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婴儿托育猝死后反而拟放宽检查频率 NZ专家痛批政策退步
在新西兰
新西兰政府拟放宽托育中心婴儿睡眠期间的检查频率,引发学前教育界广泛担忧。而且新西兰还发生过一起5个月大婴儿在奥克兰某托育机构午睡期间猝死的悲剧,相关领域专家呼吁应加强监管而非放松。 根据目前的法规,新西兰的早教中心需每5至10分钟检查一次正在睡觉的婴幼儿。而在法规部长David Seymour主导的改革草案中,这一频率被建议调整为每10至15分钟一次,理由是当前规定“过于繁琐、难以执行”。 对此,早教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首席顾问Dr Sarah Alexander表示震惊,并强烈反对修改,“让一个或一群婴儿长达15分钟无人照看,时间太久了,潜在风险太大。” 她指出,婴儿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呛吐、翻身、跌落、尝试爬出床位,甚至伤害自己或其他幼儿,“也可能在哭泣中等待长达15分钟而无人察觉。”她主张,应由一位教师在孩子午睡期间始终陪伴在同一房间内。 这项改革建议收录于名为《现代化新西兰学前教育》(Modernis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Aotearoa NZ)的讨论文件中,正向全国学前教育从业者征求意见。 文件中写道:“我们认为可以安全地降低睡眠检查频率。”建议检查婴幼儿的体温、呼吸和整体状况的时间间隔为10至15分钟一次,或根据个体需要更频繁检查。 然而,相关政策正是在一名婴儿死亡事件曝光两周后公布,时间点引发关注。 这起悲剧发生于2023年3月奥克兰南区一所托育中心,当时一名5个月大的男婴在被放下午睡约一个小时后被发现无反应。工作人员抱起他时发现口中有呕吐物,并立即呼救。事后,验尸官Alexander Ho裁定婴儿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SUDI),并无明显死因。 对此,Alexander表示:“这起死亡表明10分钟的检查频率仍不足以保障婴儿安全。”她强调,“如果当时有教师在场,也许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挽救生命。” 针对质疑,Seymour部长回应称:“即使当时检查频率高于规定,依然未能避免悲剧发生。”他批评将这起悲剧“政治化”的行为“不当且无情”,并强调新政策仍将由教育部及一线从业人员参与制定,以确保安全。 教育部运营与整合事务代理主管Pamela Cohen表示,将广泛征求行业及公众意见,以全面评估改革影响。“我们理解睡眠监管对行业和家庭而言都极其重要,儿童安全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不过Alexander坚决反对这一修改,直言“这不是监管现代化,而是现代版的儿童忽视。”她称,“任何允许让婴幼儿在无人监管的集体托育环境中独自待上15分钟的政策,都是可耻的。” 该提案目前处于公开咨询阶段,教育部鼓励从业人员和家长积极反馈意见,以便为最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