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政策逆转?新西兰政府拟恢复活畜出口 中国是头部市场
在新西兰
新西兰联合政府计划在2026年大选前立法,解除海运活体牲畜出口的禁令,尽管具体恢复出口的时间仍未明确。这一举措已引发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反对。 简单来说,本届政府不希望丢掉这个生意,禁令之前新西兰大量活畜被出口到中国。 禁令前,一艘计划从纳皮尔港出发的活畜运输船。Photo / Isobella Comber 负责该议题的新西兰农业副部长Andrew Hoggard近日表示,政府不仅将修订《动物福利法》(Animal Welfare Act),还将制定一套新的配套法规,确保出口企业在动物福利方面达到更高标准。 “我们的目标是在下次大选前完成法案和相关规定的立法工作。”他表示。 此次政策反转主要针对用于繁育目的(而非屠宰)的牛、鹿、山羊和绵羊等。活体出口禁令自2023年4月生效,由前工党政府引入,主要源于2020年“海湾牲畜1号”(Gulf Livestock 1 )沉船事故带来的广泛关注。该船从新西兰纳皮尔港出发驶往中国,在日本附近遭遇台风沉没,导致41名船员遇难(包括两名新西兰人),以及近6000头牛死亡。 尽管如此,政府方面强调,新西兰不能无视增长潜力。总理Christopher Luxon上周在访问霍克斯湾时表示:“新西兰没有奢侈的空间去扼杀经济增长……只要我们确保运输方式合规、动物福利标准达标,并且出口国的标准不低于我们本国。这正是Hoggard部长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数据显示,新西兰出口的绝大部分活牛主要销往中国市场,占比超过80%。这些牛主要是繁育目的。2022年新西兰海运牲畜出口额达3.74亿纽币。 不过,动物保护组织坚决反对禁令解除。新西兰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首席科学官Arnja Dale批评称:“政府试图让公众相信船上可以保证动物福利,但所有相关研究表明——这是不可能的。” “试想一下,将牛只困在狭小空间中,经过19天海上运输,还要穿越赤道高温地区,这是一种极度痛苦的经历。” 她还指出,新西兰在动物抵达目的地后,无法监管其后续的生存条件。 此外,2023年大选前一项民调显示,有51%的受访者支持维持禁令,30%支持在加强动物福利前提下恢复出口。SPCA方面表示,希望立法过程尽可能被拖延,最终成为下一届大选的核心议题之一。 “如果立法通过,这对我们的动物将是彻底的灾难。”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