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想在新西兰买房?这5个“隐藏雷区”千万别踩!


在新西兰


无论你是首次购房者、置换房产者亦或是房产投资客,买房都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事件。但有时候,看起来完美无瑕的“那个家”可能暗藏不少“前任留下的行李”。从精心布置的样板间,到隐秘的问题建材,在你下定决心出价之前,房产投资公司Opes Partners的经济学家Ed McKnight为大家总结了5个必须警惕的“天坑”。 1. 中介说“这个也包含在内” 在Open Home期间,你可能会在房屋里看到一台看起来高级的冰箱,或是一个昂贵的红酒冷藏柜。中介可能随口一说:“哦,那应该是会留下的。” McKnight表示,千万不要相信类似的口头承诺,买家应该留意合同,如果合同里没写,它就不会留下。 McKnight说,他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他曾买下一套房,中介在Open Home期间热情展示内建音响系统,并表示:“那个音响系统应该也会留下。”结果在McKnight搬进去后发现——它没了,而重买一套的价格不菲。 因此,如果中介说家电、家具之类的物品会包含在交易里,一定要白纸黑字写进合同。合同里的“附带品清单”才是关键,不是你在Open Home看到的那些摆设。 图源:OneRoof 2. 注意摆放奇怪的物品 有时候,一些卖家会“耍小聪明”。 McKnight说,他的一个朋友买了一套房,厨房台面看起来完好无损。Open Home时,上面放了一个时尚的砧板,还有一瓶新鲜的花,看起来非常有生活气息。 但等他搬进去,花不见了,他移开砧板,惊讶地发现下面有个大洞,正好在台面中间。 这违法吗?理论上来说,卖家必须向中介披露房屋问题。但如果问题被巧妙隐藏,而中介也不知道,就成了灰色地带。 当然,买家可以事后向卖家索赔,但与其麻烦地追讨,不如一开始就睁大眼睛。 因此,在看房时应动手检查,例如搬开家具、拉开窗帘或是掀开地毯等。除此之外,还应多问问题,不要只看房屋表面。 3. 没有“空腔结构”的抹灰房 每个人听到“漏水房”这个词,都会倒吸一口凉气,而提及“漏水房”,许多时候都与Plaster房联想在一起。 人们口中的Plaster房,一般是指具有批灰整体外墙(Plaster-cladding)的木框架房屋。 但McKnight表示,关键不是抹灰本身,而是所谓的“单体式外墙”结构(monolithic cladding)。1990年代和2000年初,新西兰建了许多这种房子,外墙直接接触内部木结构。一旦进水,就会腐烂整栋房子的框架。 图源:NZ Herald 如今的新房则有“空腔”设计,也就是说外墙和结构之间有一层间隙,有助于排水。因此如果是“砖墙上批灰”并有空腔,就没那么严重。 但如果你看到的是没有空腔的批灰房,那这栋房屋就是“漏水房”的潜在候选。 因此,花费几百纽币请个验屋师进行检查是非常值得的。特别是批灰房,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单体式结构、有没有空腔。别光靠肉眼判断,要有技术层面的确认。 4. 精心安排的“Open Home时间” Open Home通常安排在周日下午,附近一片祥和。但你买了房子,可不只是周日下午住在里面——你会全天候住在这儿。 因此,买房前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日期多次开车查看。McKnight表示,他的一个朋友就是未在其他时间查看房屋周边状况的情况下买了一套房,结果搬进去才发现,邻居是一群摩托车爱好者,房屋附近夜夜轰鸣,导致其苦不堪言。 他的朋友觉得中介故意隐瞒,但现实是,中介可能根本不知道。 因此,如果你认真考虑买房,务必多次探访房子周边——夜间、清晨和工作日都有必要查看,不要只在Open Home期间逗留15分钟就认为没有问题。 另外,部分卖家在Open Home时播放音乐是为了掩盖附近高速公路或繁忙道路的噪音。 5.不要仅靠感觉 买房确实令人兴奋,但不要让这份兴奋蒙蔽了你的判断。慢慢来,详细问那些“尴尬”的问题。别怕例如揭开地毯,掀开花瓶等行为,同时也要在多个时间段去周围看看。 多花点心思调查,能帮你省下成千上万的维修费,还有无数个焦虑的夜晚。 不要只看房子“漂不漂亮”,而要搞清楚它“到底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