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为什么我熬红了双眼,却还不赞成睡眠训练

在澳大利亚幼儿产妇




怀孕时候一直泡怀孕版,不知道还有睡眠训练这一个分支,太过瘾了。
我只是一个新手妈妈,我的话不尽全对,欢迎指教。
如果我在一周以前看到这个帖子,我也许就会很认真的执行睡眠训练了。

话说我一周前看到朋友在微信说她正在看《save our sleep》,一早就有听说此书,据说还是她OB推荐的,于是我立马跪求她借此书给我,让我也好好睡一觉吧!!
不知道是不是神在帮助我,在我第二天刚要尝试routine我的宝宝的早晨,我犯懒没有开个好头,起床后打开微信看到了一篇我觉得很有道理的文章(会在二楼转载)。

我知道有的睡眠训练法没有那么极端,说丢下宝宝不理任由他们哭。可是,并不可否认任何routine都是需要不理宝宝哭至少那么一会儿的。如果你的宝宝不哭不闹那你压根就不需要routine啊!所以说,请进行睡眠训练的爸妈们好好考虑一下,你是否愿意冒这个险。我个人是不会的。

研究表明,6个月尤其3个月内的宝宝其实还不是很适应外界,越小的宝宝越以为自己还在子宫内,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像大人想的那么邪恶,说很精明,想利用哭来博取抱抱。宝宝不是傻子,当他觉得被抱着舒服又有安全感的时候,他当然会要求被抱着啊。正如我们大人,可以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你也不会要去山区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一个道理。孩子哭是有他的道理的,而且新生儿哭闹得厉害要么就是生理上不舒服,或者是遗传基因作祟。想象我们自己在怀孕的时候是不是情绪不稳定,或者家族里有一些精神方面的病史(不是精神病,可能是轻度抑郁、亢奋、烦躁、等等等都有可能),饮食是不是燥热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

我们当爸妈的能在早期给孩子的就是安全感!安全感太太太重要了!学过心理学的都知道,潜意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习惯是可以培养,但是潜意识呢?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3岁定80,大底就是这个意思吧?
既然选择了做父母,就不要老想着走捷径,要看看背后的危害有多大。不要老是以大人的现有思想去揣测小孩子的世界,他们是“外星人”,有着我们不可理解的部分,也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能力。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丰俭由人。

评论
一下这篇文章是转载: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只是发表这些观点的人,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做为心理医生,大量个案是母婴关系失败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难以言表,非常艰难而长期的自我成长才能修复。写下此文,希望妈妈们看到真正的心理学,不要随意使用网络流传的育儿法无谓自坑。育儿,爱与自由是永远的答案。



一、中国网络流传最广的帖子《美国妈妈带孩子的17个绝招》



(大家可以去网上搜,LZ当年也是被这个文章种了草,差点为这辈子留有遗憾)

真相:南加州著名的儿科医生JANE GU,其实是个华人,在美国网络可以搜索到,且差评不断。



二、哭声免疫法在西方的起源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是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的名言。现在国内网上疯传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延迟满足训练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训练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行为主义者的理想国就是一个彻底程序化了、光秃秃的,没有情感的世界,人不是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是机器,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来看看大师本人的家庭被训练得如何。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 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这样的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的。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约翰·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行为主义而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华生家族,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在华生童年已经种下。华生的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童年对爱的绝望,让 约翰·华生倾一生之力,打造了一个“没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国”。



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如今,在欧美生过孩子的妈妈都会得到助产士和医生的“亲密育儿”的建议。亲密育儿,按需喂养,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最基本的共识。



三、哭声免疫法的真实案例



1,我的同行,一个从重度创伤童年走出,但不断自省并且带出健康快乐孩子的心理医生,她的姐姐则走向另一端,使用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坚信婴儿是在用哭泣威胁自己,定点喂饱奶后,既任凭婴儿在哭泣中入睡,妹妹极力劝阻无效。等到了上小学的年级,姐姐的孩子被确诊儿童精神分裂,入住精神病院。



2,我微博的网友评论;“我哥在加拿大,邻居是俩高知,信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出生后单独睡房间,苦得死去活来也不去管。孩子6岁还不说话,现在孩子10岁,从很小就被诊断为自闭症。”



3,网友私信告诉我曾使用哭声免疫法冷酷训练孩子,现在孩子被诊断自闭症。



4,一名爱护子女、坚持喂哺母乳的好妈妈,疑为尽快教懂3个月大儿子“一觉睡到天光”,昨凌晨纵听到爱儿哭喊亦忍心不予理会,岂料及后男婴俯趴在床窒息死亡。



以上个案,哭声免疫法的拥护者可能大呼冤枉,辩解哭声免疫法不是说一直不抱,而是不能一哭就抱,要逐步延长反应时间。经常听到婴儿哭闹却不及时反应的妈妈,可见已丧失很多母性本能,再加上“科学理论”支持,更相信自己的不及时回应是对的。在这些可怕观念的毒害下,妈妈对婴儿越发冷漠,坚信婴儿在用哭泣威胁自己,那心情不佳的时候,放任婴儿哭泣怎可避免? 即使严格按照第一次延迟5分钟,后面逐步加长的原则训练,对孩子一生的人格基础也是摧毁性打击。



四 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解读亲密育儿



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哭泣的婴儿,婴儿的整个世界已经开始崩塌,承受地狱般的煎熬。



孩子在出生大概头2个月里处在“正常自闭期”,这个期间孩子对外界反应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孩子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既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成为心理学所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会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于人友善,同时会坚定的捍卫自己。用印度瑜伽的说法,“心轮”较敞开的人自然有这种呼应能力。如果妈妈自身也得到爱比较少,更偏重头脑,心的感应能力偏弱,尤其是头脑还被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教条而不是心灵。



孩子的全能自恋较充分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就想要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哭声免疫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孩子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TMD的居然不及时回应我!”可能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小婴儿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破碎,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一些网友的微博回复:

“小时候常被可怕的梦魇缠绕,梦境怪诞没有内容,多是一些诸如不断旋转的无底洞或者象蛇一样盘旋的奇怪线条。我总在恐惧中哭着醒来,却发现自己一个人躺在沙发床上,哭了半天却还是没有人理睬。父母从未真正意义上陪伴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长大后总感觉缺乏安全感以及与父母亲情连接断裂障碍的因素之一。“



“以前宝宝哭,我有时候,是偶尔,不是经常,会故意不理,听她哭我会觉得隐隐开心。后来我明白,原来是我小时候经常被漠视,曾经被放在村子的路上哭了一天没人理。懂了这个后,我再也不会漠视宝宝哭了,也不会觉得高兴了。”



在得不到回应的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会让孩子无理取闹大爆发,对父母拳打脚踢,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事物,却惊恐发作,害怕得恨不得躲进子宫里。完全不像正常儿童,面对新鲜事物,可能有点害怕,但还是满怀好奇去探索。



我在新浪微博上批判了哭声免疫法之后,网友们的评论,让我再次震惊这种方法的危害是多么广。很多妈妈反馈,在使用了哭声免疫法后,宝宝脸上的快乐越来越少,不爱笑也不爱看人,宁愿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其中一个让人特别吐血,妈妈定点哺乳,极少抱孩子,现在2岁多异常的“乖”,很少哭,而且大人一说他,就马上止哭,脚被划伤,拖了一地血脚印,却不哭不叫疼。2岁多,就已经像“僵尸”一样,这孩子未来精神分裂或者重度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妈妈渴望一个安安静静的“乖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的需要,此外任何“无理取闹”都不愿理睬甚至打击,孩子只能主动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仅剩一点维持活着,不再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成为一具悲哀的行尸走肉。



特别宅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曾经的欲求不被看到,从而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弱到再无法和人产生交集和共振,成为一个不惹麻烦,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人群中如同孤岛,这是好深好深的终极悲哀。





五 夜哭,因为孩子需要你



有些专家说孩子夜醒频繁会影响大脑发育,建议戒夜奶,训练完整睡眠。如果任凭婴儿哭,确实会哭累了自己睡着,脑神经继续发育,只不过发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执分裂”的神经回路,为严重的人格障碍打下基础。



有些婴儿经常会在夜半啼哭,于是一些“专家”又跑出来指点,说夜奶频繁会导致婴儿睡眠不足,影响大脑发育,要戒夜奶。相信这些说法的妈妈,如果你自己夜里饿了,或是做噩梦惊醒,是希望老公不搭理你呢,还是给你热点牛奶,来个温情的拥抱?



婴儿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体稳定性”。就是说,一个东西,看见的时候就是存在的,看不见就不存在了。我家猫就是这样,乒乓球如果滚进沙发底,小猫咪不会去找,大猫咪知道乒乓球虽然看不见但还是存在,会去沙发底寻找。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喜欢玩“藏猫猫”游戏,大人用手把脸盖上,再打开手露出脸,婴儿会很惊喜的笑,因为刚才你明明不存在,怎么又出现,然后又消失,又出现,太神奇啦。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客体稳定性,这个游戏就不再逗笑。



有时候妈妈仅仅去上了个厕所,婴儿也会大哭,因为真的以为妈妈消失了。婴儿需要经常透过妈妈的抚慰,确认自己和妈妈的存在。就像镜子一样,婴儿透过妈妈温情的容颜,映照出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记不住自己和别人脸部的细节,因为他们曾经很少得到妈妈深情的注视,即使看到妈妈,也常是空洞无物的眼神。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如同噩梦一般,很像婴儿的思维过程。婴儿的世界充满幻想,没有逻辑,既有美好创意的一面,也有如《生化危机》一般的破碎和噩梦,佛洛依德称之为“初级思维过程”。这个过程,通过父母的抚慰,逐渐人性化,逻辑化,同时成为天马行空般创造力的来源。



孩子莫名其妙的夜哭,焦躁,惊恐,很可能是感受不到母亲的存在,陷入混乱的初级思维过程,无法将现实和幻想区别开来。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生化危机》里的小女孩还有超级武器型妈妈,而我的梦里只有僵尸怪兽和死亡。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训练孩子“独立坚强”"完整睡眠”,就是将他推进无底的地狱。不知道那些为孩子脑神经发育着想的专家,这时候是要保护孩子发育什么呢,发育被迫害妄想的神经回路?



摘录一些网友的观察体验:

“还记得我给儿子断奶的时候,平时从没看过孩子的奶奶和姥姥都跑来强行让我和儿子隔离,才7个多月的儿子突然看不到妈妈,一整天哭得撕心裂肺!好似他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我记得那天下大雨,从外面赶回家的时候自己也哭成泪人!一进家门,儿子看到我时那个眼神我永远都忘不了”



“小月龄宝宝夜奶有着填饱肚子和满足心理需求的双重作用。大宝宝吃夜奶满足心理需求居多!快三岁的小小米同学依然会在生病,遭遇挫折等等之后要求频繁夜奶,之后明显心情修复的十分不错。“断夜奶”只有伤害!”



“说到我心坎里了,瓜哥是个夜奶频繁的孩子,我也经常被提醒或者教育说夜奶频繁对孩子发育不好。对比我持置之不理的态度。我没听说过谁家孩子因为夜奶频繁长大成了傻子,我只听说过三岁定八十。我小时候就有对黑夜的恐惧,我想我的孩子也一样,所以在他每一次夜醒的时候我都会把他搂在怀里,告诉他妈妈在。”



所以,孩子哭,很简单,依母亲的本能,去抚慰他。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育儿法,都会带来人性的逆转,当然,这也是心理医生有饭吃的基础。为了避免你的孩子将来花大量时间和金钱看心理医生,尽情的亲密育儿吧。无论他的"正面"行为,如微笑,还是"负面"行为,如哭闹,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地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扎根大地,踏实而心安。他可以成为灵魂深处召唤他成为的人,世俗的价值体系可能会嘲笑他,最终,他的成就让世人惊为可遇不可求的天才,其实,他只是一个最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应得的爱。



孩子夜哭夜奶频繁,确实会让母亲疲惫不堪。如果母婴之间心的链接增加,孩子经常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可以减少夜哭的次数。若和孩子之间的链接不深,请不要责怪自己,因为你自己在婴儿时期,也没有经常被母亲深情地“看见”。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多去感受婴儿,比如让自己全身放松,观察婴儿的呼吸,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呼吸,母婴之间呼吸的节律,如协奏曲一般。这就是一种催眠练习,非常好的增加心与心的链接,让人活在当下,存在感十足。当人体验到当下的存在感,“头脑的我”却很容易焦虑恐慌,练着练着就想逃离当下,思绪飘走。如果有情绪升起,则继续观察这个情绪,不评判,不阻碍,不逃跑,让情绪自由流动。这就是提升觉知力和平等心的“生活禅修”。婴儿天然地活在当下,和万物链接,借助婴儿的存在,觉知自己,事半功倍。请珍惜这个神奇的生命,深爱他,就是重新疗愈自己“内在的婴儿”,让曾经受伤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长大,再一次面向心灵去生活。



六、如何辨别真伪育儿经



网上育儿经众多,真伪难辨,如果父母拿孩子做了实验才知道对孩子影响如何,实在是难以挽回的悲剧。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养育好孩子,我们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辨别育儿经:让你看后愈发觉得孩子有问题,需要教育改正孩子的,那只是头脑的排泄物;如果育儿经让你读后愈发反省自己,增加自我认识,则是真正成长的力量。





后记:亲子关系这个话题,真是几万字也写不完,因为太多活生生的个案,揭示童年亲子关系对孩子未来婚恋、事业人际关系等所有方面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和我们通常以为的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父母从小训练婴幼儿独立,将来孩子并不会独立,反而会在成年后的某个时间退行成无能的婴儿,给家庭和事业造成巨大损害。真正独立自主的人,一定是童年对父母的依恋得到足够满足的孩子。为了用专业心理学解读亲子关系,我写了一本小书《孩子,无需教育》,这其实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教育孩子的书,而是给所有父母或者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书。预计今年年底上市,感谢微博网友们的不断支持和鼓励。


评论
顶一下。我现在也不是很赞同睡眠训练。

评论
有点道理。

评论
上次就发过了,应该还没有定论

评论

原来还有这说法
我家娃刚满三个月
本也想训练的
现在?
我还是好好宝贝他吧!!

评论
我跟楼主一样,生之前就决定一定要训练,看各种帖子。生之后觉得如果没有睡眠大问题,抱抱啊,都没什么的,宝宝就是用来疼爱的。睡眠特别不好的除外,那些是要讲方法训练的,但个人觉得也不是放那哭不管。宝宝刚到这个世界,听话也听不懂,哭也没人理,多可怜。反正我是做不到。

评论


评论
朋友告诉我

第一个孩子照书养

第二个孩子照猪养

一样都会大。

评论
刚看到,顶好文。之前看睡眠训练我就觉得很残忍,不打算照学。

这个世界上的动物,除了人和动物园里被关的,都是随时吃饭随时睡觉的。不是定时定量的。小婴儿应该想怎样就怎样。

另外,外国人和父母关系淡漠,相反中国人之间有Close tie。特别祖父母,谁带和谁亲。总之我赞成溺爱小婴儿,自己累点就是了。

评论
两个娃的妈,都没有使用什么所谓的睡眠训练,妈妈爸爸就顶多辛苦那么几个月,大些了自然而然就会睡眠时间延长。没必要娃哭的撕心裂肺,妈妈听的伤心欲绝的。

评论
我向来是赞成亲密育儿的,这是本能吧,连动物都是这样的啊

评论
我是中间派,既不赞成SOS上那种hard core sleep training,也做不到完全的亲密育儿。
我是从儿子4个月开始着手一点点培养他的self settle和调整作息的,可以说的是我从没放任他在那哭很长时间不管他过,睡眠训练和作息调整的方法我有借鉴但也不会严格执行毫无商量余地。我花了2,3个月的时间才让儿子真正学会self settle和睡整觉,也解救了我自己的睡眠。虽然比起那种经过严格睡眠训练的娃来说我儿子的进展慢了很多,但终究还是做到了。虽然旷日持久,好处是儿子少了很多哭泣,我也少了很多负罪感。
我很佩服选择亲密育儿的麻麻,但我做不到。我自己带孩子没有老人帮忙,如果晚上睡不好,白天对孩子也没那么多耐心了。但如果有人帮我,可以保证我自己的睡眠和精神状况,我觉得亲密育儿也一定是不错的选择。
2楼那篇文章有一定道理,不过例子还是略显极端了。毕竟我想大多数睡眠训练的父母也不会那么极端的。
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很有道理,不管是用哪种风格,都是过犹不及。

评论

如果大家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培养宝宝睡好觉,为什么喜欢找文章来反对睡眠训练呢?是心理安慰吗?这是不是也算纸上谈兵呢?

我从孩子一出生就培养他自己睡觉,孩子两个月开始自己睡整觉到现在十一个月都没有倒退。我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说,睡眠训练本身并不存在帖子转文出现的健康问题,相反孩子在对自己睡眠环境产生安全感后不仅睡得好,而且很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性格自信,不认生。

在这个论坛和其他新手妈妈聊孩子睡眠多了,我发现绝大部分在睡眠训练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掌握婴儿疲劳信号,在孩子还不累的时候人为强迫孩子睡觉导致的。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家长错过了孩子疲劳信号还不让他去睡觉,导致孩子过劳难以入睡。只要家长掌握了孩子疲劳信号并作出正确反应,孩子按照save our sleep去培养良好睡眠和作息是很顺利推舟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孩子长久哭闹,做所谓的哭声免疫。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用熬红双眼,孩子也能一觉睡到明天的原因。

评论
哭1,2天换之后的一觉到天亮,宝宝每天睡醒都很爱笑,一整天都很开心 妈妈也精神饱满,能够一个人带宝宝也不累,我觉得还好。

评论
疲劳信号就那么几个,稍稍留心就不会错过,但是不代表你抓到信号把宝宝放上床他就能睡,相反大多数都会哭,还是不停的哭,哭个20分钟不停,中间进去拍也没用,竖着抱起来就不哭了开始呼呼,放下再哭。sos的方法不让宝宝哭是不可能的,估计很多是哭累了睡着了 ,我是狠不了心等到宝宝哭累了。

评论
睡眠训练并不是让孩子一直哭啊,我不会染孩子一直哭但是觉得训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队宝宝对整个家庭都受益。

评论
都是些极端案例并不说明问题,倒有些危言耸听。陪睡的孩子中就没有自闭症吗? 孩子有各种哭泣,睡眠训练中哭泣声不对时,母亲是要马上干预的,适当的训练有益于母子,大家都有好的睡眠不是更利于身心健康吗? 凡事不走极端,根据自己孩子情况训练。我自身反对对几个月的宝宝进行训练,我两个孩子都在接近一岁开始训练,效果都不错,要不然自己带两个孩子是难以应对下来的。


评论
两个文章说得都太极端了,妈妈还是要根据自己和自己宝宝的情况,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吧

评论
我勒个去 这么可怕~

评论
这种事情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每个麻麻也是不一样的,但是麻麻对宝宝的爱都是一样的,只要能让宝宝感受到麻麻的爱,怎么着都行。。。

评论

高手!学到东西了!

评论
感谢分享

评论
的确有道理

评论

所以才要routine不是么

评论

赞成这个妹妹的说法,睡眠训练不等于不理他,由他哭,折磨他,而是读懂他,温和引导他,帮助他学会自己入睡。试都没试过,就批评,好像太片面了。

评论

本来老二准备两个月就开始训练了 后来看她白天吃的少 没忍心 后来三个月自己到不要吃了 后来越睡越长 超过12小时不吃也行 我就忧虑了 现在晚上7,8点睡觉 9点dreamfeeding 早上7点半拖起来吃奶 然后继续睡可以睡到9,10点 人家都说二宝太好带了 可谁又知道她刚出生的时候简直就是个小恶魔 恨不得24小时都要你抱着 晚上睡觉不趴着根本睡不着 趴着还要在我身上趴一小时以上才能放下 我没做过任何训练 倒是她自己大了就变乖了 每个宝宝情况不同 反正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评论
我不是反对训练,我是狠不下心,而且我无法真正确定宝宝哭是不是因为哪里不舒服,反正暂时不用上班,我就陪在她身边好了,宝宝建立了作息,哄睡是不难的

而且我是焦虑妈妈,女儿在我身边我才踏实

评论

这个就跟母乳喂养、奶粉喂养一样是永恒的争论话题。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只有是否适合宝宝、适合妈咪的区别。我的朋友有母乳喂养,也有奶粉喂养,但我看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养出的小孩子也有健康的,也有瘦弱的。同样,不能说看不得小孩哭、宁愿自己受苦得妈咪就是伟大的妈咪,忍心看小孩哭、坚持睡眠训练的妈咪就是残忍懒惰的妈咪。

评论
我觉得小宝宝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这么依赖妈妈,多抱抱也挺好的,等他长大了,你想抱他,他可能都不愿意让你抱。我家老大小的时候睡眠很糟糕,现在大些了,自己入睡,睡得很好呀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幼儿产妇

幼儿产妇

WFH能带一个一岁的小孩吗?

澳大利亚cc暂时找不到5天的,我能WFH加上带一个一岁的宝宝吗?不知道现不现实。 评论 只要baby不是所有时间都需要你陪伴就可以,吃饱了睡觉啥的,觉得问题不大,不过baby要是闹起来,做好随 ...

幼儿产妇

还是关于小蛋蛋的问题

澳大利亚之前发过帖子 大概一年前 说小蛋蛋还没掉下来; 看了儿科手术医生,跟我说没关系的 这个年纪 Up and down 很正常;约了一年后复查. 医生原话说 这一年你们就当没有这件事 这眼看要到 ...

幼儿产妇

5岁男孩总是半夜醒来哭喊乱跳怎么办?

澳大利亚我儿子今年5岁,已经上prep,平时白天都很开心 但今年早几个月开始经常半夜醒来高喊no, no, no一边大哭 经常还会满床满地乱跳,大人安抚也要半小时左右才能安静下来 我们会尽量抱他 ...

幼儿产妇

澳洲国籍小孩回国签证应该办哪个

澳大利亚请问澳洲国籍小孩回国签证应该办哪个?Q1还是Q2? 领事馆网站上好像只有直接到领事馆递交申请的选项?不能网上办吗? 可以给小孩申请中国绿卡吗?该怎么申请? 评论 借楼问一下, ...

幼儿产妇

kindergarten 可以推迟吗?

澳大利亚坐标悉尼 因为疫情的关系 孩子快4岁了才送的幼儿园 导致她现在语言,社交和自理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 看过paediatrician, 诊断为global development delay, 也申请到了NDIS funding, 现在每周 ...

幼儿产妇

一岁2个月宝宝担忧

澳大利亚整整14个月了, 从不指物, 不会拜拜, 从不模仿说话, 不会说有意义的词语, 只会 babble, 听不懂我叫他名字(听力没问题, 哪里有声音就去看哪里), 90%的情况下听不懂任何指令, 就自己玩自己的 ...

幼儿产妇

半岁宝宝回国

澳大利亚快5年没回国了,年底想带半岁宝宝回去,担心宝宝太小期间会染病,犹豫中。 评论 我佩服你的勇气,半岁我带出去一小时都感觉在survival mode,坐飞机能把我累死闹死烦死焦虑死。。。 ...

幼儿产妇

2 岁宝宝不去幼儿园总是哭 怎么回事

澳大利亚一周送5天,每天早晨送进去都是哭的很厉害,偶尔还会有干呕的现象,幼儿园一看孩子呕就让带回家。一回家就玩的高高兴兴,什么事都没有。送幼儿园就是早晨哭的厉害,不愿意进去 ...

幼儿产妇

有人给孩子打过抑制针吗?

澳大利亚女孩,八岁多点,身高比较高143cm,身高从小起一直都很高,没有突然长高。目前去儿童医院测了骨龄偏大3岁,有11岁了,去年七月份才偏大1.7岁、一年不到居然偏大了3岁,刚做了性激 ...

幼儿产妇

4岁半女娃蛀牙要补 全麻费用?

澳大利亚孩子4岁半 照了x光发现一颗蛀牙 还挺深 好在还没触及到神经 是从两颗牙的缝隙开始蛀的 隐藏得很好 平时肉眼根本看不到 才拖到了今天 得尽快行动了 孩子对牙医很抵触 要打麻药针或 ...

幼儿产妇

孩子不会英文 被排斥

澳大利亚五岁半前在中国呆了两年,插班进prep不会英文, 语言学校也要等很久,就先入学了。华人区的学校,华人小孩很多本以为会好点。但几周后观察孩子情绪不好,同桌的也不愿意和她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