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新西兰新冠调查听证成“吐槽大会” 众商会大吐苦水
在新西兰
在新西兰皇家新冠疫情应对调查委员会()的第二阶段公开听证会上,来自奥克兰和北地的多位商界代表表示,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限制措施对中小企业造成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并指出如果未来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政府应从一开始就让企业参与决策过程。 其中,一位商界代表更直言:未来再实施疫苗强制令将“行不通”。 网记者摄 疫情“完美风暴”重创CBD商圈 奥克兰市中心商业协会(Heart of the City)首席执行官Viv Beck在听证会上形容,疫情对奥克兰CBD构成了“完美风暴”:失去游客、国际学生、大型活动,许多人开始居家办公,使得CBD内1300多家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在四级封锁期间销售额暴跌 95%。 即便在疫情较缓和时,CBD的商业活力依然未能恢复。Beck引用银行数据指出,奥克兰在二级警戒期间消费下降38%,一级期间也仍下降19%。她表示,许多企业至今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营业水平。 虽然当时的工资补贴起到了一定缓冲作用,但Beck指出,这些补贴并不能覆盖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租金。 疫苗强制令引发就业法难题 新西兰雇主与制造业协会(EMA)就业关系与安全经理Paul Jarvie在会上表示,疫苗强制令给企业带来了复杂的法律挑战。 “你必须处理现有的雇佣合同,同时又要遵循《权利法案》,其中赋予人们对治疗(包括注射)的选择权。”他说,“如果某些行业被强制要求员工接种疫苗,但员工拒绝,公司该怎么办?” 当被调查委员会主席、资深大律师Grant Illingworth询问疫情期间的雇佣法是否足够时,Jarvie认为“当时基本适用”,但他建议未来若再遇类似情况,应在雇佣法中添加针对特殊公共卫生状况的法律例外条款。 他与Beck都强调,如果未来再遇公共卫生危机,政府应从一开始就让企业代表参与政策制定,而不是临时征询意见。 Beck补充道,虽然她自2020年2月起便与中央政府机关保持沟通,但“被告知”与“参与决策”完全不同。她指出:“我们很多时候是在政策即将宣布前,才临时被征询意见。但真正需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让企业成为可信赖的决策伙伴。” 北地:疫苗强制“适得其反”,应社区主导 北地商会主席Tim Robinson则指出,疫苗强制措施在当地社区反而激化了不信任情绪,起到了反效果。 他说:“我接触的许多人都表示,如果不带威胁性,用亲近的方式去沟通,比如通过Whānau Ora(毛利社区健康机构)来推动接种,他们更有可能说服他人接种疫苗。” 他强调,强制措施令许多企业感到政府并不信任他们,反而削弱了疫苗接种的推动力。 当调查委员Anthony Hill询问,从商业角度来看,未来是否还应考虑疫苗强制措施,Robinson明确回答:“不。” 活动产业:我们愿意配合,却被忽视 全国农业展Field Days组织方也在听证会上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多次主动联系政府,希望以安全方式继续举办活动,甚至愿意将疫苗通行证整合进票务系统,却始终得不到回应。 该组织客户与战略总监Taryn Storey表示,尽管卫生部门曾数次现场考察,但最终没有任何结果。 “我们觉得自己在疫情中‘熬’过来了,但所承受的冲击极其深远,至今仍在努力恢复。”她说。 此次听证会是疫情应对措施皇家调查的第二阶段,重点关注2021年奥克兰与北地的长时间封锁、疫苗强制令、安全问题、以及公共卫生措施对社会分裂、孤独感、健康、教育及商业活动的影响。 奥克兰自2021年8月德尔塔毒株爆发后,实施了长达17周的封锁;北地和怀卡托部分地区也封锁达12周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