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COVID“自由日”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前景,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我最近收到一个朋友的短信,问我:“就要自由了,你兴奋吗?”在我回复之前,我犹豫了一下——我很难找到准确的词。

说实话,我很害怕。

对一些人来说,重开路线图令人兴奋——它意味着野餐、开放的舞池、恢复正常的感觉。

但对其他人来说,这可能会带来恐惧和无数挥之不去的问题,比如“COVID-19将如何影响我?”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场大流行的影响。

我们与朋友和家人隔开,失业,在家工作,同时扮演家长和老师的角色,我们的医疗系统已经被推到了极限——这个清单还在继续。

我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开放。

我和别人一样兴奋,想走出家门,想在我最喜欢的餐厅订一个位置,甚至想要进行第一次尴尬的面对面交际(怎么跟人互动来着?)

初尝自由将是甜蜜的。但现在,我担心的是“与COVID-19共存”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18个月大的时候,我被诊断出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2型,这是一种骨骼和呼吸道肌肉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的疾病。

根据资料,我有“患上重症COVID-19的风险更高”。

我曾因季节性流感而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我绝不是唯一有这种恐惧的人。

我的一个朋友将接受为期12周的化疗。

他们说,他们对“走出封锁的感觉很复杂”。

她说,由于她的癌症治疗和多发性硬化症,她的“免疫系统废了”。

这意味着她“承受不了感染任何病毒”。

当Kurnai、Gunditjmara、Wiradjuri和作家Nayuka Gorrie发推说他们对开放感到害怕时,他们的情绪得到了一些人的共鸣。
截屏2021-10-11 下午9.48.09.png
他们写道:“我有免疫力低下的幼儿,他们现在太小,不能接种疫苗。”

“不是所有人都会回归正常。”

那些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和家人也有同感。

一个人在评论区问道:“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将与600名未接种疫苗的学生在一起。我的丈夫有MND。我也感到害怕。我应该去还是请假?”

流行病学家Mary-Louise McLaws告诉《澳洲卫报》,她担心新的路线图将影响最脆弱的人群,包括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那些疫苗对其不太有效或因医疗原因无法接种的人。

她说:“我们知道存在疫苗不平等。”

“人们似乎认为新州是同质化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年轻人、弱势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还没有完全以同样的速度接种疫苗。”

上周,新州成为澳洲第一个为70%合格人口完全接种疫苗的州,我们正按部就班地达到80%的目标进行开放,同时还采取了一些轻度的公共卫生措施。

这很令人兴奋,但这种急于开放的做法在一些政治家和评论家来说,人们的死亡——可能包括我自己的死亡——是一种“我们必须接受的损失”。

我很幸运能够接种两剂辉瑞疫苗,但我们社区中其他许多风险最大的人却没有。

我们的领导人需要对开放的影响以及与COVID-19共存的真正含义保持透明。

当政客们谈到“自由日”和与冠状病毒共存时,我认为他们还需要限定与病毒共存的实际含义,以便社会能够真正了解代价是什么。

今天,我们正在放下我们的防御,进入一个对于那些最初优先接种群体风险更大的世界。

在冠状病毒死亡报告中,“已有病症”这句话会让人觉得这些生命是可以牺牲的。

我们为这些死亡找到了借口,反正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死。

这就像新南威尔士大学残疾创新研究所副主任Rosemary Kayess去年9月在Q+A节目中所说的那样,她谈说在一些国家,残疾人被视为“附带损害”。

当决定谁接受紧急护理时,她说这让她感到“可有可无……她不算真正的人”。

最近,皇家残疾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它的关切。

我不禁有同样的感觉,我担心没有人听我们的意见。

我是我们国家众多构成优先群体但被排除在对话之外的人之一。

在某些方面,我和别人一样,对重新开放并重新拥有正常感感到兴奋。

我们都尽我们所能挺过封锁,紧紧抓住我们都有的那些梦想。

但是,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我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体验到。




http://www.abc.net.au/news/2021 ... te-thomas/100528934

评论
it's really sad, but....

评论
太长了 没看了

那么多人牺牲自己的健康身体去打疫苗不就是为了早日自由么
难道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了么 这还是在已经封锁了106天之后的

哪里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呢?

为了1% 的人口安全牺牲了99%本末倒置也无可理喻哈

评论
政府为这些人做得不够

评论

所以为了自己可以去餐馆吃饭,可以去酒吧泡吧,就可以让别人去死?

“牺牲自己的健康身体去打疫苗” - 打疫苗就是牺牲自己的健康身体?打过疫苗你不健康了吗?你觉得疫苗怎么让你不健康了?

明明可以有两全其美的事情,非要说成没有,非要逼别人二选一,这才是自私的表现。

评论
确实sad,上次不是有篇文章,说60以上,还是70来着,好像没到70。。。在救治的时候,是被“放弃”的

那这些弱势群体更。。。哎



评论


呵呵
梦里的两全其美吧 你那样说的就不自私了? 五十步笑百步 何必呢?

那是你说的 不是我说的 我说的就是想出去的出去 想封闭的封闭 大家都有选择权

你不想出去就不出去哈 封锁在家里一辈子都没关系 没人逼你出去。






评论
很sad, 各国重开计划里没有说的部分就是可能要牺牲这一些人

评论
只能顾全大局,唉

评论
同感。可惜政府不会再理

评论
全世界再不解封,就需要面对空荡荡的超市了。

弱势群体在那种情况下同样死路一条。

并不是只有病毒杀人。

评论
哎,躺平的结果就是牺牲老弱病残了

评论
没办法的啊 不开放 哪来的钱?

评论
如果生产再不恢复,我个人觉得这些弱势群体死的会更多,也许不是病死,而是穷死,饿死,我觉得疫苗下恢复基本正常,反而能让社会继续支持这些弱势群体。

评论
跟政客谈论无钱无权无人过问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就如同和强盗讨价还价,政客只要选票,强盗只认钱!

评论
自求多福

评论
雖然可憐但又不得不如此,唉!

评论
让人难过的新闻,这个世界需要恢复正常,也希望政府能有措施帮助这些弱势群体

评论
本来可以多等几个月再选择
现在倒在黎明前

评论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评论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评论

是的

评论

健康的社会就是允许各种声音



评论
一盘散沙的自由社会,也只能如此了

评论
我知道的一个病人接受定期化疗,已经打了两针没有产生抗体,这应该不是个例

评论

1.jpg

评论
只能听天由命了

评论
天灾。 政府和群众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澳洲这样的民主社会确实无法做到清0.

再继续lock down那是对全民的伤害,open则可能会对老弱病残伤害。  如何选择? 理智的答案很明显而残酷。


评论
全球已经能源紧缺了,再封就是粮食短缺了,这些人到时吃啥用啥?

评论

支持反击,真看不惯这些振振有词的自私的人。sad

评论
Sad
自由有代价,包括之前去世的那些老人们

评论
付出一些代价恢复经济发展生活正常,这些人就是那些代价

评论

核心问题是自己的自由不要影响别人的自由,整出几千病例挤占医疗资源的时候,别人得到正常医治的自由没有了
所以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不要打着自由的旗子抢占利益

评论
每个人,某个时刻,某种程度,都可能成为代价。欲望与现实永远做不到匹配。

评论

生产就没听停过,essential worker们一直在工作,不要拿这个当作去酒吧的借口

评论
我感觉新加坡的疫苗率开放比较合理,澳洲还是太低太匆忙。究竟如何让我们2周后看新州吧。

评论
看了很sad,但是这就是社会,就是残酷的世界。希望病毒早日离我们而去

评论
就如同另一个新闻里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Teo Yik Ying 教授说的:

“我们看到接种过疫苗的人被感染。事实上,人群中的每个人都感染新冠只是时间问题”

“两全其美”,“清零“,只是一种幻想,现实很无奈

评论


是的,占极少数的那些免疫力很差的和害怕病毒感染的,可以采取措施严格隔离起来,而不是为了他们的自由而影响绝大多数人的自由。

评论

Dr Chant曾经说达到90%以上可以保护剩下的10%,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警醒那些反疫苗人士

评论

如果是16岁以上的90%的话,也就是总人口的70%左右,不知道够不够

如果要总口人的90%的话,如果不开放12岁以下儿童打疫苗,那估计达不到

评论


不只是病毒的问题,covid挤占了医疗资源,本来心脏病发作的,现在叫救护车都不能及时来了,还有很多很多收到影响的
公平点的话,那些出去浪的,感染了需要治疗了,就要排队,排在所有其他正常患者的后面,医护能腾出手的再来救治他们,腾不出来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但是这个操作起来有困难,难以区分正常生活被感染的还是出去浪感染的


还有个解决办法就是征收浪税,所有浪的地方收100%的税,用于补贴医护资源
类似于糖税烟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了医护负担,所以多收税抑制这些活动,收的钱又可以补贴他们带来的负担

评论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无所畏惧者,亦或是那些自觉免疫力强的觉得无所谓,反正能扛过去,死道友不死贫道嘛,还大言不惭的说着没办法,你们剩余的这些人就是要被淘汰的,不淘汰你们我们就不自由了,这让我想起了国内关于罕见病入医保的一些事,某些关于罕见病的治疗是天价,国内是要自费,也是有很多人说,如果把罕见病入了医保,那医保资金池就不够了,我们感冒发烧就没法报销了,我真的希望说这些话的人家里不要出现任何罕见病,也希望他们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最终烂成什么样子,都是在自己的默许之下完成的

评论

一个远远远亲去年就是这么走的,希望少浪 理智浪 浪而有度

评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评论

所以开酒吧的就是该死,活该倒闭破产关门

评论
政客们总是喜欢义正辞严地说,我们这个社会有时总是要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

我们这些纳税人听着以为很有道理, 以为"代价"总是别人.  实际上这是错误地把自己带入政客的角色,  那个"代价"才是我们自己.  仔细看看想想, 多少事情, 政客们掌握了立法行政大权, 都是算盘精光给自己和利益集团打算.   

这次疫情也是如此, 疫情补贴的发送, 防疫旅馆的分配, 疫苗的派送, 行业政策无不是肥羊.........而那些应该为防疫失败, 数百人枉死负责的政客们, 不都依旧活得很滋润, 厚颜无耻地指点江山. .......越到高级政客,良心和同理心含量越低.

评论

碰上了疫情就这样了,就象有人住在树林边上,林火烧了,也只能认倒霉,还让谁免费给你一套不成

评论
这样属于特殊vulnerable 的人群,在医疗资源上确实应该给予优先考虑,尽量不要让开放后可能出现的住院病例骤升影响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障。

评论

按照你这个逻辑,弱势群体碰到疫情也就这样了,只能自认倒霉

评论

"在冠状病毒死亡报告中,“已有病症”这句话会让人觉得这些生命是可以牺牲的。

我们为这些死亡找到了借口,反正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死。"

说不出的悲伤,现在真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一些人被注定牺牲

评论

你说错了,很多人并没有选择权,解封后本来可以wfh的被迫冒险回公司上班,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身体虚弱的家人(而这些家人里面很可能也因为疾病或年龄等种种原因而打不了疫苗),这些人就算自己打了疫苗也会害怕回去上班被感染,不仅自己不能避免感染,还会带回家传染给家人(比如新闻里提到的那个老师)。这些都不是一句话自我封锁就能解决的,或者害怕就辞职啊之类这种就算了,毕竟不是人人家里都有矿

评论


同理,可不可以也理解为:突发林火,所有的人一起逃命,身体好跑得快的侥幸逃生,跑不动的只好认倒霉?...

评论

可是咱们新州长太激进了,有计划的一点点放松解封我不反对,但真的步子迈得太大,什么都没准备好就解封,据说还有取消口罩令,那真的是疯了,连美国都没有取消口罩...

评论

如果是突发情况就只会这样啊

评论


但酒吧不是必需品,和超市或essential manufacture比不了。开酒吧的人也要有这种心理准备,灾难特殊时期在人命面前,所谓酒吧真的不那么重要(别跟我说人家酒吧老板要赚钱生活。但记住赚钱方式千千万,而不应该是踩着人命去赚钱还能如此理直气壮的)。为了酒吧让别人去死,这种想法好可怕
(以上,同理,用在所有非必需的娱乐场所)

评论

但疫情不是突发情况,本来还有更好的办法与时间应对。而不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匆忙解封

评论
这也是都在骂的中国到现在为什么严控输入,我一开始也不喜国内夸张的政策,但是看到父母亲戚能随意放心的国内旅游,聚餐,也不用口罩,就算不给回去也安心了。都知道或许新冠的药物就要出来了,药物和疫苗结合后共存才是王道。放弃基础病,老弱病残,甚至儿童,放弃生命,这种社会真的很low。西方不就是自私,自由散漫才导致无法清零么,政府不就是不管这些乱窜的渣子加上没有有效隔离手段搞成这样么,对外严格隔离里面弄干净,还需要封锁和口罩么,屁用没有最后来一句啊,没办法只能共存,然后牺牲免疫力弱的就是理所当然了?这些人何其无辜。当初对外严格隔离手段不人道不自由不公平,现在对内就人道公平了?真是没眼看。失败就是失败,做不到还要讲的和真理一样,典型白人嘴脸,不知道怎么好意思傲慢自大的。

评论

疫苗的群体免疫作用就是这个意思。
一直以来医学上都说当全体人口有70%的人通过疫苗获得抗体后,其他人即使没有打疫苗也会得到保护。但针对新冠的难缠性,而且新冠疫苗的有效持续性未明,现在很多权威专家认为70%不够,应该达到80%以上。所以以澳洲所谓(符合条件人群)的“90%”,实际大概也就全民的70%,基本属于最低标准。如果连这一个指标都未达到就开放,根本就没想等民众具有群体免疫才开放,其实就是放弃了老弱病残。所以才对那个70%藏头露尾,闪烁其词。


非常赞同!
清零根本不是不可能,中国已经示范了无数次,其实昆州西澳也证实了并非不可能。真的是“就是自私,自由散漫才导致无法清零”,就是政府无能而且不把民众生命放第一位才无法控制疫情必须躺平。

评论
与病毒共存就是丛林法则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