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生命奇迹!”新西兰6岁女童两度战胜罕见恶性肿瘤


在新西兰


新西兰6岁女孩Indi Wealleans两度战胜罕见恶性肿瘤——尤文氏肉瘤(主要发生于骨骼或骨骼周围的组织中),两次从生死边缘重生。如今,这位“抗癌小战士”化身新西兰儿童癌症基金会大使,挑战12小时冰上马拉松,为病童家庭筹集救命资金。 躺在病床上的Indi 。Photo / Supplied 在Indi从床上摔下的那个夜晚,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写了。 “那声闷响和哭喊让我冲进房间,她不停地喊着‘脖子疼’。”女孩的母亲Aneke Tunnage回忆道,次日就医后X光未见异常,医生建议观察三周。  “在那三周里,她的情况急转直下:吃不下饭,脖子痛到无法抬头,耳朵几乎贴到肩膀。” 在感觉情况不妙之后,Indi被送往基督城医院急诊科,骨科专家发现她的脊柱弯曲异常。 Tunnage声音颤抖着说,核磁共振检查(MRI)发现,“她的脊椎周围有一个巨大的肿瘤”。在医生检查后不到一小时,院方便通知“救护车正在赶来,你们需要搭飞机赶往Starship儿童医院”。  而Indi与生命的抗争也是从那一刻开始的,那是2019年,当时她才两岁。 首次手术存活率50% 在Starship医院,医生在手术前表示:“Indi的手术存活率只有50%,即便成功也可能颈部以下瘫痪。” Indi和她的父母 。Photo / Supplied “那可能是我一生中等待的最长四个小时。”Tunnage说。 Tunnage表示,她清楚记得接到手术结束电话时的情形,也记得自己是如何接电话的,第一句话便是“她还活着吗”。 “Indi就是Indi,她已从手术中醒来。”这位母亲说,“那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你的心从绝望的深渊跌入谷底——把你的孩子送进手术室,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她。然后,你被告知,最好的结果出现了。” 术后不到两天,这个坚毅的孩子已能下床走动,而活检确认,Indi患的是罕见尤文氏肉瘤。 癌魔卷土重来 很快,Indi的癌症复发了。 Photo / Supplied Tunnage回忆称:“我们回家一周后,她的一条胳膊就不能动了。每次她需要活动它时,都会用另一只胳膊抓住它再活动。于是,我再次把她送进了医院,他们又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肿瘤已明显复发。她马上又被送回了手术室。” 由于是第一次手术两周后便进行第二次大手术,所以这次她们没有时间前往Starship医院。 “肿瘤被成功切除了,但由于再次压迫到了脊髓,第二天便开始了紧急化疗。” 化疗9个月后,2019年9月的诊断结果显示,Indi已完全康复。 “之后,我们每三个月就得去医院做一次磁共振检查。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直到2022年8月。”Tunnage说。 再次手术存活率降至20% 2022年8月,噩梦重演——熟睡中的尖叫让Tunnage瞬间警觉:“和第一次发病时的尖叫一模一样,我冲进房间看着她就知道——癌症复发了。”  Photo / Supplied 核磁共振成像证实了她的怀疑,但这次手术已经“几乎不可能”,且再次战胜尤文氏肉瘤的几率更低。 “我们被告知只有 20% 的存活率。” 然而,奇迹再次发生了。历经12个月从高剂量到低剂量的化疗,2023年中旬Indi再度击败癌魔。 Tunnage表示,那是她们全家经历的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但值得高兴的是,她们家迎来了第四名成员——Ivy,如今才刚刚三个月大。 担任癌症基金会大使 现在,这个创造“医学奇迹”的女孩踏上新征途——成为新西兰儿童癌症基金会(Child Cancer Foundation)大使,为有类似经历的家庭筹款。为此,Indi参加了正在Hanmer举办的滑冰马拉松比赛——一场持续12小时的比赛。 Photo / Supplied 尽管这位母亲担忧滑冰风险(摔倒可能折断脖子),但这次她破例和女儿一起参加比赛。 “每周有3个新西兰家庭收到儿童患癌诊断。现在,我们能够回馈社会,能够奉献时间,能够讲述我们的故事,能够提高公众意识,所以我们的使命是确保所有与我们有类似经历的家庭都能获得与我们一样的支持。” Tunnage强调,儿童癌症基金会“并非政府资助机构”,它每年需要筹集650万纽币资金。 “无法想象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会怎样。如果基金会无法持续运营,这对我将是毁灭性打击。”Tunnage补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