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名师谈学习和教育方法系列(转载)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1)提高学习效率有窍门

不少家长困惑,孩子学习很努力,每天预习、复习、作业,忙得不亦乐乎,但成绩却始终不理想。

我认为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一方面学习上搞疲劳战,影响了正常的作息;另一方面辛苦付出却成绩不见起色,往往使学生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带来的压力无法释放,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情绪和学习都陷入糟糕的状态。

决定孩子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学习时间的累积和先天的智力优势就一定能带来好成绩。所以,孩子成绩的逐渐提高需要多方面的调整和改进。

一、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调整

有的孩子花大量时间背书、做题,每天在题海中挣扎,最终却收获无几,这就需要在学习方法上进行调整。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标准,学生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学习方法也毫无疑问地带有个人色彩,只要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环节却有一些普遍的规律和注意事项,如果很好处理这些环节,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可从如下几点着手:

1、预习环节

预习不要去背教材、背参考书,不要去猜测老师上课会提什么问题,也不要一味地求"精"求"深",而要尽量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自己有兴趣、有心得的部分,也可以进行一些课外内容的拓展。总之,预习要轻松而有效。

2、上课环节

上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浓厚的兴趣、充足的精力、恰当的方法、认真的态度是课堂学习的关键。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培养他们对各类知识的兴趣,还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让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完成课堂学习。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问、勤问,还要学会接纳别人的想法,对于课本上的知识要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复习环节

复习是一种系统的总结和有效的强化,因而不能局限在重复课堂学过的内容上,或仅限于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复习不一定要花费大量时间才有效,在几个比较容易遗忘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即可。说白了,就是和遗忘曲线作斗争。

二、家长心态的调整

如果孩子确实足够努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无法进行更有效的调整,那就需要家长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家长的紧张往往会给孩子强烈的消极暗示,长期在这种氛围中,往往对孩子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结果反而更难如人意。

家长要放平心态,冷静地观察、发现孩子的优势,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他的发展道路.


评论
别拿国内的文章,在这里完全用不上。

这边连课本都没有,谈不上预习和复习的。

评论
(2)孩子对数字不敏感,如何培养其数理逻辑能力

有一个5岁的男孩,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就是对数字特别不敏感。从小教很久才能记住数字,在幼儿园大班里,每次老师布置数学作业,妈妈的头比他的还大,一道数学题要做半天,手指脚趾都用上了。给他买了计算棒和一些有趣的数学教具都不管用,好像一碰到数学脑子就转不过来似的。妈妈也知道不能对孩子大声吼,可是教着教着就忍不住了,有时候上手就打。看着孩子惊恐的眼神妈妈心里也很难受,可是又实在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能提高他这方面的能力。

其实早在出生后的4个月,婴儿就对数量有感知:能区分出多和少。对于婴幼儿而言,每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时得到了训练便使此能力成为技能,且事半功倍;而过了这个关键时期要掌握这种能力则会非常困难。通常是成人忽视了孩子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关键期,导致了孩子学数学困难。

如何帮助对数字不敏感的孩子发展数理逻辑能力呢?

1.提高智能的原则:激发兴趣,发展优势智能原则。

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为提高原则,因为每个孩子均受其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优势智能组合,这些差异是应该被尊重的,优势智能组合是可以运用的。所以,开发数理逻辑智能的目标就是激发其学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以游戏的方式感受数字和数量的有趣与新奇,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有效的引导,为孩子建立起对数学的自信和能力,从而为其大脑创建牢固的智力快感单元(神经网络的优势兴奋)。

兴趣源于好奇,强烈的好奇才会产生兴趣,兴趣更是所有学习的动力源泉,有兴趣作为基础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模式。

2.两个引导方法:

方法一,把握生活中的契机,将游戏和智能开发巧妙结合。

生活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学知识容易,学会运用知识才是大智慧。吃饭是每天的需要,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技能,而能在吃饭中发展孩子的各个领域就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啦。既能激发幼儿感受数词和量词的匹配兴趣,并开始学会合理运用量词;又能使幼儿的总结及归纳能力的得到良好地发展。如:饭后一起归纳吃过的食物。例:你早餐吃了些什么呢?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呢?

方法二,学会运用数学小游戏。将数学教育融入到生活小游戏中,让孩子在生活小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与数学游戏。这样,既能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又为孩子积累了丰富数学的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分类、点数、比较、运算等基本的数学能力等。


[ 本帖最后由 天眼 于 2012-1-30 10:59 编辑 ]

评论
(3)当百依百顺的孩子变得我行我素

   很多优秀的家长有同样的烦恼:孩子上中学以前,基本上家长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自从上了中学孩子就变得不听话了,沟通起来特别困难。

    我觉得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孩子成长了,而家长的教育方法更适合初中以下的孩子。孩子在成长,教育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不是方法落伍,而是从一开始方法就不正确。总有一些家长打来电话诉苦:"我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他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当我提醒家长说:"你能跟我说说孩子的优点吗?"家长苦笑着说:"他哪有什么优点呀,我看不出来。" 家长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面对孩子整天絮絮叨叨。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人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一个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会变得绝望和悲哀,走向反面还是好的,很有可能就是放弃一切。

       家长的喋喋不休,一步一步把孩子逼向了"我行我素"。因为无论孩子如何努力,家长看到的、指出的永远是他的不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干脆什么都不做了。我把孩子的这种表现称为"习得性反抗"。

        家长怎么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颠覆一个观念--听话就是好孩子!

        好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在某些家长眼里,只要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就是好孩子。其实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看成没有自我的木偶,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完全依从于外界的评价,这样会形成追求完美主义的人生观,会活得很累很有压力,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超人。好孩子应该有一个更宽的底线,父母要学会敢于接受孩子的逆反。

        第二,该谁先理解谁?任何僵硬的关系要化解肯定要有一方先去理解包容另一方。是大人先理解孩子,还是孩子先理解大人?我认为要大人先去理解孩子,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其心情与想法。父母不以自己的好恶标准要求孩子,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并愿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态与孩子互动,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才可能开始。要理解先了解,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撒谎、逃学、打架……然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可能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并适时提出合理的解决之道。

        第三,不要剥夺孩子经历失败的权利。失败是一种教训,更是一种提醒。你天天告诉他摔倒了会疼,他没有亲身体会,理解的也是模模糊糊。直到有一天他重重摔了一跤,很疼,他才会真正明白"摔倒真的会疼"。下次当他再次经过这个地方时,他才会自觉地注意。走一些弯路,有一些经历,多一些体会,孩子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第四,要学会用正确的批评方法。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说准说透,以质量胜数量,不要老账新账一起算。孩子最烦的就是父母唠叨,它会让他们产生"永无出头之日"的绝望感,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通粗暴指责,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其结果是父母说了很多,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第五,家长要不断地学习,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虽然孩子在家长的眼里,无论多大都是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调整。过分的保护与过多的干涉都是不正确的。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与分数,因为决定人生幸福与否的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


评论
能让孩子按时按量吃完就谢天谢地了,还有时间总结归纳?一餐饭还要发展各个领域?古人说食不语,我能忍住不说‘快点吃’就很不错了
还有啊,我儿子从来没有‘百依百顺’过,‘No’是他最开始就学会的单词之一。。。

[ 本帖最后由 ttmum2 于 2012-1-30 11:07 编辑 ]

评论
(4)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有错吗?

一次读者活动后我见到了一对母女。如同其他需要帮助的父母一样,妈妈的脸上也是写满了焦虑,她急切地诉说着自己的烦恼。

女儿成绩倒也不错,但就是做事太磨蹭,才上小学五年级,每晚都要写作业到11点,作业里出现哪怕任何一点问题,光用橡皮擦就要擦半天,还采取自罚措施,罚写10遍……看到孩子在一旁游离不定的眼神和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只好支开了妈妈。孩子这才怯生生地说道:“爸爸妈妈对我要求太严,每次考试都要求考班里前三名。要是哪一次考不好,我就会受到惩罚。”“什么样的惩罚呢?”我非常不解。孩子慢吞吞地说:“比如有次就把我的长头发剪短了。”“啊?”我这才意识到,孩子的一头短发后面居然有着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惩罚方式真的让人感到惊讶,我不由心里一阵酸楚。

“你喜欢你的长头发吗?你哭了吗?”我很想知道孩子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我哭了。但是我不怪妈妈,妈妈都是为了我好。我应该受到惩罚,谁让我自己没考好呢?我认真写作业,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可是我怎么老是不能让妈妈满意呢?”孩子的神情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孩子的迷惑又让人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这种懂事不是让人欣慰,而是心酸。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这是父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爱是孩子不能接受的,有些爱是孩子能够接受的,能够让孩子接受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所以父母在对孩子付出的时候,应该认真反思付出的爱哪些是能被孩子接受的,这才是父母需要付出的爱。很多家长以为自己付出很多,但是付出的都没有被孩子接受,这时付出的爱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

不少父母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却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让孩子不堪重负。这个孩子本身没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父母身上。孩子为了在各方面达到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片刻不敢放松自己。做作业出现一点错误就惩罚自己写10遍,这说明孩子独自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她的身心健康。

试问这些要求苛刻的父母,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一下呢?剪掉孩子心爱的长发,这是对孩子怎样的一个心理创伤?这样的创伤又要用怎样的方式才可以抚慰?……

父母对孩子有较高期望本身无可厚非,但首先要明确这个“高”是高在哪,是高在成绩上还是高在做人上;对孩子要求严格,这个“严”是严在规矩上还是严在品行上。

◎ 要引导而不是压制

一个智商高的孩子小时候往往表现得精力过剩,调皮捣蛋,破坏性也比较强。“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满庄稼”,因此家长还是应该加以引导,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作为主要手段,而不是限制孩子不能干这、不能干那。过多的要求,反而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伤及孩子的一生。

适当允许孩子有一些过错和过失,没有大碍,但如果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就求全责备,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让孩子失去竞争力。

◎ 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家长表达期望的方式也非常关键。如果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那么这种期望就变成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时刻压在孩子心头。案例中这个孩子本身很要强,学习态度认真,追求完美,自我加压,父母就要适当放松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硬性要求,不要再加码,而是要着眼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优秀的孩子其实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当然也有的孩子是得过且过,学习不是那么积极认真,那么父母可以适当提出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鼓励孩子,不断增强孩子的上进心。

有智慧的父母,他们的爱是理智的爱,也是感性的爱,这种爱来自于对孩子的深深理解和支持,这种爱远远超出于成绩之上,这种爱立足于孩子的自身特点,来自于对孩子的一生幸福负责。父母的良好愿望在孩子身上能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和教育效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享受到快乐,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期望,这些才构成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永久动力。


[ 本帖最后由 天眼 于 2012-1-30 11:07 编辑 ]

评论
(5)孩子总是被动地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意识?@情景回放

蕾蕾是个六年级的女孩,她是个典型的乖乖女,一切都顺从妈妈的指令,妈妈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生活上如此,学习上更是如此。在家里,她严格按照妈妈给她制订的时间表来完成学习任务。

有一次,妈妈生重病住院一个多月,没有办法再像往常一样时刻指导孩子的学习。离开了妈妈的点滴指导,蕾蕾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也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比较差的科目。慢慢地,她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很大的退步。

@关键点分析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要逐步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逐渐从依赖性学习走向独立性学习,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变盲目为自觉,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效率,让孩子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找到更多乐趣。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学意识的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自学意识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需要父母及早培养。

孩子自学意识的养成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孩子就难以养成独立的性格。所以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探索,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习惯,使孩子具备发展的基本素质。

@关键帮助

家长要明确,孩子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向主动,需要一个过程。比如,今天主动学习20分钟,明天主动学习半小时,家长就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如果后天他又回到学习20分钟,家长也不应该指责孩子意志不坚定、说话不算数,这些"帽子"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孩子在行为上出现反复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家长就应该表扬,即使出现波动和迂回,也不要谴责孩子,因为这也是孩子进步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自学意识,可使孩子终身受益,但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父母用科学的方法、恒久的耐心长期坚持,主要做法包括:

◎多用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孩子

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全权为孩子操持,要鼓励孩子自己进行学习安排,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在生活中也可以经常和孩子探讨,让孩子去感悟、领会、理解、掌握。

◎对孩子点滴的进步进行鼓励

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孩子体会到成功感。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那就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孩子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畏惧情绪。父母绝不能责怪孩子笨拙,更不能呵斥孩子无能。父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鼓励孩子多跟同伴交流

要教育孩子和同学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只有虚心互学,在和同学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学意识才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奠定较深厚的功底,而与同学分享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有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培养。

◎陪孩子多去逛书店

要提高孩子的自学意识,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家长多陪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己买书。孩子的自学意识是家长引导出来的,家长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孩子培养自学意识就可以了。


评论
(6)孩子很用功,为什么成绩老是上不去?

@情景回放

爸爸妈妈带着小青来到我的面前。小青是个清秀的孩子,腼腆中带着愁容。


"孩子已经很用功地去读书了,可是成绩怎么老上不去?"妈妈十分焦急。原来,孩子在上小学低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遥遥领先,是老师常挂在嘴边被表扬的孩子。但是到了五、六年级,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小青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有时晚上11点睡,早上5点半就起床了,每天也高兴去上学,但她的成绩却不见起色。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关键点分析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态度决定一切。家长首先要知道,好的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孩子能自觉自愿致力于学习,而且心情愉悦地对待学习,说明这是个很有前途的孩子。


父母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好,不知道这个"不好"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是必须考100分才是好成绩呢?还是一定要考第一名才是好成绩?还是孩子自身已经对成绩感到满意,而只是父母感到不理想?


@关键帮助


◎用功不在时间的长短


用功不在时间长短,还要观察学习效率。不要只看孩子坐在书桌前,而要看他坐在那里究竟在干什么,比如旁边开着手机的话,或者听着歌学习,这些看似是学习时间很长,但是完全没有效率,这种学习完全不可能使成绩有实质性的提升。


◎要淡化学习上的功利想法


坚决反对"成绩老是上不去"这种说法。有个孩子才上小学二年级,家长就跟我说"我家孩子成绩老是上不去"。我就问他:"小学二年级成绩为什么非得上去?"其实家长这种说法会严重伤害孩子,"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所以家长应该淡化在孩子学习上的功利想法。学习就是磨炼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的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好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一开始就能成绩名列前茅,这在潜意识里让孩子有一种"输不起"的心态,只盯在成绩上,而忽略了发展应有的乐趣和爱好,这是非常不好的。


◎进步不能贪多求快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进步,比如前一次考第30名,这一次考第29名,这就是进步。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孩子的学习进步不能贪多求快。从1楼到2楼,没有台阶,谁都上不来;有了台阶,有了合理的铺垫,谁都上得来。家长要做的不是逼着孩子从1楼直接跳到2楼,而是帮助孩子做好合理的铺垫,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上来,所以越是起点低,越是要慢慢做好铺垫,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家长应该反省自己的心态,"孩子成绩老是上不去",家长说这句话本身就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应该狠狠地自我批评。


[ 本帖最后由 天眼 于 2012-1-30 11:14 编辑 ]

评论
(7)孩子不愿学习,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情景回放


潘盾上三年级了,这孩子聪明、活泼、贪玩,一玩起来特别专注、投入,仿佛把其他事都忘了。可他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只要父母让他看书、做作业,或是说学习一会儿吧,孩子马上脸色就变了。


尽管不情愿,作业总得做啊,所以,家里几乎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情景:爸妈提醒潘盾该学习了,话音一落,首先看到的是孩子晴转多云的脸,然后是拖拖拉拉的脚步声传来,孩子极不情愿地走到书桌旁,在书桌旁磨蹭半天,好不容易坐下来,满脸不高兴地拿出书本,发一会呆,才开始慢慢地写作业。


每次看着潘盾的表现,他爸爸气就不打一处来,不知对孩子吼过多少次,也不知给孩子做过做少次工作,可孩子依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没办法,爸妈轮流陪着孩子写作业,几乎像监视犯人一样看着儿子写。再看看儿子,听到学习就条件反射般地皱眉头,也真的可怜,像犯人一样,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哪里还能找到活泼可爱的影子?


@关键点分析


像潘盾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见。这些孩子一般都聪明、活泼、可爱,思维敏捷、做事灵活,可就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做作业。许多家长软硬兼施,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就是没有明显的效果。


其实,没有学习兴趣是孩子的通病。七八岁的孩子,做事全凭自己的兴趣,根本不懂得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大人没有及时帮助解决;或孩子成绩一般,家长、老师批评过多;或孩子学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感觉不到学习有什么用处;或孩子从来没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孩子从来没受过激励和表扬失去了自信;或是大人对孩子的学习逼得太紧、要求太高时,孩子都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当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时,批评、谴责、打骂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要找出孩子不愿学习的具体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帮助


根据孩子这个年龄的段的心理特点,家长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尽快提高学习的兴趣。


◎换位思考


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爱好,包括这个年龄孩子所共有的缺点。


既然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那就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玩中,抓住孩子的兴趣,及时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有目的地启发孩子学习。像玩具小车为什么会前行还会后退,树叶为什么秋天会变黄、冬天会掉落,乒乓球怎样掷可以弹得高等,孩子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家长们都可以利用起来,或给孩子解答一部分,或和孩子一起查资料,让孩子自己体会知识的有用,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不要用家长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家长要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来评判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样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而且要多表扬孩子,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学习时间不宜太长


在孩子对学习还不太感兴趣时,安排孩子做功课的时间不宜太长。可以把作业分解成几部分,让孩子完成一部分后,适当休息几分钟,活动活动,吃点水果,再做下一部分。每次学习时间短一些,孩子不觉疲劳,效率还高,孩子就不容易对学习厌烦。


◎给孩子确立恰当的目标,多让孩子体验成就感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一方面给孩子确定"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帮孩子一步一步实现,通过达到目标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游戏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孩子刚学了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知识,那就让孩子找出家里的物品哪些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孩子刚学了分数,让孩子分分苹果、西瓜等水果,切出1/2、1/4等;学了面积公式,让孩子想办法算出自己小床、书桌的面积等,既有趣又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就感。


只要家长用心,一定会找出更多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好这些问题和时机,坚持不断地激发、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形成了。


评论
(8)如何避免与孩子无话可说的尴尬

不少家长都感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跟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以前无话不谈,现在说不了几句就无话可说了。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变化、情绪起伏都比较大,在家庭中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作为父母几乎很难与他们进行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出现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孩子成长的必然,可如果这种局面任由发展家长跟孩子的隔阂将会越来越深,情感只会越来越淡漠。时间一长,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走上邪路。

曾听一位母亲哭诉,自己丈夫不在身边,随着女儿长大,遇到一些事情妈妈总想跟女儿聊聊,可女儿总是表现得莫名其妙,而且质问妈妈跟她无关的事情干嘛要跟她聊。妈妈伤心至极,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女儿这么大了却一点不知道体谅、安慰妈妈。简直是个冷血动物!

这对母女的状况就是长期缺乏良好沟通造成的。孩子内心其实是渴望跟家长交流的,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可家长却很少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平时家长都忙,一旦自己有时间就要趁机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正襟危坐跟孩子谈谈,或者谈论那些不知问过多少次的问题。这样的交流,孩子是不想要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远跟家长交流,即使家长偶尔想跟孩子说句真心话,孩子也不买账了。

两代人生活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关注的东西自然也不同,但这都不可以成为亲子间无话可说的借口。跟孩子谈心交流,家长要有个恰当的心态,还要有个恰当的切入点,更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氛围。

1、尝试使用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沟通是指通过正确的方式交流,最终达成思想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所以作为家长要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询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反问句和陈述句,同时要尽可能地听孩子说。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家长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学习。

2、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家长不要居高临下做学生的精神导师,而是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急于为孩子分忧解难,而要敞开心扉真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就不会再拒绝交流。家长要主动去了解孩子所关注的文娱活动、热门话题,而不是把考试成绩当成与孩子交流的唯一话题,这样亲子间才可能有话可谈,有事可商。

3、营造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沟通的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循循善诱。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

亲子沟通其实是一个彼此协商、让步的过程,在沟通中,家长要换位思考的意识,多想想“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多从孩子的角度着想,这样孩子也会学着换位思考,沟通肯定会更融洽,无话可说的尴尬将有效避免。


评论
(9)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

曾听过一位妈妈用一系列负性词汇描述自家孩子: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好的习惯,惰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等。妈妈甚至断言孩子这样的性格,将来不论做什么都将很难有成就。当我问及孩子的优点时,家长沉思许久才说:孩子还算心地善良、孝顺,同学中人缘也比较好,可学习成绩班级倒数,这些优点又有什么用。

每当听到家长滔滔不绝谈起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时,我总是如鲠在喉。父母历数孩子的种种缺点和劣行时,有没有先想一想孩子身上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呢?再说,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很多时候,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家长往往急于指出希望孩子及早改正,甚至会不分场合,殊不知家长不经意间反复强调孩子的缺点,带给孩子的将是压力和伤害,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长期被指责、被否定,孩子也容易产生自卑、抵触心理,甚至有的孩子索性破罐子破摔以此报复家长。

周围不乏有家长把孩子们共有的特点当成自己孩子独有的缺点来批评,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公平的。时常听到有家长说一些绝对性的语言,比如:我家的孩子就是马虎,总是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且不说这个“总是”用得多么不合适,单纯是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这件事--就已经把所有学生共同的特点当成了自己孩子的缺点。我教学多年,还没有见过一个学生能把会做得题目都做对。

还有些家长干脆就把优点当作缺点来批评了,如,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毅力,因为他们经常制订学习计划,却经常完不成。在我看来,制订学习计划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心态,但完不成计划几乎是普遍的。如果是因为他制订了计划没有完成就指责他说话不算数,还真是把优点当缺点来批评了。这样批评的结果可能是他连计划都不制订了。

还有些缺点是家长无端强加给孩子的。例如有家长抛出一大堆理由指责14岁孩子学习不用功,因为孩子晚上回家学习,学不了一个小时就要出来玩一会。我说:“在你印象中孩子一次学多长时间你就感到满意了?”家长说:“怎么也得学上两个小时吧!”我无奈了,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一个14岁的孩子,他每天有效学习8个小时,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有效注意时间也就半个小时。也就是说,孩子如果能集中精力学习30分钟,就该有一段时间休整。高中每节课40分钟,正规的要求是老师的讲课不能超过25分钟。家长却一厢情愿地要求自己孩子一次性至少学习两个小时,这对孩子有些残忍。

所以当家长更多看到孩子的缺点时,确实需要反思自己的这种感觉是否正确。如果真是孩子的缺点,那就更不应该简单了事,脱口而出的批评只能加重孩子对父母的反感,从而使其在缺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如果家长真心爱孩子,最好三缄其口,少去谴责孩子,更不要在外人面前宣扬孩子的缺点。当孩子暴露出缺点时,家长要冷静,多想孩子的优点,多跟孩子像朋友一样沟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分析缺点和不足,帮助其改正缺点。家长的信任、尊重和支持将有利于孩子获得自信,孩子也会从内心感激家长,从而努力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


评论
(10)孩子学习不主动只因家长太主动

一位家长无奈地聊起高中的儿子,孩子各方面表现不错,就是学习不主动,成绩逐步下降,每天作业都要家长提醒催促。家长也曾想培养他的主动性,可一放手,孩子就不知道做什么了,这让家长再也不敢放手了。

从小学开始,儿子做完作业都要妈妈检查一遍;每次考完试,妈妈都要亲自为儿子把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以备日后复习。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高中,听说班里不少学生报课外辅导班,家长建议孩子也报个班,儿子说随声应和,“行吧,随便。”妈妈所有的提议,孩子多以“随便”应答。辅导班里老师询孩子学习情况,结果儿子一句话不答,只是瞅着妈妈,好像问的根本不是他。而妈妈对老师的问题对答如流,搞得老师大跌眼镜。

孩子不主动学习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太主动,以至于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权,使孩子失去了主动性。孩子习惯了一切由父母包办,再加之为了不引发冲突就听从家长摆布。其实,孩子这种被动实在是“明智之举”、“无奈之举”,他怎么会主动呢,他已经被剥夺了主动的权利。这样的孩子,恐怕不只是学习不主动,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被动的,因为他已经不属于自己。

这种情况下,家长苦口婆心的开导已经失去效用。高中的孩子,很少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他不再需要家长的唠叨了。“行胜于言”,对家长来说,关键是拿出行动。

首先家长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学习的事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咋一放手,家长、孩子可能都不适应,孩子的成绩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地下滑,家长一定要沉得住,这只是暂时的也许正是黎明前的黑暗。为长远计,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就像孩子小时候学走路,跌倒几次是必然的。要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责任,使其在主动进取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

家长还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首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长、进步,都跟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直接有关,别人和环境只是间接原因。只有目的明确,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引导孩子在集体中主动做一些事情,担当重任,培养自信和责任感,并将此迁移到学习上,对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是很有帮助的。

让孩子懂得做事情都有两种态度:主动和被动。前者是积极的,是充满创造和快乐的;后者是消极的、痛苦的。多鼓励孩子,引导其在主动学习中得到收获和快乐。


评论
好文,居然没人顶

评论
我顶,期待楼主分享多些这方面的信息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家有爱笑娃的烦恼,求支招

澳大利亚孩子平时非常爱笑乐观simple,总爱帮助别人(help others是老师说的),今年刚刚kindergarten,班级里面有1个女孩总爱打小报告(亚裔不是华人),天天盯着别的同学,做错什么都报告老师 ...

小学教育

小学5 年纪辅导书

澳大利亚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小学都用什么辅导书呢? 我家孩子现在5年纪,但是刚过来澳洲,好多东西要补。 报了SCHOLARLY,但是觉得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也报了课下辅导班,跟着别的小朋友 ...

小学教育

旧自行车

澳大利亚孩子的同学有个旧自行车,这同学买了个大点的二手车,于是以前的淘汰下来。同学家长说可以给我家孩子用,我问了家长给多少钱,家长说不用。想请教大家我是给钱(给多少?), ...

小学教育

Reject the payroll tax on independent schools

澳大利亚发个投票抵制安德鲁斯关于取消私校payroll tax豁免的法案 https://www.parliament.vic.gov.au/view-sign-e-petitions/details/12/501#msdynttrid=pSajdYtDc32_JGY39nWHSTJ8eqCPVO-j3VQNg5gdlXY 评论 私校都给家长们发信了吧 ...

小学教育

St Ivy North Public School有小伙伴吗

澳大利亚给孩子考虑新学校了。现在在教会学校,我儿子四岁多,说话晚,儿科医生给开了轻度自闭症的诊断,现在的学校新开了特殊教育班,这几天一直劝说我们把儿子转去那边,我们去看了 ...

小学教育

请推荐一所selective补习学校

澳大利亚坐标悉尼西区。明年要考selective了,现在在Selina ho那里补习,感觉效果一般。preuni也去过,作业太多而且净是超前知识,效果也不好。麻烦板上家长推荐一家补习社,谢谢啦。 评论 现在 ...

小学教育

小朋友上语言学校求建议

澳大利亚小朋友今年刚开始一年级,之前一点英语基础都没有。 现在上了3个半月了,感觉进展缓慢,上课什么都听不懂,就是发呆。 现在的小学也没有ESL课程。大概每天早上会有个老师教我们 ...

小学教育

Victorian High-Ability Program有人了解吗?

澳大利亚收到学校邮件,儿子被推荐进这个VHAP。应该是好事。 不过我看了半天这个东西的网站也不太知道它具体有啥用? 貌似就是个短期学习班? 有人了解吗? 多谢。 评论 就一个星期一次网 ...

小学教育

求适合小学生的线上中文学习网站

澳大利亚求适合小学生的线上中文学习网站,有经验的家长请分享。 评论 可以试下LingoAce 评论 感谢分享 评论 我家小朋友们上的线上课挺不错的,老师很有耐心。 最大的好处是家长不需要买大 ...

小学教育

参加Pre_uni奖学金考试

澳大利亚小白一枚,没有去正规补习班,去参加pre_uni scholarship考试,只考了个49%。 是不是OC, selective不用想了? 没有一定要去OC Selective的意思,就是想知道一下水平。孩子平时比较放养,但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