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新冠变异株“Stratus”来势汹汹,或将取代“Nimbus”成主流


在新西兰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将新冠病毒的新亚变异株XFG(也被称为“Stratus”) 列为“监测中的变异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引发全球关注。该变异株自2024年初首次被发现以来,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或将成为继“Nimbus”之后的新一轮主流毒株。 什么是XFG? XFG是Omicron家族下的重组亚变异株,由LF.7和LP.8.1.2两个亚株重组而成。病毒学中,名称以“X”开头通常表示其为重组体。这类变异通常发生于不同毒株在同一宿主体内共同感染时交换基因物质。 重组病毒本身并不罕见,但当这种变异导致病毒具备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或其他传播优势时,就可能引发全球性流行。 “Stratus”有什么特点? XFG在病毒刺突蛋白上拥有四处关键突变,初步实验显示,相较于LP.8.1.1,XFG对中和抗体的抵抗力增强近两倍,意味着感染者即使曾接种疫苗或感染过其他亚株,仍可能再度感染。 目前,研究人员尚未发现XFG具有更强致病性或引发不同症状,但有个别病例报告称感染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喉咙沙哑”等不适症状,这一关联仍待确认。 正在全球扩散中 根据截至6月22日的全球病毒数据库GISAID数据,XFG已在38个国家检测到,共报告1648个序列,占全球样本的22.7%,已接近Nimbus的24.9%。 各国XFG感染比例如下: 印度:超过50% 西班牙:约42% 英国、美国:超过30% 在澳大利亚,截至6月底XFG占比约为5%,仍由NB.1.8.1(Nimbus)主导,但专家预计XFG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超越Nimbus成为主流变异株。 疫苗仍有效,应及时接种 尽管XFG具备一定免疫逃逸能力,但目前的研究认为,已更新的疫苗仍能有效预防XFG感染后的重症和有症状感染。尤其是JN.1为基础更新的疫苗,对XFG仍具有保护效果。 专家指出,随着病毒持续进化以及疫苗保护力随时间衰退,定期接种疫苗对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但当前各国疫苗接种率偏低,澳大利亚75岁以上人群中,过去六个月内仅32.3%接种了最新疫苗,年轻人群的接种率更低。 风险“低”但不容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将XFG评估为“低全球风险”,但也强调需持续监测其传播趋势和生物特性。 公共卫生专家建议,公众应继续采取防护措施,包括: ——遵循疫苗接种建议; ——高风险人群可在确诊初期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在密闭人多场所佩戴口罩,保持良好通风,降低传播风险。 随着南半球冬季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公众仍需提高警觉,及时掌握变异株动向,避免新一轮疫情扩散。 (本文作者Paul Griffin为昆士兰大学传染病和微生物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