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墨尔本的COVID危机已经让急诊部疲惫不堪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墨尔本的COVID危机已经让急诊部疲惫不堪, 病人们候诊的时间越来越长

作者:Andrew Tagg (墨尔本的一名急救医生)



我曾经和我的孩子们玩一个游戏。 今天将会有多少辆救护车在急诊部外面等着? 当我搭车去上早班的时候我会跟孩子们玩这个游戏。

“三辆, 爸爸”

“不,我想将会是两辆”

“嗯,我认为今天将会有五辆”

当有一个人猜对时我们会欢呼 - 让7岁的孩子高兴的另一个理由。 但是现在想猜对太难了。 救护车停在任何它们能挤进去的位置,处于不同的待命状态。

有些救护车卸下病人后,开出几步路,等着被清洁消毒。 急救员们刚刚把担架卸下来,他们要更换口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他们说一些坚忍的绅士不想添麻烦,等到实在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才呼叫救援。 他们说一个独居的希腊裔老奶奶摔到以后有24个小时没有被发现,因为她的家人不能去探望她。 他们说一些年轻的女士,被隔离,害怕不能见到他们的心理辅导员,她们不能再应对封城状态的生活。 他们说一些年轻的男士,尽管知道朋友们有病毒,还是觉得跟朋友们聚在一起是没问题的,觉得他们自己百毒不侵。

当我走过黄色的推车和候诊的病人们,我透过玻璃往候诊室看了一眼。 里面已经满了,现在还不到早上8点。 一些人用医院发的毯子裹住自己,明显已经等得太久。我知道我叫他们进来的时候跟他们说什么样的话。

“我很抱歉您等了这么就,这是不可接受的,我很抱歉”

现在我每天都这么说,因为病人们候诊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有制定的目标。病情最严重的病人应该是到达以后就被诊断,但是现在找一个地方诊断他们是一个挑战。

急诊部已经爆满。急诊室让我想到一个赌场 - 明亮的灯光和嘈杂的机器。 时间不再有意义。周末和晚上的概念也不再存在。

以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指示牌和病人的流量来猜到时间。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当接线员悦耳的声音提醒访客们到了回家的时间 - 这种提示其实不再有必要,因为基本上没有访客了。

每个隔间里面的每张病床都被占用,夜班的文员看起来很疲惫。他们接班的时候就有20个候诊的病人,因为没有空余病床。在正常时期,医院会在接近最大容量的状态运行,这样在住院部有床位的时候,病人可以被被转出急诊部。 我们曾经有要达到的目标。每个病人都要在4个小时内被分诊。他们要么是出院,要么是被收治。现在我们基本上不可能在4个小时内看病人,更不要说分诊。你不可能在候诊室或者走廊里看病人,所以你必须等着。

作为早班的急诊医学顾问,我知道在这个班上我会玩人类俄罗斯方块。我们会把病人从一个隔间移到另一个隔间,希望我们能再多塞进一个病人,那些名字在屏幕上马上到顶部的病人(译者注:等的最久的)。这个游戏对我们来说没有结束的时候。因为它的代价是失去一个生命。

我花了整个班的时间打电话给不耐烦的住院部团队,要求他们评估需要住院的病人。这些病人已经在急诊室里面待了20个小时,在硬邦邦的灰色推车上等待。 枕头已经用完了,病人们把外套叠起来当做枕头,他们的耐心也耗光了。 谁也不能指望他们能在这种状态下休息。

电台响起时,我们要找一个地方,任何地方,来安置下一个危重的病人。 我们把病人们从恢复隔间移出,腾出位置。我们把这些病人放在走廊上,我们告诉自己这只需要一小会儿,毕竟管床位的主管已经给他们分配了床位。但是我们知道床位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空余的病床。还有人在这些病床上,等着被送回家。

我早班的第一个小时结束了,剩下还有七个小时。

我已经累了。我们都累了。18个月前我们准备应对COVID的时候,我们准备着应对一大波涌进来的病人。但是他们当时没有来。 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可能当时这一波病人把我们冲垮会更好受一点。让我们挣扎求生,重新浮出水面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人体只能在崩溃前忍受一定的重压。

我们,这些照顾你们的人,已经为你们坚持了这么久。现在我们在崩溃边缘。

来源: http://www.theguardian.com/comm ... d-longer-to-be-seen

评论



墨尔本North Hospital 急诊部前排长队等待的救护车





评论

医护们容我讲句衷心的多谢,你们辛苦了!

评论
哎,真是难呀。

继续封城吧,许多人受不了。

不封城吧,医院受不了,怕病毒的民众受不了。

评论
翻译此贴的用意是为了向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感谢他们的奉献

评论
感谢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评论
how bad is it going to be...

评论

但愿疫苗率能上去,需要住院的人不会暴增,重症的的人不暴增,医疗系统可以不被击穿。

评论
安德鲁斯这个祸祸

评论
还没开放呢?

评论
还没开放就这样了放开了可怎么办啊?但不开放,精神上出问题的更多。

评论
辛苦。就这样还开放的话,医院受得了吗?还是老家觉得员工ok,员工觉得不ok也得ok

评论
确信挤爆急诊的不是疫苗副作用,都是新冠?

评论
开放吧,但是希望大家锻炼好身体,未来几年的医院资源会越来越紧张的

评论

不是应该说那些游行的祸害吗

评论
早上10点半的帖子也被关了小黑屋,怪不得下面的评论都故意跑偏,医疗工作人员需要的是一个viable医疗系统,不是安州长粉丝的鼓励,我只是实话实说,没有戏精的口才

评论
今天开车从Elwood 到Port Melbourne, 海边的车和人是这么多年见过最多的一次,半数以上不戴口罩。安已经尽到责任了,让他们听天由命吧。

评论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不信抬头看,病毒饶过谁。

评论

心疼那些守规矩的病人,很多的手术推迟了

评论

没办法,collectoral damage

评论
他们是真的不容易,没有了teatime,有些要工作a 16 hour shift, 那些建筑工人只是因为潜在的传染源-tearoom被关,就能把大街堵住喝茶。

评论
感谢楼主敢于翻译!让大家看到真实的一面!

评论

我这么厚的脸皮,绝对敢翻。谢谢支持!

评论
澳洲急诊没有covid前就每天爆满了。澳洲有18个月准备增加医疗人手和资源,愣是不去做。有6个月打疫苗,愣是不去打。

一天到晚要用封城和关边境来压病例,请问全世界还有哪个发达国家这样做?

就像大战将临,不去动员扩军不去购置军备,一天到晚逃避迎战,希望躲山上一辈子战争就回去过了。一边躲一边还要骂那些不躲的人。

评论

假新闻曾说维州在海外已招兵买马数百人。

评论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这句名言:



跟“不民主”的高度集权的中国政府不同,澳洲政府是“小政府”,太平时期可以做到不扰民,保持社会安定,人民安康。

但是疫情当头,就暴露出来了政府号召力和动员力的不足,有些领导人也缺乏远见。

举个例子:有好几个州向联邦政府提议要建立集中的旅客隔离设施,经过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扯皮,拖到现在只敲定了计划建造这些设施的地点,连个设计图还没影呢

评论
维州后劲十足

评论

Morrison最会省钱了,省几个钱只买AZ,省几个钱不搞隔离。到头来封一次城几十个Billion就没掉了。

评论

他当初是不是图省钱不知道,反正是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了

评论
医护辛苦了,但最需要翻译成的应该不是中文。
向医护致敬,也感谢楼主呕心沥血的翻译。

评论


我不呕心沥血,几十分钟的时间而已

谢谢你支持

评论

在心里

评论
最担心的是老弱,有其他疾病需要去急症室的时候怎么办

评论


也要按病情轻重缓急等着

医疗系统还有很多连带的问题文中没有提到:比如救护车拉过COVID病人后消毒的时间,医护人员进出隔离病房前后都要换一次防护服...

以后无症状的COVID阳性病人会越来越多,对非COVID病人来说,最不幸的事情有可能是:因为其他急症去医院,在救护车上或者医院候诊期间被传染上COVID

评论
我建议医护罢工,只留紧急值班。抗议那些漠视现代医学的人去就诊。

评论
医护人员最辛苦了

评论

要是急病没有治好,万一还感染上新冠,真是雪上加霜,如果很多人这样考虑的话,小病真的拖成大病了,麻烦啊

评论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以后无症状的阳性病人会越来越多,就算医院采用快速试剂盒都不能全部排除

评论

为什么不连同制造示威导致疫情扩散的自由党一起骂呢?

评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是个正能量贴,希望这个贴不要大千化,谢谢

评论

求解释

评论
打了针之后有不适的,如果不严重的可以电话咨询GP,安排一些当天出结果的检查,比去急诊方便多了
万一需要去急诊由GP介绍去的,也会快些

打了针也可能同时带病毒,若有不适应该同时做新冠PCR测试,这样不论见GP或急诊都会利索很多

在急诊等候的病者,阳性机会比别的地方高。诊所的也是
能尽量用GP咨询,必要时及早做PCR,是保护自己和社区的方法

评论

哎,就是随意发泄一下,灌水赚积分抵御通胀

君不见这物价涨得我都快吃不起青瓜了

评论

大千ID请移步

评论
悉尼两计疫苗后拐点到了,,墨尔本估计要一倍以上,,两三千的病例妥妥的,,,还是在所谓封城的情况下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