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希望有后代有传承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婚不育,但是我好像没有碰到过。原文也提到过家长曾经催婚,所以想必家长也是这样希望的。
这就碰到了第一个问题:家长发出的教育信号和孩子收到的被教育信号有出入。
原文提到家长是妇科医生,孩子幼年接触了生育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这一信息,以至影响至今,我想这应该不是家长教育的原意吧。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多问问自己:我想给孩子最好的,是我觉得好,还是孩子也觉得好?孩子接收到的是什么信息?
我认为只有在孩子的根基是广阔幸福的土壤下才会尝试暂时的痛苦和艰难,因为他们坚信幸福是主线,苦难是摆渡而已。如果孩子从小就认为生活的主线是艰辛的,必须不停付出努力克服困难而不知道为什么,那么这样的生活不要也罢。
第二,你的人生是你的人生吗?
你出生不是自己选择的,名字不是自己选择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职业可能都是家长的决定,等你大学毕业思想成熟,经济独立想为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发现已经没啥选择的余地了。当然这是中国式教育的特色 --- 只有长的最高的树才会有机会晒到一点点太阳。西方的教育却不太一样,更尊重孩子的选择一些。
从这个角度考虑,很可能孩子的人生才是你的人生,而你的曾经的人生是家长的人生。
第三,直升机救援式的教育。
这感想其实和原文没啥关系啊,就是忽然想到的。
直升机救援,就是在被救援的人遇到大困难,自行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扔下一个软梯拯救。简单而直接。就如同家长要求孩子考高分,好专业,以后多挣钱。
但是人生真的就是一副直直的软梯吗?是不是应该像树一样有枝有叉,活的才会有滋有味呢?
评论
补充一点,不婚不育应该是对自己的人生控制更强些。
评论
隐秘板的文章,看看就行啦.也许人家也就是看多了隐秘版,生出负面情绪。
也许明年戒了隐秘,扭头生娃去啦。
其实,在隐秘板块,顶多看看别人家不幸的根源;如果还来得及的,加以注意和避免.来不及的,睁只眼闭只眼
评论
我單位一個急症醫生,女性,要40了,沒有對象。但是人工授精,養育了2個小囡
评论
很多小說家
评论
隐秘版纯水,楼主不必太当真,真的笃定自己观点的人,要不然不分享,分享也不必去隐秘版。
评论
我倒觉得有些隐秘版是真情实感,不需要掩饰,因为没有这个需求。真正需要交流思想和交换意见的才会注意措辞和表达。
评论
真真假假吧,有真情实感的,更多是故事会,键盘侠。
评论
自己的人生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