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新西兰养老金体系“不可持续” 业内建议进行“收入审查”


在新西兰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新西兰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再度引发讨论。新西兰退休事务专员Jane Wrightson近日表示,如果从经济角度看国家养老金支出已不可持续,那么引入资产或收入审查制度(means-testing),或许值得认真考虑。 资料图片 2023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西兰有约3.3万名65岁以上人士年收入在10万至20万纽币之间,另有超过9000人年收入更高。尽管这些人已达领取新西兰养老金(NZ Super)的资格,但是否仍需享受全民养老金,成为公共政策讨论焦点。 新西兰的养老金属于福利性质,全民享受并且额度平等。 Wrightson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你年收入超过18万纽币,却仍然领取养老金,那么公众可能会质疑这样的开支是否合理。” “这类政策改革应被摆上讨论桌” 目前,新西兰的养老金为非审查制养老金(universal benefit),所有符合年龄和居住要求的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可领取,无需考虑个人财富或收入。这一制度一直被视为新西兰社会公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收入人群比例增加的背景下,其财政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尽管Wrightson并未明确支持立即改革,但她表示,“如果未来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或财政压力加剧,这类政策改革应被摆上讨论桌。” 新西兰财长和政府方面尚未就此表态,但预计这一话题将在未来几年的养老金政策审议中继续升温。 养老金成本压力与劳动力结构变化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西兰65岁以上人群中仍有超过四分之一(24%)在工作,比2013年的22.1%有所上升,增幅最明显的群体是70至74岁之间的人群。这反映出越来越多老年人选择延迟退休或继续工作,也使领取养老金的“资格与需求”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Wrightson强调,她反对简单地提高退休金领取年龄,认为这会对低收入群体带来不成比例的伤害。她呼吁,若政府要改革养老金制度,应推出“成套措施”,而非单一政策变动。 Wrightson称,虽然对领取养老金的“薪资收入”进行审查相对容易,但若涵盖资产、投资、房产收益等,则将涉及更复杂的系统设计。 “收入审查制度在历史上并不受欢迎,而且容易引发避税、隐匿收入等行为。但如果我们确实希望降低国家养老金支出,就不能回避这项工具。” 她还呼吁开展跨党派的政治对话,共同为养老金制度的未来制定可持续路线图。 有经济学家提到澳洲的养老金审查模式,这套模式使仅有约60%的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资格。若新西兰采取类似模式,每年可节省约90亿纽币的财政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