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谈谈孟母三迁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隔壁有网友提到孟母,又有网友提到国内小朋友送到澳洲亲戚家寄养读幼儿园。于是想起很久以前自己写的一篇博客,于是也转过来供大家讨论一下。不过上的父母们好像都很尽心尽力、亲力亲为,值得称赞!

请特别注意,这篇文章也许批判口气过于重,不喜请勿再继续往下读。

随想——《孟母三迁》中的教育理念

(2010-05-06 02:21)

--------------------------------------
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故事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

以上是关于《孟母三迁》的一段网络搜索。最后的评论也就是绝大多数人和我以前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然而,最近在我体验了三年的父亲职责的时候,当我再次想起这个故事,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故事给我们最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没错!但是这个结论被过分强调,从而误导了无数父母。看看现在的父母们,为了孩子有出息,拼命挣钱,然后让孩子进他们负担得起的最贵的学校、最多的兴趣班、最多的家教、最被老师推荐的辅导书、最远的国家、排名最好的国外大学。也许这里面有成功的——挣得多的、或管得多的、或学得多的。但这里面衣服不会洗的、被子不会叠的、和陌生人话不会说的、马路不会过的、谢谢不会讲的、不知道女士优先的、队不会排的,或是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就离家出走的、跳楼自杀的、杀人解闷的、流落街头的、神经分裂的比例恐怕也不少于成功的比例。那,孟子住的学校附近的邻居们不知也有几个有如孟子般成才的?孟子为什么偏偏就只学了每月只在夏历初一一天发生的官员行礼跪拜?答案怕是不解自晓的了,真正的主要因素是在于孟母!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一个孩子如果不学好,仅仅的把责任怪到环境头上明显是父母在推卸责任。换一句话说,有问题的孩子,如果父母不亲力亲为、身体力行的去教育去感化,仅仅是换所学校、搬个家、哪怕是扔给人大校长去管恐怕也是起不到作用的。

二、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要以父母为主、学校老师为辅。这算是第一条的补充。在人们都抱怨现行教育制度有问题的同时,有多少人是清楚地知道他们抱怨的东西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如果知道,那这种抱怨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但是,又有多少家长能够意识到也许自己就可以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呢?恐怕很少,他们还是在抱怨孩子不受老师重视了、学校课程不合理了(作业太多或是不能满足自家的小天才了)。我相信父母们是会和孟母一样选择搬家,但是有谁会像孟母一样在每月夏历初一以外的时间也去下功夫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呢?谁能和孟母一样平日里也对“孟子们”的教育尽心尽力呢?

三、最有用的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而非教科书里。我相信孟子那时是没有教科书的。我们能学到的最多的东西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身边能看见的、平日里能用到的就是最实际的最有用的。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像孟子一样不用坐到课堂里就可以自己学习知识。很多人都认为学校里的学习才是正规学习,但是所谓的“正规学习”时用的书——教科书——是最最没有实际用处的书(当然除了考试和上课睡觉的时候)。这一点无需详解,只要看看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看过哪些书就明白了。所以不必把学习框在课堂里书本上,学习不分正规和不正规。两句话结尾“课本年年变,真理永不变。”“学校不是必然的,人生才是。”

四、这是这个故事里传递的一个错误理念。那就是行业等级观念。为什么办丧事的和卖猪肉的就不及教书的和当官的?我们对其他人的歧视、对其他行业(挣钱少的行业,或体力工作行业)的歧视看来是由来已久。每个人都是口头上追求平等,心底里爱慕虚荣。正因为有这样的歧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在追求着所谓的高学历,学校也就以大众的这种追求来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才有科举、才有应试教育、才有社会的恶性循环。我们追求最慵懒的生活方式,先用最容易得到也最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号称在建设家园,其实干的却是毁灭地球的活儿。我们的教育也变成培养最挣钱“人才”的方式,而忘记了生活本身。而到最后,我们其实也是用一种压力最大也最劳累的方式去追求慵懒而已。何苦自欺欺人呢?


评论
很多“名言典故”,要掰开揉碎推敲,会发现很多滴问题

评论
那時房價低,遷得起  

评论
大道理讲得通,可到实际生活,大部分父母会和孟母一样。。。。。。。。

我就觉得环境比父母重要,尤其是孩子大了,上学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大部分耗在吃饭和睡觉。。。。所以父母能提供的影响在逐渐缩小,环境就越发显得重要

还有啥等级观念?我是个特俗的父母,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还是不要做屠夫之类的。。。。。。。

写这个文章的原作者是不是没孩子?或者家里有钱有权?不是平头老百姓?如果这样我就比较理解了
如果是普通父母,能有这个观点,真是够奇特的。。。。。。。

评论
太多大道理了。
我只知道:对孩子有好处,又在家长的可承受范围内,能迁干嘛不迁。

评论
我刚移民的时候住LAKEMBA,大家说,迁还是不迁

评论



评论
有能力的话, 还是搬吧。


评论

刚来的时候你还没有兔HD,搬不搬随意啦

评论
环境对孩子有多重要?这个毫无疑问,很重要。

我真心希望各位父母都能像孟母一样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孟子。但是,当代这些为了孩子迁了又迁的父母们到底培养出几个孟子呢?真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一个是环境变迁了,另一个,他们忽视了孟母在除了迁居以外,背后所做的其它努力,他们仅仅是东施效颦般的以为模仿一下孟母就可以让孩子顺理成章的走向成功。我只是想通过这个分析能让父母们知道家庭父母其实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如果说学校社会是外部大环境,那么家庭父母则是与孩子更加切肤相关的内部小环境,没有良好的小环境,仅仅靠一个不可掌控的大环境是不可能教育出性格健全的孩子的。

所以我讨论的问题不是迁还是不迁,是为了什么而迁,迁完之后还要做什么,不要迁完就以为万事大吉了,那还远远不够。我想这不应该是一种奇特的思维吧?!

评论

若是希望能熟练掌握"芝麻开门吧"这种魔力,不搬也行。反之,还是找个能上JR的风水宝地吧。

评论
种树要浇水,这个责任你躲不了。但是把树栽在向阳,还是背阴的地方,总得考虑一下吧。

评论


问题就在这里,向阳向阴,每一种树都有不同的喜好,栽在哪里不能完全参照别的树。而我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是,有的人只管栽树,不管浇水,他们以为安习性种好的树都会自己茁壮成长,甚至有的时候看着别人的树种在山坡阳面上,觉得风光,于是也把喜阴的树苗硬种过去就不管不顾了,等着十年以后来看风光,却不知道人家以后每天清早傍晚还要来浇两次水,那一定是种不好树的了。

评论


时事造就人才,象孟子这类大师级的人才不是家长们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 更大程度上是看小孩的天资加机缘。

家长重视, 好的教育只能说是给小孩开了一个好头, 提高他们成为孟子的可能性。 从0.0001%--> 0.0002%.

一般家长也不会寄望着自己的小孩能成为孟子这类人才,大多都只是想着小孩长大后能当个高级白领,过上较为富裕和安定的生活罢了。


评论


只能说要是在澳洲还抱着高级白领这样的理想不放,那其实是很不切合实际的。这也就是我原文分析中的最后一条,行业等级。至少,在澳洲甚至欧洲的一些国家,很多被我们传统中国文化中看不起的行业,其实反而是非常吃香,非常能挣的行业,能够更快的让我们的孩子过上我们希望他们过的日子,但是如果父母们被自己的双眼蒙蔽,被自己的虚荣心蒙蔽而没有看到的话,只能耽误了自己孩子的幸福前程。这个一点也不夸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虽然吸取了东西文化的好东西,但是也同时保留了一些我们“传统”中的糟粕,我们需要发现并摒弃掉。

评论

都想当白领是因为 大家受天朝的毒害太久太深了。
不过为什么是不切实际呢? 身边华人的子女大多都上大学, 当白领。 第二代华人当白领很容易就实现,很实际。



评论

上大学不一定就是当白领吧?我想最好不要在思维里就预先有这么一个什么白领蓝领的区分概念。孩子只要在自己喜欢的专长的领域里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评论

不一定, 但绝大多数都是。即使是理工科, 大学出来了也是坐办公室的多。

要真想小孩没有白领蓝领的区分概念的话, 就得从小抓起, 不上补习学校, 不鼓励考OC上精英中学,因为这些基本都是为日后靠大学而准备的。


评论


我不知道你说的坐办公室是怎么个坐法?仅仅是有自己的办公室就算呢,还是平均每天六小时以上坐办公椅的才算?而蓝领和白领又有什么区别仅仅是坐办公室的时间长短来区别么?你以为坐着干活就一定比站着干活轻松么?我实在看不出理工科的毕业生一出来就坐办公室不去实验室或现场实践工作的有什么可以值得期待和羡慕的。

评论

问题是,上亲子版的家长,都是迁了之后还做很多很多事的。就怕做少,不怕做多那种。

有胆子放养的,目前看到的,都是牛娃的父母。一般父母,哪里敢啊?

真的胆子大的,也不来亲子版了

评论
青春期的孩子 不听父母的

所以中学 环境很重要

评论

是的,看出来了,这篇东西原来觉得在这里发没什么实际意义。也就只看了隔壁两篇帖子才有感而发而已。

评论


环境一直都很重要,我从来都不怀疑这个观点。但是青春期孩子不听话,并不仅仅是青春期的问题,之前的亲子关系教育理念方式也都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我相信睿智的父母也并不是一到孩子青春期就束手无策了,就要靠“别人”来完成这一段时间对孩子的教育。青春期并不是一个会发生突变的阶段,这个时间段里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有其原先积累的原因。就好像你不能简单的把李天一的所作所为简单归结于青春期叛逆一样。

评论
这篇文章可能更适合国内,国内追求白领,追求高学历实在太过头了。

这里暂且还好吧!

评论

是的,这篇东西其实原来就是写给国内的父母看的。

评论

。。。两回事吧

家长为了环境 而搬家

并不代表家长 推卸自己教育责任,都交给老师教育了啊。。。

试想

一个家长 能为了孩子的 教育环境,都搬家了。

还会忽视自己的言传身教吗?

攘外必先安内,都开始注重外部环境,内部的问题早就动手了。

评论

的确是两回事,但是为了孩子大费周折搬了家,并不代表孩子家长就在所有别的方面一定尽到了责任。他们也许会因为搬家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挣钱,很顺理成章的他们很有可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多孩子的关心,并也许常常挂在嘴边说:“忙,是一切为了孩子。”这种现象很常见,在澳洲因为压力相对小一些,也许好一些,但是一定程度上并不少见。所有的家长都会说,我无限关心自己的孩子,所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真的吗?就算做了,真的就都做对了吗?我不相信。虎妈这么说了,狼爸也这么说了,争议不断;多年前,李双江也说了,不知道令计划说过没......

评论
说明孩子的教育关键看娘, 爹不重要,没爹最好。

评论
不光华人,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白领,或者说期望孩子有一份收入稳定,工作环境好的工作。
都说澳洲蓝领挣得多,但有没有去看看他们的工作环境?
大冬天大热天的去工厂和配送中心,看到他们的工作环境就想,多给我一倍的工资我都不会在这工作
还有一个朋友老公是做厨房柜子的,现在40了,一身的伤病,想想再过10年他还做的动么?
我所知道的很多工人都是做的出色的才会被挑选进入office,或者做sales,有几个愿意一辈子做劳工呢
而且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一般公司裁人都是先拿工人开刀的。。。。


评论

您又把两件事 混淆了

主观上,尽责
客观上,尽责

在主贴中,您说的是 主观上,父母通过搬家,把责任推给外界。

在这里,您说的 客观上,父母因为能力有限,而无法样样照顾周全。

客观上的能力限制,无可厚非的,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通过好的环境 来弥补。

主观上,把责任推给外界的父母,偶想也不会兴师动众 搬家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新西兰总理:出世在新西兰的新纳粹Thomas Sewell是“挺蹩脚的人”,但那是澳洲的问题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称新纳粹Thomas Sewell是坏人,但是没对要求把他从澳大利亚遣返到诞生国去的呼吁置评。
撞穿学校栅栏害死十一岁男孩的司机不必坐牢
一位女司机撞穿学校栅栏、害死了11岁男孩,被罚2000元罚金、撤消驾照,不必坐牢。Jack Davey 的父母去了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深夜Emo, 一位阳光灿烂,一位不愿置评

澳大利亚家有两学童。 去考Icas.在此期间俩都没有出去补习英语,只是在家偶尔做做英文练习。 一个没有做任何Past paper, 考HD 一个甚至还做过两。三年的Past paper, 考participation. 撇开ICas,一个也是 ...

小学教育

selective终于刷出了成绩

澳大利亚BBHreserve F。。。。。 评论 评论 成绩出来了10/10/10/15 评论 成绩是什么? 评论 问一下你们是Jrreserve哪一档? 评论 哈哈小尾巴上.. 评论 F吗?我们也是,感觉希望很渺茫 本来根本没抱希望 ...

小学教育

Killara high 和 NBSC manly 哪个好

澳大利亚目前住在Killara high 校区, 已经报名。 不过娃刚拿到了NBSC offer. 可是一看那边坐车1.2 到1.5个小时,还要转车, 那边租房也很贵, 买房那价格就更别想了。 我又纠结了。 下周如果娃能通过 ...

小学教育

2025 精英中学Reserve 收到offer

澳大利亚各位家长有拿到哪家的reserve offer呀?我们在JR reserve F。感觉拿不到offer 评论 去年就到了F,一切未可知,等吧 评论 你要这么想,能在F。很幸运!还有很多人没有这个机会呢,不着急… ...

小学教育

3pm已过,有查到selective成绩的吗?

澳大利亚3pm已过,有查到selective成绩的吗? 感觉大家都登录不了网站呢 评论 登录不了 评论 DOE说大家都回去上班哈 过两小时等服务器攢够力气再来看 评论 我们看到了,就是看到offer,可以acc ...

小学教育

OC/Selective分析兩次考試選較高分數

澳大利亚無聊,看了看政府買的這份“獨立”報告 https://education.nsw.gov.au/abo ... -2025-selective-hig 裏面Jim教授講了一堆話,但避開了兩次考試選較高分數這個棘手問題。 我拿他那裏的數據算了算。 ...

小学教育

报喜帖 加分帖

澳大利亚预祝各位学子爹妈 评论 隔壁 伟峰 同学第一个拿了JR, 恭喜恭喜 评论 进来多沾沾喜气明年用 评论 必须的 评论 也就是有人登陆上去了。我完全登陆不上去啊???????? 评论 就一个报了喜 ...

小学教育

孩子学校的聊天室出了问题

澳大利亚上六年级的女儿这几天回家和我叽叽喳喳的抱怨,说她在年级聊天室里不过是说了几句话打招呼的话,就被批评。 我仔细一听,原来是学校一个离开的老师忘记关闭聊天室google classro ...

小学教育

50%奖学金去不去?

澳大利亚如题,4年50%奖学金,路上单程开车35-50分钟。是不是有点鸡肋的感觉? 每年2次review, 请教过来人review 是不是很严格? 听说其他学校妈妈说会排名,所有科目都要排名,综合排名不能出 ...

小学教育

2025 AMC UP难度讨论

澳大利亚不知道有没有已经考完今年AMC UP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分享下心得?女儿刚考完说觉得很难,之前做前两年的题都只错一到两题,今天考完说觉得难度大,好几题不确定,不知道打击感觉是 ...

小学教育

2025 AMC MP难度

澳大利亚不知道有没有已经考完今年AMC MP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分享下心得?女儿刚考完说觉得很难,之前做前两年的题都只错一到两题,今天考完说觉得难度大,好几题不确定,不知道打击感觉是 ...

小学教育

AMC2025可以买答案?

澳大利亚看小红书好多人都在卖2025真题和答案。。。。说是提前拿到的。。。这是真的吗? 对孩子们太不公平了!!! 评论 真的很烦这些扰乱秩序的人。有毛病!考的好与不好又怎样?靠这种 ...

小学教育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

澳大利亚请问悉尼的小朋友都在哪个网买小学课外阅读和课外辅导书? 评论 我有很多相关资料,你可以去“互通有无”板块看一下。 https://www..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3535mobile=1 评论 好 ...

小学教育

Lauriston 教学质量

澳大利亚有孩子小学在Lauriston上学的,请教学校教学质量怎么样?谢谢 评论 贵得死的私校教学质量都不错,不然谁去啊?有钱人又不傻。 何况这种周边一堆私校的学校,人家敢这个收费就有拿 ...

小学教育

NAPLAN写作评分标准

澳大利亚娃写作最强, 没想到NAPLAN这次考试写作最差, 有谁知道啥评分标准? 评论 母鸡啊,lz的孩子有上补习班吗?补习班一般都有写作评分标准,可以参考一下。 评论 不清楚,naplan挺玄的, ...

小学教育

一个乡镇学校校长的演讲,受益匪浅。

澳大利亚淳朴而不失智慧,有理想又实干,想明白很多事,并且努力动手去干的“狠人”! https://youtu.be/WDx_KlEwmTI?si=vNTvVCKpDNdpZ6BL 评论 看了演讲题目,听了开场白,后面的不想浪费时间。这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