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电子数码时代的教育以及电子游戏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最近我开始种草一款游戏手柄,插在手机上玩游戏比光是点击触摸屏方便好多,内心在斗争是不是把它买下来。老公反对,认为我的纵容将会令儿子更加沉迷游戏,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引子。



这段时间我们家简直是让堡垒之夜(fortnite)的游戏完全入侵到日常生活里。为了与孩子能进行更好的沟通,我们时不时一起玩游戏,深深地感受到触摸屏打这种战斗的游戏很是不便,特别是压枪和建防御墙都太慢了,而且开枪射击一点都不准。儿子有提出过买游戏电脑来玩,这样用鼠标和键盘操作,速度会提升很多。但是我觉得为了这么一个游戏买几千块的电脑实在有点浪费,明年上中学虽然可能也要用笔记本电脑,但买个普通的就行了,毕竟电脑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辅助学习而不是为了打游戏。而且手机的额外好处是方便携带,在外面也能连上手机网络玩。我想,如果不想儿子太沉迷于游戏,或者至少不想他总是期望呆在家里玩游戏,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把手机“打造”成不输游戏机和电脑的玩具。不管后两者能不能做到的,手机都能做到。而手机唯一不足的只是欠缺比较大的屏幕而已。想想自己做家长的也实在不容易,要会打游戏、跟得上潮流,才能维持比较好的亲子关系。当然通过参与打游戏,我们明白到游戏要打好很困难,尤其是其中一些任务,虽然不难,要完成却不容易,要一遍一遍不停地重复,这样浪费了许多时间。为了要拿到游戏里所有的奖品,在我们这种非专业选手的角度来看,需要花费比别人多十数倍的时间。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学生会想要不眠不休、荒废学业也要打这个游戏,又为什么会跟父母争吵,为什么偷信用卡也要买装备。因为有时间限制,一旦赛季结束,那些奖品就没有了。虽然级别可以花钱买,但是没时间把水平练上去,奖品就达不到最高级别。可是父母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认为那些虚拟的游戏奖品那么重要?我现在是成年人了,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当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能对孩子来说不一样吧。许多其它游戏并没有时间限制,有空就稍微玩一点,打发时间用,想玩可以一直玩下去,又不急着升级。这个游戏出现了一种饥饿销售的方式,让人觉得无法在预定时间内获得尽量多的奖品会吃亏,但在游戏中有太多的随机性以致有些任务不可能快速完成(用特定的武器杀伤敌人之类的,问题是你可能玩十次也找不到需要的武器),为了省时间(父母都不愿意小孩花太多时间在游戏上),只能采用游戏所提供的快捷方式——花钱购买。但是,它设计奖品的巧妙之处在于,花钱买回来的东西,还有等级之分,否则出得起钱的人大把,如何拉开差距,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你花了钱还得花时间,因为你要积分升等级。



上星期去听了一个讲座,内容是关于如何在这个生活中充斥着电子产品的年代养育孩子。听讲座才知道,从第一台平板电脑面世到现在,才只有八年时间。这八年中,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没可能从父辈、从前辈的经验中学到如何在这个年代养育孩子,因为电子产品的技术发展太迅速了,别说我们的父辈并没有经历过这些,即使五年前的前辈教育孩子的方法现在说不定都已经不适用了。但是在教育的大方向上,作为父母还是不应该偏离的。首先,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上手电子产品的速度比较快,就完全放弃了掌控权,一旦孩子在捣鼓电子器材,就由着他们随便弄,只规定玩游戏的时间是不够的。孩子看 Youtube,你应该知道一个视频旁边有无数同类链接可以一个个地打开,然而有些视频的内容并不适合儿童观看,有些色情片参杂其中。这个堡垒之夜的游戏(Fortnite)也在演讲中有所提及,现在被称为 the f word,可见家长对于这个游戏的流行以及它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多么无奈了。但是即使我们对电子设备的操控不如孩子,在教育的旅途中父母仍然应该是孩子的机长而不是乘客。孩子的大脑还没成熟到可以分辨各种善恶、作出准确判断的程度,如果放手让孩子来导航,这架飞机将有极大的可能会坠落。孩子玩游戏不可怕,曾经看过一些报道,批评让孩子接触过多的手机、平板等设备就跟毒品一样让他们上瘾,但这些说辞并没有科学依据,引用的数据也还是以前研究电视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时的数据,在目前的数码时代看来已经完全落伍了。就在前些年,儿子小的时候还会看看超级英雄、Ben10 和托马斯小火车的卡通片,还会看着 Wiggles 的 DVD 唱歌跳舞,那时候最早接触平板的年龄是四岁。现在出生的宝宝,最早接触平板,听儿歌看视频的年龄是四个月,连育儿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已经很少人使用光碟了吧?电视是被动接受信息,现在的科技是互动的,这两种方式对人脑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甚至连到同学家过夜,都是大家一人抱着一台手机打游戏,大家在网上既相联,在现实中却又疏远。即使面对面也不看对方,宁愿盯着屏幕打字也不愿开口说话。现在谁还记得超过三个手机号码?没有手机日历记事本每天闹钟提醒,谁还会写日志和备忘录在小本本上?作为成年人,我们是不是手机离开自己一米以上就浑身不自在?我们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有空就是低头刷手机,是否有可能禁止孩子接触屏幕或者减少、限制屏幕时间?这本身就有些不现实,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行为楷模。



当然讲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屏幕的好处,让我们给孩子随便玩。限制肯定也是存在的,只是看如何限制反弹的阻力较少。比较有用的提议包括:安装监控软件,限制孩子可以浏览的网站和使用网络的时间;游戏本身是娱乐性强的活动,如果打完游戏之后你要求他去做的事情比较无聊(做作业——别跟我说孩子特别喜欢学习、收拾床铺、打扫卫生之类的),他就会特别没有动力去做。稍微科学一点的安排是 from screen time to green time, 比如打完游戏去看电影、打球、逛街购物、吃一顿美味佳肴 …… 反正就是小孩愿意并且喜欢做的事,而且是外出的活动,这样既可以避免老是关在家里,又可以比较容易缓解停止游戏产生的副作用。另外,要注意把屏幕时间当作奖励或者惩罚手段的做法,其实最好不要经常使用。比如做了什么让家长满意的事,家长奖励孩子玩游戏十分钟。这种手段其实间接性将游戏的地位抬到一个新高度。本来玩电脑(平板、手机)游戏已经很开心很吸引了,现在它变成了奖品,那就更吸引了,何必呢?惩罚的手段也不能常用,用它来当惩罚的手段,表明了家长的态度:游戏时间是洪水猛兽。家长不喜欢,而孩子很喜欢,孩子自然对它特别珍惜,害怕一旦做错了会被剥夺这种乐趣。其实屏幕对孩子的危害绝对不只是游戏占用了时间这么简单,更大的威胁来源于网络。网络的开放性令孩子可能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受到攻击或者伤害,他们年纪小,并没有太大的警惕性和防御能力。如果家长对屏幕的态度是反感的,孩子自然想要维护它在家长眼中的观感(如果家长厌恶更甚就代表自己可以玩的机会更少了),那遇到网络霸凌或者在网上看到什么不好的东西,就不会跟父母讲了。因为家长也不可能在孩子用屏幕或者网络的时候时刻坐在旁边监视,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并不会什么都跟家长汇报。



还是以 Fortnite 为例,儿子跟同学玩得很多。利安家就很多规矩,比如绝对不在游戏里花一分钱,不许在游戏里跟陌生人加朋友聊天。我们家也有规矩,但并没有这两条。游戏每季有个通行证,花九百五十游戏币玩一个季度,有更多的任务和奖品,也能攒更多币(如果能忍住不乱花的话),用于下一季。我们当时听从了儿子的说明,答应让他花钱了,事实上也的确比较好玩。更重要的是,学校里大多数同学都会讨论游戏的进度,没有通行证的人的确在讨论的时候少了许多乐趣。因为按照利安不花钱的玩法,他一个季度只能攒下两百游戏币,他要玩一年时间才能攒够买通行证的币。但一开始花钱买了一次游戏币的儿子,每季都能攒回九百五十以上的币,也就是之后每个季度都不需要再花钱了。但是在这一年里面,利安跟同学们聊游戏的时候就会有些底气不足,因为人家聊得热火朝天的那些任务和奖品都与他无关。从儿子跟我描述的日常学校生活以及跟同学的互动对话里,我有感觉到利安其实承受了不少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另外一件事就是,儿子有时在网上随机跟陌生人组队打,偶尔会碰到一两个配合得很好,一起玩得很开心的小孩,因为这个游戏可以开着麦克风打,他们还会边打边聊天,打完一局觉得对方挺不错的,就会互相加好友。我不反对这种做法,但是我有跟他说,如果在网上听到一些怪怪的或者让你不舒服的话,你就告诉我们。有一次他跟利安玩的时候,其中一个小孩也上线了,儿子就说这个阿典打得挺不错,我们跟他组队吧!利安说,我爸妈不许我跟陌生人聊天。儿子说没关系,他不是坏人,跟我们一样是小孩。最后虽然我不知道利安有没有把阿典加成好友,但他们三个一起打了几局。我觉得,他父母硬性规定不许跟陌生人说话,但总不可能一直盯着他玩,他即使听话,也保不准像那次一样被同学拉进去联网,最终还是跟陌生人聊天了。但是儿子告诉我这件事时没有心理负担,他知道我不会生气然后对他进行处罚,实际上通过这种做法,我更了解他在网络上跟什么人接触了,有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可是利安肯定是不会跟父母说这件事的,因为怕被责备然后被剥夺游戏的时间。事实上通过设立规矩,他父母并没有完全杜绝他遭遇威胁利诱的风险,而且如果真的有事他们还不会第一时间知道。举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尽量不要用屏幕时间来当惩罚手段,否则孩子不信任你,你反而更难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帮助到他。因为我一直对儿子打游戏都持支持态度,儿子就很信任我,除了跟我讨论游戏进度和装备之外,也跟我讨论各种策略,有时他打游戏的时候也“允许”我在旁边观摩,当然我会适时地狗腿一下,说他这个策略很有效果,或者他对人物移动的操纵十分熟练云云。另外,因为我们并不支持他在游戏里花很多钱,我就把游戏币当做真钱一样,经常跟他讨论怎么理智使用这些“钱”。比如眼看着就要升级了,非要花金币去买级别,只为了马上得到升级的奖品,而不愿意多花一个小时完成某项任务而升级,我就会批评他做事不耐心、消费不理智、浪费金钱。比如他看到了特别喜欢的衣服装备,想花“钱”去买,在不能再使用更多的现金去购买游戏币的情况下,我会跟他分析这有限的“金钱”应该花在哪里才最合算、最有价值,然后再让他自己决定。我觉得只要家长多花点心思投入,稍微了解多些孩子的世界,就可以更理解他们的想法。屏幕就是一个中性的存在,我们不要抬高也不要贬低它,就把它当做日常生活中平凡但又不可或缺的一个物体,与它和谐共存。



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这让他们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快乐,打游戏的时候全神贯注、精神高度集中,其实他们并不会留意时间的流逝。所以家长叫他们停止,他们总会说“没玩多久”。倒不是耍赖,他们一玩起来对时间真的没有了概念,叫他们停下来的方法不要像小时候玩玩具一样,“再玩五分钟就要收哦!”,这样说基本上是没用的,“再玩两局就收”更具有说服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不允许平时星期一至五玩游戏,但周末可以玩若干时间。原本我们也这样操作。但在讲座上大家提出来讨论时,那个教授就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即使平时都不能玩,也阻止不了孩子用各种使用屏幕做作业的机会查看游戏的信息。而且平时都一直压抑,到了周末放开打,然后到了周一又得重新管制,在收拾心情方面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会比较难以调适。以前我们虽说平时不让玩,但儿子每天放学回来都会问游戏的进度,看看箱子打开又有什么卡片,所以即使不玩游戏也不代表可以阻止他们花时间去想游戏。当然现在他开始对一个游戏失去兴趣,因为想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另一个游戏上。但是他说这并不代表他不喜欢这个游戏,而是没有太多时间去玩。当他的同学取笑他还在玩“过时”的游戏,让他删掉,他就说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游戏挺好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切都人云亦云,这是一项进步。我也支持他继续玩,他只专心玩这两个我也熟悉的游戏,我就可以监控一下他怎么玩,有没有跟别人有不当的聊天接触。要是他经常不停地换不同的游戏,我们作为家长要监管网络安全就更困难。我有时甚至还会制造些机会让儿子打更多的游戏,比如他帮我打其中一个游戏的关卡,通关之后他就可以打两局另一个游戏。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弱化游戏在他心目中“最好玩”的地位,建立起 “游戏想打得好,有时也会成为一项任务和工作似的,会让人觉得累”这么一种思维。当他有了“打游戏也很累人” 这么一种观点之后,以后跟游戏也就不会难舍难分,有必要的时候就可以放弃。当然目前这只是我的理论。



昨天我看儿子和马逼、约书组队,估计是没有麦克风,大家也不讲话,但是玩的时候十分有默契。先分头去找武器,但彼此相隔不会太远,找到好的东西互相分享,找到交通工具一起坐,遇到敌人的时候互相掩护攻击,同伴受伤配合治疗,然后自己包扎伤口再战。看到他们跳来跳去、跑上跑下地攻击防守,就跟看电视节目似的,而且每人一个不同形象,类似自己的分身,操作起来如臂使指,作出各种动作,怪不得小孩都玩得那么全情投入。他跟安德烈、利安、福仔、奥利华、红发山他们玩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戴耳机用麦克风,边玩边聊天,好像戴着对讲机打仗似的。我最近通过观察他们的互动,才发现安德烈这个小孩性格的另一面,十分跳脱,最喜欢边打边说,讲的话也很有趣,于是儿子跟他们一起玩的时候经常哈哈笑,挺逗的。感觉是大家在一起找乐子,也不在乎输赢。如果他们不在线,儿子会自己打或者随意组队跟不相干的人打,这时会更专注于完成任务。如果跟来事追、约书、马逼这些人玩,他们会更在意战斗的质量,这时候就不是嘻嘻哈哈地玩闹,而是认真对待每一次战斗。对于儿子来说,无论是哪一种游戏的玩法都无所谓,只要是可以玩就会觉得开心,无论跟哪种类型的同学玩,他都没有任何适应上的问题,总是相安无事。平时在学校里大家也经常一起聊这方面的话题。他还会花许多时间用心地琢磨游戏的打法和技巧。我认为玩电子游戏要玩得好,其实跟学习、音乐和运动一样,都需要用脑,也需要各种能力的协调。他的一些同学是没有玩电子游戏,不管是家里不让玩还是他们本身不喜欢玩或者没时间玩,在学校里就会碰到一些社交方面的小问题。也不是说不玩游戏就会被孤立,但肯定会认为你不够酷,跟人聊天的时候就变得有些格格不入。我们有个学习尖子阿威,他虽然不玩,但会把大家说的内容都记住,所以跟人聊天的时候不会显得一无所知,也是一种另类的跟上潮流的方式;体育好的阿劳也基本不玩,估计也没时间玩,有时插话聊天就让人觉得很傻,什么都不懂,不过他性格大大咧咧,并不在乎。



评论
能做到像您这样的,理智支持和参与,真太棒。最难的就是走进孩子的世界并了解他们,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世界,用自己时代的思维去了解和教育他们。

评论

我喜欢在接送孩子的途中跟他在车上聊天。毕竟大家坐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比较私隐,除了自己家人之外,不用担心别人会听到我们说话。而且平时要是想男孩子别的事情不做,就这么静静坐着不动听我说话还是挺难的,在车上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挪动,必须绑了安全带坐椅子上,让谈话成为可能。我常常抓住这个机会跟他沟通。



透过多次的聊天,我渐渐理解同学之间玩游戏的动力在于各方面考量的综合,竞争是最重要的因素(例如谁的级别高、谁玩得好、谁的装备酷),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攀比,要花钱买装备、买级别、买更易操作的游戏机以及游戏手柄,甚至其中隐藏的含义(买得起和买不起,家里给不给钱买),练习打游戏提升自己的水平所花掉的时间(打游戏的时间和学习、运动、音乐的时间如何平衡),最终都归纳到竞争机制中。我以前认为儿子一些同学的父母愿意给他们这么多钱买游戏币是很愚蠢的行为,为什么不抓住这些机会好好教育孩子如何更理智地使用金钱,后来我发现他们不是愚蠢,不是不明白个中利害,而是他们没法做到。游戏说到底就是时间或者金钱的堆积,潜在的竞争存在于校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既不愿意孩子其它方面落后于人(放开时间打游戏的结果有可能是荒废掉一切),又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尽量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家长亦无法(没有时间)在竞争中施以援手,唯一能支持的只有金钱。游戏中花掉的钱可能是上百、或几百,但对于有足够财力送两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上私校的家庭来说,这几百上千的金钱相对而言也只是小钱,对他们来说也许时间更为宝贵。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每个孩子对待游戏的态度并不相同,这背后反映出各人的性格特征,有些特别在乎输赢,他们喜欢级别高、打得好令他们在同学中获得的地位和成就感;有些更在乎收集各种奖品所带来的满足感;另外一些则认为游戏是跟同学相处的媒介,是他们的社交手段。通过剖析,儿子认为自己应该比较看重的是后面两种。当然如果时间、金钱都欠奉,就得看孩子的社交圈,有些孩子不在乎被笑话,有些孩子“转战”别的圈子,有些孩子却不得不承受别人的笑话,要看他们心理如何调适了。我跟他进行过几次车内的长谈,发现他其实思路挺清晰,他认为游戏可以带给他快乐,也是学校社交的一部分,但是游戏跟学习应该有一个平衡点,因为毕竟分数还是老师说了算,如果学习不好,光打游戏,在学校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而如果光学习不打游戏,在课间的日子又不好过了,毕竟老师不能老是跟着你关照你吧!游戏不能不打,否则跟潮流脱节,会被人看不起,但不能因为游戏荒废掉一切。





评论


我也是得到了那个讲座的启发,才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个世界发展太快,父辈的经验已经完全跟不上,希望大家多分享,共勉

评论
某种程度上我是支持孩子玩游戏的,也是一直在寻求一个平衡。

评论
太长了文章,看不完了:dizzy:

评论
玩游戏 要么花时间 要么花钱。小孩子时间多 没什么钱 大部分都是花时间。成年人都是花钱 哪有那么多时间,多花点钱一样玩的爽 比如花10万人民币冲进一个游戏 省了每天没日没夜肝  不需要太多时间在游戏里就杀的别的玩家片甲不留  玩几天腻了 说不定还能赚点钱卖掉账号 他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赚更多钱 或者家里有矿 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去找极品妹子打炮 出去high  没办法 现在基本上都是快餐游戏 而且越多的人肯在游戏上花钱   那些被各种玩家崇拜羡慕感觉 得到的满足 一点不比吸毒差    人性的弱点里面写得很确切。

评论
Apple的新iso自带家长远程监控功能,可以利用下

评论

你说游戏账户可以卖钱挺有意思的,真有人会买吗?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呢?论坛吗?

评论

这是包括手机和手提电脑?新的 iOS 是指12版本吗?

评论
请问,孩子在打游戏上花了多少闲余时间?同时,是不是,基本孩子和家长的话题都围绕游戏,除了游戏话题。

在大数据时代,游戏设计人是在分析数据前提下设计出游戏的,针对性强,这是为什么游戏越来越让人上瘾的原因,勾住你。

我孩子跟我说,其实不打游戏的孩子比经常打游戏的容易上瘾,因为太好奇,没接触过,没有抵御力。而放任孩子一直打到底的,其实最终他也就玩腻了。

你不能说他分析的不对,但是,打游戏上瘾,迷上的不是某一种游戏,迷上的是整个方式和状态,一个游戏打腻了,会有另一个没有挑战过的游戏在前方等待。

人,上瘾的是这种追求快速在虚拟现实中的满足和成就。

能迟一些,就再迟一些,一旦深深陷入这种世界,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将逐渐失去兴趣。

评论
你自个都把话给说完了,别人说啥?

评论
游戏是天性,游戏是个很舒服的状态
我儿子打的什么游戏不知道,打枪的好像,天上地下的飞,这种游戏打得好,脑子聪明,左右手并用,脑子也得动
好处还有可以跟同学们互动,还得有些组织能力,团队认识,这小子居然还跑到同学家里打

玩吧,我小时候能玩的东西都土到掉渣,不能让我的悲剧在下一代上重演

评论
谢谢楼主分享,这么好的文章应该精华啊!

评论
游戏不可不打,因为这是男孩子社交的方式之一,不打就难免不合群,但一定要掌握好度,我儿子班上有男孩子沉迷游戏,作业不做,考试不准备,成绩垫底

评论

其实吧,你的这个困惑,我也有,这也是我跟孩子谈话的时候比较想知道的,就是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我儿子一周玩游戏,official 的时间规定是五到六个小时。一般集中在周末玩。但正如我在文章中提到的,我平时会创造条件让他稍微玩一下,比如他放学回来想看看“商店”里今天在卖什么装备,或者今天有什么新任务,这种我一般不会算时间了。或者我让他帮我玩另一个游戏,完成了任务,就可以打一局另一个他现在更喜欢的游戏,这个不算在那五六个小时里。

最近我们没法集中在周末打,因为他跟几个同学约好了特定时间,周五下午回家一起上网打。我也允许了,会在周末时相应扣除用掉的时间。有一次周末出了一个任务,必须在几天之内完成,才能拿到奖品,任务好难,我借口说这个奖品我也想要,就额外让他跟同学多打了五个小时才把任务做完,相应的下周末我只扣除了半小时的游戏时间,他感恩戴德的,自觉这周自己的确玩得有点多,所以也没反对。

的确现在我们的话题很多都围绕游戏,但是其实我觉得也不要紧。其实从游戏里也可以引申出许多别的话题。比如消费观,我们有许多次都在探讨在游戏里花钱的必要性。比如他有几个同学每个赛季花掉几十甚至几百不等,买各种级别或者游戏币套餐或者装备,我就跟他分析这样是否有必要。因为装备只是游戏的分身穿在身上的衣服、拿在手上的武器、或者飞行的工具,其实不能增加任何攻击力,我就说你同学买了那么多,但是也就只能换着穿几套,许多买了以后再也

没写完,等下

评论
我想我的不少做法都应该是不入流的,以下是和游戏,手机,花钱有关系的一些。

1、孩子们至今没有手机,学校不少比他们小的孩子都有手机。
2、孩子们没有零花钱,如果学校有活动需要孩子们带钱,我会提前备好,甚至多一些,他们任何花不完的,回来都还给我,并且告诉我买了些什么
3、不玩F游戏,尽管已经听了无数次,谁谁在玩,甚至女孩子们也在玩
4、玩游戏的时候,不玩网络联网群游
5、看视频,用大屏幕电视看,大家都知道看的是什么内容

当然,我不知道我这一些究竟能运用到什么时候,目前还可执行。

另外,关于别人有什么,我就要有什么,比如手机,电脑,游戏等等;或者,别人玩什么,我也要玩什么,否则就out了,交不到朋友这一类的话题,我们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人的一生有很多种活法,从众是一种,活自己也是一种。(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攀比行为,在我的角度。)

不从众,不代表离群。

另外,我不禁止打游戏,我鼓励有选择有限制的打游戏,在打游戏中,建立自己的思维,努力做个找出别人游戏漏洞的人,而不是只会跟着追风游戏的玩家。

各家教育方式不同,彼此适合,就是好的。

楼主,希望不要把我当作踢场子的,你的话题非常好,多说了些。如有得罪,请多包涵。

评论


不会不会,我觉得你的说法非常有价值。现在这个网络的时代,对于所有人都是新奇的,遇到的问题都是以前没有遇到的,在教育孩子上面面临的挑战,就是需要各种思潮的交流和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谢谢你的分享,我特别想再给你加分,但是今天没分了。

评论


是iso 12,ipad ,iphone,同一个apple id下可以看到不同device的screen time情况。

评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拦不住的,特别是电子时代。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练就的反应力,是其他方法给不了的。
所以要给孩子一定空间,让他玩。越压抑,反弹越厉害。父母担心的只是沉溺。

不过玩到一定阶段,要适时地告诉他一个事实:所有的游戏,都是游戏设计者的排列组合而已。看似在游戏里驰骋人生,王侯将相,其实不过还是设计者手中的棋子而已。

领会到这个残酷的事实,有时候,游戏中建立的成就感,会瞬间崩塌。对游戏的兴趣,也就嘎然而止。

评论
电子游戏引发的问题之一就是视力变差,我觉得适合孩子的游戏最好的设计是每一session不超过20分钟,这样小朋友可以得到休息。另外电子游戏只能在大屏玩,在家尽量投影,最差是IPAD,和孩子约定以后手机不容许安装大型游戏。对于花钱买装备,基本否决。孩子在虚拟世界里应该是游戏,而不是沉溺。

评论


我家的做法是:

1、孩子们初中开始有手机,便于课后联系

2、孩子们没有零花钱,如果学校有活动需要孩子们带钱,我会提前备好,甚至多一些,他们花不完的,就留着了,也告诉我买了些什么

3、不玩F游戏,学校校长大会上也禁止了。我家娃还说最不喜欢人在面前跳F游戏里的舞

4、玩游戏的时候,不玩网络联网群游

5、看视频,大部分在电脑上看

评论


回到MM刚才的话题,我明白你也非常用心,考虑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的确这个话题很有探讨的价值。



的确现在我们的话题很多都围绕游戏,但是其实我觉得也不要紧。其实从游戏里也可以引申出许多别的话题。比如消费观,我们有许多次都探讨了在游戏里花钱的必要性。比如他有几个同学每个赛季花掉几十甚至几百不等,买各种级别或者游戏币套餐或者装备,我就跟他分析这样是否有必要。因为装备只是游戏的分身穿在身上的衣服、拿在手上的武器、或者飞行的工具,其实不能增加任何攻击力,我就说你同学买了那么多,但是也就只能换着穿几套,许多买了以后再也不用,是不是太浪费了?还有这个钱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是一个赛季几百,一年也上千了,要是拿来买你喜欢的球鞋还可以买十双八双,结果都拿来买衣服给游戏里的角色穿了。其实这个钱也可以留下来补贴你明年跟学校出国旅行的费用,那他们都把钱花在这上面,所以明年就不够钱去玩了,你说是不是有点顾此失彼?还有那些等级明明可以练上去,花钱去买了,也就比别人早了一个月拿到奖品。东西来得太容易就不珍惜了,就像你自己花钱买了个房子,肯定会很珍惜,时不时就捣鼓一下,装饰装饰;要是爸妈给你白送一个房子,那就随便住,也不爱打理,毕竟对它没什么感情。



又例如他们在学校里谈这些,肯定会出来一些人际关系上的碰撞。我儿子就喜欢回家跟我说这些,谁跟谁因为游戏的事情吵架,我就问他觉得谁对。他昨天就说,亚当游戏打不好,却非要卖弄,在别人面前说另一个同学的坏话,被揭穿之后很尴尬。他从这件事得到的启发就是,你要是自己没料,就不要批评别人没料,不然最终是自己难堪。我就顺势说了一句,其实不管你是否有料,都不应该随便开口批评别人,这样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后来我又问,你觉得亚当为什么要这么说小杰。他说因为亚当想得到大家的 attention。我说那你知道了他想要什么,如果你想让他高兴,想让他当你的朋友,你就要给他他想要的 attention. Give him what he wants. 诸如此类的,其实从一个话题可以引出许多别的话题。当然,如果家长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那这些都不好谈了,我许多时候的观点都是在谈游戏的时候渗入的,如果不是以他们感兴趣的话起头,他们可能都没兴趣听我讲下去了。



至于你说的上瘾这回事,我也问过儿子的想法。他自己都提出 balance 这个字眼,因为其实孩子们也都明白,游戏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我们家长的态度不是认为游戏这东西是碰不得的、碰了就戒不掉、是洪水猛兽一样的存在,那孩子对游戏的态度也会变得平和很多。他们觉得游戏跟学习、运动、音乐一样,做好了会受欢迎。谁都希望自己全能,样样都好、都受欢迎,但现实生活中没有那样的超人。我们总想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拓展他们的社交,那其实戏剧社、辩论社、国际象棋社,跟篮球队、足球队、乐团一样,不也是课外活动吗?同理,游戏也一样是课外活动。任何一样爱好,要玩好都不容易。想乐器练得好就要多花时间在乐器上、想体育好就要多花时间在体育上、想学习好就要多花时间在学习上,想游戏好……那就得多花时间在游戏上。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我觉得所谓的课余兴趣爱好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超级电脑现在下棋可以战胜人类的围棋大师,那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象棋也会消亡,因为比赛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电子竞技,我儿子和他的同学对于世界排名前几位的那几个专业游戏玩家包括 Ninja、TFu 和 Ali A 等也是耳熟能详的,就跟认识球星一样,游戏界的专业玩家也是明星一样的存在了,这些都是网络上能搜到内容。所以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要压制、要屏蔽,他们就可以不接触。而且我们要是压制,他们反而还会偷偷去了解,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去谈。



还有我之前参加的讲座也几次提到,父母要去了解孩子,不是说让孩子打游戏就是放任孩子打到底,期望他某天打腻了就回归。还是类比其它兴趣活动,我们让孩子去打篮球,或者练乐器,其实也都没有指望将来能打职业篮球或者成为演奏家。其实有没有这方面天分,现在已经能看出来,但是家长为什么还让他们继续玩,无他,就是一项爱好。电子游戏也一样,现在他们玩这个,明显看到的就是很难在游戏上打到巅峰(这也需要天赋),所以游戏也就是玩票性质,也不能说因为我们没办法打到那么高的水准就不打了对吧?我当然也不赞成把所有课外时间都拿来打游戏,但是如果你孩子想要某方面好一些,他自然要多花时间在这上面。我儿子自己都说,他的学习成绩要保持、他的乐器水准要保持、他也喜欢这个那个运动,虽然很喜欢游戏,他也不可能放弃掉所有生活中其它的方面,就只顾着打游戏了,所以他一再强调这个 balance. 他说老师毕竟还是要给你的课业评分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了,分数太差,课堂上也不好过啊。毕竟你还是要上学的嘛,难道不上学光在家里打游戏吗?其实打游戏也就是社交的一部分,接触它就跟接触体育运动交朋友一样,如果人都躲在家里玩游戏,那这个人就算打到学校第一,他都不来上学了,谁还跟他玩?为了打游戏失去了社交的初衷那还有什么意义?



而且我觉得你可能对现在的游戏有些误解,现在玩的游戏不可能让你“快速地在虚拟世界获得满足和成就感”,我之前看过一篇游戏程序开发员写的文章,他说现在的游戏设计都经过各种精密调研和心理分析,为了让游戏受欢迎,需要考虑各个方面包括颜色配搭和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不能太难,让人家总是过不了关,就不想玩下去了。也不能太容易,这样就没有挑战性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孩子花很多时间玩游戏”这个现象,深究其缘由,发现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沉浸在能快速获得满足和成就感的虚拟世界”,而是因为他们要完成的任务非常难,他们一定要花好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我就曾经试过想做完一个搭架子的任务,就是看着攻略做了十几二十次都做不好,后来给儿子做,他做两次就做完了。我当时就跟老公感叹,学东西的速度、还有手指的灵活程度,还是孩子比我们大人厉害。比如另一个现在在中国超级流行的游戏“绝境求生”,俗称吃鸡,其实有英文版的,叫 PUBG(?), 香港也做了个类似的叫 survival 什么的,小孩都知道。我儿子就会说,Pubg 会见血,太暴力了,而且不能建防御工程,画面色彩也不够斑斓,那个survival 什么的服务器太慢,总之就是一堆不好,然后拥护这个 FORTNITE. 也就是他们玩游戏其实会分析,然后选择游戏,同类的游戏只要深入玩过一两款,玩别的游戏时就很快知道其中的原理,反而就不会想浪费时间在几个相似的游戏里了。如果一直都很少玩,碰到什么游戏都会觉得好玩,又什么都没法深入花时间了解,哪个游戏都觉得玩不够,反而家长还更难控制。



其实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自己小孩的性格,比如他说过谁谁谁就在乎输赢,而他更喜欢“收集”的过程,所以现代的网络游戏其实是多元多层面而非单一性的,它会满足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就跟玩运动一样,有些孩子特别在乎比赛的输赢,有些则是喜欢过程。我的做法根据的是自己孩子的性格,但肯定不能用于所有人身上。如果他在乎的是输赢,那我可能就会更多地跟他探讨如何改进技术、战斗策略,还有升级打游戏的硬件配置上了。不从众这一点,其实在教育中一直都会遇见或者提及,并不仅仅在游戏里碰到。



再举个例子,当他拿到某样高级装备时,他就很喜欢马上跟朋友炫耀,你看这个酷不酷之类的,那我就会提醒他,这样是不是会让你朋友不愉快,有考虑过人家的感受吗?其实,这跟我们以前遇到的孩子跟同学攀比名牌衣服或者鞋子也是类似的问题。还有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学就会自发地合作得很好,分头去做不同的事,汇合了一起完成任务,受伤了要帮队友疗伤,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可能自私。其实在运动或者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中能学到的品质,游戏里可能也能学到,这个要靠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品质去相应调整做法。




评论
这篇文章提到几点:
https://www.theage.com.au/educat ... 0180920-p504yg.html

1.父母做好榜样,会控制自己用手机的时间

2.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screen time

3. 不要把screen time作为一种奖励

评论

很赞同:不从众,不代表离群。
明白和做到之间还有很大差距。
希望孩子有足够的智慧来理解和实践。

评论
为什么会有游戏?

其实游戏也是一种产品,是产品就要卖钱,而且要不断能卖钱。

游戏的销售对象是孩子,所有数据分析都是针对某个层面的消费群体进行的,目的就是锁定消费对象,成为长期相对忠实的消费者。

当然,每个人都能说出游戏的好处,连学校都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启蒙教育,谁能说游戏不好呢?

我个人认为,孩子长期在游戏世界中,对外界的情感会逐渐冷漠,年龄小的,会模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不能脱离这个不断网络游戏化的社会,但是又需要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不完全被影响掉,很难

评论
关于手机,我能看到的,我孩子的同学有手机的,放学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是打游戏。

我问过他们,你们有手机的同学朋友,手机用的最多的是干什么?答案:打游戏,看视频。

那么,我们这些给小学孩子添置手机的家长,你想过,你除了给孩子打几个电话联系一下,你孩子用手机干什么吗?

评论


我们有手机,而且还是在同学中比较早地拥有手机。其实除了打几个电话,发几条短信,还真的就没什么用。也可以玩游戏,不过用的是 prepaid,钱用光了就没有了。而且在手机上玩游戏特别费电,所以其实孩子还是会省着用,不舍得打太多。其实我们平时接送,很多时候也不需要手机联系,结果时间长了,孩子觉得手机不是必须的,有时候就干脆都不带回学校去。曾经试过一次学校晚上有活动,放学都不能回家,就带着手机方便联系。结果同学们看到他手机里的游戏稀罕得不行,拿各种东西跟他交换,务求借去打一局。感觉这孩子被家里压制久了,一有玩的机会就想抓住。



评论


我比较倾向于你这种观念。想想我小时候还特别沉迷漫画书、动画片、手办、跟漫画相关的人物介绍卡片,花了我爸妈好多钱。长大了工作了,也有一段时间花好多钱买各种漫画和相关的光盘、影片和音乐歌曲等等。现在当然不再如此了,不过那段时间还是挺美好的。

评论

握手,几乎一样啊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家有爱笑娃的烦恼,求支招

澳大利亚孩子平时非常爱笑乐观simple,总爱帮助别人(help others是老师说的),今年刚刚kindergarten,班级里面有1个女孩总爱打小报告(亚裔不是华人),天天盯着别的同学,做错什么都报告老师 ...

小学教育

小学5 年纪辅导书

澳大利亚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小学都用什么辅导书呢? 我家孩子现在5年纪,但是刚过来澳洲,好多东西要补。 报了SCHOLARLY,但是觉得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也报了课下辅导班,跟着别的小朋友 ...

小学教育

旧自行车

澳大利亚孩子的同学有个旧自行车,这同学买了个大点的二手车,于是以前的淘汰下来。同学家长说可以给我家孩子用,我问了家长给多少钱,家长说不用。想请教大家我是给钱(给多少?), ...

小学教育

Reject the payroll tax on independent schools

澳大利亚发个投票抵制安德鲁斯关于取消私校payroll tax豁免的法案 https://www.parliament.vic.gov.au/view-sign-e-petitions/details/12/501#msdynttrid=pSajdYtDc32_JGY39nWHSTJ8eqCPVO-j3VQNg5gdlXY 评论 私校都给家长们发信了吧 ...

小学教育

St Ivy North Public School有小伙伴吗

澳大利亚给孩子考虑新学校了。现在在教会学校,我儿子四岁多,说话晚,儿科医生给开了轻度自闭症的诊断,现在的学校新开了特殊教育班,这几天一直劝说我们把儿子转去那边,我们去看了 ...

小学教育

请推荐一所selective补习学校

澳大利亚坐标悉尼西区。明年要考selective了,现在在Selina ho那里补习,感觉效果一般。preuni也去过,作业太多而且净是超前知识,效果也不好。麻烦板上家长推荐一家补习社,谢谢啦。 评论 现在 ...

小学教育

小朋友上语言学校求建议

澳大利亚小朋友今年刚开始一年级,之前一点英语基础都没有。 现在上了3个半月了,感觉进展缓慢,上课什么都听不懂,就是发呆。 现在的小学也没有ESL课程。大概每天早上会有个老师教我们 ...

小学教育

Victorian High-Ability Program有人了解吗?

澳大利亚收到学校邮件,儿子被推荐进这个VHAP。应该是好事。 不过我看了半天这个东西的网站也不太知道它具体有啥用? 貌似就是个短期学习班? 有人了解吗? 多谢。 评论 就一个星期一次网 ...

小学教育

求适合小学生的线上中文学习网站

澳大利亚求适合小学生的线上中文学习网站,有经验的家长请分享。 评论 可以试下LingoAce 评论 感谢分享 评论 我家小朋友们上的线上课挺不错的,老师很有耐心。 最大的好处是家长不需要买大 ...

小学教育

参加Pre_uni奖学金考试

澳大利亚小白一枚,没有去正规补习班,去参加pre_uni scholarship考试,只考了个49%。 是不是OC, selective不用想了? 没有一定要去OC Selective的意思,就是想知道一下水平。孩子平时比较放养,但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