加满一缸油按45升算是49.5 澳币,大概0.262天的工资够加满。
不要跟我说国内工资实际比这个高,就说一般的家庭,普通的收入
评论
好帖啊
评论
最近回国一个月,和父母一起过了一个月,4周多时间里,我们新购置的衣服是0。一年我们也买不了多少新衣服。20000多的包,我老娘一辈子没有买过,虽然她自己的收入可以一周买一个轻松的很。
一个月1000多清洁费?同时,房子买380万的,车100万的?这是典型的日子?我笑翻了。
其次,房的开销是最大的,这点不能算进日常生活,因为这是资本指出而不是消费。这点如果分不清,还是别谈了。
评论
评论
完全同意,永远看住房。
这里300万澳元可以买mosman,国内5000万才买垃圾区的独立屋。这样一算,汇率应该17左右才合理。
满意了吗?
评论
每个人消费构成是不同的,所以才提出相对个人购买力的概念。我认为对个人来说更有意义。
但相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是有共性可循的。澳洲贫富差距小,共性覆盖面更广一些。20多岁和50多岁消费构成不一样是正常的,我妈也不喜欢买衣服包鞋子,但她喜欢买单反镜头。。。此消彼长一样的。而且衣物这些和住房相比比例太小影响结果有限。住房虽说是投资是资产,但你实实在在的每月为他在付钱。没法从生活成本里去除。
评论
房子的贷款还贷分两部分,利息和本金,利息是消费掉的,本金等同存款。这点要我来教?澳洲租个你说的房,一个月租金是3000澳元,你说的国内城市租金最多7000人民币。租金体现同样生活质量下,对这个房子使用的代价而完全剔除了资本投资(房子本金)。这点要我来教?
380万买房,100万买车,是否代表国内生活年轻人常态?这点所有看的人都明白。纵观你所谓的生活,无非就是在国内吃喝用要全进口,然后跳出来说国内怎么不便宜。你不觉得好玩吗?你的衣服全部是西方牌子,你一定要国内买,这完全可以,但这表示年轻人生活常态?有任何代表性?
谈同样生活质量没有任何意义。我家可以步行5分钟到久光、恒隆、静安嘉里、梅隆镇、中信、瑞欧、品晶,那里的餐饮、购物、休闲、商务环境,你在澳洲出再多的钱也无法得到。下次有空去静安看好了再来说。谈同样生活质量,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评论
鬼佬的比较不对,出去吃饭普通饭店中国能品尝到地沟油,澳洲能吗?
后面也不用看了。这是同一品质的生活吗?
评论
你这个人好有意思。。。你哪只眼睛看到我说这是国内年轻人的日子了?你自己窝在静安好好过日子就是了,谁也没逼你去哪儿啊。。。我是说下澳洲生活现状而已,回国了我依然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标准,在我看来达不到就是降低生活品质。你觉得好的我觉得无所谓,I dont care,这就是相对个人购买力的意义。只反应对你个人的影响。
还本金相当于存款?哪个学校学的?你倒是把本金像存款一样拿出来花啊?你倒是让你的本金产生随可取的收益啊?你不卖掉自住房,本金那部分都死在里面没有流动性,账面增值账面资产,对改善你生活毫无意义,该花多少钱还贷还是花多少钱。就算卖了房还得买吧,房价涨了,看上的房也涨了。
评论
评论
LZ意思是说1澳元的合理汇率是5.5元吗?
按经验来看,貌似汇率是在5.5上下波动诶。
那也就是现在适合把RMB换成澳元?
评论
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换了。
评论
住380万的房,买100万的车,你这是典型生活?有一毛钱普遍意义吗?一个月家里买衣服要4000-5000,这有普遍意义吗?
住380万的房,车就应该是8万档次的。我们小区2房1书房的公寓房价近1000万,物业私下统计过停的车的均价,车库有车位的均价30万不到,没有固定车位的才16-18万。这是车的价格,不含上海车牌。
一个月衣服买4000多将近5000?我和你明讲,我家陕西南路两个小店就是卖衣服的,我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少来小资那套,你都不够资格。先看看自己的“资”。 你自己看看,你买衣服的钱里,多少是给老人的。看到了?白纸黑字,自己写的,基本是0.你家老人能过,你不能过?好笑。
评论
一看就是从小家里穷,这几年生活稍微改善一些,急于出来显。
稍微用脑想想,身边都是哪种傻瓜住380万的房开100万的车?房是车的4倍,按照这个算法,上北买房的家里都要两部bmw i8了。最好笑就是反复“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我说的很清楚了:你家都不能步行走到南京西路,你谈什么生活质量。
最后再强调一次:住380万开100万的车是你的自由,但用这个数字算出来的只有你的智商,根本算不出什么购买力、合理汇率。
评论
烧鸭另一个号吗?
回国住380万的房子是无奈,因为人民币在买房上购买力太差。这点都看不明白,还枉然经济。怪不得被人逐成笑柄。
评论
你在澳洲开好车,下馆子,给女友买包包的时候应该想到今天。
我明确告诉你,我静安的房,购入价格和你说的这个380万类似。当然,那是8年前,现在要买请三倍。
购买力?购买里很强啊,我当年买的房子卖掉,直接mosman啊。
顺便一句,别难过:我买了这个房子以后,家里朋友表示可以转按揭去江浙各四大行,可以贷105%.理由很简单,当地房子7成贷款银行看来就是高风险,拉到上海的客户去转贷,银行认为是提高抵押资产优质率的一大有效手段,而且他们普遍大幅度看涨上海房价。
死钱?听好,转贷就是105%
评论
我们只是这个年纪段的普通消费,澳洲双职家庭里两台车10多万澳元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我们怎么买东西,开什么车用不着你教,我们负担得起还有很多结余就可以了,这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自己是土鸡消费观就不要看不惯别人消费,自己喜欢过穷日子就不要意淫别人也要虐待自己。
当然了你这理解水平是很难读明白的,你只要窝在静安角落,住在小破鸽子笼,意淫着千万资产,开着合资小破车,吃个烧鸭,穿着阿迪王班尼路人生就到达巅峰了,再吹吹经济学博士的牛逼,坐等澳币跌到1就好了。
评论
听好,墨尔本70-80万的房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悉尼上下北,200-250万的房的概念下,如果有同比例的价格的车,基本是一家两个BMW i8。这都很滑稽。
不好意思的是,要让你失望了,我真的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国立大学博士毕业,静安有3卧大房墨尔本有温沙大房。别难过,你也有比我强的,比如,我不会绝情到一年给老人买衣服的开销是0.
评论
房价高的地方本来就是悲哀,想不到居然有人以悲为喜。真是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吞。不被高房价绑架就可以更多的去消费,这是常识。悉尼220的房拿去墨尔本布里斯班,一样的房子省下的钱,还真不只一辆I8的,再说了I8的价格你是不知道的,凯美瑞就超出你视野达到你人生巅峰了。
我家老人不用我烦退休金房租股票收得都花不完,我给他买衣服他就给我儿子买玩具塞红包,相互抵消没有计入的必要。至于你么是不是网络吹牛逼大家心里都明白,封了那么多次号还不长记性,在不要脸这一项上你绝对是冠绝的,博士水平的。
评论
艹,好好的一个帖子就给烧悉尼鸭糙毁了,吊丝鸭就是爱抬杠。烧鸭你能从这些有营养贴里混蛋么?回去你的做空澳币的假大空贴里待着好么。楼主真是新人啊没经验,不要跟他扯了他是不要脸的。。。是不可战胜的。他还经济学博士呢,连宏微都没学过,基础只是一塌糊涂,买了几年房没买到滚回静安了。
评论
吴越好,是悉尼好吗?
我支持。
评论
评论
虽然不少数据值得深入推敲,但总体来说还算靠谱,尤其是LZ用数据说话的精神
我个人感觉LZ把中国的物价估高了,而把澳洲的物价估低了,比如阿姨这一项,中国的阿姨很少有35一小时的,我妈妈现在用的阿姨是20一小时,每天三小时,这还是上海的行情;还有衣服这些,说实话,这些牌子在中国也时有打折,而且这些都可以代购,甚至于飞一趟香港去买,基本上很少在国内大商场买。而中国特别便宜的东西,比如蔬菜水果这些,你是无法从海外代购的。
还有中国一线城市房子确实比澳洲贵,但租金却便宜很多,我自己个人感觉1:3比较靠谱。
评论
可能阿姨每周一次的和做日常的不同吧,要不就是我妈吃亏了?我不知道了我是按自己家的情况算的。
嗯你说的这个代购因素我后来考虑到了,上面朋友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后来我把这些衣物价格调整后,最后是5.2。其实原因就是这些花费所占的权重比较低的缘故。
评论
同意1:3
评论
顶LZ。看了就是一篇论文了,一点未抄袭,辛苦了。
评论
没细看。
但楼主计算出5.2的数值,肯定有问题。。。
评论
第一段中间有说1:3确实是日常吃饭和零散开销的比例。吸引注意力但可惜权重较小。房价和车价是决定性因素。可以自己算下的,excel已上传。
评论
还有就是LZ没有考虑到的比如孩子托儿费用,教育费用,这个比澳州便宜太多了,国内的公立学校那就真一个全免费,这里即使公立一年的费用也在千元以上,一线城市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公立学校,除了国际学校,其他的私立在上海即使世外,实验这一类最好的一年也就1万人民币吧。
还有医疗费用,澳州虽说有Medicare,还需要家庭每年支付2000以上的私保费用,即便如此,药物全部自费,看专科全部自费,牙医全部自费,而在中国你只要医保这些日常门诊自己分文不需要出,当然得了重病需要住院,那确实是澳州好一点。
澳州更贵的部分在于一些trades的服务费用,比如一家一年怎么都得用几次水管工,电工,搬运工,装修工这些吧,这个价格直接1:1都不够,还有女生在中国可以随意去做美容,美发,按摩,指甲,而在澳洲这些都有点小奢侈。
评论
感觉澳洲评价偏负面啊,怎么还是趋之若鹜并且没有挪地呢,人不是趋利的吗,所以屁股的优先级大过脑子啊,澳洲中国优劣已分,大部分人失落不是因为澳洲比中国不好,而是对他们而言澳洲比中国难混了,花个麦当劳钱可以找人清洁,捏脚装门换锁,在这一周工资也请不起个装窗帘的。呵呵。中国只是在路上,跟澳洲一样发达,劳工福利也没有了哈,本来牺牲绝大人口满足小部分人就不算什么高级事物。
评论
撇开房价不谈,如果算租金的话,居住成本澳洲实在是远高于中国。
我在上海内环线内的一套两室,现在出租,租金是8,000 (含了物业费280),算是比较好的区,全新房。而我刚来澳洲的时候租住在北悉尼附近的一处两房Unit,租金是600一周,我朋友住在旁边一栋新的公寓,也是两房,租金是780!
评论
你这个理解,片面了。
即使中国全面超过澳洲,也不妨来澳洲住些年。
总吃牛肉,你也会偶尔换换口味,吃点儿咸菜。
评论
貌似有些药费中国和澳洲差别巨大(有medicare)的人,上次在医药版一个药剂师妹妹的帖子看到的。中国几万的药这边有medicare的人只要几十澳元。。。,几个来咨询能不能在澳洲买药的的中国人在中国肯定也有医保的。
中国日常门诊也不是都能报,要一年费用超出1000多(多少我忘记了)才能报。所以公司商业团险一般会把这部分不能报的纳入。
评论
那只能理解你是片面人群了,至少不是主流,在澳洲settle下来不会考虑回中国住几年,除非是工作在中国,但那样又不算住在澳洲哦耶,就象中国人吃得再好再腻歪不会去印度住几年换换咖喱一样
评论
去印度小住的人,也不是没有。
当然,可能大部分中国人,对印度的环境难以适应,所以不会住太久。
而澳洲相对印度,环境、文化、各方面好一些,所以可以相对常住一些。
但这绝不意味着澳洲多么发达,比中国多么好。
两码事儿。
就是经常吃面包,想换换米饭。经常吃米饭,想换换面包。
评论
租房是贵,可以住个单间先,侧面也说明对世界人口而言,悉尼比上海值得花更多钱,空置率对比更惊人
评论
,你是非要把澳洲并为印度一档被中国拉下了距离无数了,你现在在澳洲吗。
评论
我不知道别的城市,上海日常门诊几乎是不花钱,都是从医保个人账户出的,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账户就是你的钱,如果这样算,那就是要花钱了。
评论
我原来在北京,噢,我说的就是个人账户里这笔钱。毕竟你不门诊消费的话,这笔钱可以取出来作为其他消费的。
评论
“本来牺牲绝大人口满足小部分人就不算什么高级事物。”
这话确实在理,我同意中国比澳州更便宜的大多与劳动力成本有关,如果中国没有几百万在城市的农民工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钱,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恐怕真会上升到比澳州更高了。
但是,从一个社会长远健康地发展,底层的没有技术含量或者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挣得和skilled 工作差不多,对社会生产力是拉低而不是促进。一个电工挣得比工程师多,是错误的。
评论
就算在北京上海打下点立锥之地,也会想念家乡那二两窝窝头,这是一种感情,澳洲华人对中国一样有这种感情,谁都怀念在自己家乡自在惬意,尤其是水土不服时抑或走的太远想歇歇脚回头看看,但来澳洲之后笃定地后悔的,尤其是技术移民,结婚移民,亲属移民,难民林林总总不花多少钱的留下的,极少。
所以应该让第三国人评价才客观,比如让大家比较印度和澳洲,印度人也觉得孟买是宇宙中心呢
评论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探索未知、体验未知的过程。
在草原长大,以后不妨去探索、体验沙漠。
但这绝不意味这沙漠就是比草原好,当然也不是草原就是比沙漠好。
各有各的风景。
评论
哈哈
我以前有个同事,他觉得印度比澳洲好,说孩子长大了一定要回印度
评论
想想你是对的,中国现在的社保结构,在某一年龄之前,进个人账户的钱全是从自己工资里扣的,单位交的大头全部进社会统筹去了。所以确实可以理解成自己的钱,但好像不用是拿不出来的。
不过中国看医生还是便宜啊,就是全部自费,也就10来块人民币,大多数情况下比这里的GP管用多了。
嗯托儿费用我暂时用不到所以没有计算,家里老人在带,有需要的可以自己添加进去看看。医疗要分情况看,牙医是贵,药是要买但都很平价,medibank生孩子的时候觉得十分划算比国内同等质量的便宜多了。
至于后面说的杂项,我说了好几遍了可是很多人没仔细看。。。你这些我是考虑进去的。但权重很小。tradie 再贵贵死了一年能花多少钱,2000刀是不是撑死了?美发美甲一年能花多少钱?2000刀是不是也撑死了? 和年开支八九万多来说,这四千只占了5%的权重,哪怕是1:1,最后只会影响零点几个单位。
评论
嘻嘻,北京目前医保卡里的钱还是可以取的,以后就不知道了。
评论
民工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偶深有体会。。。
评论
生姜五毛钱一斤?跟发一个贴一样价?请问哪里买的?国内批发价都要五块了,零售都是10块多。差20倍啊。澳洲是18左右一公斤。这个数据差太远了。
评论
对,这个数据不对。
评论
不是的。我那一行没有写单位,不是指1KG。是说我一周需要的量,两小块吧。
评论
评论
西方正是经历过中国目前的这个阶段,才有现在相对合理的状况,人人有能力赚钱和消费,社会经济活动才有活力,社会稳定维护成本才低。如果一定要忽略中国那些匪夷所思,骇人听闻,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伦新闻,和年年谈刺激消费,结果只刺激了腐败消费的事实来谈生产力先进性,那只能说是耍的一手好大刀果然水泼不进了。国务院也不敢这么忽悠啊。
评论
不知道别人如何,中国每次看医生我都得花几百大洋,因为要做相关检查,验血啦,B超了,再开点药。一年看个两三次,刚好不到报销线。中国比较赞的就是速度,当天起个大早排队就能看,而且直接看专科。
评论
唯一可比较的是食品和住房,因为这是不可贸易的。衣和行本来都差不多,按汇率来的。
评论
如果你把住房算上那就必须把教育医疗养老这些人生主要开销都算上。
评论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只有每年花出去多少钱是真的,楼主做这个统计很有意义,说明想象和事实总是有差距的。
医疗开销只要有医保保险,在哪都不会是主要开销。住房不管在哪里,都是最重大的开销。
评论
这个。。。这个。。。楼主花了很多心思啊,不过实话实说,这完全没有意义啊。。。
你要想结论有参考价值,起码要符合两点:
1. 模型正确
2. 数据可靠
汇率这个东西非常非常复杂,以至于个人根本没有可能去建立一个分析模型。这种所谓的直观印象和数据分析纯属浪费时间,当然如果闲的没事好玩另当别论。。。
我说的是实话啊,楼主别生气,哈哈
评论
我这姜30一公斤啊。哪有18这么白菜价的姜
评论
如果在这赚澳币消费,这些数据就没什么实际意义。
评论
单位没给职工买商业医保吗?有商业医保的话,即使没到线的门诊费用,保险公司也给报销90~100%
评论
这样算来,北京的医保比上海还要爽
有正经工作的人,税前月薪里的¥150多被强制存入北京银行“医保存折”,这个钱是免税的
此外,单位在你offer之外,再额外给你¥350多,也强制存入北京银行“医保存折”,这个钱是免税的
总共¥500左右,每月都可以从北京银行“医保存折”取现金出来,随便你怎么花(超市、饭馆...)
然后,享受社保医疗福利:
门诊每年¥1800以内部分,政府不负担。¥1800以上部分政府负担70%
若单位从保险公司买了商业医保,无论¥1800以上或以下,都能报销90~100%,也就是说,¥1800以内部分找商业医保报销,¥1800以上部分先由政府负担70%,剩下的30%再找商业医保报销
这样下来,个人只负担3%,而且每月还在工资以外多拿¥350买菜钱
评论
这是中国统治阶级希望你相信的神话。
西方是民主制度,权力的根本来源是选票,当国家富裕了,或迫使社会分配公平化。中国皇权专制几千年,少数人富裕跟老百姓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你应该去学学历史。比如这段:
据《明史》载:当时“河南连年大旱,蝗虫成灾,人相食,民间藉藉,谓先帝耗天下肥(福)王,洛阳富于大内,援兵过洛阳者喧言: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方家居闻之,惧以利害告常洵,不为意。”
评论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宁可期待自上而下的选择
评论
呵呵
评论
生活很美好,你我皆凡人,越过山丘,没什么大不了
评论
政治很无聊,不如听听歌,踢踢球,赚点钱,把生活搞好点,有余力再帮帮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评论
澳币波动太大了,没准年底就上去了
评论
评论
我们公司有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但也有几百元的自付部分,一般好一点大一点的公司才有补充医疗保险,大部分小公司都没有的,能把社保上齐就不错了。
评论
LZ有才,费心。赞一个
好多东西真的难比,比如LZ说的房子。
从交的税方面来说,公共设施、服务也没法比。
交了水费,水质没法比。
评论
赞同,其实广大制造业服务业底层劳工收入变高了,对于国家也有很多好的方面,对于他们来说,增加的收入基本都会转化成实际购买消费品需求,可以解决出口过剩内需不足等问题,而对于富裕阶层来说,收入再增加消费也增长不到那里去了。而且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经济的话,永远是产业链末端,劳动力成本上涨才能促使国家扶持高科技产业进行产业转型。
评论
至少是良性有积极意义的,既得利益者应当适当让利,形成良性循环生态,也有利自身。这和环保差不多道理,透资别人其实对自己也是涸泽而渔
评论
楼主这篇草根经济学写的很用心!
评论
谢谢楼主分享。
问个小白问题,结论得出的1:5.5 是楼主认为的澳元:人民币汇率范围么?要是把特种服务价格比加进去,我祖国小姐完爆澳洲大妈,一定能帮RMB拉回不少分。
评论
家具家电 生活用品 快递 淘宝 京东 都不在统计内
评论
这种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最简单的原因是:
在澳洲,我可以买2万多的Holden车,但是国内能够拿进口的Holden侧价格来比较吗? 国内10万块的车大把;
这边衬衣一般100多,国内200 到 300块的衬衣并不比这边衬衣质量差,当然是不同牌子了;
国内我吃土鸡土鸭,这边我吃三文鱼;国内吃大闸蟹,这边吃泥蟹;
这边小孩幼儿园每年扣完补贴后还要$1.2万,国内2万人民币就搞定了。
国内与这边的消费品并不是一样的,硬是要把在国内同一使用澳洲的生活,然后作一种对比,得出来的结论会千差万别。
评论
问题是,国内10万块的破车能和holden三万的土炮比么?V6后驱那是一个东西么。再说国内杂牌300块的衬衣能穿么,也不能总穿淘宝货吧。一百多澳币的衬衣怎么都能买到带点牌子的了。我只能说要图便宜要图省钱,国内划算。追求点生活品质,还是澳洲划算。楼主说的是个人情况,收入和消费档次明显不是国内一般普通工薪水平,不能这么比较,要和同消费层次的对比。
评论
我从来没有在掏宝买过衬衣,刚刚根据你的回复上去看来一下,有几件衬衣贵过200的? 都是100左右而已。
国内一般牌子的常常有半价。
我买Thirt,国内我买真伪是,或者左丹炉的,这边买polo的 。 但是我觉对不会回到国内了非要买个Polo的,因为我不是有钱人。
评论
再看下牌子呢。。。BOSS正品 100~200,红底正品六七百,ecco clarks ninewest这些一般的是两倍价格都不说了,这些正说明了澳洲这些便宜,国内这些牌子半价是找不到的,1500块以下是找不到的。假如在澳洲能消费这些,回去不能必须降档,那就是衣着上的降低生活品质。
要同质比较,polo虽说不是什么好或但也不至于和真维斯班尼路混在一起啊。。。。这是不同质比较。你这个个人例子,澳洲polo中国班尼路,恰好又说明了,澳洲划算。并且越追求质量和品质,澳洲越划算。
评论
评论
我其实不是在讨论广义上的,宏观上的合理汇率。只是讨论相对个人消费结构,对个人来说的汇率。
比如对我而言,我认为的合理汇率是5.5。 对我来说,澳币现在是被低估的。
评论
家用电器我提过了,国际品牌两边价格一样的,越高端的澳洲越便宜。比如你用米勒索尼澳洲便宜,你用方太长虹,中国便宜。
至于网购这些都有对应的方式。比如ebay,amazon,比如各家price match beat 10%, 家居50mth interest free finance之类的。
我还是那句话,这是对我而言的汇率,个人消费结构不同会有不同结果,但不管是什么结果,对于个人而言,不管是1:4还是1:6,这都比广义宏观汇率更有实际意义。
评论
你说的这些,似乎不是同样的东西在比较,比如我个人不觉得国内2万人民币上幼儿园,和这里的kindy是同一个质量。
评论
这问题现在看来是人民币和实际价值之间有多少贬值空间的问题.
评论
一年的贴给挖上来,看了8W5那帖真是感慨良多,一年开销10W真心降不下来,可是想想就算换到国内也一样,生活开销差不多,存不了什么钱。
评论
楼主辛苦了
评论
楼主你厉害
评论
评论
现在怎么样?澳币比人民币还惨
评论
是么,我怎么听说人民币换外汇越来越难
一个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难道不是惨不忍睹么
评论
不难,走地下钱庄就好了。何况国内有几个上税的?
评论
这话说的,当税务大檐帽是假的么?
再说了,如果大陆没几个上税的,政府咋来的那么多的钱, 不可能都是卖地来的吧
评论
你真不知道国内,中国是抓大放小,个税基本不查你,基本税收来自于大企业的企业税,还有国家政府进行的一些投资。国内工资是有税但是可以做,因为奖金分红不需要上税,大部分人都看着年终奖,平时工资可以做成一半公司账户,一半个人账户。还有你看看澳洲你开个ebay,超过1万多就要有gst和自动帮你报告给ATO了,你在中国开个淘宝,闲鱼,谁上税?税务局不理这些小鱼小虾的,抓着天猫就可以了。澳洲是给大公司减税补贴,对中产严查税收去补贴低收入人群。
评论
从严立法,宽松执法,自由量材,用严苛到几乎不现实的法规把所有人陷入违法的境地,从而成为政府案板上的肉,这一套黑暗政治竟然被你说成是优势
这么做害处极多
- 法律成为儿戏,宽严完全看心情,政府有钱时放水养猪,政府没钱时杀鸡取卵,而且这一切都在合法的外衣下
- 每个人都是违法者,谁都没有安全感,要保住身家财产必须依附权力,专制权力有法无天
- 老实守法的吃亏,投机钻营的如鱼得水,整个社会逆淘汰
评论
所以中国靠着你说的这个硬生生地成为了世界第二,完成了工业化体系的建设?
评论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中国靠这个成为了世界第二成为了强国,而不像所谓的民主印度国
评论
是中国政府
评论
你现在吃点兴奋剂兴许能跑马拉松
评论
事实说道理而已,那你认为中国政府怎么做才会更好呢?任何政府肯定都有缺陷,但是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也可以算是合格的政府,澳洲是民主,但是10年7总理,也不是好事情吧
评论
2015年澳币还是优势的吧,疫情后这个通货膨胀的速度,澳洲挣二十万相当于国内多少?十万有相当于国内多少年薪
评论
2015年大神烧鸭就分析过了,澳币太高需要多跌一跌
评论
食品根本没有可比性 在中国买澳洲同等没有空气土壤污染的食物 要多少倍的钱?
评论
你这个在中国根本买不到澳洲同样质量的食物。不要说澳洲的农作物 你就算买中国生产无污染的农作物 估计要10倍价钱
是的 我在天津的酒店吃澳洲牛排,那个酒店广告写的就是澳洲牛排。
好像300g要我750人民币。
我高喊一声 这也太贵了! 服务员谢谢向我投来吃惊的眼神。
评论
你这个在中国根本买不到澳洲同样质量的食物。不要说澳洲的农作物 你就算买中国生产无污染的农作物 估计要10倍价钱
评论
食品根本没有可比性 在中国买澳洲同等没有空气土壤污染的食物 要多少倍的钱?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