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2900万纽币打水漂?新西兰政府资助卫星失联 或报废
在新西兰
耗资2900万纽币、由新西兰政府资助的气候监测卫星MethaneSAT于6月20日与地面失联,目前已确认失去电力供应,极可能无法恢复。该卫星原本被寄予厚望,用于追踪全球甲烷排放、推动气候行动,却在运行仅一年后宣告失败。 MethaneSAT卫星在轨效果图。图片来源:EDF MethaneSAT由美国环保组织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EDF)主导发射,并计划将部分任务控制权交由奥克兰大学Te Pūnaha Ātea空间研究院负责。该项目是新西兰发展太空产业的重要一步,政府希望这个项目能带动科研与产业联动,提升甲烷排放监管能力。 EDF今日(7月2日)发布声明表示,团队已尝试所有可能手段恢复通讯,但确认卫星电源丧失,基本“不可恢复”。 EDF指出,该卫星搭载的高精度光谱仪曾表现出色,成功识别出油气生产区的大量甲烷释放源,包括以往难以从太空中检测到的小规模排放。但目前任务终止,科研与数据收集工作受到重创。 此前,MethaneSAT项目曾多次出现延误,包括发射推迟、数据交接延期等。更严重的是,自2024年3月起,这颗卫星因受太阳活动干扰,频繁进入“安全模式”,需人工反复重启;其三台推进器之一也出现故障,影响姿态控制。 尽管团队一再强调“属正常磨合问题”,但在控制权原计划于6月交接给奥克兰大学前,EDF悄然将操作权限交回美国制造商Blue Canyon Technologies进行维修。 奥克兰大学天体物理学家Richard Easther批评称,该项目在面对严重技术问题时“持续发出乐观公告”,未及时向公众通报风险,呼吁进行“无责审查”,找出为何忽略多项预警信号。 至于政府层面,新西兰太空部长Judith Collins今年3月曾在议会中被问及卫星问题,但以“保密协议”为由拒绝回应;新西兰太空局也在2月援引相同理由,拒绝回答媒体提问。 尽管主卫星已失联,EDF表示将继续处理此前获取的数据,并与全球合作伙伴共享所开发的算法和高精度测量技术,推动甲烷减排行动,包括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等倡议。 该事件不仅是科研与财政资源的重大损失,也暴露出新西兰在高风险科技项目管理中的沟通与透明度问题,引发舆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