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不再是“最清廉国家”!新西兰清廉度排名降至历史新低


在新西兰


根据国际组织“透明国际”最新发布的清廉榜单,新西兰在全球最清廉国家排名中下滑至第四位,创下历史新低。 图片由AI生成 “透明国际”的清廉榜单自1993年发布以来,每年都会对各国(地区)的清廉/腐败状况进行比较,新西兰作为全球最清廉国家之一,是榜首位置的“常客”。但过去十年来,新西兰表现不佳,多次跌出榜首位置。 在2023年排名中,新西兰排名第三,而在今天(2月11日)发布的2024年排名中,新西兰再次下跌一个位次,排在丹麦、芬兰和新加坡之后,位居第四。 “透明国际”新西兰分部(Tinz)首席执行官Julie Haggie表示,过去十年来新西兰的清廉指数一直在下降,并且超过了排名下降的速度,令人担忧。 “新西兰多年来对日益增加的腐败压力反应迟缓,处于自满自足的状态。” Haggie称,除了持续下滑的排名,新西兰不断下降的清廉指数更令人担忧。她认为,新西兰的问题并非出在个人腐败,而是政府缺乏透明度。 “他们称赞新西兰,称问责机构运作良好,公民社会运行得当,但游说活动缺乏透明度,政府和游说者之间互通款曲,(政府)使用紧急状态,政党融资问题,以及《官方信息法》适用范围的限制。”Haggie说。 去年2月,新西兰国会议长Gerry Brownlee以保护隐私为由,不再向外界公布哪些游说者获得国会门禁卡。 另外在每届政府,都有几位部长卸任后转而成为游说者,最近的例子是Kiri Allen和Stuart Nash。 十几年来,新西兰清廉指数呈下降趋势。 Haggie表示,新西兰政府对提高透明度缺乏行动力,例如迟迟不建立受益所有权登记册,揭露公司和信托背后的真正受益人,这同样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Tinz表示,无论是在新西兰法庭上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政府采购和承包中的腐败现象以及移民剥削在内的移民案件,金融机构也没能充分发现与政治人物交易的风险。 2016年,新西兰严重欺诈办公室办理了新西兰最大一宗贿赂案——一名道路承包商向多名地方议会雇员支付了超过100万纽币贿赂,之后类似的案件层出不穷,主要涉及地方机构采购。 Tinz的报告还批评新西兰国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紧急手段,称紧急立法缺乏公众参与,司法监督也会遭受破坏。 Tinz主席Anne Tolley在一份声明中称:“新西兰的反腐败思维需要与时俱进,转向积极预防。” Tinz还指出,新西兰缺少一个专门的反腐败机构,同样值得关注。 根据“透明国际”的清廉榜单,在太平洋地区,新西兰(第4位)和所罗门群岛(第76位)是仅有的两个排名下降的国家,斐济(第50位)、瓦努阿图(第57位)、巴布亚新几内亚(第127位)和澳大利亚(第10位)的排名都有所上升。 美国下降了3位,降至第28位。 “透明国际”的清廉/腐败指数以及排名依据的是13项国际专家意见并展开调查,而非公众意见调查。该机构表示,调查经过同行评审,确保结果在横向(不同国家)和纵向(不同时期)都具有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