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建筑业低迷冲击新西兰林业出口 专家警告行业面临严冬
在新西兰
随着中国建筑业持续低迷,新西兰林业专家发出警告,称本国原木出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景堪忧。 Photo / Clint Lawson/Muse3D Rotorua资深林业顾问Jeff Tombleson指出,自202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收缩以来,中国大幅减少了对新西兰原木的采购。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6月的一年中,中国占据了新西兰原木出口总量的92%。 Tombleson表示,中国的超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如新城、港口和铁路已逐渐完成建设,对原木的需求大幅放缓。新西兰出口至中国的大部分原木主要用于建筑工地上的混凝土模板搭建,占中国多层建筑施工中约六成。 “原木价格自2019年以来偶尔跌破每立方米100纽币,远低于长期平均价132纽币,”Tombleson称。在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小型林地的采伐变得无利可图,不少林地选择关闭,不再作业。 他坦言,自己50年的林业从业经历中,当前是最为悲观的时期之一。 根据新西兰外交与贸易部(MFAT)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中国2024年前七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2%。尽管去年10月份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情绪略有改善,但投资与新建住宅数量仍创下同比最大跌幅。 报告指出,房地产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已连带影响包括建筑业与家具制造业在内的相关行业,而这两个行业均是新西兰木材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 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间,中国原木总进口量从164亿纽币降至103亿纽币,跌幅达36%。MFAT指出,这种“市场需求的剧烈修正”可能意味着未来的需求水平将远低于2020-2021年高峰期。 Tombleson回顾称,新西兰原木出口最早集中在日本与韩国,随后中国迅速成为最大市场。 “中国的规模效应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他说,原本预计未来十年才出现的需求下滑,如今已经提前到来。 尽管如此,Tombleson也提到了一线希望。他说,乳品巨头恒天然等企业正逐步改用木质颗粒与木屑替代化石燃料,为林业衍生产业打开新需求。然而,这一趋势难以弥补中国市场带来的价格损失,尤其对新西兰超过4000位以农民为主的小林地主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位林业顾问Dennis Neilson也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表示担忧。他是1985年最早推动新西兰对中国原木出口的专家之一。他指出,自2008-2009年建筑热潮后,中国市场已连续四年快速下滑,背后原因包括原木供应过剩、建筑公司资金链断裂及疫情影响。 Neilson坦言,未曾预料到此次市场调整的严峻程度,并预计出口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低迷”。 在锯材市场方面,尽管中国并非新西兰锯材的主要出口对象,但新西兰木材工业联合会(NZTIF)首席执行官Jeff Ilott表示,对该行业最大市场——美国的关税动向同样令人担忧。他指出,美国拟对新西兰锯材产品征收新一轮关税,可能影响行业收入。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新西兰对中国的锯材出口从21万立方米增长至25万立方米,平均单价约为每立方米331纽币。尽管略有增长,但Ilott强调这对于一个年出口额达10亿纽币的产业而言“并非重大回报”。 新西兰森林业主协会董事会成员Marcus Musson则表示,整体而言行业前景并非完全黯淡,关键在于供应与需求的平衡。他称,中国市场波动属正常周期性变化,并有分析师预测建筑业将在明年反弹。 Musson还指出,尽管对美出口面临关税不确定性,但中国家具市场对新西兰原木加工品的需求仍然强劲。 他呼吁新西兰应积极拓展本地生物燃料市场,并大力推动“高性能木结构建筑”在住宅、商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增强林业长期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