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太极拳帖,开始连载---太极拳源流概述

在澳大利亚医疗保健




大家好
虽然没有看到多少人对于我提出的太极拳知识普及帖有兴趣,但是为了将自我锻炼追求健康的养生观念推广起来,为了大家能够摆脱西医解决不了的各种慢性病的折磨和纠缠,我还是会在这里开始连载关于太极拳的一些文章和论述,以求各位对于这个拳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在各位的人生旅途中,有机会的情况下学学太极拳,练练太极拳,走向健康长寿的彼岸。

关于太极拳,古时的前辈高人,现在的各位宗师,林林总总的论述多如牛毛,加上鄙人才疏学浅,自觉多年的苦练所得尚不足以班门弄斧著文立说,因此在我读过的太极典籍中,选取了  -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  一书,将其章节分次连载,与各位共同学习。

太极拳源流概述--以下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太极拳创始最早应是道家始祖老子。此因太极拳历代师传之史记有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子设教,宓(音mi)子真传。玉皇大帝,正坐当筵。帝武真君,列在两边。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传于此术,教成神仙。古人传艺数典而不忘祖,甚至有 -言祖不言师- 之说,可知此史传不谬。古之老子将道传给宓子尹喜,实为入世之法。
   尹喜得道功成后,将道传给弟子尹轨。尹轨早年精星占书,后发展成道教楼观派。然尹轨得道后隐修武当不出,遂传犹龙一脉。
   时至东汉,金母将伏羲所演太极八卦先天之灵文及老子所传道德经合作复性之命的大丹之密旨,默授青州王玄甫,甫传正阳祖师钟离权(即汉钟离)。至唐朝武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钟离权又传纯阳祖师吕洞宾,后又传五代时燕国宰相刘操(即刘海蟾)。操度83岁张伯端,遂开南宗一派。宋太祖时,吕祖,海蟾,麻衣游华山,时遇陈抟自武当山移此修炼,因传出神法,陈抟遂仙去。南宋高宗时,钟,吕二师度重阳祖师王孚中,王师又度成道教北派七真。北派七真以邱处机大开普渡之门,后传宋披云等4人。宋于元朝成宗时传道于李太虚,太虚授张紫琼,紫琼授赵缘督,缘督授陈致虚。此脉以后不可详考。
   老子之道德经,实为太极拳理论之灵魂。而太极拳当为古之道家丹术之动功,其玄奥不可窥其始终,其博大不可揽其遐迩,易则极易,难则极难。非难不易,以易见难。初视者,或如万丈琼崖没有阶梯,仰望兴叹无法攀登,或若一杯淡水毫无滋味,又为无眼力人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然于有悟性者,能持之以恒者,锲而不舍,循序渐进,亦能登堂入室,渐的其妙,受益终身。
   有宋末元初人张三丰者,字君实,辽东懿州人,访道参玄,遍游名山大川,凡30年终无所得。但因游旅防身所要,亦精武林之技。于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入终南山,时67岁,遇陈抟弟子火龙真人传授至道,混俗民间10年炼性。泰定甲子(公元1324年)春,南登武当山,隐形潜修九年。其学识渊博,精通儒释道三教之理,融会贯通,成著甚多,后人集其著成 -张三丰全书-。
   三丰祖师在武当山由元至明,历次潜修达数十年。修道之暇深研养生与技击合而为一的太极拳运动之理,遂将外家拳复而翻之,又集民间之武术精粹,结合道家前辈的太极养生与技击秘法,终于创造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因其理法完备无暇,遂以武当内家拳称名于世。
   太极拳由三丰祖师始有系统理论文字留世,从此为后人开创了可供追求,攀登的途径。它以其养生的极高价值,不图技击之末,而成为造福人类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自问世之日起,因其文化内涵丰富而优越,就一直呈现出顽强不息的生命活力。历代不乏传人,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张三丰祖师,研悟武当派内功至深至广,论著颇丰,。具体功能,各有特点,太极拳为其一。然观其各功,理归一道,无非由浅入深之分解,一动一静之分解而已。太极拳,内丹之动功也。武当内丹静功,也当为太极拳所习之静功。道家养生,此动静之分,乃从形外而言。实静功有内动,动功有内静。名可分,其实不可分也。然此一道流入社会,竟有不得其旨者,专以技击为能事,不独失德,也已早逝丧生。虽此逆道者不多见,亦诚可悲矣。
   三丰祖师后的接承太极拳者,一为陕西王宗。王宗时由宝鸡跟随祖师至武当,学艺功成后,即开始传太极拳艺术,首传浙江温州陈州同,州同之后,代不乏人。有张松溪为其著者,后人称之为太极拳南派,亦有称为松溪派。宁波府志记述有传递情况。但此派理法,据今所知,已无原始文字记载。
   一为北方太极拳流派。有史记述,北派太极拳为山西省阳城县(一说太谷县)王宗岳夫子所承。王之师为一云游道人。道人未留姓名,亦未留道号,或为三丰祖师,或为三丰祖师之徒子,徒孙,使后人不得考证。此事实为道门无为之为,造成史缺,实为太极拳史上一大憾事。幸王宗岳夫子有心于后人,留论著详细阐述三丰祖师创扬太极拳之论证,并分解其姿势套路,写出他作为张三丰太极拳继承人的心得体会,方为太极拳自张三丰始而流传和发展之凿凿史记。承艺思源,王宗岳夫子实为北派太极拳的功勋宗师,而为后人所铭记。

评论
是否来个免费的太极拳教学?

评论
太极拳教学,必须是老师言传身教,否则学不到真东西,如果想要自己根据影碟或者书来学习,基本没有学好的可能。

因此本人并不提倡自学太极拳,在此先普及一下基本知识,使得大家对于太极拳有了初步了解,这样以后教学互动式双方都会有基本的交流基础。至于教学本人有了条件一定会开始,当然也有免费的学习机会给大家。目前阶段因本人刚到悉尼事务繁多,暂时只能是先提供一些文章供大家阅读。

评论
请教~

我认为,太极拳最后练成了“太极操”,是因为内家拳的拳理普及不到位。看了您这篇文章,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所谓道家养生是“由外及内”,太极拳本来就是以修炼经脉为根本目的,是“静功”,更接近于气功,如果初学者从开始只是抱着活动的目的,对太极的拳理,呼吸等等没有理论上的了解,我认为最终只能练成“太极操”。再根据形意拳老前辈所讲述的,现代人体质都普遍偏弱,根本无法练习这类内家拳。所以我认为对所有初学者来说,第一阶段 是 强身健体,让身体体质增强,第二阶段 勤练习拳架,要老师纠正所有动作,同时要兼顾理论上的学习。抛开了理论学习的太极拳,是失去灵魂的太极拳,虽然市面上的DVD比如李德印的xx式太极拳,都让大家不要注意呼吸问题,但我认为是不对的,套路越打越复杂,但对经脉气血一点了解都没有,就失去了根本。

这是我对太极拳的一点想法,请您指点。

评论
kiddyzheng你好,针对你的帖子谈谈我的体会感受:
由于本人只练过赵堡太极拳,因此下述观点都是基于赵堡太极的修炼体会,别的拳派如陈式杨式等如对本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请勿用自家的连发对比讨论。
首先市面上的太极拳,确实属于太极操的居多。之所以叫太极操,是指由太极的外壳,没有太极的灵魂,看起来是太极拳,可是跟内炼一点关系都没有,还是停留在动手脚活动的水平上。这样的太极操很好辨认,如果练了很久(前提是下功夫练)都自觉没有进步,并且在理论方面学不到东西,这样的太极可能就是徒有其形的太极操。
太极拳的修炼也是一个由外及内的过程。先是放松筋骨皮,使得气脉通畅,通过动作的导引带动气血的运转,并且逐步去掉外在的拙力,变得开始有内在的以丹田为动力的内力的感觉。这就是一个由外及内的过程。
太极拳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非常高级的导引气功,除了有拳架,还有功法,还有理论,体系非常完备。
赵堡太极无论体质强弱都可习练,区别是体质弱的会先变得强壮健康,然后再炼出特殊的东西,体质好的就体现不出身体强壮的过程,因为本人感觉不到。而是直接就练后面的了。就好像两个人跑步,体质弱的需要先补充回到起点的水平,这样本身就比体质好的落后一些。习练内家拳,只要明白道理,清楚自己每一步的修炼目标和途径,就不会出偏,就会一直有提高。
关于呼吸的问题,其实要到了很高的阶段,不正确的呼吸才会对练拳造成影响。赵堡拳一开始不要求呼吸,不用关注呼吸,只要自然即可。市面上的太极操不好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呼不呼吸的问题,而是教的人自己不明理,自己没有练出东西来,所以也就说不清,教不会,进步不了。
对于初学者,可以完全不用考虑什么经脉啦,气血拉,虽然本身确实是在锻炼这些东西。只要好好练习拳架,就会逐渐产生感觉,逐渐练出内劲,逐渐外力内收,逐渐开始懂劲。因此不用着急,踏踏实实地练习,并且积极地学习理论,就会不断取得进步。
一点想法,请各位同道指正。

评论
樓主講得很好,頂一個,希望有機會學習一下。Liverpool,太遠了些。或許將來樓主搬家到華人多的區,有利你開展太極的講習。
鼓勵一下,頂一個!

评论
回aceinthehole001:
我是因为来之前在网上找的房子,当时还不是特别有远近的概念。目前住在这边除了出去需要坐较久的火车其他方面倒也没什么,唯一的遗憾就是周围没有合适的练拳场所(目前每天在自家楼下BBQ的地方练拳),也没有多少中国人。
请各位不吝赐教,告诉我哪几个区是华人比较多,或者有很好的大片平地的公园的,这样我以后搬家好参考。也会优先考虑作为教拳的地方。
谢谢。

评论
留个脚印

评论
谢谢您的回复!

评论
今天的帖子,介绍一下赵堡太极拳源流及历代传承,介绍到第十代。因第十代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郑悟清宗师,因此将在下一帖专门介绍郑悟清传略。

另本帖中前辈高人的诸多事迹,读者信或不信,全在自己,请不要在此和我讨论真假。本人尚未练出武功,我练太极主要是养生健身强身健体,因此请勿和我讨论武功事宜。但是我要声明一点,就是我的师父是赵堡太极第12代传人之一,他武功极高,为人德高望重,为一代宗师。本人没有练武只是因为不是特感兴趣而以,非为拳法没有这种功效。请大家明鉴。

至于文中涉及的太极拳其他门派的一些事情,因各门各派历代的传承,不管是口头的还是文字的,都是大家坚信自己的才是最正确的,因此门派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停过。本人对于这种矛盾没有任何兴趣,因此请勿在此和我讨论杨氏或者武氏拳的来历之类的。我本人从未考证过相关事宜,因此不能妄加评论。我觉得不管历史如何,练好拳,健好身,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过去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我不知道,只能说如果大家问我,我无可奉告。

下文全部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赵堡镇位于河南省西北边缘之温县东,与山西省东南晋城临近,处黄河下游之滨,文化历史悠久。有史记载,赵堡镇系列国时代赵国之边陲。南有黄河汜水古渡,北有太行山脉,西临孟州王屋山,东望华北平原,为古兵家所争之交通要塞。
   据传,元明战争时期,朱元璋曾三洗怀庆(温县古属怀庆府治)。因此当时这里曾一度人烟罕见,田园荒芜。现据有家祠记载的原始人口,均为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移而来,至今已繁衍20多代。由于当时兵荒马乱,迁民为了能得生存自卫,多有习武练拳之风。拳名之多后人不得详记。
   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有山西阳城王宗岳者一行二人走汜水,渡黄河,赴郑州检查生意。由太行山经赵堡镇,天暮投宿赵堡客店。二人因于此地见有练拳之人,在店内不免有所谈论。王宗岳言谈中说,穿紫花布衫者天资尚可。此言被店主人得知,紫花布衫者即是蒋发,遂即转告。蒋发闻言,知必艺高人至,急同店主人来店拜客。王宗岳因此行以商务为专,先不肯答允。蒋发及店主人百般恳求,方允收蒋发于门下。次日王宗岳起程,蒋发送师至汜水渡口,临行时约定某日返此,携蒋发同归山西授艺。期至,蒋发至汜水渡口迎师,果遇王宗岳返来。王夫子之德信,由此可见一斑。蒋发接师至家,稍事打点,即同师到山西阳城。

1.        历代传人传略
   蒋发先师为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开创人,出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14年)。他从王宗岳学太极拳为公元二十四年,时22岁。在山西师家学太极拳艺7年,侍师如父,师亦爱之如子。王宗岳无子,只有独生女。王夫子早年授艺给女儿及郑州孙某(名讳及拳艺失传),除此,拳艺亦未示人。收蒋发为徒乃夫子晚年,因年事已高不耐多言,多由女儿代为传艺,蒋发称之为师姐。因此,后人有称赵堡太极拳为大姑娘拳,盖缘此意。
   蒋发先师学艺时,王宗岳常对其言:“吾将此拳秘诀传汝,而后汝必择人而传,不可不慎。”蒋发先师学艺功成后归家,夫子以自己心得笔记8册相赠。并再次嘱曰:“此拳不可妄传,倘果得其人,必尽情教之。倘得其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传更好。”
   蒋发先师归家后谨遵师训,定下“不忠不孝者不传”“不仁不义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人格低下者不传”“贪酒好色者不传”“轻露卖弄者不传”等“十不传”的规矩。蒋师以数年考察检验贤仁,而所怀绝技含而不露。然而偶在乡郊小示百步捉兔之轻功,竟轰动乡里。爱好武术者纷纷登门求教。但他谨慎之至,未轻允于人。如此经过三年,始看中邢喜怀为理想的传授弟子。时蒋发先师已32岁。
   邢喜怀接传了太极拳的全部理法,造就惊人。功成后有南墙挂画之绝技。他继师训选贤者传授拳艺,得择张褚臣(“褚”又作楚)为入室弟子。
   张褚臣接传为赵堡太极第三代。此人忠诚朴实,墨守成规,功夫成就后无显赫事迹记述,只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以师传规矩,选贤者陈敬伯传授拳艺。
   陈敬伯为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他在太极拳技艺方面达到了神化功能,时人称为“神拳手”。他以武会友,接待武林中朋友多人,艺高德厚,在当时武林中享誉全国。他为了发展太极拳技艺,广收门徒达数百人。但能全面继承其拳艺者唯张仲禹一人(“仲”有作“宗”)。所以在赵堡太极拳传承中,第五代仅列张仲禹一人。陈敬伯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已年高84岁。此时有一位绰号“盖山东黑狸虎”者来访,陈师因年高,意让弟子张仲禹与之交流技艺。然来客称专门拜访陈师求教,意在非陈交手莫可。陈知对方居心叵测,只得陪同在孙神庙柏树林空场比武。陈师终因年高,又棋逢对手,虽几番提出停手,怎奈来客步步紧逼,毫无留情之意。陈师无奈方真出手,乃将山东客打死,自己也因劳累过度,踉跄不已,怀抱柏树而亡。赵堡镇因此留下一段俚谚:“打死山东客,累死陈敬伯。”
   张仲禹为赵堡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他选择邻人原法孔为其入室弟子。时原法孔在大名府开设中药店,经常往来经营,趁暇从师学艺,待师甚尊,连师父生活也予承担,亲如父子。且法孔好学,遂得其妙。张仲禹有侄儿张彦,幼年好闹事,张师不传给技艺,有时还让法孔代责张彦。彦极愤恨,遂暗中用功自学。后仲禹师年高卧床,病情严重。适逢法孔去大名府药店未归,师因最后技艺未传给法孔,亟盼法孔归来。虽已着人带信,但因路途遥远,仲禹师担心他不能按时归来,恐成憾事,叹息之下,将侄儿张彦叫到床前说:“我病恐等不到法孔归来,今将拳谱交付给你,拳艺奥妙尽在其中。待法孔归来,你当转交与他。因其奥妙你是不理解的。”不日师故。法孔归来,即操办丧礼。既毕,法孔询及师临终遗言,彦答:“师将拳谱拳艺尽数给我,让我转交给你。皆因过去师让你责我太重,我不给你。”法孔听罢愤恨至极,抬手就打。二人交手,岂料法孔竟败在张彦手下。法孔因此怀气抱病,不久故去。法孔生前传子金华,后未传人。
   张彦为赵堡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他是一位杰出宗师,首创赵堡太极拳走出小圈向外宣传并出访的先河。因他功夫全面,艺高胆大,遍访各地武术名家交流拳艺。访问山东曹州寺僧号“千里王”黄当家,留下艺高事迹。在山东,运用千金坠气功斩蟒除害,受到官署奖励,由此名震远近武林。他曾三次访问陈家沟名家,那时赵堡、陈沟两村武术界人士交情颇厚。他的英雄事迹,引起陈清平的垂暮。因赵堡有“拳不出村”之约,陈清平遂由王疙瘩村迁居赵堡,拜在张彦门下学艺。
   陈清平(公元1795-1868年,有作陈青平或陈清萍、陈青萍),为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因他文武兼备,人称文武拳师。为弘扬武术、扩大赵堡太极拳的影响,首先改变赵堡太极拳不出村的陈规,为赵堡太极拳的发扬创出新路。他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因人施教的方法,亦总结出三种理论。当时外村从学出类拔萃者,有西新庄任长春、南张羌村李作治、王疙瘩村李景元等人。传本村和兆元为代理架,张金梅为领落架,其他人均为腾挪架。有广平府杨露禅经该地中药店怀庆府人引荐,慕名来拜访陈清平。因当时清平对拳艺改制尚未定型,清萍遂将露禅推荐于同族陈长兴处学艺。改制后,又在理论方面给杨露禅以辅导。杨露禅在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写的《杨氏太极拳续》中有言,“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镇陈清平。”后有武禹襄来学艺,清平因禹襄之兄武秋赢任舞阳知县,为其通融排解加身官司,遂感其谊,全面予以传授(李亦畲《太极拳小序》可证一斑)。
   和兆元(公元1811-1890年)为赵堡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之一。技艺大成后功夫超人,为清廷三朝元老李棠阶侍卫,例封武信郎之职。某次途径邯郸地方,为告诫当地一山大王改邪归正,曾显示以蜡木杆刺槐树之内功。因武艺出众,威震京师武林。李棠阶考翰林时的主考官体仁阁大学士祁蕉藻闻之和兆元之功夫,即召和兆元询及武功情况,答学太极拳于名师陈清平诸事。后承大学士以易理为其太极拳作理论充实,和兆元经钻研学习,遂融化在拳艺实践中。回乡后,向陈师禀明在京情况,并向师表演了所钻研创新之太极拳。陈师认为确有创新发挥,有独特之处,可以自立门派,遂以“和氏太极拳”为其命名。陈师豁达之心胸深为和兆元所感动,为谢师恩,誓师曰:“和氏太极拳仍以赵堡传承排列,标异不分宗。”师亦乐之。
   和庆喜(公元1857-1936年)出生于清咸丰六年,为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系和兆元之长孙。8岁始由祖父亲授太极拳技术,历时10年。后因祖父患精神病,自己用功至32岁。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以小商贩糊口,停止用功达40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中央及河南省国术馆相继成立。时和庆喜已年逾七旬,因见大好形势,遂高兴地回忆早年所习太极拳过程。经过8个月的回忆整理,终将姿势、套路、理论结合自己实践全部汇集,传授数十人。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和庆喜带学艺三年的弟子参加比赛,赢得“拳艺高水平”称号。目前赵堡太极拳享誉中外,实是和庆喜先师的不朽功勋。他不但保持了赵堡和氏太极拳的传统,并有所发扬广大,后因染上破伤风辞世,享年80岁。
   杜元化为赵堡太极拳第九代传人之一。系任长春弟子。博爱县义庄人。任河南省国术馆委员。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时任评判员。民国二十四年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出版。该书是赵堡太极拳第一次公开向外发行的资料。惜该书当时印数较少,且又为本门弟子收藏,所以为后来武术界鲜知。
王思功是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之一。系苗延升弟子。温县招贤人。在民国二十年开封国术擂台赛上荣获第二名,当时委以部队教官。
   郑伯英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之一,系和庆喜弟子。曾任第四集团军总部教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并在西安广泛传授赵堡和氏太极拳。与郑悟清一道被人称为西北太极拳“二郑”。
   据传,赵堡太极拳于清初得大内垂慕。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有胤祯者亲临赵堡微服访问太极拳技艺,适逢赵堡镇正在建设关帝庙,访者即赠写匾额一块,上书“乾坤正气”四个苍劲大字,落款“胤祯题”。后雍正皇帝即位,赵堡人方知胤祯者即雍正皇帝。雍正之爱武乃世人皆知,当时亲临赵堡,必慕高人而来访。其访问拳艺情况虽已无记载,但所题匾额一直悬于庙中。惜后人未予珍惜而被毁,实可惜哉。

评论
以下全部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郑公讳梧卿,字凤臣,晚年用悟清.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农历九月初六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讳湘,字楚三,任开封合盛布庄经理。兄弟四人均无子嗣。郑湘48岁得子悟清,因父辈仅此一子,均视为掌上明珠。父辈过分宠爱,而造成悟卿幼年生活节律紊乱,加之先天体弱,至7岁便患上童子痨病。10岁方入私塾学习孔孟之道,后因家庭生活贫困,16岁即由父之东君荐送于清化当典学徒。
悟卿禀性朴实,勤于职守,20岁被委以会计职务。19岁时父亲不幸逝世,梧卿悲痛之极,又由于先天体弱及日以继夜之会计工作繁重负担,终使任职8年后积劳成疾,患上肺病,医药罔效。归里后几至不起,全家人为之担忧。后有同学好友李俊秀者,系中医世家,又是太极拳爱好者。一面以药物治疗,一面传授太极拳的腾挪理论与套路。经3个月,效果显著,尤感此拳艺之精妙,遂不顾已而立之年,毅然苦学不辍。因此疾病全消。功夫大进,造就超人。
1928年,邻人和庆喜,时72岁,因国家倡武,遂将停练40年由祖父亲授代理架姿势、套路、理论加以回忆整理,并广为传授。梧卿识代理架之优越,遂即投师请教,对初习拳式加以修改,并加深理论研究,融会贯通,使拳艺达炉火纯青境地。尤神者,历30年拳功至60岁时,几近谢顶之头又生青丝。
1938年日寇入侵,家乡和山西沦陷,郑公避难西安。因此前为生计往来与晋、豫之商旅,广传太极拳健身之道,并以高尚武德为远近武林人士所敬重。经友人介绍,即在陕西省政府、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安警备司令部、中国银行西安分行、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等处传授太极拳艺,同时被西安国术馆委以委员之职。由此而来,在当时西安各阶层的武术爱好者中影响很大,从学者众。
郑梧卿先生学太极拳60年如一日,因锲而不舍,潜移默化,得其精奥。60年保持身体健康,还以奇功疗疾多人。人皆称其太极拳艺妙不可测。至晚年归乡,仍童颜健步。以其体得,始终叹服太极拳之精深博大,故此,一生不敢为天下先。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之研究和发展愈加受到重视。陕西省组织武术协会,郑公被选为协会委员,并于兴庆公园常设辅导站,广为传授太极拳艺,30年如一日。从学者遍及全国,脱颖而出者多人。
1982年,郑梧卿告老还乡,于1984年3月30日无疾而终,享年90岁。
1988年3月30日,郑梧卿国内外弟子在赵堡镇隆重举行了郑梧卿逝世4周年纪念活动,并建立了“太极拳师郑梧卿先生纪念碑”,流芳后世。
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李天骥先生为建碑特由北京寄来题词:“发扬武当精华。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碑记”。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寄来谭大江先生撰写的“情寄西京桃李流芳名四海,拳精武当英威逝世壮中华”的大幅挽联。
综上所述,武当张三丰之太极拳,由明代末年传入赵堡,历经400多年。以前受传授戒律较保守观念的影响,该拳艺一直停留在该地区流传,没有更多向外推广,致使这一珍贵传统文化遗产由主观原因造成自我禁锢。时至抗日战争期间该地沦陷后,从避难于西安的几位太极拳传人那里始得广开法门。50余年来传人已逐步遍及全国,并走向世界。虽然目前发展状况仍未达到应有程度,但有一点,即400多年前来源于武当张三丰祖师的太极拳在赵堡扎根繁衍后,以它那养生与技击同时兼备的优越性,如今正在达到当年三丰祖师所倡导的“欲令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之目的,它终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并越来越广泛的造福人类。

郑悟清主要弟子名单:(列举50名为代表)
王秉瑞  魏习典  吴培仁  卢良华  张占营  孙兰亭  陈修祥
杨荣吉  高  潮  宋藴华  郭兴梁  阎俊文  高国卿  孟凡夫
王予孝  尤国才  罗喜运  高全林  李凤兴  吴本忠  佘辉庭
杨豪毕  雷伯荣  高  峰  刘  瑞  高智怡  张致和  唐允吉
孙明伦  秦胜家  顾泰隆  刘得印  袁清阁  谭志远  纪昌秀
吕兴周  李海龙  唐裕源  郑子毅  李清林  郭德政  史寿之
郭大均  吴生安  常清岚  李文斌  李清贵  李随成  吴忍堂
郑钧

评论
为啥墨尔本没有哦

评论
因此论坛复制表格会引起各式混乱,想看传承表的各位请到上本人相同ID所发的太极拳帖,谢谢。

评论
以前在国内大学学过简化太极拳,基本上忘光了,不过幸亏带了简化太极拳的vcd,有空翻出来看看,呵呵

评论
俺倒是有兴趣学太极,可惜LZ在悉尼

评论
如果是国家推广的那种简化24式太极拳,建议不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上面,因为那基本上和广播体操相差不多了,有健身的效果,但是没有神髓,练不出东西来,不值得下大量的时间精力。了解即可。

评论
CAN YOU TEACH TAIJI PUSH?

评论
太极推手在学练者到一定层次之后我会教的.有单推手和双推手。
不过一般不用太着急学习推手,因为在大致了解劲路传递之前,推手一般人是没有感觉的,会不知道在推什么。过去教推手都要在懂劲以后,现在不需要这么晚,但是刚开始就教确实意义不大。需要等拳架到一定水平对于劲路有了一定了解才好。

评论
请继续贴~~

评论
以下全部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太极"一词,始源于《周易》。其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它是古代先哲观察体悟宇宙万物本质规律所得出的一个哲学概念。相传上古河出图,洛出书。伏羲凭象画卦,文王藉卦作辞。后因孔子作《十翼》来解释《易》,表述《易》的规律现象,《易》学遂成为儒家学问的代表。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追溯,春秋前并无学派分立。如黄帝之《内经》、老子之《道德经》、文王所演之《易》,统称为一个道家学问,理论互贯。到了后来,诸子百家从这道学之宝库中你取一串珠,他抱一块玉,然后就说:“我的珠最真,我的玉无瑕。”这就出现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诸学派分立。这样,沿袭于老庄“道”的哲学本体之上的宗派保留了道家之称,建立在《易》学体系之上、且以进仕治国为目标的知识分子宗派(以孔子为代表)便称之为儒家。儒者,学者也。实则,学派虽分立,论起理来,都还得往总根子上寻。儒家言《易》,从来不避老庄之学;道家言老庄,从来也不弃于《易》。所以,学派总有分别,但从大哲学观上讲,大家的理论都还是道学。又所以,今日在言儒言道上,若分学术宗派而言,可也;若将《周易》视为儒家专利,或将老庄之学归于道家专利,错也。因此笔者认为,太极拳从理论上讲也是大道学的产物。

   太极拳最早的产生可能始于老子那个时代的早期道家人物之中,并以老子开始流传后世。当然,原始的太极拳并不叫太极拳,究竟那时叫什么名称,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仅能够根据太极拳宗谱的记载肯定其事。迄今为止,有关记载来自两个不同出处。一是以河南温县赵堡为代表的武当被北派太极拳(明代万历年间,由山西太谷县王宗岳传赵堡蒋发而流传于世)历代所传宗谱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子设教,宓(音mi)子真传。玉皇大帝,正坐当筵。帝武真君,列在两边。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传于此术,教成神仙。”二是以明末清初由武当山流传到长白山,今又流传于北京的武当太乙神剑门(按:太乙,乃太极之别称)总谱曰:“超出三界,不在五行;太空六合,方方正正;四面双出,久炼成真。先有太和(按:太和,又太极之别称),后有武当;成于真武,传于三丰;六合神拳,谓之内家。”

   因为太极拳始自道家,后来自然流传到道教门中,所以它在宗谱上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这是符合客观的事实。正因为它的宗教性传承特征:严守戒律,言祖不言师。这才使得我们可以剥去其宗教的外衣,窥视到它久远的源头。这正像我们认识黄帝,有关黄帝的传说可能是神话,但剥除神话我们不能不接受黄帝这个祖先。上述两家宗谱,前者明确指出太极拳始于老子,而后者所言成于“真武”也同样隐指老子。因为按道教真武传说,玄元圣祖八十一化为老子,八十二化为真武,真武是老子的再化之身。因为武当道教崇奉的是真武神,从宗教门派而言,“成于真武”可谓是一语用之双关。

   再从张三丰丹派的道脉也可以追溯到老子这个源头。据《三丰全书》“道派”云:“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传递顺序为:老子—尹文始—麻衣—陈抟—火龙—张三丰。张三丰这个道派是个隐显莫测的一派,后人借用孔子赞颂老子之语,称该派为“犹龙派”。今流传在天津的由清朝时武当道人培元尘传给司星三的一派太极拳,名曰:“武当犹龙派”太极拳,便是张三丰于道门所传的一个体系,从犹龙之意也可视其源头。

   正因为张三丰此派隐显莫测的传承特征,再加上张三丰创立太极丹功体系后,力主“三教圆融”说,不愿妄自尊大,他本人还把太极拳形成的主要功劳归于古皇和儒家。例如,赵堡太极拳还有一个题为“张三丰承留”的张三丰自述宗谱曰:“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乃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虚灵能德明,理令形气具。万载永长春,心兮存真迹。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洁然塞而通,方正千年立。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水火既济焉,愿至戎字毕。”实则,张三丰在这里推崇孔孟对他创立太极丹功的理论启示,并不能影响到太极拳始于老子这个源头。因为孔子问道于老子的事情世人皆知。孔子习六艺,骑射为其一,向老子学拳功,另以太极理论豁贯,不是不可能。但后来的儒家多讲正心坐忘,常以静功为旨圭,拳功留世实为罕见,或以拳功一道有失儒雅之体统,渐为失传,也未可知。

   但据张三丰的自述,以及当代可以查考的证据,太极拳最早面世于唐代道人许宣平,这是可以肯定地。其证据有二:一是前述《张三丰存留》宗谱,记述有张三丰得许宣平太极拳功传承之事。此史料1991年3月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刘会峙先生所著《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一书首次批露。考张三丰丹派思想,张三丰平生著作文风,以及北派太极拳传承情况,此宗谱系张三丰存留无疑。二是唐代道人许宣平确有名为“三世七”的太极拳功流传。明代正德(公元1506-1521年)年间宋远桥得其传,已经历14代。宋远桥记有《宋氏太极拳源流支派论》,云:“自余而上溯,始得太极之功者,授自唐代于欢子许宣平,至予十四代,有断也有继者。许师系江南徽州府人。隐城阳山,即本府城南紫阳山。结茅南阳辟谷。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每负薪入市,贩卖……”诗人兼剑家李白慕名而防不遇,题有憾诗“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一首,《唐诗三百首》有记。宋远桥将拳谱及拳艺传留宋门后世,至近代辛亥革命时期,宋氏后人宋书铭将拳谱公开。此时吴图南先生也从别处得到宋氏拳谱。另外,今江苏省昆山市王知刚先生也继承有许宣平“三世七”太极拳功。据王先生介绍,他于1945年在上海交大读书时,曾得气功家蒋维乔先生引荐,拜白云道长(号中一子)为师,学得“三世七”太极拳功,这种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有不同。王先生现已出版有《中国唐代三十七太极拳与剑术》一书(上海交大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实际上,在张三丰之前,除过有唐代许宣平的太极拳功流传,还有相似的其他太极拳功流传:
1.程式太极拳,据传创始人为南北朝时(公元502-557年,比唐代更早)人韩拱月。后为程灵洗(或为冼)得传,并用于训练部下士兵。这一拳法后隐民间500年之久,于宋高宗(公元1127-1162年)时传至程珌。程以易理悟而精之,后改为“小九天”。

2.先天拳,亦名长拳。此拳功为与许宣平同时的江南安庆(今安徽潜山县)道人李道子所传。明代正德年间安徽泾县俞莲舟、俞岱岩家世袭传。此拳又于此早期由李道子携艺至武当山。明宋远桥的《宋氏太极拳源流支派论》叙之甚详。李道子的先天拳有一首“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四言歌诀,至今在杨氏太极拳、犹龙派太极拳等各派太极拳门派中流传。这一事实也反映出张三丰的太极拳功吸取有先天拳的长处。同时,我们从程式太极拳、许宣平太极拳、李道子太极拳的发现,可以看到,在魏、晋、南北朝直到唐、宋、元、明、清以来,安徽地区是早期太极拳的发祥地和活跃地区。

3.后天法。宋时安州人宋仲殊受于胡镜子。此拳以肘法见长,传至明代有江南人殷利亨受之。安州为金置,即今河北高阳县。据说,今河北保定地区传有该拳。从地域关系看,可能与宋、胡的传播有关系。

4.六合八法拳。相传由唐末五代隐修武当山达20余年后移居华山的道士陈抟(公元871-989年)所创。当代有辽宁人吴翼辇(公元1885-1958年)受之,吴于民国年间曾在上海、南京、桂林传播此拳,后又由弟子传至两广和港澳一带。《中华武术实用百科》有记。今安徽蚌埠姚子英亦家承此拳。

可以认为,张三丰是陈抟徒孙,曾得陈抟之“蜇龙”睡功,此拳亦必得真授。

5.穴道术三十六手。为张三丰之前道家人冯一元所创。民国二十二年湖南祁阳镇华曹元编著《国术》,其“总论”中记有“有张三丰其人者,精达摩术,而参以道家冯一元穴道术三十六手,推阐为长拳七十二路。又以华佗‘五禽戏’原则扩充为十二形,此流传现在为形意拳。并折取少林柔功,合以阴阳动静之理,而发明为太极拳。授徒于武当山,是为武当派。北人多尚之,谓之内家拳。”该拳今河北保定地区也有流传。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张三丰发明太极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自家揣摩揣摩就造出名扬天下的太极拳来。不说前叙那些太极拳功未免也就是那些人所创,想必也是集前人之长,独成一家。即使追溯于老子,连老子的《道德经》也只是集上古道家思想之大成。张三丰其人,他是理论上承接黄老道学思想,旁采儒理佛论医学,技术上博取前代道门拳功之精华、佛门武技之柔功,深研细悟,反复实践,才开创出以太极哲学为本体、以丹道养生为宗旨,以技击为非遇困厄而不发的太极丹功体系。作为太极丹道动功,太极拳产生后,由于举一可以反三,易理变化无穷,从而也就派生了八卦掌和形意拳,也就派生了张三丰之后武当道派以及传衍于佛、道二门的太乙、太和、乾坤,两仪、阴阳、五行、天罡、金刚等许许多多内家拳种,并包括各类器械功夫。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武当内家拳是中国武术史上继往开来、标新立异的一个重大流派。从这一历史现象出发,使得我们必须认识,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武术流派的创立,如同其它任何一个学术、艺术流派创立一样,没有一种由历史积淀下来、并由环境群体所创造的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刺激启发,没有一种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酝酿锻造,没有一位学识渊博、才识过人、能触类旁通的杰出人物来集其大成,那将是毫无可能的。

   张三丰,历经元、明两个朝代。家学渊源,有天师道根基。幼年入道,青年入仕,中年辞官访道,云游名山大川。30余年来,穷博儒、释、道三教理论,又得道家正统之传,且于平生三教九流莫不接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武医方技无所不通。他的经历、他的交际、他的视野、他的才识、他的誓愿等等,促使了他智慧的升华和灵感的开启,这就使他终于能够成为内家武当派一代开山祖师。

   张三丰太极丹功体系的创立,可以说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精华在中国一定历史上交融结合、孕育成熟而产生的骄子。道教门户只是这个骄子的孕室、产房和保育院。它是民族性的而不是宗教性的产物,更不像有些贪天之功、一叶障目的人们那样,竟将这种博大精深的学派成果归于某一家族,、某一普通人物头上。

评论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太极拳,人们习惯上又称为内家拳,或连称为武当内家拳.但是,它为什么被称为内家拳呢?

历来,人们对于内家之说解释甚多,各执己见。


“内家”之说最早见于明清之际朴学大师黄宗羲《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为明末清初四明(今浙江宁波市)地方的一位武当拳名家,从师单思南。由王上溯七代为开派祖师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中云:“……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从黄宗羲“有所谓内家者”一词的使用,可见当时“内家”之说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日久。但黄氏此说似执“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的“静”者为“内”,“动”之“犯者”为外的敌我对象和积极特征而定。


有的认为,“内家”是张三丰以儒士自称。因为出家人称方外之人,张三丰不把自己当成是出家人,以和光同尘而称为“内家”。实际上这一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张三丰既然想以儒士自称,他当年就曾以儒业进仕作过官,何必又辞官不做,偏偏爱当方外之人呢?


这里须特别提及,历史上又张三丰北宋说和元、明说。因北宋说者为张三峰而非张三丰,故笔者将太极丹功体系创立者依史实认定为元、明张三丰。拙著《内家武当派述密》有专论。


还有的认为,少林拳称外家,是因为少林寺是佛门,佛教是从印度传来,印度是外国,故称外家。武当拳出自武当山,武当山是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在国内,故武当拳称内家。这种说法看起来倒很合情理,实际仍然站不住脚。因为,佛教虽从外国传来,但当和尚的都是中国人,不但佛教传入后经典理论都按中国人的理解认识作了翻译,已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佛教的武术都还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武术。所以依此来划分内家、外家仍然不能自圆。当然,有人又曾辩解说,释、道两家从来存有门户之隔,那么张三丰当然可以以道教是本国之教,佛教是外国之教来划分内外家。但是这些人不知道,在张三丰的阐道著作中,从来没有门户之见,而且持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点。认为三教在探索真理上,认识有相同之处。而且在历史上,武当山是佛、道二门长期共存的。所以这种说法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还有的人认为,历史上少林僧人善以武技表现自己,爱露形于外,所以称外家。而武当山道人清心寡欲,恨山不高。恨林不密,归隐都来不及,从不露圭角;而且,本领越高,越是不让人知道,这种注重内在的特征方可称为内家。这种说法似有道理,但仍显据理不足。因为,僧人也有爱隐者,而道人也有轻露者。况且,对于隐显,也根本不是判定修道功夫的标准。而不少道家还认为,真正的修炼功夫还是在闹市。就说张三丰,尽管他踪影莫测,但还是经常抛头露面于世,而且,他的武当拳还教了许多道门以外的弟子呢。


除上述之外,还有以刚、柔分内外家之说;还有以攻防分内外家之说;还有以功夫软硬分内外家之说;还有以地域之南北分内外家之说……,这一些,就离题更远了。


关于内、外家的合理解释,黄宗羲的“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为其一。而清曹秉仁《宁波府志》则又解释为:“外家其法主于博人,而跳踉奋跃,或失之疏,故往往得为人所乘;内家……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厄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还有黄百家《昭代丛书别集》“内家拳法”说:“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


可以说,后者三说,对“内家”解释都较正确。但是,缺点在于没有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明了。譬如,黄百家说“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那么,这个“内”的文章就在一个“翻”字上。这个“翻”字“翻”的是什么?曹秉仁则言,外家是“主于搏人”,而“内家”是“主于御敌”。看来这个“翻”,是由攻“翻”变为防,由攻翻为防的实际旨趣何在?黄宗羲则言,是“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实则到这里,它的意义还未说完。内家的真正含义是要围绕道家内丹修炼这一要旨来解释方能明了。


那么,炼内丹的目的是做什么?张三丰在《太极拳歌》中这样答道:“想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修炼内丹的目的是为了除疾去病,益寿延年。所以,张三丰创立武当太极拳,开宗明义是把养生放在首位,把太极拳当作修炼内丹的一种动功功法。张三丰认为:“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弃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道藏精华》第二集“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这里说的外面功夫就是技击功夫。所以,内家拳首先是取得内养成就,在此基础上附带产生出技击效用。也就是说,内养为本,技击为末。据当代一些内家拳家的切身体验,亦认为,学内家拳如果从一开始就一直把技击作为目的来锻炼,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只有以养生为出发点,在行功中松到底,静到底,柔到底,才能日日见功。太极拳在技击功能上“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也就是内丹修炼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外在具体表现。它在技击上表现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以弱制强、慢胜快、无力打有力、“以四两拨千斤”的先天自然本能。当然,这种先天自然本能实际是指合道的能力,并不指先天的身心素质。王宗岳《太极拳论》云:“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这里所说的“先天自然之能”就是指先天身心素质;这里所说的“学力”,就是指学道、合乎道的能力。因为,太极拳是丹道动功,常人所谓的先天身心素质这种“先天自然之能”,在丹道理论中已被视为后天,并非合于道的先天。而采用这种动功,通过“学力”,即功夫的进步,才能一步步靠近并合于道的先天。王宗岳并非不知其理,只是为了通俗易懂,方采用常人之说而已。内家拳的整体战略战术,乃至作为根本的哲学,与外家拳都是不同的,是恰恰唱了个反调,内家拳和道家哲学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外家拳则不然,它的武术技击训练法和佛门的神定功夫及其佛学理论不成同一体系。或者严格讲,我们今天所知的外家拳,并不能代表佛门原始拳法,它只是中国古来实用武术的一个汇集提炼。


1928年,扬州金一明在其所著的《武当拳术秘诀》一书“引言”中,对“外家”的这种“汇集提炼”特殊现象作了阐述。他认为,佛门早期的拳术与后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拳术截然不同,“佛门早期拳术本非用为杀人御敌之用”。古代,因佛门禅功喜静不喜动,和尚们坐的时间长了,精神就显得疲惫,而且腰腿都僵硬变形,由此引起整个生理的不良变化。佛法本是要修出个超出体格之外的灵魂,这样的禅定却把身体都搞坏了,没有好的躯壳,那灵魂由何处修呢?所以,禅功之机还是要修习强身健体之道。据言,达摩祖师当时为解决这一矛盾,吸取华佗“五禽戏”中动功之长,又结合中医经络气象和道家之“阴阳五行”、儒家之“易理”,以符合佛法修持为原则,创造了《洗髓经》、《易筋经》动静两门功法,以补禅功之不足,而促成“明心见性”之功能。


所以,佛门早期拳术,由此看,不仅和道家早期拳功体用、理法相近,而且一定在“洗髓”、“易筋”功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正如金一明先生又说,不过,“此为少林拳术之真理,是以其术不宜轻传俗人,非沙门释子不能渗透其中三味。”因为它高深玄妙,佛门又固执的不传人,所以原始的佛门拳术,也即原始少林拳术渐为世人所稀知。那么,再随着佛教的兴衰存亡,该拳术的传人便渐渐稀少的不为外人所知了。


就笔者所知,唐、宋以来,佛、道两家在理论和修道实践方法上互相交流渗透,互补性很强。在武当山,佛、道二门共存,禅也学道,道也学禅。这种以丹功为本体的拳功,佛、道二家不分彼此,共同学习,均称为内家。如今天津韩英魁老先生早年接承的八卦转九宫,就是由武当佛门传至北少林,后由还俗高僧高登华传艺与他,均宗武当张三丰为祖师。


金一明先生遂又接着考证说:“自魏、晋以降,唐、宋以来,朝代变更,其间缁衣者奔走十方,遂变佛门锻炼体魄之禅功而为战斗防身之预备。其间忠臣义士、大奸巨滑出入空门更不知凡几。世虽稍稍知其术,然讳莫如深。斯时张三丰应运而生,禀天赋之伟资,过人之智识,慨其术不能见用于世,而反见嫉于人,遂加以精研,再变其战斗防身之秘法,而为主于御敌之秘诀,授术收徒,著述誉抄,公诸天下,其派遂大兴。”


由此可以看出,少林后期拳术已非佛门原本“汤水”,它是中国古代以来未经哲学理论锻造的实用武术。这种当然是历史悠久的实用武术,是以技击对抗中人的后天体质和思维优势来决定胜负的。此即王宗岳所云“先天自然之能”。这优势就是快制慢、强胜弱、有力打无力,千斤压四两等等。与内家拳两者相比,一重外,一重内;一拙,一巧;一刚,一柔。所以前代内家拳家从实践中体会到张三丰创内家拳是在“精于少林”的基础上,结合道家养生理论千锤百炼研究创造出来的。所以,后代学者能对张三丰的内家拳术精华“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那么,换句话说,学内家拳不得其门而入,或学之不精,也未必就能胜于少林。当然,说少林后期拳术是中国自古以来未经哲学理论锻造的实用武术,其“实用”之“术”,是指它主要是一种经验的总结积累,也包括它后来对内家拳的某些方面借鉴。能流传到今天的某些早期少林拳术,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少林佛门拳术也有内家、外家之分,而武当拳术也有内家、外家之分。内、外家的分别绝不是佛门、道门的分别,而是拳术中含不含养生内功的区别。清代周述官编著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其“内外功辨”也持此见。应该说,张三丰创立的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法,只是因为开创于武当山,方有“武当”这一流派标志。但这一流派并不是某一宗教家门的专利。它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一大批中国武家,从主观实用经验主义中解脱出来,迈向以研究客观哲学理论并以其指导实践的民族群体意识的升华或飞跃。这是中国武术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评论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太极拳为什要、为什么能建立在养生基础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是道学理论和宗旨使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在探索宇宙自然本质上,在讨论人的生存意义上,都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及人与自然规律的相合。所以,三家的哲学观有很多相通之处。张三丰持“三教圆融说”而创立太极丹功体系,其意义也在于此。然而,儒、释、道三家在对待具体的人生生存行为上,所选择的目标却各有不同。儒家讲“治世之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释家讲“解脱之学”,提倡“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要免除轮回之苦,修出一个脱离肉体而永恒存在的圆融灵魂;道家偏偏都不相同,他们讲“长生之学”,提倡“长生久世,飞升成仙”,希望人的肉体连同灵魂永远完美的存在于世界上。张三丰所持“三教圆融说”,其实是站在道家立场上,吸收别家可取的理论,和某种阶段上可取的别家修练方法,来为道家所用。他的太极丹功体系就是围绕长生之学的宗旨而创立的。


道家丹功的次第验证,大致上可分为除病、健身、益寿、延年、长生、成仙(仙者,山中修炼得道之人)六个阶段、层次效益。对于“长生、成仙”我们可以不去相信它,这当然是现实且客观的态度。然而,道家丹功的前四个阶段层次的效益,作为基础功夫之验证,这确是历来有目共睹的。正因为如此,道家丹功就有能因人施教的可普及性。道家自己要追求长生成仙,他们同时也有普救众人的宏愿。他们传播丹功,并不苛求天下人都能修成不死之仙。他们认为,不长生可以延年,不延年可以益寿,不益寿可以健身,不健身可以治病,学了总有好处。所以,张三丰创立的太极丹功体系,就把功夫部分的太极拳(包括形意拳、八卦拳等)作为可以普及的功夫广泛传播于民间,并开宗明义的指出,道家推广普及内家拳法是“欲令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艺之末学”。


道家最重视人的生命意义,认为“道贵生”。人从出生到生存,是大自然的恩赐,人既然生了,就应该报答大自然的恩德。这种报答方式就是:好好活人。活得健康愉快,美满和谐,从而美满完成每个人的生存使命。既然如此,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和平,人与生灵万物也应该保持和平,那么,人间就不应该有争斗。当然,也不能去斗兽类、斗自然。天人间保持着和平,就有利于养生。太极拳为什么要建立在养生基础上,就是道家的这种慈悲之心。


太极拳为什么能够建立在养生基础上?因为,它作为丹道修炼的动功形式,服从于“天人相合的自我身心训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本质和指导原理是,让人的生理和心理既要符合宇宙自然规律,也要符合自身的自然规律,并将它处于自然规律运动的初始阶段:在八卦上就是太极--阴阳和谐,在季节上就象征春天,在人就要锻炼成儿童少年。太极是广义哲学,用这种广义哲学去看,天有太极,地有太极,人有太极,事有太极;年有太极,月有太极,日有太极,时有太极。人与人可成太极,事与事可成太极,天与人也可成太极。这太极就是阴阳相对独立而又互相交合运变的和谐统一现象。所以,太极拳所制定的身心运动形式是处处要合太极,处处要对人进行最佳的身心调节。它的“六合”、“八法”要领,具有舒筋活络、平心调气、活血化精、滋养五脏、保养肌肤、益脑开智、陶冶精神等全面功能。能够完成并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合道的境界。


由此可见,太极拳养生效益是不言而喻的。自古至今,凡学练太极拳者,果能得其要旨登堂入室,持之以恒去锻炼,没有不养生的,没有不长寿的。此类例证,有目共睹,不胜枚举。

评论
写得真好。

评论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此文章太长,分两次发出。


以技击为末学是不是忽视太极拳的积极作用?回答是否定的。而且,如果将此作为一张护身符、挡箭牌,来为遮掩功夫既不到家、又欲夸天下第一的虚伪门面,那将是十分可笑的。


可以这样认为,不具备技击作用的太极拳,不是全能的太极拳;而不具备高超技击作用的太极拳,也不是高层次的太极拳。


关于太极拳的技击效用,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云:“有所以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其子黄百家(南派太极拳传人,事师王征南)亦云:“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拳。”还有清曹秉仁云:“内家……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厄而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这些论述乍听起来,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带门派夸耀色彩。但仔细想起来,必是事实。因为,武术是物质性的表现艺术,摸得着、看得见,单凭吹嘘夸张是断断不可立足的。尤其是古代历史上,真功夫都是比试较量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它要得到武林的普遍承认方能成一家之言。而且,太极拳高层次技击功夫,在当代也是屡闻不鲜的。由此可见,太极拳不但有技击作用,而且其作用特别强。这绝不是忽视技击作用可能形成的效果。


太极拳非但不忽视技击作用,而且,它对技击作用的研究和发挥都是极其充分的。概括起来,它对技击作用的发挥,依其内家要旨,具有五个方面的突出特征和优势。


一、“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


太极拳处处遵道而行,它以“反者道之动”的原则构筑了自己“守柔处雌”,“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这种思想初看起来好像很可笑,世上只有以强胜弱、以雄压雌,处于柔弱退让的地位还有胜利的可能吗?


回答是肯定的。


道家哲学认为,万事万物无非阴阳演化而已。阴阳就是“太极”大统一中的两个相对立的矛盾。他们总是互相转化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返曰道。”事物的转化是一个圆,就像地球的子午线,从A点笔直的走下去,最终还会返回A点。道家鼻祖老子由于对道有着精辟认识,所以他最讲辩证的看待事物。他认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真理绝对了就变成谬误,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一面。如他讲战争:“亢兵相加哀者胜。”两军交战为什么“哀”者还能胜?其一,哀者是被侵略者,被侵略者的反侵略之战是正义之战,最能唤起民心;其二,反侵略之战最能表现大无畏精神;其三,侵略者总是心虚的,缺乏顽强坚定的战斗精神。所以,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哀者最终倒是胜利者。


“守柔处雌”,“不敢为先下先”的战略思想是道家受水性的启发而得的。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最卑下的也莫过于水。然而,最坚强的胜利者也是水。坚硬的金属遇水会慢慢的腐蚀殆尽,坚硬的岩石也会被柔弱的水冲刷得改变形状。不单如此,不敢为先下先还在于能时时检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样一来,自己的缺点会随时得到改正。而如此谦虚和谨慎对待骄傲的对方,骄傲得对方的缺陷就会暴露出很多。以我之优势对待敌人的劣势,当然必胜无疑。谨慎和退让态度又是冷静的,这样不独能把握自我,也能清醒的观察对方,能获“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奇用。


总之,不敢为天下先是以主动的方式将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一切服从对方,把对方施展的攻击如数还给对方,以出奇制胜。


二、“后发先至”的战术原则


遵照“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太极拳法在战术上的原则是“后发先至”。这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无为而无不为”、“夫为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争”的理论观点是有血缘关系的。太极拳论有“不敢进寸而退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说。


“后发先至”的战术原则具有高妙的战术意义。因为,彼先动我未动的时候,并不是我不能动,而是彼动我未动这段时间,给了我审候时机做好应付的时间。彼已动,他的虚实都呈现出来,我则可以静以观之,避实乘虚进行还击。而彼动我未动,彼却不知我的虚实,会像狗咬刺猬无处下口,此即形成“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局面。我虽“不敢为天下先”,却因“敢为天下先”的对方处处失利,硬将我逼成“后发先至”而成为“天下先”。如《太极拳浅说》言:“太极拳以不先发动为主,遇敌来击,先以化劲化之,待其不稳,从而击之则用发劲。”


说到底,“后发”在于引进落空,更有把握的加速“先至”,以还击对方,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评论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三、“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


太极拳从学到练到实用技击,“轻灵圆活”是一贯的。讲柔化,讲顺气养气,讲气沉丹田,坚决摒弃勇猛刚强。练拳时要求“一举一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需节节贯串,神宜鼓荡,气宜内敛”,“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需换的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总之最忌用力,务使全身大到四肢百骸,小到每个细胞都松开,使气血无不畅通灌注,日久自然练成内劲。这种内劲很柔和,遇敌也不含抵抗性,能随敌劲以为伸缩。但这种柔含有内力,就像一根弹簧鞭,弹性很大,“外示柔软,内含刚强”。在技击中会借助对方的来力又将对方弹发出去。这就是所谓的“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由于贯彻“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所以在技击中,身法似游龙飞风,轻快似风。手法则随心而动,击出似闪电,出手不见手。步法当随心踩步,步走齐正八方,罡步九宫,使对方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心理上要求坦荡、清静、自然,面前有人作无人。不怕近,不怕猛,不怕刚,审时度势,以俟战机。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最敏捷的反应出奇不意而制胜。技击中进、退、转、侧、升、降,要求颈、脊、腰、肩、肘、腕、膝、胯、踝都能灵活运转,达到不是转圈胜似转圈的程度,即所谓“如珠走玉盘,九转还原”。


太极拳“轻灵圆活”的积极方法和效果,是以深厚的内功基础为显现的。没有精、气、神的三花聚顶,没有意到形到、形起力发、力发神贯的上乘内功功夫,“轻灵圆活”是难达到的。发劲时,也就难以达到柔软似锦,实则坚硬如铁的效果。


总之,能得“轻灵圆活”之妙,迎战时则能以变应变,随境而化;随意而变,随心所欲;似攻似守,似发似收。犹如水之无所不至,气之无所不入,抽丝之连绵不断,迎敌则无所不适,克敌则无坚不摧。


四、“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果


“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果,使太极拳的追寻目标。这是由武当拳派的道德观念所决定的。
什么是“抗”呢?即是敌我双方相互接触后紧紧咬住不放。一方想以最大的力把另一方打出去,或欲寻另一方的要害给以致命打击,而另一方则竭尽全力抵抗住对方,甚或也想寻机置对方于死地。到头来,若一方惨败,胜者亦精疲力尽,或者两败俱伤。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太极拳推手中叫“顶牛”。


什么叫“化”呢?太极拳中的“化”即是化解,也就是回避矛盾冲突,并使矛盾得到解决。在实际技击中,对方攻来,我不是正面抵抗还击,而是以圆旋的转动给对方留下一个空间,引对方进来落于这个空间中,我再以对方的来力大小将其把握的分毫不差时,以杠杆之力将对方发出去。


贵化不贵抗,重在贵化。所谓贵化,对方欲制我而制不住,但我却可以将对方发出去。并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样做,只是对方心悦诚服的不再争斗为止。由此看来,化,不单是技击的化解,目的还在于心理感情上的化解。


最奇妙的是,太极拳的高手们能在技击中以化寓发,能将对方打出丈地之外,有时被还击者还是腾空反转被打出。虽言被打,又打出丈外,但对于被击者来说,不但不会受到损伤,而且还感到犹如坠入五里云中一般,晕晕乎乎的。然而,对于太极拳高手来说,有时将对方发出很远,而自己还不觉察,纯属无意之中的事。这是功夫练到很深时,周身有一团自己感觉不到但具有很强力量的浑圆之气场,外物只要接触到这种浑圆之气场即会瞬间产生反应,以旋转之动将外物反弹出去。古拳论中讲“打人不露形”、“犯者应手即扑”就是这种高级技击功能的初阶,只要循径而入,到时自会豁然贯通。


五、“一层功夫一层水平”的技击效应


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无不含技击作用。就是在一招一式由始到终的运动线每一切点上,都可以发挥出技击效用。当然,武技功夫都是由低到高的层次递进过程,太极拳也不例外。但是,作为表现内家特征的太极拳,它却可以显示:低层次有低层次技击妙用,高层次有高层次技击妙用。这里所谓层次高低,是指太极拳始终以内功为基础,但低层次的内功并不扎实雄厚,所发挥的技击效用主要是后天生理功能的最佳体现。这里所谓高层次,是指专以内功打人的技击功夫,即“触之即发”、“打人不露形”的高层次。这内功就是丹田元气的运转之力。具有高层次功夫者,由于由内达外无处不通畅,丹田元气的运转也就无处不及,来犯者只要触及有功者的皮肤,即会被元气的运转力反弹出去,无须思维反应过程。功夫若再进一步,丹田元气还会在人体外形成运转保护场,来犯者只要触及这个运转保护场,即使不接触身体,也可以将来犯者发出去。高层次的内功还可以内气、场力的爆发形式出现,这即是“哼哈”二音的发声。“哼”音主沉、主内聚,使内气紧缩,可使来犯者发力的接触点落空,导致身体失重;接着“哈”音辐射爆发,以内气场力将来犯者弹击出去。


太极拳技击功夫的由低到高之间,还有过渡层次,都可以体现一层功夫一层技击的效用。


细论起来,任何一门武技何尝不也是可以体现一层功夫一层技击效果,何独太极拳,何独内家拳。但分析道理,太极拳、内家拳的低高层次,不是指技术操作的强化程度和熟练程度(当然从某种意义讲也是必要过程),而是内功的虚实、强弱程度。这也是与外家的区别之处。


   由上可见,太极拳虽信奉“以技击为末学”,却并不忽视技击作用,相反极重视技击作用。它信奉并提倡“以技击为末学”,一是出于道德观,二是出于养生之旨。在道德观指导下,人与人应该建立和平友爱,何必去争斗战争;在养生宗旨指导下,凡战争不伤己必伤彼。“以四两拨千斤”,还需耗伤我之“四两”。与养生无益,何必呢?当然,即使是“末学”,也是“学”,也不能不学。人世间有正义,就有非正义。有好人,就有坏人。好人不犯人,坏人还会犯好人。所以,道家要普济众生,扬善化恶,伸张正义,没有高超的武技当然不行。这如同今日之世界制造核武器,只能威慑之用,是“一日不可忘记战争”,而但愿“百年不一用”而已。

评论
关于学太极拳应该找怎样的师父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1.师父本身一定要功夫很高,要练到高层次。须知师父如果有十分功夫,教给你(假设师父是毫无保留的)的也是十分,可能你只能领会八分,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程度不够,最后可能只出了三四分的效果。如果师父再有所保留,或者个人练习方面偷工减料,那么所得就更少。因此首要一点要师父自己功夫高,这样才有可能传给徒弟的东西多一些,徒弟的练拳道路以后能走得长久一些。

2。作为内家拳的太极拳非常特殊,如果没练到的东西,就说不出来教不了别人。因此只有自己练到身上了,才能够说得清楚教得出去。师父自身功夫高,练拳的各个层次都很清楚明了,才能给徒弟指一条清楚明确的发展道路。所以找老师,要注意辨别他是否有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层次,是否能够明确的指导自己而不是瞎指挥,这些只能靠个人自己去判断分别。

3。师父不仅要功夫高,而且要会教学生。作为老师,师父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方法不对,就算自身武功再高,跟徒弟说不清楚,教不明白,也就传承不下去。更甚者如果师徒关系紧张,徒弟心有抵触,那就更谈不上能学到东西了。因此我们需要寻找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知道因材施教的好老师。这一点比较好把握,一般常年教拳的师傅,都会经验比较丰富。

4。师父不仅要功夫高,还要明理,能够将理论道理讲清楚传下去。很多人功夫高,但是理论浅,说不明白自己的练拳感受,总结不成系统经验,也就教不出好学生;有的人理论高,实践浅,不知道自己的理论实战起来或者对于养生到底作用如何,也不会教出好学生。只有功夫既高又明白道理,能够把自己的练拳实践、教拳实践和道家的哲学理论、养生理论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的师父,才是真正可遇不可求的好师父,是我们所有弟子心向往之的追求。要拜明师(明理的师父),而不是名师(有名的师父),道理就是如此,师父自身明理程度,对于徒弟的日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5。经常会碰到有人感叹遇不到名师,确实如此。但是,假设有了名师,我们自身应该做些什么?我的师兄弟,包括我自己,有很多人虽然具备了上面列出的条件,有了很好的师父,可使真正到了日常生活中,需要一天天,一年年的坚持练拳,按照师父的要求练,非常的难,需要极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毅力。坦率地说,师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比如练拳的强度,很少有人能够拍胸脯说我全做到了。作为一个现代人,生活中的诱惑、阻碍、干扰实在是太多,我们自己的心智坚定程度和付出的努力,其实在找到好师父之后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拳,那么师父的辉煌将能够很快在我们身上重现,但是,现实中的我们,是否能够做得到呢?

综合上述看法,想练好太极拳,真的是很难,有找不到明师的苦恼,有练不出效果的辛酸,有下不了功夫的惭愧,有前路漫漫的感叹。但是,如果又有好老师自己又能好好练,那么我们在太极拳中得到的好处和快乐,绝对远远超过上述的付出,绝对是值得的。因此大家只要努力,战胜懒惰战胜自己,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追求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说,只要道路正确,方向对头,埋头苦练,就一定能够练出功夫,练出强健体魄来,因为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走的路对,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自己的惰性苦练,沿着已有无数前辈高人自己用身体实证了的发展道路前进,那么他们的成就,也有可能在我们的身上重现。

评论
有兴趣学

评论
大家好:

上面发了这么多帖子,相信大家对于赵堡太极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尚未说明过我是属于哪一支哪一脉的。我的师父是牛西京,他赵堡太极拳师承刘瑞大师为郑悟清宗师一脉,武当太极拳师承武当山高道朱诚德道长,为赵堡太极拳第12代传人,是当代太极一代宗师。他的事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师父传授的系统称为真人太极,网站是:http://www.taiji.name,上面有很多的文章介绍和视频下载。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到该网站上面下载赵堡太极的拳架视频。

另外还想介绍一下另一位高人,我的师伯郑琛大师,也是一代宗师,现在西安。他传授的系统称为太极拳道,网站是:http://www.tjqd.net,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一看。

最近比较忙,发帖速度较慢,请大家原谅。

评论
好东东,收藏!

评论
首先,不管是练习太极拳还是外家的功夫如少林拳,长拳什么的,都会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如果不练拳光跑步或者走路也能有强身健体的效果。根本原因是合理的适当的运动就会促进健康,因此想健康不一定非要练太极拳或者练武,练瑜伽,练跳舞什么的都有可能达到目的。

   其次,虽然很多东西都能够促进健康,但是效果大小是不同的,付出同样的努力比如都是每天练一个小时,收到的健身效果肯定不一样,可能有些人觉得跑步效果更好,有些人觉得瑜伽更合适,因为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所以适用的东西也不同。比如对于腿脚不便的人肯定不适于进行跑步跳远等活动,对于身体有病的人肯定不能够进行激烈运动,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运动,做多大量是适合自己的,需要每个人用自己的身体作试验品去体会去试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和最适合自己的量并坚持下去,就会出现很好的健身效果。

   第三,我们身为中国人,和老外比起来最幸运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非常多的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养生健身方法,这些方法已经跳出了一般的跑步走路运动等范畴,上升到了对人体锻炼的更高层次,比如佛家功夫和道家功夫都有各自的哲学理论基础,都包含了各自流派对人生宇宙的看法和体悟,这样的锻炼方法,实际上是人类对宇宙规律的总结提炼和提高,因此客观上起到的锻炼效果应该会比普通的锻炼方法更高一些,效果要更好。一般来说,修为修为,不管是练气功还是练太极,还是练少林,都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培养个人身心的更高层次,进入了一个修炼自身身体和思想的更高阶段。从这一点上说,我个人比较推崇我们老祖宗传下的东西,比如中医,比如太极,因为这些东西已经脱离了简单锻炼肉体的层次,而是上升到了个人思想修养的范畴。

   第四,我无法判断太极拳和外家拳比一定更好或者更差,因为我没有练过外家拳,不能妄下评论。所以我只能说说太极拳的事情。太极拳目前主要流派有六,陈、杨、吴、武、孙、赵堡拳,各流派的拳法架子差别极大,乍看起来可能觉得很晕,但实际上,只要是叫太极拳的,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需要遵守太极哲学理论的指导和体现太极、阴阳变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叫太极拳的拳种,应该能够体现太极的道理和阴阳变化的神韵才行(太极就是阴、阳在圆中的虚实变化),否则,就可能不是太极拳而成了别的什么拳。因此大家不管练得是哪家太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练出圆的运动,练出阴阳的虚实变化就行了。因此,各流派太极拳说到根子上练的东西是类似的,但是具体到实际各家的拳架和理论各有不同,也就是说目标差不多,但是实现的方法不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就是各流派之间的主要区别。等各位对于太极的理有了一定的领悟和体会,再去看各家的拳架,不看表面的如何踢腿如何打手,只看拳架本身想表达的道理和意念,就会发现很相近,很相通,从赵堡练出来的太极感悟,可能在杨氏拳上面会发现也有体现,这样就有一通百通之感。

   第五,虽然说起来各家各派都是根据太极理法来锻炼的,但是具体到个人,练习哪一家的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跟个人的条件有关,如你的身体情况如何?财力如何?有没有条件碰到某一家的好老师,或者有没有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所谓的财、侣、法、地四个要素,因此只能是提出一个大原则,就是前面发的帖子“应该怎样找师父”,具体到现实中就得看各人的机缘和造化了。但是有一条,要是练了很久感觉都没有进步,要么就是个人走的路不对,可能方法上有问题和下的功夫不够;要么就是练的拳架本身有缺陷不能够令人持续进步;要么就是教授的人的水平有限;这时可以考虑换个拳种试试,毕竟,不管别人怎么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适合”,有经济上的因素、身体上的因素、心理上的因素等各种方面,需要大家自己去寻找和体会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医疗,保健,保险,澳洲华人,澳大利亚论坛

医疗保健

求推荐不会积极推荐拔牙,种牙的牙医

澳大利亚墨尔本东南, 有这样会尽量帮患者保留牙齿的好医生吗? 求推荐!! 大谢!! 评论 可以考虑看两家的牙医,如果都说保留不了了,基本就是救不了了。 评论 说的好象牙医都坏的很似 ...

医疗保健

海运葡萄糖酸锌可以么

澳大利亚葡萄糖酸锌12盒,是非处方药,不小心买多了…海运说可以夹带试试,但是不保证,有被澳洲海关扣下的风险。我想如果被扣下,那葡萄糖酸锌我就不要了。但是说会整箱东西都扣下!是 ...

医疗保健

吐槽澳洲GP的水准

澳大利亚前一段时间游泳得了中耳炎,后期真菌感染,整个耳朵里面流脓已经堵塞影响听力了。 GP换了三次,给开了三次不同的药,包括洗耳朵的,吃的抗生素等。最终都是治标不治本,每晚痒 ...

医疗保健

悉尼老人专科

澳大利亚有没有熟悉这个科的,请各位推荐一个好的能讲国语的specialist. 评论 忘了名字,帮顶。 去年孩子学校请了一个老年病专家的华人校友给孩子们做讲座。 评论 快帮忙去问问。 评论 不能 ...

医疗保健

我做的什么检查?

澳大利亚3月gp 让我做加强ct,查主动脉,但没打造影剂,机器也和ct 差不多,我到现在也不知自己做的是普通ct还是mri?有朋友了解区别吗. 另外最近去医院,担心会让再做ct,两次间隔多久安全? 我 ...

牛皮藓和卡泊三醇
医疗保健

牛皮藓和卡泊三醇

澳大利亚身上一直有牛皮藓,二十多年了,面积不是很大。 今年免疫力下降,牛皮藓很痒,我断断续续用了半年的皮炎平去控制它,一直没有好。三四个礼拜前,停了皮炎平(含激素)后,牛皮藓 ...

医疗保健

请教medicare claim的一个问题

澳大利亚上次带孩子看牙科专家,medicare是可以claim一部分的。当时是我付的款,但是诊所按照孩子的名字去做的claim。一直没收到claim回来的钱,我们就去查孩子的medicare信息,发现她没有把自己 ...

医疗保健

现在covid没症状了后几天可以上班上学?

澳大利亚rt 评论 没强制隔离要求的话,和一般感冒一样 有症状 在家休息 没症状 正常上学 评论 没症状就可以出去了?现在真的跟感冒一样了啊。 评论 上周二开始阳,今天还是阳,公司已经催 ...

医疗保健

不用的医疗护理用品应该捐给哪里?

澳大利亚问医院,人家说不能要。 仍了可惜,有些还挺贵的。 当时病人在医院的时候,还说挺紧缺的。 评论 放上網 评论 建議直接回收 藥比較麻煩 出事就麻煩 保存方式等等的 评论 没办法。医 ...

医疗保健

Medicare 的Safety Net有什么作用?

澳大利亚今天电话给medicare知道这个Medicare Safety Net 会影响到claim的rate, 但是听了半天也没有搞明白如很能提高报销的比例。 有没有大神可以详细介绍下? 谢谢了 评论 Medicare Safety Nets Medicare S ...

医疗保健

今年的流感怎么感觉比covid 严重多了?

澳大利亚之前感染了Covid 症状只持续了一天, 这次被娃传染了流感,已经2周了,虽然感觉在好转但仍然早晚咳嗽。这症状和持续生病的时间长度感觉比covid严重多了 特别是晩上10点后咳,导致入 ...

医疗保健

胰岛素汞可以买吗

澳大利亚老人糖尿病严重,医院建议购买胰岛素汞,医院报价8万-10万RMB,美国产品Medtronic insulin pump。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一,可以这边购买吗还是在中国医院购买就可以? 二,价格上差别 ...

医疗保健

有人知道burwood整骨的钟医生去哪儿了

澳大利亚打电话不通,是休假了吗?打算预约一下 评论 猫本? 评论 走都不告诉自己Patient 一声,这样的医生找他干嘛呢。除非其他事找。 评论 悉尼的burwood 评论 经过,牌子都没了。我现在换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