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多重因素引发新西兰”退休危机“,“靠房养老”模式日渐失效


在新西兰


由于KiwiSaver的政策变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以及房价到2030年可能下跌多达20%的预测,新西兰人的退休生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过去以房产净值为基础的退休规划,如今已不再稳妥。新西兰的住房拥有率从1991年的75%降至2023年的60%,预计到2048年将进一步跌至48%。 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也已上升至36岁,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新西兰人(约13%)将带着未还清的房贷进入退休阶段。 租房的退休人口也在持续增加。预计到2048年,将有40%的退休人士仍在租房生活,这将进一步加剧新西兰的住房压力。 图源:CoreLogic KiwiSaver难以弥补房产缩水的缺口 专家表示,KiwiSaver似乎无法替代传统的“房产养老金”模式。新西兰人的KiwiSaver账户的平均余额仅为37,079纽币,而还有成千上万即将退休的人账户里甚至不到1万纽币。 对于目前年龄在35至49岁之间的人来说,退休前景尤为黯淡。信贷机构Centrix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这一年龄段的人群目前面临着最严重的财务压力。 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当这一代人成为首次购房者时,房价正处于飞涨阶段。过去十年中,住宅挂牌均价上涨了60.3%,从2015年初的556,931纽币攀升至2024年底的892,579纽币。 虽然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涨幅远不及房价。2000年,房价约为家庭年收入的5倍;而到2025年,这一比值已升至7.5倍。 特别是那些在2021年房价高峰时首次购房的人,未来将可能首当其冲地受到房价回调的影响。 根据房研机构Cotality(前身为CoreLogic)预测,名义房价将在2029年年中重新超过2021年的峰值,但若考虑通胀因素,到2030年中,房价的实际价值将比高峰期低约20%。 退休=不上班?越来越不现实 数据显示,年长的人面临沉重的住房压力。 新西兰财政部于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仍需还房贷的养老金领取者中,有超过一半将80%以上的养老金用于住房支出。而没有房贷的人,住房支出占养老金的比例通常低于20%。 2019年至2024年间,50岁以上的房贷族的逾期比例维持在2%至2.5%之间,高于总体房贷逾期率的1%至1.5%。 而55岁至64岁之间的人,大多在1990年代末或2000年代初购入房产,因此相对不太会受2021年房价高点及其后的下行所影响。但即便如此,这一年龄段中仍有62%的人未还清房贷。 图源:1news KiwiSaver改革带来新压力 想通过动用KiwiSaver来还清房贷的可能性也在下降。根据2025年预算案的规定,自2026年4月起,雇主与雇员的KiwiSaver缴费比例将升至3.5%,2028年4月起升至4%,以抵消政府补贴的减少。 这对仍在工作岗位上的65岁以上人群影响尤其明显。目前,约有24%的65岁以上人群仍在工作。而2021年起的一项政策变更规定,除非员工主动继续缴纳KiwiSaver,否则雇主无需代缴或提供配套缴费。 与此同时,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影响KiwiSaver的投资回报。尤其对于积极管理型基金而言,市场波动促使基金经理不断调整投资组合以避免亏损,但并非所有调整都能如愿。 另一方面,预计到2030年,65岁及以上且仍在工作的人员将达到26.5万人。 根据新西兰老年事务办公室的说法,虽然年长者找工作和保住工作面临更多挑战,但目前三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年龄超过50岁,且60岁至69岁之间有超过一半的人仍在就业。 更值得关注的是,退休委员会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65岁以上的人士并非出于“选择”而继续工作,而是因为没有住房、没有足够的储蓄或不得不继续工作才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新西兰老年人不得不工作至退休后,靠房产养老已不再可靠。 未来,想要拥有体面退休生活的新西兰人,需要更早、更全面地重新思考他们的养老方式和财务准备。仅靠房子和KiwiSaver,或许已不足以应对晚年的现实需求。 -->