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妈妈的房颤发作,直到做完射频消融手术,体验了一把澳洲的医疗,整体感觉还是非常靠谱的。
1) 两年前妈妈突然觉得心脏非常不舒服,喘不上气,走路呼哧带喘,这种状况以前出现过2,3次,但是通常一两天就好了,这一次很不一样,一个多星期都没有好转,我约了gp,当时就做了心电图,GP一看心电图就说是房颤,让马上抽血,并约了1周后的心脏科医生。当时大概下午3,4点,去了抽血的地方。晚上9点多手机上一直有陌生来电,我一直觉得是骚扰电话,没接,后来打了3,4次,我想了想是个座机号码就接起来,结果是GP。她说血检结果有一个指标不好,需要马上去医院急诊,否则会有肺栓塞的可能。因为晚上拿不到血检结果,GP详细告知了具体是哪一个指标,让去急诊的时候就提这个指标就行。
2) 收拾东西我马上开车去westmead急诊,详细告知了GP说的情况,在急诊待了一个晚上,做了3,4项检查,抽血2,3次,最终结论是没有危险,但是需要马上看心脏科医生。并且帮我约好了第二天早上9点westmead的心脏科诊所会诊。
3)第二天早上直接从急诊去了心脏科,面诊了一个小时,给了一种房颤的药物,但是后面证明这个药物无效,并约了2周后就诊,以及提供了3种治疗方式。 a. 吃药 b. 心脏电击使得心跳恢复正常 c.射频消融
4)后续一直在westmead心脏科跟进治疗,做了一次电击,基本无效,第二天心跳又时长了,换了一次药物,基本心脏就正常了。但是医生告知药物的长期副作用比较大,还是建议手术,并将我妈妈列入手术排队,大概需要8个月。这期间全是medicare报销
5)在等待期间,我也自费去看了其他的心脏专科医生,基本上也是一样的药物治疗或者射频消融,也提了药物的长期副作用,建议手术,但是手术成功率通常70%
5)8个月后并没有通知手术,于是打电话到心脏科,他们同意帮我跟进手术排期,后来在1年左右的时候排上了,我妈妈比较纠结,但是最后还是同意去做手术
6)手术的过程很顺利,术后第二天可以停药,然后回家观察。术后一周人比较虚弱,走路都比较费劲。2周的时候就恢复了很多,大概2个月的时候恢复的跟正常的时候差不多。目前3个月了,还挺正常。
后续就是观察了,如果复发,医生说就是需要重新再吃原来的药物,或者再做手术。
大概经历就是这样,分享给有类似疾病的人参考一下。有用请加分
评论
westmead门诊的免费咖啡,茶,牛奶,饼干。。。
评论
房颤挺要命的,我父亲没及时治疗和用药,由于房颤引起脑梗,中风后,12年生活不能自理,受罪啊。
评论
是的,从第一次看心脏科医生就让我妈妈终身服用blood thinner了。即使做完手术没有症状了也需要终身服用。
评论
那房颤的根本原因还是跟血液变黏稠也就是高血脂高胆固醇有关了?
评论
是的,医生说,发现房颤口服"华法林"(在中国),就不会这样。
评论
房颤如何影响血液流动?
房颤(房性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影响心脏的血液流动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心房收缩无序,血液滞留
正常情况下,心房规则地收缩,将血液有效地泵入心室。而在房颤时,心房以不协调、快速的方式颤动(每分钟 300-600 次),导致心房无法有效收缩,部分血液滞留在心房内,尤其是左心耳部位。这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心室充盈减少,心输出量下降
房颤导致心房不能有效地向心室泵血,从而影响心室的充盈。虽然心室仍然可以收缩,但由于充盈不足,心输出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可能会降低,导致器官和组织的供血不足。
3. 血流湍流,易形成血栓
由于血液在心房内滞留,流动变得不规则和缓慢,特别是在左心耳部位,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能脱落并进入血流,引发 脑卒中(中风) 或 其他栓塞性疾病。
4. 心率不规则,影响血流动力学
房颤常伴随心率不规则(心室率快或慢),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率过快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力衰竭,而心率过慢可能会导致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5. 长期房颤可导致心脏结构改变
如果房颤持续存在,会导致心房扩张、心肌纤维化,进一步加重心脏泵血功能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发展为心力衰竭。
总结:房颤主要通过 减少心输出量、引起血液滞留、增加血栓风险、干扰血流动力学 等方式影响血液流动,因此需要积极治疗和管理,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评论
房颤(心房颤动)的病因通常与心脏病、全身性疾病或生活方式因素有关。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类:
1. 心血管疾病(最常见)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房扩张和纤维化,增加房颤风险。
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
心力衰竭:心脏功能下降,导致心房压力增大,引发房颤。
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影响血液流动,诱发房颤。
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可能导致房颤。
2. 代谢和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可加速心率,导致房颤。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可能损伤血管和心脏,增加房颤风险。
慢性肾病:肾功能下降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脏节律。
肥胖:增加心脏负担,促进房颤发生。
3.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低氧状态可能影响心脏电传导。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反复缺氧可能刺激心脏,引发房颤。
4. 生活方式因素
大量饮酒(“节日心脏综合征”):酒精可直接刺激心脏,诱发房颤。
咖啡因和兴奋剂滥用:可能影响心脏电活动。
过度压力和焦虑: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5老龄化和遗传因素
年龄:>60岁房颤风险明显增加。
家族史:有房颤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6. 手术或其他因素
心脏手术后:术后炎症可能诱发短暂性房颤。
电解质失衡(如低钾、低镁):影响心脏传导系统。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全身炎症状态可能引发房颤。
综上所述,房颤通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预防关键在于控制心血管风险因素,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并定期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评论
我妈妈也是房颤,在这边住了一个星期得医院,期间医生医出了点儿问题。当时出问题后,我们马上机票回国,回国第二天住进四川华西医院,第二个星期安排手术。当时华西的医生给了2种方案。一种是只做射频消融,但是术后得终身服药,以防血栓。第二种是在做射频消融得基础上再做一个好像叫左心耳封堵术。因为我妈妈血小板数一直不高,所以我们决定用第二种方案。现在术后差不多一年了,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前半年还要服用防血栓得药物,半年后全面检查后,医生说一切都很正常,不需要用口服防血栓药物了。现在我妈妈身体状况都很好,就和正常人一样。
评论
楼主手术排期等了八个月还觉得澳洲医院靠谱。9楼回国一周就做完了。8个月的等待期如果病情加重怎么办
评论
年纪大了还是买私保好一点,排队一年还是有点慌
评论
感谢楼主分享,祝妈妈预后一切顺利
评论
这个封堵术我当时也问过医生,医生说它的作用主要是针对服用blood thinner不适的病人的,如果病人不能长期服用blood thinner那么可以考虑做这个。
也问了blood thinner有啥副作用,人说没有任何副作用,所以我们就选择终身服用了。
评论
对的,因为我妈是血小板一直都不高,不敢乱用稀释血液的药,所以做了封堵术。我妈这个手术做了五个小时,从晚上九点做到第二天两点。是华西的这种手术的一把刀主刀,中国的医生够辛苦的,那个医生从早上就来医院了,和我们沟通手术方案,然后给其他病人做手术。我看他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医院了,我妈的手术完了,后面还有一台他的手术。
评论
感谢分享,
希望手术成功
评论
怎么能说blood thinner 没有任何副作用呢 尤其是老年人平时要很小心呀,不要摔倒,不要磕碰到,不然那容易淤青,伤口也不容易止血。就连刷牙都要小心一些,防止牙龈出血
评论
请问血小板一直不高是什么范围?家人也有类似问题
评论
请问楼主妈妈 医生建议你妈妈戴起搏器了吗?
我爸也有这问题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