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新西兰理财专家揭示省钱秘诀:不是你买不起,而是“太好说话”!
在新西兰
在新西兰,许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非常有礼貌”,类似“别惹事”、“别太难相处”、“别打破规矩”等思想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不过,这种“礼貌”的代价可不小:因为当牵涉到你自己的利益时,仅仅是为了“别惹麻烦”这一念之间,你就可能错失数万纽币的机会。 无论是房贷、水电账单、还是那个老爱借钱却从不还的朋友,任何涉及金钱的生活场景,这个问题都可能发生。 不过,专注于个人财务、投资和经济新闻的新西兰的财经记者和评论员Frances Cook给出了几点建议,使你依然可以在保持礼貌的同时,不再白白错失应得的利益。 图源:1news 什么事情可以议价?其实很多都可以 水电账单、银行手续费、房贷利率,甚至你日常所有的固定开销,其实很多都有谈判空间。而且因为这些费用是常规支出,哪怕省一点,时间久了也会是一笔大钱。 例如在下次支付房贷时,你可以试着问问有没有cashback(现金回赠),或是否能给个官网没写出来的更低利率。 或者在和一些企业打交道时,仅仅提出“能不能便宜一点”,往往就能争取到一些优惠。 Cook表示,她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我为自己的小企业在考察一项服务,使用时长会比较久。我随口问了一句:‘请问做批量会有折扣吗?’回答是:‘我们通常没有,但这次可以给你。’” 一句话,省了几百纽币,而如果不问,那就没有。 其实你大概也不是不知道可以谈价格。很多人都知道可以议价——网上看过、朋友说过、社交媒体刷到过。 可真正轮到自己开口时,脑子里那个“礼貌”的声音又冒出来了:“我这样是不是太贪心?”“要是被拒绝了怎么办?”“会不会以后没法再来这里了?”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避免让人觉得自己粗鲁或更糟的是变成“那种客人”。 所以我们微笑着点头,接受第一个报价,然后就这样悄悄多花了几年冤枉钱。 “难缠的顾客”其实是个误解 你不需要是那种强硬派,也能争取到好价。你不必威胁说不买了,也不用拍桌子。 往往一句话就够了。可以试试这些方式寻求折扣:“这是你们能给的最优惠价格吗?”“最近有没有什么促销活动或折扣?” 不需要闹脾气,也不用尴尬。只要冷静、坚定地提出请求就可。因为你不是在找麻烦,而是在为自己争取合理权益。 要是你需要点心理支撑,那就记住:很多商家本来就预期你会讨价还价。 标价只是起点。大公司往往为优惠、折扣留了预算,但他们不会主动告诉你——如果能让你多付钱,为什么不这样干呢? 总是错过的小折扣,会慢慢累积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差距。 那些从小就听父母谈钱、或敢于为自己争取的人,会享受更低的房贷利率、更快还清房贷、生活成本更低、财务状况也更健康。 而那些不熟悉规则、或不好意思开口的人,往往会为同样的服务多付钱。 所以“礼貌”,有时其实是个陷阱,是我们需要重新塑造的思维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